浩然沙漠綠洲基地。
綜合樓。
核聚變工程從建堆已有半個月。
陳院長他們和工程師的絕大部分人員,都已經回到魔都總部,楊冬被留下來,同時被留下來的,還有十多名科研人員和幾名工程師,蘇浩希望她可以在基地的最南端,建立太空觀測中心,楊冬本來就是太空物理專業的科學家。
蘇浩在等待核聚變工程結束,這樣,他的係統任務就可以完成啦。
但是,工程需要時間。
所以,他最近在思考另外的事情,如何建立屬於浩然集團自己的通訊係統,這對集團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米國的那個叫什麽馬斯克的家夥,不是在搞什麽星鏈計劃嗎,他感覺自己也是可以搞的。
星鏈計劃正是他需要的。
這個計劃就是發射大量的衛星,衛星的發射其實涉及到航空航天領域,這對目前的浩然集團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高軌藍星同步衛星的軌道高度大約3.6萬公裏高度,中軌衛星高度大約2000-公裏高度,低軌衛星的高度大約300-500公裏高度左右。
低軌衛星如果需要覆蓋藍星,需要顆,這是個龐大的數量,有了這些衛星之後,他就不需要依賴國家的通訊係統和互聯網通訊係統,就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專有全球通訊體係。
現在他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發射這些衛星,衛星的設計其實並不難,傳輸解碼等涉及到軟件的事情,交給小艾就可以辦的妥妥的,這個他完全不需要擔心。
但是低軌衛星卻讓他感到頭疼,低軌衛星主要是壽命問題,正常的幾個月就結束壽命,長的3-5年左右,這主要是藍星的引力還有大氣層的摩擦,使其壽命非常的短,這是需要他解決的問題。
如果需要發射衛星,他就需要建立自己的衛星發射平台。
他以前就有思考過。
他想到以前的無人機,小艾已經製造了100架,但是,無人機隻能達到幾十公裏的高度,這個高度對於發射衛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無人機是需要改造的。
米國馬斯克的星艦,它的體積是比較龐大的,高度大約有120米左右,華國的長征5號,高度也差不多有60米,而他的無人機才2米多。
接下來,蘇浩就開始重新設計。
首先就是無人機的體積需要增加大,因為隻有龐大的體積才能攜帶更多的燃料,但是無人機的燃料是晶核能源,這比液態甲烷厲害的多,所以,蘇浩並沒有把修改後的無人機體積做到多大,長度大約12米左右。
無人機的發動機,從原來的單台發動機,增加到六台發動機。
無人機的外觀變化並不大。
這就是個放大版的無人機,還是像個扁平的梭子模樣,前頭尖尖的,尾部有些寬,中部是可以收縮展開飛翼,上麵有很多可以旋轉的噴射口,尾部有個可以旋轉的梅花型小尾翼,它有十六個噴射口。
但是,這些噴射口的口徑和數量明顯增多,另外,就是尾部梅花型小尾翼的前端,被綁定一個曲麵圓環,上麵多了三十二個噴射口,這是為了給無人機增加足夠大的推力。
設計之後的無人機,經過小艾的超算模擬,各種情況都符合預期,就是不知道最後的實驗數據會怎麽樣。
目前,小艾在沙漠綠洲基地,仍然是大工廠的八號廠房下麵,她在改造基地,但是由於時間隻有兩個半月,這裏的發展遠不如魔都基地那邊。
無人機的製造,還是在小艾的魔都基地裏製造,但是最後的組裝,會被運送到沙漠基地這裏來,這樣方便後期的測試,隻是如果需要優化就稍微麻煩些。
經過半個月左右。
超大號的無人機被組裝起來。
蘇浩看著眼前超大號的無人機,很有滿足感,這是屬於科學家的成就。
用這個發射衛星,可比用火箭牛逼多啦,火箭有很多麻煩事兒,比如關於回收的問題,但是無人機需要回收嗎,這個是可以隨時垂直起降的航天器啊,想想就比較厲害。
隻是,不知道這樣的無人機如果再改造,是否可以飛到月球。
隨後,他就開始思考衛星設計,通過小艾,他查詢很多大國的比較流行的各類衛星設計,這些衛星設計大部分都是米國的,華國的,還有毛熊的。
但是,他感覺這些衛星的設計,並不能達到他的預期目標。
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
他自己埋頭研究,雖然也確實給他設計出幾款衛星,但是還不能讓他滿意,尤其是低軌衛星,主要是因為壽命和其數量眾多,按照小艾的演算,自己的設計,覆蓋藍星竟然需要驚人的+低軌衛星,自己設計的是個啥呀。
夢汐每天都來給自己送吃的,有時候還主動跑到他背後,給他按按肩,讓他緩解疲勞。
他甚至感覺自己這段時間胡須長的特別快,整個人都邋遢起來,他心裏開始歎氣,自己的科研等級已經達到5級,怎麽還是這麽菜呢。
不過,蘇浩很快又重拾信心,他有係統啊,還有這麽多積分,否則積分有什麽用。
他把需求告訴係統,問需要多少積分可以兌換,係統告訴他需要60萬,他再次沉默,不就是個衛星技術嗎,肯定是係統知道他還有很多積分,兌換就兌換吧。
積分被扣除後還剩餘82.5萬。
接著,大量的關於衛星的各種知識體係和圖紙,填充著他的腦袋,稍後,他沉靜下來,慢慢梳理,他發現係統給他的設計竟然和他自己的設計有些相似,但是又有很多本質上的區別。
信號的傳輸竟然不是電磁波和激光,而是某種粒子波,那這種通訊有些類似量子通訊,但絕對不是,另外就是感應器、接收器、轉發器的設計,因為傳輸的介質不同,所以接收轉發和感應的裝置設計也完全不同。
不過很快,他就不再管這些,他發現,這種技術的厲害之處,那就是抗幹擾和穿透性,按照係統給的知識體係的說明,這種傳輸,可以直達海底萬裏而隻會受到微弱的影響。
這就是粒子的穿透性嗎?
他發現,這次兌換是非常值得的,係統提供的確實是好東西,如果憑自己設計,估計到猴年馬月也設計不出這種通訊體係來。
至於其它的,就容易的多,比如衛星需要太陽能,另外配合晶核能源設計出微型發動機,可以讓衛星在太空自己運動,躲避太空垃圾,甚至發射激光束......
有了設計,就開始製造衛星,這個相對就容易的多。
這種衛星樣品被生產出來。
由於軌道越高,所需要的衛星越少,這次因為信號傳輸太過厲害,所以,他隻需要中軌衛星就可以實現相關通訊體係,衛星軌道越高,相對來說壽命就會越長,畢竟越高藍星引力越小,大氣密度越稀薄。
經過小艾的推演,這次的整體星鏈計劃中,高軌衛星隻需要24顆,中軌衛星180顆左右,就可以完全滿足需求,另外他又設計兩款氣象衛星,和幾顆多功能衛星,這次星鏈計劃的衛星大約需要232顆衛星。
由於衛星的數量並不多,根本不需要洛書瑤的大工廠生產,他直接讓小艾來製造。
這些所有都準備好之後。
他讓小艾到國防科工局進行申請,衛星發射,尤其是民用領域的衛星發射,都是需要先報備的,自己雖然有軍工牌照,但是這和衛星發射沒有關係。
......
印度洋基地。
小李是六名安保人員的組長。
他是加入浩然集團最早的幾個人之一,到現在已經超過兩年時間,也是劉虎手下最忠誠的。
他被安排到這裏執行任務,已經接近兩個月的時間,他們在小島上,平時也不做什麽,主要是小島的麵積太小,聽說隻有0.3個平方公裏,這還是經過公司建設之後的麵積。
這裏是印度洋的中心。
天氣稍微有些變化,這裏就有幾米高的巨浪,他們都必須躲避到燈塔裏,燈塔有幾十米的高度,整個燈塔是圓形的,內部有三層地下室,地麵以上還有閣樓和了望台。
平時天氣正常的時候,他們都在小房子裏生活,基本上天天吃海鮮,吃完就到海裏去抓。
最近,他發現小島的麵積在擴大,現在的麵積大約有剛登島那個時候的兩倍左右,而且,他感覺按照這個趨勢還會繼續擴大下去,同時,除了已經建設的部分,新擴大的區域海拔也在增高,有些地方甚至超過20米。
這讓他感覺很奇怪。
但這個是好事情,不是嗎,這裏是屬於公司的專屬島嶼。
此時,錢銘院長從遠處過來和他說,這裏可能很快就會迎來極端天氣,讓他把這裏的情況反饋給總部,科考船回總部補給,目前還沒有回來。
小李聽到錢院長這麽說,連忙聯係總部,但是得到的回複是,科考船會馬上出發,但是因為路程遙遠,單次航行最少也需要4天時間,在這期間讓他們注意安全,並且隨時匯報這裏的情況。
這次迎來的是暴風雨。
整個天空雲層黑厚,周圍水天相接融為一體,壓的人喘不過氣來。
小李看著眼前的景象,連忙查詢補給物資,目前已經沒有多少剩餘,不知道還可以堅持多久,如果沒有暴風雨,他們完全不用擔心,這裏到處都是好吃的海鮮,根本不需要多少補給,就可以生活的很愜意。
但是現在不一樣。
他以前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天氣。
過了沒多久。
暴風雨到來,這裏根本沒有辦法形容,人在島上已經不能站立,隻能躲到燈塔裏,小李爬上了望台,發現有些小樹苗都被連根拔起,被吹的無影無蹤,海浪滔天。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暴風雨時小時大,但是就是沒有停止的意思。
小李和總部聯係了多次,這裏是風暴中心,科考船根本進不來,總部讓他們多堅持,想盡一切辦法度過眼前的難關,但是,這需要怎麽度過呢。
他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給劉虎打電話,反饋了這裏的情況,劉虎讓他等待。
半個小時後,劉虎和他說,等到風暴稍微小些的時候,讓他們到基地的東灘,那裏有個小碼頭,每次科考船停泊的位置,到時候,那裏會有來迎接他們到暴風團外麵的科考船。
隔天,暴風雨開始減弱。
小李帶著其餘人,來到東灘的小碼頭,這裏已經停靠著一艘潛艇,艙門已經被打開,當他們進入的時候,整艘潛艇裏隻有一名黑衣大漢,說的是華文,告訴小李他們,對方被受命送他們到科考船,同時讓他們簽署保密協議。
小李有些奇怪,看這樣就應該是華國的核潛艇,但是怎麽會沒有人,他想,也許有人在其它艙室,他沒看到,但是他又想,簽署的保密協議不是應該是隸屬於華國嗎?為什麽底部落款是浩然集團。
他雖然發現這些,但是並沒有聲張,他知道奇怪的事情太多啦。
也許這是集團的潛艇也說不定。
暴風雨仍然在持續,隻是比以前小很多,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離開沒多久,在海洋科考站的北灘,出現非常多的八腳機器人,還有些人形機器人,他們正在用機械和設備,對整個基地進行加固和整修。
另外,還有更多的機器人,從很遠的地方,搬運來珊瑚礁、碎石、泥沙等物體,正在填充整個北灘,按照目前的架勢,整個工程應該是小艾的安排,等暴風雨之後,這裏會增大到3-5平方公裏左右。
這次的暴風雨特別久。
二十多天後,這裏晴空萬裏,小李他們隨著科考船,再次從東灘的小碼頭登陸,但是入眼的是整個海島的大變樣,如果不是浩然集團的燈塔以及他們的小房子還在,他們都以為到了另外一個島嶼。
小李把這裏的相關變化,錄製視頻,還有拍攝大量的圖片,反饋給總部。
很快就得到回複。
他知道,總部很快就會派遣更多的人來開發這個小島。
......
綜合樓。
核聚變工程從建堆已有半個月。
陳院長他們和工程師的絕大部分人員,都已經回到魔都總部,楊冬被留下來,同時被留下來的,還有十多名科研人員和幾名工程師,蘇浩希望她可以在基地的最南端,建立太空觀測中心,楊冬本來就是太空物理專業的科學家。
蘇浩在等待核聚變工程結束,這樣,他的係統任務就可以完成啦。
但是,工程需要時間。
所以,他最近在思考另外的事情,如何建立屬於浩然集團自己的通訊係統,這對集團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米國的那個叫什麽馬斯克的家夥,不是在搞什麽星鏈計劃嗎,他感覺自己也是可以搞的。
星鏈計劃正是他需要的。
這個計劃就是發射大量的衛星,衛星的發射其實涉及到航空航天領域,這對目前的浩然集團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高軌藍星同步衛星的軌道高度大約3.6萬公裏高度,中軌衛星高度大約2000-公裏高度,低軌衛星的高度大約300-500公裏高度左右。
低軌衛星如果需要覆蓋藍星,需要顆,這是個龐大的數量,有了這些衛星之後,他就不需要依賴國家的通訊係統和互聯網通訊係統,就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專有全球通訊體係。
現在他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發射這些衛星,衛星的設計其實並不難,傳輸解碼等涉及到軟件的事情,交給小艾就可以辦的妥妥的,這個他完全不需要擔心。
但是低軌衛星卻讓他感到頭疼,低軌衛星主要是壽命問題,正常的幾個月就結束壽命,長的3-5年左右,這主要是藍星的引力還有大氣層的摩擦,使其壽命非常的短,這是需要他解決的問題。
如果需要發射衛星,他就需要建立自己的衛星發射平台。
他以前就有思考過。
他想到以前的無人機,小艾已經製造了100架,但是,無人機隻能達到幾十公裏的高度,這個高度對於發射衛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無人機是需要改造的。
米國馬斯克的星艦,它的體積是比較龐大的,高度大約有120米左右,華國的長征5號,高度也差不多有60米,而他的無人機才2米多。
接下來,蘇浩就開始重新設計。
首先就是無人機的體積需要增加大,因為隻有龐大的體積才能攜帶更多的燃料,但是無人機的燃料是晶核能源,這比液態甲烷厲害的多,所以,蘇浩並沒有把修改後的無人機體積做到多大,長度大約12米左右。
無人機的發動機,從原來的單台發動機,增加到六台發動機。
無人機的外觀變化並不大。
這就是個放大版的無人機,還是像個扁平的梭子模樣,前頭尖尖的,尾部有些寬,中部是可以收縮展開飛翼,上麵有很多可以旋轉的噴射口,尾部有個可以旋轉的梅花型小尾翼,它有十六個噴射口。
但是,這些噴射口的口徑和數量明顯增多,另外,就是尾部梅花型小尾翼的前端,被綁定一個曲麵圓環,上麵多了三十二個噴射口,這是為了給無人機增加足夠大的推力。
設計之後的無人機,經過小艾的超算模擬,各種情況都符合預期,就是不知道最後的實驗數據會怎麽樣。
目前,小艾在沙漠綠洲基地,仍然是大工廠的八號廠房下麵,她在改造基地,但是由於時間隻有兩個半月,這裏的發展遠不如魔都基地那邊。
無人機的製造,還是在小艾的魔都基地裏製造,但是最後的組裝,會被運送到沙漠基地這裏來,這樣方便後期的測試,隻是如果需要優化就稍微麻煩些。
經過半個月左右。
超大號的無人機被組裝起來。
蘇浩看著眼前超大號的無人機,很有滿足感,這是屬於科學家的成就。
用這個發射衛星,可比用火箭牛逼多啦,火箭有很多麻煩事兒,比如關於回收的問題,但是無人機需要回收嗎,這個是可以隨時垂直起降的航天器啊,想想就比較厲害。
隻是,不知道這樣的無人機如果再改造,是否可以飛到月球。
隨後,他就開始思考衛星設計,通過小艾,他查詢很多大國的比較流行的各類衛星設計,這些衛星設計大部分都是米國的,華國的,還有毛熊的。
但是,他感覺這些衛星的設計,並不能達到他的預期目標。
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
他自己埋頭研究,雖然也確實給他設計出幾款衛星,但是還不能讓他滿意,尤其是低軌衛星,主要是因為壽命和其數量眾多,按照小艾的演算,自己的設計,覆蓋藍星竟然需要驚人的+低軌衛星,自己設計的是個啥呀。
夢汐每天都來給自己送吃的,有時候還主動跑到他背後,給他按按肩,讓他緩解疲勞。
他甚至感覺自己這段時間胡須長的特別快,整個人都邋遢起來,他心裏開始歎氣,自己的科研等級已經達到5級,怎麽還是這麽菜呢。
不過,蘇浩很快又重拾信心,他有係統啊,還有這麽多積分,否則積分有什麽用。
他把需求告訴係統,問需要多少積分可以兌換,係統告訴他需要60萬,他再次沉默,不就是個衛星技術嗎,肯定是係統知道他還有很多積分,兌換就兌換吧。
積分被扣除後還剩餘82.5萬。
接著,大量的關於衛星的各種知識體係和圖紙,填充著他的腦袋,稍後,他沉靜下來,慢慢梳理,他發現係統給他的設計竟然和他自己的設計有些相似,但是又有很多本質上的區別。
信號的傳輸竟然不是電磁波和激光,而是某種粒子波,那這種通訊有些類似量子通訊,但絕對不是,另外就是感應器、接收器、轉發器的設計,因為傳輸的介質不同,所以接收轉發和感應的裝置設計也完全不同。
不過很快,他就不再管這些,他發現,這種技術的厲害之處,那就是抗幹擾和穿透性,按照係統給的知識體係的說明,這種傳輸,可以直達海底萬裏而隻會受到微弱的影響。
這就是粒子的穿透性嗎?
他發現,這次兌換是非常值得的,係統提供的確實是好東西,如果憑自己設計,估計到猴年馬月也設計不出這種通訊體係來。
至於其它的,就容易的多,比如衛星需要太陽能,另外配合晶核能源設計出微型發動機,可以讓衛星在太空自己運動,躲避太空垃圾,甚至發射激光束......
有了設計,就開始製造衛星,這個相對就容易的多。
這種衛星樣品被生產出來。
由於軌道越高,所需要的衛星越少,這次因為信號傳輸太過厲害,所以,他隻需要中軌衛星就可以實現相關通訊體係,衛星軌道越高,相對來說壽命就會越長,畢竟越高藍星引力越小,大氣密度越稀薄。
經過小艾的推演,這次的整體星鏈計劃中,高軌衛星隻需要24顆,中軌衛星180顆左右,就可以完全滿足需求,另外他又設計兩款氣象衛星,和幾顆多功能衛星,這次星鏈計劃的衛星大約需要232顆衛星。
由於衛星的數量並不多,根本不需要洛書瑤的大工廠生產,他直接讓小艾來製造。
這些所有都準備好之後。
他讓小艾到國防科工局進行申請,衛星發射,尤其是民用領域的衛星發射,都是需要先報備的,自己雖然有軍工牌照,但是這和衛星發射沒有關係。
......
印度洋基地。
小李是六名安保人員的組長。
他是加入浩然集團最早的幾個人之一,到現在已經超過兩年時間,也是劉虎手下最忠誠的。
他被安排到這裏執行任務,已經接近兩個月的時間,他們在小島上,平時也不做什麽,主要是小島的麵積太小,聽說隻有0.3個平方公裏,這還是經過公司建設之後的麵積。
這裏是印度洋的中心。
天氣稍微有些變化,這裏就有幾米高的巨浪,他們都必須躲避到燈塔裏,燈塔有幾十米的高度,整個燈塔是圓形的,內部有三層地下室,地麵以上還有閣樓和了望台。
平時天氣正常的時候,他們都在小房子裏生活,基本上天天吃海鮮,吃完就到海裏去抓。
最近,他發現小島的麵積在擴大,現在的麵積大約有剛登島那個時候的兩倍左右,而且,他感覺按照這個趨勢還會繼續擴大下去,同時,除了已經建設的部分,新擴大的區域海拔也在增高,有些地方甚至超過20米。
這讓他感覺很奇怪。
但這個是好事情,不是嗎,這裏是屬於公司的專屬島嶼。
此時,錢銘院長從遠處過來和他說,這裏可能很快就會迎來極端天氣,讓他把這裏的情況反饋給總部,科考船回總部補給,目前還沒有回來。
小李聽到錢院長這麽說,連忙聯係總部,但是得到的回複是,科考船會馬上出發,但是因為路程遙遠,單次航行最少也需要4天時間,在這期間讓他們注意安全,並且隨時匯報這裏的情況。
這次迎來的是暴風雨。
整個天空雲層黑厚,周圍水天相接融為一體,壓的人喘不過氣來。
小李看著眼前的景象,連忙查詢補給物資,目前已經沒有多少剩餘,不知道還可以堅持多久,如果沒有暴風雨,他們完全不用擔心,這裏到處都是好吃的海鮮,根本不需要多少補給,就可以生活的很愜意。
但是現在不一樣。
他以前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天氣。
過了沒多久。
暴風雨到來,這裏根本沒有辦法形容,人在島上已經不能站立,隻能躲到燈塔裏,小李爬上了望台,發現有些小樹苗都被連根拔起,被吹的無影無蹤,海浪滔天。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暴風雨時小時大,但是就是沒有停止的意思。
小李和總部聯係了多次,這裏是風暴中心,科考船根本進不來,總部讓他們多堅持,想盡一切辦法度過眼前的難關,但是,這需要怎麽度過呢。
他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給劉虎打電話,反饋了這裏的情況,劉虎讓他等待。
半個小時後,劉虎和他說,等到風暴稍微小些的時候,讓他們到基地的東灘,那裏有個小碼頭,每次科考船停泊的位置,到時候,那裏會有來迎接他們到暴風團外麵的科考船。
隔天,暴風雨開始減弱。
小李帶著其餘人,來到東灘的小碼頭,這裏已經停靠著一艘潛艇,艙門已經被打開,當他們進入的時候,整艘潛艇裏隻有一名黑衣大漢,說的是華文,告訴小李他們,對方被受命送他們到科考船,同時讓他們簽署保密協議。
小李有些奇怪,看這樣就應該是華國的核潛艇,但是怎麽會沒有人,他想,也許有人在其它艙室,他沒看到,但是他又想,簽署的保密協議不是應該是隸屬於華國嗎?為什麽底部落款是浩然集團。
他雖然發現這些,但是並沒有聲張,他知道奇怪的事情太多啦。
也許這是集團的潛艇也說不定。
暴風雨仍然在持續,隻是比以前小很多,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他們離開沒多久,在海洋科考站的北灘,出現非常多的八腳機器人,還有些人形機器人,他們正在用機械和設備,對整個基地進行加固和整修。
另外,還有更多的機器人,從很遠的地方,搬運來珊瑚礁、碎石、泥沙等物體,正在填充整個北灘,按照目前的架勢,整個工程應該是小艾的安排,等暴風雨之後,這裏會增大到3-5平方公裏左右。
這次的暴風雨特別久。
二十多天後,這裏晴空萬裏,小李他們隨著科考船,再次從東灘的小碼頭登陸,但是入眼的是整個海島的大變樣,如果不是浩然集團的燈塔以及他們的小房子還在,他們都以為到了另外一個島嶼。
小李把這裏的相關變化,錄製視頻,還有拍攝大量的圖片,反饋給總部。
很快就得到回複。
他知道,總部很快就會派遣更多的人來開發這個小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