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浩然沙漠綠洲基地。


    綜合樓。


    蘇浩在辦公室裏思考,核聚變的研究也是個大事情,還是應該和上麵打個招呼比較好。


    他給林衛國打電話說:“林哥,我已經到庫爾勒這邊,現在這裏的沙漠已經變成綠洲,到處都是鳥語花香,你要不要過來我這裏坐坐。”


    林衛國聽他這麽說,就知道肯定有問題,你這麽大企業的老總,專門打電話來跟我胡扯,怎麽可能。


    他思考下,問道:“蘇總找我有事情?”


    蘇浩笑著說道:“也沒有什麽大事情,主要是我當初建立這裏的時候,就是準備在這裏做個實驗的,現在這裏已經建設好,實驗也要開始啟動啦,我準備在這裏完成核聚變的研究,我不知道企業做這個需要什麽資質,我就特意給林哥打個電話報備下。”


    蘇浩說到這裏,停頓了幾秒,繼續說道:“林哥,如果國家需要的話,你可以安排兩個人到我這裏來監管的。”


    林衛國聽著倒是沒說什麽。


    過了一會兒,他說道:“這個事情我知道了,我會和領導匯報的。”


    主要是企業研究核聚變,國家也是提倡的,這又不是搞核武器相關的,核聚變是一種高效的清潔的能源,隻是很少有企業自己搞,就算有核聚變企業,也都是國家給與很多的扶持資金,供其研究。


    接下來的時間。


    蘇浩來到沙漠地基的大工廠。


    這裏的大工廠規模比浩然總部的大很多,這次蘇浩為完成核聚變工程的係統任務,啟用第一號到第八號廠房,八號廠房仍然交給小艾處理,一號廠房到七號廠房,全部被改造。


    蘇浩從總部調用研究院的陳峰院長,楊冬、王皓、黃誌文,另外還有300多名科學家,以及100多名工程師到沙漠綠洲基地工作,他對完成此次任務相當的重視。


    楊冬和王浩負責核聚變裝置的建造工作,黃誌文負責相關材料的準備工作,陳院負責協調,畢竟有數百人工作,工作過程中,各種任務的分配調度是不可缺少的。


    蘇浩作為本次任務的總指揮。


    當前世界研究可控核聚變工程,主要使用仿星器螺旋石7-x(w7-x)和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而蘇浩拿到由係統提供的核聚變反應堆圖紙,和當前世界使用的這兩種原理是類似的,但是具體的裝置是有很大不同的。


    蘇浩帶人準備做的也隻是個實驗裝置,隻有把實驗裝置做好,證明該裝置的核聚變反應並且沒有任何問題之後,才能正式建堆投產核聚變工程。


    核聚變燃料主要包括氫的同位素氘和氚。


    氘就是重氫,在自然界中較為豐富,可以從海水提煉,每升海水中含有約30毫克的氘,其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所產生的能量。


    氚就是超重氫,在自然界中幾乎是不存在的,需要人工生產。


    如果後期可以使用氦作為核聚變的燃料,那麽氫核聚變就會更進一步,太陽內部的聚變產物就是氦,在月球上就有氦這種資源,並且相當的豐富,所以人類是需要登月的,在很大程度上,除了發展太空技術必要性,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氦資源。


    蘇浩開始準備核聚變。


    他首先需要處理的,就是氫核聚變燃料的問題,小艾已經在太平洋基地生產出很多氘,這些氘被特殊裝置保存,並被運輸到沙漠基地中心。


    接著,他就帶人安按照係統圖紙裏的方法,開始大量的製備氚,這個過程並不是很複雜,隻是根據係統提供的方法,氚的產能更高效而已。


    氫核聚變燃料準備好之後。


    蘇浩就開始製造核聚變裝置,這個裝置雖然是實驗體,但是個頭並不小,高度約有8.2米左右,嗯,整體外觀有些像電飯煲的內膽,而且是釜球型的。


    整個核聚變裝置的設計是非常精密的,在幾個月之前,他帶人研究的常溫超導材料被應用,這種铌銠硫合金被做成線圈用於超強磁約束,這對於核聚變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使渦流等離子體變成傳說中的小太陽。


    在核聚變反應過程中,磁場約束越強,小太陽的離散輻射越弱,這樣對內壁材料的輻射損傷就越弱,常溫超導材料的應用,就是為了增強超強磁場對電離狀態下的氘和氚反應控製。


    其實,最主要的,同時也是最難搞的,還是反應堆的內壁材料,它需要能承載億度以上的高溫,而不會被消融掉。


    黃誌文的團隊負責內壁材料的生產,當他看到生產製備這種材料的流程和工藝的時候,內心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能研發出這種材料的人,不知道在核聚變反應這方麵有過多少次的試錯。


    他是簽署過終身製合同的。


    老板能搞出這種材料讓他研究並生產,他也是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但是,想著浩然集團的發展曆程,包括腳下的綠洲基地,還有正在準備做的核聚變工程,他內心更多的是崇拜。


    這種材料的生產工藝極其複雜。


    生產它。


    首先需要製造一種特殊的合金,?碳化鉭鎢合金,它的熔點可以接近六千攝氏度。


    碳化鉭鎢合金是一種化合物,具有極高的熔點,實際是指五碳化四鉭鎢化合物,是化合物中熔點非常高的物質。這種材料的耐高溫性能應該是目前最強的耐高溫材料。它的耐高溫性能使得它可以在極端高溫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隨後,就需要對這種合金進行強子轟擊,當這種合金被強子轟擊之後,會產生其副產品,就是合金的消融產物,這種消融產物需要在複雜的環境下才能提取出來。


    需要製造大型強子轟擊環境。


    黃誌文他們根據圖紙信息,建造出聚合態強粒子散射裝置,這個裝置可以把激光束通過強磁場進行約束後再加速,當粒子被加速到一定能量之後,會在散射裝置出口,噴射出強粒子流。


    根據圖紙說明,這種粒子流轟擊到合金之後,會讓合金快速消融,消融後的物質是他們製備內壁材料的主體原料,這還需要通過一定的工藝流程製作,就可以生產出核聚變裝置的內壁材料。


    黃誌文帶著團隊,把各種工藝流程所需設備,都給製造出來。


    接著就是不停的實驗。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主要是生產的工藝流程和所需環境太過特殊,在實驗的過程中,工藝流程和製造設備不停的被重新修正,最終,內壁材料被製造出來。


    但是,黃誌文他們並沒有辦法去測試材料的性能,因為核聚變裝置正在製造,這種材料隻有在核聚變裝置中,經過1-2億攝氏度高溫的洗禮,才能知道,製造出來的內壁材料是否能滿足核聚變的應用。


    ......


    一號實驗樓。


    蘇浩在最初設計沙漠綠洲基地的時候,就考慮過核聚變工程,當時洛書瑤執行大工廠任務的時候,他就知道係統任務的獎勵圖紙就是核聚變反應堆,所以在規劃實驗樓的時候,每棟實驗樓都是有特殊安全等級的。


    一號實驗樓的安全等級極高。


    楊冬和王浩負責的核聚變裝置就在實驗樓的地下,這裏樓層高24米,還是比較空曠的,雖然這隻是個核聚變實驗裝置,但也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他們按照圖紙建造,仍然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對於建造過程中,各種零部件的材料,絕對是完全符合實驗標準的。


    實驗樓的地上,隻有兩層,分別高12米左右,控製大廳就在實驗樓的大廳裏,這裏有負責核聚變反應堆的各種控製,還有數據大屏,實時顯示核聚變反應堆的運行情況。


    這裏連接綜合樓地下的超算中心。


    整個核聚變反應實驗裝置,都在小艾的控製中,她可以完全控製這裏的運行,即便發生特殊異常情況,也可以隨時中斷核聚變反應堆的運行。


    蘇浩正在小艾的超算中心。


    他和小艾在處理控製中心的控製係統,從大的環節來說,最基礎的控製肯定是開啟和停止核聚變反應堆的運行,其實,更多的控製並不在這裏,而是控製超強磁場對核聚變燃料的磁約束。


    他還記得,為證明渦流等離子體的數學模型,他召集了全球絕大部分的數學工作者,花費幾個月的時間。


    氘和氚在核聚變的時候,會變成第四態,即等離子體的氘和氚,在這種狀態下,等離子體是極度不穩定的,所以需要磁約束,這種約束是依賴複雜的渦流態的數學模型才可以解決,即便是有數學模型,也不是可以完全解決的。


    這就需要時刻對核聚變的等離子體進行模擬推演,在核聚變圖紙中,係統提供核聚變反應室探針技術,可以時刻獲取核聚變裝置中的反應堆的反應狀態。


    對於等離子體不穩定性。


    蘇浩可以根據核聚變反應室探針獲取的反饋數據,經過小艾的超算推演,能提前預測核聚變等離子不穩定態,這個時間可以提前到600毫秒,有了這個時間,就足夠約束磁場調整應對等離子體的逃逸。


    雖然,已經做了這些,但是對於核聚變反應,仍然是不夠的。


    氚回收是個很重要的技術。


    因為在核聚變反應過程中,就算把磁約束做到極致,仍然會有很多逸散的氚,這些核燃料粒子在轟擊到內壁材料上之後,一小部分會被吸收和穿透,另外絕對大部分會被彈回,這些離散態的氚會充斥著整個核聚變裝置的反應室內。


    係統提供的圖紙中,就有這種氚回收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回收99%的離散態的氚。


    技術這個東西,一旦研究,時間就飛速流逝。


    差不多兩個月左右。


    蘇浩就在一號實驗樓,建立起核聚變反應堆的實驗裝置,他看著眼前的核聚變反應堆,內心也是非常激動的,這個是每個科學家心中的夢想,雖然距離正式建堆還有些路要走,但是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


    錢銘負責浩然深海探索研究院。


    他有50歲左右,是個海洋研究方麵的科學家,自從加入浩然集團,已有一年多的時間,他都以為老板把他們團隊給忘記啦,主要是從來沒有給他們安排過任務。


    總院長陳峰讓他們先學習。


    電腦係統裏有很多關於海洋方麵的知識和最前沿的研究,這讓他們稍稍安心,後來,陳院長允許他們申請項目做研究,他的團隊有100人,都是海洋技術探索方麵的人才,也申請幾個項目在做。


    但是,這讓他老是感覺有些別扭,他認為自己完全沒有辦法給公司帶來價值。


    為此,他還特意找過陳院長。


    前段時間,他的電腦係統終於發生變化,有個任務,這個是來自集團的副總裁洛書瑤,任務是讓他安排人到印度洋的海洋科考站做研究,至於研究什麽,並沒有任何指示,就是做研究。


    他內心稍有激動,但是同時也在想,公司在印度洋還有科考站?


    任務說明中提到,由於科考站陸地麵積太小,隻允許兩名科學家前往,但是科考站的人員可以輪班更換,每個月都會有來往總部的科考船,他思考著,終於可以研究海洋啦。


    他把這個事情和團隊公布後。


    報名的人太多,沒辦法,主要是整年沒有事情幹,真的容易憋出問題來,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他就安排輪班,先是自己和一個叫馬燕的女科學家前往,他倒沒有考慮過什麽性別問題。


    出發的時候洛書瑤來送他們。


    洛書瑤和他們說,由於地點在印度洋中心,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撥打衛星電話給她,她會第一時間安排解決的,這次出發的他們兩個,還有6名安保人員。


    他們從深水港登船出發,經過獅子國進入巽他海峽,穿過海峽進入印度洋,最終到達浩然印度洋海洋科考站,這裏的小島已經被改造過,有燈塔,有科考站,另外還有幾棟小房子。


    他們把相關設備從船上搬下來。


    海洋研究是他們的領域,他們在這裏開始對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氣象、生態、資源和環境科學等多個方麵做研究。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浩的星際遠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窗簾有縫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窗簾有縫隙並收藏蘇浩的星際遠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