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老將出擊
噶爾東讚從一開始就沒有將吐穀渾放在眼裏,唐廷才是他們的對手。
跟吐穀渾糾結過深,不利於接下來真正的戰鬥。
噶爾東讚深知此戰對於吐蕃的意義,毫不客氣的說就是堵上國運的一戰。
贏了,撼動了唐廷的根基,在青海湖站穩了腳跟,有了立身之所。
輸了,十年,或者數十年內,他們將舉步維艱。
哪怕知道效果微乎其微,噶爾東讚還是派出了使者一方麵示弱,一方麵也希望唐廷不要幹涉。
噶爾東讚找的借口很正當,吐穀渾惡意征收過路稅,克扣他們往來商隊的物資。
這還真不是欲加之罪,而是確有其事。
唐蕃商道源於貞觀時期,唐王朝與吐蕃都是蒸蒸日上政治清明的強國,雙方的貿易往來是雙贏惡局麵。
吐穀渾內部混亂,可汗無能,不足以服眾,經濟也遠遜唐蕃。
兩國賺的盆滿缽盈,吐穀渾自然眼紅。吐穀渾貴族不敢得罪唐朝大爹,自是往吐蕃這方麵得罪,克扣物資,加重過路商稅之類的。
吐蕃這些年沒少受委屈,但他們就是不說,就等著這時候如委屈的小媳婦一樣向唐廷申訴。
曆史上吐蕃也是用同樣的方式,隻是當時大唐陷入東北戰事,無力西顧,隻能默許了這種做法。
現在李治已經意識到吐蕃的威脅,對於吐蕃這種手段,隻會更加的憤慨。
僅從這一切的細節都能看出,吐蕃是何等處心積慮的謀取青海湖。
故而吐蕃一係列的示弱解釋,並沒有半點效果,大唐這個巨大的機器依舊飛速的運轉著。
涼隴府兵先一步集結,關中府兵也在折衝都尉的帶領下奔赴戰場。
最先進入吐穀渾地界的正是涼州都督阿史那忠,此刻他以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領著一萬五千唐軍以及兩萬突厥兵,躍過了赤嶺進入了吐穀渾的地界。
阿史那忠安排突厥遊騎,一路肅清兩翼不斷零星出現的吐蕃軍遊騎,於進入吐穀渾地界的第四日黃昏,在夕陽的照耀下抵達了莫離驛。
抵達莫離驛的那一刻,浩浩蕩蕩的吐蕃兵出現在了他們的麵前。
在以犛牛皮製成的大纛之下,是嚴陣以待的五萬吐蕃雄兵。
“哈哈!這群烏龜,終於出現了!”
丘行恭撐腰大笑。
這個時代的唐軍,字典裏就沒有怕字。
這敵人突然出現,本能反應不是怕,而是高興欣喜。
阿史那忠凝神眺望,說道:“難怪陛下特別修書提醒,說吐蕃並非我等以往所遇之敵,如今看來,確實了不得。”
自他們進入吐穀渾地界以後,左右兩翼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襲擾。
人數不多,就是數百人小股部隊,不為殺敵隻為襲擾搗亂。
阿史那忠知道對方是為了拖延他們進兵速度,好鞏固新奪的土地,遂毅然下令突厥兵清掃吐蕃軍遊騎,以確保大軍順利快速通行。
吐穀渾地,地廣人稀,清掃遊騎的工作固然順利,卻也花費了不小的功夫,耗費了不少的氣力。
他們一路行軍,晝行夜宿,以便維持最強狀態,應對來敵。
這莫離驛就是他們準備今晚留宿的地方。
莫離驛是一處驛站,位於唐蕃古道的鏈接要處,原是吐穀渾莫離部的定居地,因處於咽喉要處,成為唐蕃古道最重要的補給點之一。
這裏背風傍水,是天然的駐紮點。
<divss="contentadv">兩個時辰前,他們的斥候特地來這附近調查過並沒有吐蕃軍隊的蹤跡。
阿史那忠便決定在莫離驛安營修整。
結果抵達近處後,居然發現吐蕃大軍已經進駐莫離驛。
這絕對不是巧合。
這一切都是巧妙的算計。
丘行恭出身於官宦、將門世家,祖父丘壽是西魏將領,官至鎮東將軍,父親丘和,官至左武侯大將軍、稷州刺史,他本人弱冠之年便跟隨平陽公主,橫行關中,征戰一身,經驗豐富,也看出了貓膩,甚至猜到了對方使用的手段,說道:“莫離驛西北是大非川,那裏可以藏兵。賊人八成是藏於此地,或者周邊可以藏兵之處。他們不斷派人襲擾,對於我們的動向,了如指掌。知道這附近就莫離驛適合安營修整,故而定下此法。讓我們在行軍一晝,疲累交加的時候,選擇與我們一戰。”
阿史那忠四顧一眼,自己麾下的兵士前後行軍六十餘裏,尚未得到良好休息,實在不適於立即開戰。
不過……
他眯起了眼睛,已經瞧見對方軍陣有了動作,抽出腰間彎刀,高呼道:“準備迎敵!”
既然戰與不戰的決定權在對方,那就沒有什麽好猶豫的。
與其指望對方不戰,不如自己主動出擊。
處於不利局麵又如何,大唐從來沒有怯戰的將軍,更沒有怯戰的主帥。
丘行恭高呼一聲:“拿我的馬槊來!”
他在阿史那忠身側呼道:“大總管抓緊時間列陣,末將先衝敵軍陣,試試對方水準。”
阿史那忠道:“那就這麽定了!”
丘行恭須發皆白,穿著一身明晃晃的明光鎧,在夕陽的照射下,明光鎧反射著五彩光芒。
“我大唐的勇士們,讓這群西南夷狄見識一下,什麽是大唐天威。”
“隨我上!”
丘行恭一馬當先……
五彩光芒在隊伍的最前頭閃耀,似乎對身後的唐軍高呼,兒郎們,跟著光勇往無前……
又似乎對對麵的吐蕃高呼:雜碎們,有膽子向老子這邊殺來。
大唐明光鎧,兼具著勇氣與嘲諷的神奇力量。
莫離驛吐蕃軍陣。
噶爾東讚的嫡長子讚悉若多布微眯著眼睛,看著提前發動進攻的唐軍,眉頭緊鎖。
讚悉若多布沒有弟弟論欽陵那般,對於戰局的可怖直覺,但繼承了父親持重沉穩多謀的特點,善於布局,長於謀算。
唐軍自入境以來,一步步都在他的算計之中,
尤其是莫離驛這片戰場,是他為唐軍特別準備的墳墓。
以養精蓄銳之師,迎戰遠來疲乏之旅,己方人數還占據優勢,贏麵很大。
然而就在最後破敵一環卻出現了意外。
唐軍行事之果決,出擊之迅猛,完全超乎他的預料。
噶爾東讚從一開始就沒有將吐穀渾放在眼裏,唐廷才是他們的對手。
跟吐穀渾糾結過深,不利於接下來真正的戰鬥。
噶爾東讚深知此戰對於吐蕃的意義,毫不客氣的說就是堵上國運的一戰。
贏了,撼動了唐廷的根基,在青海湖站穩了腳跟,有了立身之所。
輸了,十年,或者數十年內,他們將舉步維艱。
哪怕知道效果微乎其微,噶爾東讚還是派出了使者一方麵示弱,一方麵也希望唐廷不要幹涉。
噶爾東讚找的借口很正當,吐穀渾惡意征收過路稅,克扣他們往來商隊的物資。
這還真不是欲加之罪,而是確有其事。
唐蕃商道源於貞觀時期,唐王朝與吐蕃都是蒸蒸日上政治清明的強國,雙方的貿易往來是雙贏惡局麵。
吐穀渾內部混亂,可汗無能,不足以服眾,經濟也遠遜唐蕃。
兩國賺的盆滿缽盈,吐穀渾自然眼紅。吐穀渾貴族不敢得罪唐朝大爹,自是往吐蕃這方麵得罪,克扣物資,加重過路商稅之類的。
吐蕃這些年沒少受委屈,但他們就是不說,就等著這時候如委屈的小媳婦一樣向唐廷申訴。
曆史上吐蕃也是用同樣的方式,隻是當時大唐陷入東北戰事,無力西顧,隻能默許了這種做法。
現在李治已經意識到吐蕃的威脅,對於吐蕃這種手段,隻會更加的憤慨。
僅從這一切的細節都能看出,吐蕃是何等處心積慮的謀取青海湖。
故而吐蕃一係列的示弱解釋,並沒有半點效果,大唐這個巨大的機器依舊飛速的運轉著。
涼隴府兵先一步集結,關中府兵也在折衝都尉的帶領下奔赴戰場。
最先進入吐穀渾地界的正是涼州都督阿史那忠,此刻他以青海道行軍大總管的身份,領著一萬五千唐軍以及兩萬突厥兵,躍過了赤嶺進入了吐穀渾的地界。
阿史那忠安排突厥遊騎,一路肅清兩翼不斷零星出現的吐蕃軍遊騎,於進入吐穀渾地界的第四日黃昏,在夕陽的照耀下抵達了莫離驛。
抵達莫離驛的那一刻,浩浩蕩蕩的吐蕃兵出現在了他們的麵前。
在以犛牛皮製成的大纛之下,是嚴陣以待的五萬吐蕃雄兵。
“哈哈!這群烏龜,終於出現了!”
丘行恭撐腰大笑。
這個時代的唐軍,字典裏就沒有怕字。
這敵人突然出現,本能反應不是怕,而是高興欣喜。
阿史那忠凝神眺望,說道:“難怪陛下特別修書提醒,說吐蕃並非我等以往所遇之敵,如今看來,確實了不得。”
自他們進入吐穀渾地界以後,左右兩翼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襲擾。
人數不多,就是數百人小股部隊,不為殺敵隻為襲擾搗亂。
阿史那忠知道對方是為了拖延他們進兵速度,好鞏固新奪的土地,遂毅然下令突厥兵清掃吐蕃軍遊騎,以確保大軍順利快速通行。
吐穀渾地,地廣人稀,清掃遊騎的工作固然順利,卻也花費了不小的功夫,耗費了不少的氣力。
他們一路行軍,晝行夜宿,以便維持最強狀態,應對來敵。
這莫離驛就是他們準備今晚留宿的地方。
莫離驛是一處驛站,位於唐蕃古道的鏈接要處,原是吐穀渾莫離部的定居地,因處於咽喉要處,成為唐蕃古道最重要的補給點之一。
這裏背風傍水,是天然的駐紮點。
<divss="contentadv">兩個時辰前,他們的斥候特地來這附近調查過並沒有吐蕃軍隊的蹤跡。
阿史那忠便決定在莫離驛安營修整。
結果抵達近處後,居然發現吐蕃大軍已經進駐莫離驛。
這絕對不是巧合。
這一切都是巧妙的算計。
丘行恭出身於官宦、將門世家,祖父丘壽是西魏將領,官至鎮東將軍,父親丘和,官至左武侯大將軍、稷州刺史,他本人弱冠之年便跟隨平陽公主,橫行關中,征戰一身,經驗豐富,也看出了貓膩,甚至猜到了對方使用的手段,說道:“莫離驛西北是大非川,那裏可以藏兵。賊人八成是藏於此地,或者周邊可以藏兵之處。他們不斷派人襲擾,對於我們的動向,了如指掌。知道這附近就莫離驛適合安營修整,故而定下此法。讓我們在行軍一晝,疲累交加的時候,選擇與我們一戰。”
阿史那忠四顧一眼,自己麾下的兵士前後行軍六十餘裏,尚未得到良好休息,實在不適於立即開戰。
不過……
他眯起了眼睛,已經瞧見對方軍陣有了動作,抽出腰間彎刀,高呼道:“準備迎敵!”
既然戰與不戰的決定權在對方,那就沒有什麽好猶豫的。
與其指望對方不戰,不如自己主動出擊。
處於不利局麵又如何,大唐從來沒有怯戰的將軍,更沒有怯戰的主帥。
丘行恭高呼一聲:“拿我的馬槊來!”
他在阿史那忠身側呼道:“大總管抓緊時間列陣,末將先衝敵軍陣,試試對方水準。”
阿史那忠道:“那就這麽定了!”
丘行恭須發皆白,穿著一身明晃晃的明光鎧,在夕陽的照射下,明光鎧反射著五彩光芒。
“我大唐的勇士們,讓這群西南夷狄見識一下,什麽是大唐天威。”
“隨我上!”
丘行恭一馬當先……
五彩光芒在隊伍的最前頭閃耀,似乎對身後的唐軍高呼,兒郎們,跟著光勇往無前……
又似乎對對麵的吐蕃高呼:雜碎們,有膽子向老子這邊殺來。
大唐明光鎧,兼具著勇氣與嘲諷的神奇力量。
莫離驛吐蕃軍陣。
噶爾東讚的嫡長子讚悉若多布微眯著眼睛,看著提前發動進攻的唐軍,眉頭緊鎖。
讚悉若多布沒有弟弟論欽陵那般,對於戰局的可怖直覺,但繼承了父親持重沉穩多謀的特點,善於布局,長於謀算。
唐軍自入境以來,一步步都在他的算計之中,
尤其是莫離驛這片戰場,是他為唐軍特別準備的墳墓。
以養精蓄銳之師,迎戰遠來疲乏之旅,己方人數還占據優勢,贏麵很大。
然而就在最後破敵一環卻出現了意外。
唐軍行事之果決,出擊之迅猛,完全超乎他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