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長公主有求
與將軍和離後,太子以天下為聘蘇雲姝封慎 作者:娜娜果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因為皇帝對長公主非常尊敬,她又是先帝的嫡出女兒,皇後才不得不給她三分薄麵。
這要是換了別人,怎麽可能會有這樣的待遇?
又怎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讓皇後難堪?
皇後被長公主點名,自然明白她的意思,微微一笑,聲音中多了幾分謹慎和討好。
“長公主教訓的是,靜雲這丫頭是被本宮寵壞了才會如此,本宮以後一定會對她嚴加管教,絕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了,還請長公主放心。”
皇後終歸是皇後,長公主可以當眾讓她難堪,但也要點到為止。
總不能徹底的駁了皇後的麵子讓人看笑話。
聽皇後這樣說,公主的臉色好看了點。
但又叮囑幾句作為敲打才罷休。
一場鬧劇結束,皇後帶人匆匆離開。
蘇雲姝向長公主俯身行禮:“多謝長公主替妾身解圍,妾身感激不盡,日後長公主若有所求,妾身一定拚盡全力。”
朝堂是權力傾軋之地,長公主雖是女子,但也避免不了成為漩渦中心的其中一個。
蘇雲姝雖說是一介女流,可她畢竟是將軍府唯一一位千金,現在又嫁給路行舟為妻。
哪怕他二人感情早已破裂,但關鍵時刻蘇雲姝總歸還是有點用的。
為報今日恩德,蘇雲姝自然願意傾盡全力。
長公主隨和一笑,將蘇雲姝親自扶起來。
“在本公主麵前,路夫人不必如此客氣。”
“本公主方才瞧得清清楚楚,這事與你無關,你又何必這樣過謙呢?”
蘇雲姝感激一笑,心中大為感動。
從前她隻聽說過長公主的名號,遠遠的見過她幾麵,但從未有說上話的機會,更沒有跟她像現在這樣麵對麵的交流過。
蘇雲姝以為長公主是一個很嚴肅的人,畢竟人人都說長公主最重禮儀,看不慣禮樂崩壞之事。
因此,蘇雲姝便下意識以為長公主一定是個很古板的人。
沒想到她竟如此隨和無拘,又十分親切。
在她麵前,蘇雲姝就像是又多了一位疼愛自己的長輩似的。
但她心中也很明白,對於皇族之人來說,所謂的情義不值二兩銀子,隻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可她實在不知道自己能給長公主提供怎樣的利益,也不知長公主今日為何幫自己。
蘇雲姝正想詢問一二,長公主竟主動開口了。
“路夫人不必驚訝,本公主幫你自然是有緣由的。”
“一來,嬌華縣主在宮中胡作非為不是一日兩日了,本公主雖未親眼所見,但也聽說過不少。”
“你也知道,本公主向來討厭不敬禮儀之人,今日恰好撞見,自然不會讓她如此放肆,故以此敲打宮中眾人,以正法紀。”
“二來……”
她略微一頓,看蘇雲姝的眼神裏多了一抹小心和期待。
“本公主聽說你頗通醫術,是真是假?”
宮裏消息傳的這麽快?
蘇雲姝心中一驚,神色訝然。
她這兩次進宮雖未曾隱瞞,但也沒大張旗鼓,沒想到這消息竟也傳到長公主耳中去了。
蘇雲姝點點頭,謙虛笑道:“長公主過譽了,妾身的確略懂醫術,但實在談不上精通二字。”
“路夫人,你果真謙虛。”
長公主輕歎口氣,“本公主先前便聽說過,五皇子自出生後一直身體不適,請了數位太醫和宮外許多神醫也未曾康複。”
“可你不過才進宮兩次,五皇子的身子就已有好轉,這難道不是你的功勞嗎?”
“且本公主還聽說你是清羽神醫的徒弟,這是真的嗎?”
她連這都知道了!
蘇雲姝不敢再隱瞞,隻好點點頭。
“如此說來,本公主的女兒有救了!”
女兒?
蘇雲姝一愣,猛然想起一件事。
長公主的缺有一位女兒,漢名叫盛穎兒。
確切的說,長公主在草原部落時曾生下一子一女,可惜兒子沒能帶回來,留在草原部落傳承香火,隻把女兒帶了回來。
長公主回京城時先帝還未駕崩,但身子快撐不住了。
他竭盡全力為長公主打造了一座十分豪華,令人歎為觀止的公主府,又給當時尚不滿三歲的盛穎兒封了郡主之位。
本朝封王封郡,都是成年之後才有的,像盛穎兒這樣年僅三歲便被封為郡主的,這可是從未有過的舉動。
朝堂上很多大臣都覺得不可思議,數次勸說先帝慎重,但先帝一意孤行,非要給自己的嫡長女最好的一切。
又愛屋及烏,連同盛穎兒也沒能落下。
如今算來,這位小郡主今年應十五歲左右。
“怎麽,郡主生病了?”
蘇雲姝問出這個問題後,長公主的麵色轉瞬愁苦起來,輕輕點頭。
“路夫人是否有空,本公主想請你到府上小聚片刻。”
“自當榮幸。”
蘇雲姝再次行禮,跟在長公主身旁一路出了皇宮,趕往公主府。
路上,蘇雲姝聽她說了前因後果。
盛穎兒的情況和五皇子差不多。
兩國聯姻,長公主初到草原部落是受不了風沙之苦,加之水土不服,整整一年裏身子大病小痛不斷。
後來調養許久才慢慢好轉。
她先生下一子,時隔一年後又生下女兒。
可剛生下沒多久,老可汗就去世了。
這也是她為何能把女兒帶回天朝的緣故。
孩子太小,離不開母親。
若真養在草原部落,長公主肯定不舍得。
當時她一連生下兩個孩子,中間間隔時間很短,根本吃不消。
眼看就要命不久矣,巴爾草原部落可不願承擔責任,這才把長公主和小郡主一起送了回來。
而那位小郡主自出生開始也同長公主一樣,大病小痛不斷,吃了好多藥也沒效果。
她長到三歲時,比同齡孩子矮了不少,身子也更加瘦弱。
先帝之所以那麽快冊封盛穎兒為郡主,也是想為她衝喜,想用天大的福氣蓋住病氣,讓她盡快好起來。
隻可惜先帝的心血白費了,一晃這麽多年,小郡主雖然平安長大,可身子還是很瘦弱,一年到頭病痛不斷。
好在都是些小病,隔三差五的發作一回,總不至於要了命。??
這要是換了別人,怎麽可能會有這樣的待遇?
又怎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來讓皇後難堪?
皇後被長公主點名,自然明白她的意思,微微一笑,聲音中多了幾分謹慎和討好。
“長公主教訓的是,靜雲這丫頭是被本宮寵壞了才會如此,本宮以後一定會對她嚴加管教,絕不會再發生這樣的事了,還請長公主放心。”
皇後終歸是皇後,長公主可以當眾讓她難堪,但也要點到為止。
總不能徹底的駁了皇後的麵子讓人看笑話。
聽皇後這樣說,公主的臉色好看了點。
但又叮囑幾句作為敲打才罷休。
一場鬧劇結束,皇後帶人匆匆離開。
蘇雲姝向長公主俯身行禮:“多謝長公主替妾身解圍,妾身感激不盡,日後長公主若有所求,妾身一定拚盡全力。”
朝堂是權力傾軋之地,長公主雖是女子,但也避免不了成為漩渦中心的其中一個。
蘇雲姝雖說是一介女流,可她畢竟是將軍府唯一一位千金,現在又嫁給路行舟為妻。
哪怕他二人感情早已破裂,但關鍵時刻蘇雲姝總歸還是有點用的。
為報今日恩德,蘇雲姝自然願意傾盡全力。
長公主隨和一笑,將蘇雲姝親自扶起來。
“在本公主麵前,路夫人不必如此客氣。”
“本公主方才瞧得清清楚楚,這事與你無關,你又何必這樣過謙呢?”
蘇雲姝感激一笑,心中大為感動。
從前她隻聽說過長公主的名號,遠遠的見過她幾麵,但從未有說上話的機會,更沒有跟她像現在這樣麵對麵的交流過。
蘇雲姝以為長公主是一個很嚴肅的人,畢竟人人都說長公主最重禮儀,看不慣禮樂崩壞之事。
因此,蘇雲姝便下意識以為長公主一定是個很古板的人。
沒想到她竟如此隨和無拘,又十分親切。
在她麵前,蘇雲姝就像是又多了一位疼愛自己的長輩似的。
但她心中也很明白,對於皇族之人來說,所謂的情義不值二兩銀子,隻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可她實在不知道自己能給長公主提供怎樣的利益,也不知長公主今日為何幫自己。
蘇雲姝正想詢問一二,長公主竟主動開口了。
“路夫人不必驚訝,本公主幫你自然是有緣由的。”
“一來,嬌華縣主在宮中胡作非為不是一日兩日了,本公主雖未親眼所見,但也聽說過不少。”
“你也知道,本公主向來討厭不敬禮儀之人,今日恰好撞見,自然不會讓她如此放肆,故以此敲打宮中眾人,以正法紀。”
“二來……”
她略微一頓,看蘇雲姝的眼神裏多了一抹小心和期待。
“本公主聽說你頗通醫術,是真是假?”
宮裏消息傳的這麽快?
蘇雲姝心中一驚,神色訝然。
她這兩次進宮雖未曾隱瞞,但也沒大張旗鼓,沒想到這消息竟也傳到長公主耳中去了。
蘇雲姝點點頭,謙虛笑道:“長公主過譽了,妾身的確略懂醫術,但實在談不上精通二字。”
“路夫人,你果真謙虛。”
長公主輕歎口氣,“本公主先前便聽說過,五皇子自出生後一直身體不適,請了數位太醫和宮外許多神醫也未曾康複。”
“可你不過才進宮兩次,五皇子的身子就已有好轉,這難道不是你的功勞嗎?”
“且本公主還聽說你是清羽神醫的徒弟,這是真的嗎?”
她連這都知道了!
蘇雲姝不敢再隱瞞,隻好點點頭。
“如此說來,本公主的女兒有救了!”
女兒?
蘇雲姝一愣,猛然想起一件事。
長公主的缺有一位女兒,漢名叫盛穎兒。
確切的說,長公主在草原部落時曾生下一子一女,可惜兒子沒能帶回來,留在草原部落傳承香火,隻把女兒帶了回來。
長公主回京城時先帝還未駕崩,但身子快撐不住了。
他竭盡全力為長公主打造了一座十分豪華,令人歎為觀止的公主府,又給當時尚不滿三歲的盛穎兒封了郡主之位。
本朝封王封郡,都是成年之後才有的,像盛穎兒這樣年僅三歲便被封為郡主的,這可是從未有過的舉動。
朝堂上很多大臣都覺得不可思議,數次勸說先帝慎重,但先帝一意孤行,非要給自己的嫡長女最好的一切。
又愛屋及烏,連同盛穎兒也沒能落下。
如今算來,這位小郡主今年應十五歲左右。
“怎麽,郡主生病了?”
蘇雲姝問出這個問題後,長公主的麵色轉瞬愁苦起來,輕輕點頭。
“路夫人是否有空,本公主想請你到府上小聚片刻。”
“自當榮幸。”
蘇雲姝再次行禮,跟在長公主身旁一路出了皇宮,趕往公主府。
路上,蘇雲姝聽她說了前因後果。
盛穎兒的情況和五皇子差不多。
兩國聯姻,長公主初到草原部落是受不了風沙之苦,加之水土不服,整整一年裏身子大病小痛不斷。
後來調養許久才慢慢好轉。
她先生下一子,時隔一年後又生下女兒。
可剛生下沒多久,老可汗就去世了。
這也是她為何能把女兒帶回天朝的緣故。
孩子太小,離不開母親。
若真養在草原部落,長公主肯定不舍得。
當時她一連生下兩個孩子,中間間隔時間很短,根本吃不消。
眼看就要命不久矣,巴爾草原部落可不願承擔責任,這才把長公主和小郡主一起送了回來。
而那位小郡主自出生開始也同長公主一樣,大病小痛不斷,吃了好多藥也沒效果。
她長到三歲時,比同齡孩子矮了不少,身子也更加瘦弱。
先帝之所以那麽快冊封盛穎兒為郡主,也是想為她衝喜,想用天大的福氣蓋住病氣,讓她盡快好起來。
隻可惜先帝的心血白費了,一晃這麽多年,小郡主雖然平安長大,可身子還是很瘦弱,一年到頭病痛不斷。
好在都是些小病,隔三差五的發作一回,總不至於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