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蕭閣老看著毫無形象斜靠在寶座上的齊帝,又看了看周圍平時舉止端莊的同僚們現在一個個要麽躺著蹲著。
要不是身上的官服還比較齊整,裹著個毯子簡直跟街上的流民豪無二致。
齊帝:“朕真的很好奇,到底是誰給初光提供了情報信息?”
蕭閣老:“陛下都不知道的事情,臣怎麽可能知道。”
齊帝:“這麽多年朕盯國公府,簡直跟母雞孵蛋似的,一刻都沒有挪開眼睛過。”
從瑤初光回帝都後,隨隨便便就能抓到那些言官把柄處理掉時,齊帝就意識到瑤初光背後肯定有人幫她收集情報。
其他的齊帝不敢保證,隻有一點他是有信心,此人跟國公府沒有聯係,和瑤初光可能會有些牽扯。
這個人可以輕鬆遊走於大臣之中,能收集到這些官員的秘密。
可是齊帝把朝中官員大大小小都篩查了個遍,也沒能找出這個人。
當瑤初光回到大殿的時候,發現之前還靜悄悄的大殿,現在竟然鬧哄哄的。
瑤初光問站崗的守衛:“他們在裏麵吵什麽?”
守衛:“他們在找誰是公主您的人。”
瑤初光覺的這群人還真的一點當人質的自覺都沒有,都什麽時候還在裏麵玩狼人殺。
而且瑤初光回頭看向林腕,狼人還在外麵,他們一群好人在那吵出個花來都沒有用。
林腕就看到瑤初光趴在門縫上聽了起來,時不時還點評兩句。
半個時辰後,瑤初光揉了揉站的有些發酸的腿,走進了大殿。
齊帝看到跟在瑤初光身後的女子,又看向人群中的王尚書,自然沒有錯過王尚書臉上錯愕的表情。
一切線索突然都找到了終點,齊帝從來沒有想過那個人竟然是“她”,怪不得一直沒有找到。
齊帝像是想到什麽,突然爆發出一陣狂笑。
齊帝擦了擦眼角笑出的眼淚,深吸了一口氣:“想當年,父皇臨終前把朕叫到床前,對朕說一個皇帝可以沒有卓越的才能、沒有高超的武藝,甚至識人的本事也可以沒有。
這些才能對一個皇帝來說可有可無,隻有底下幹活的人才需要這些才華,
王座是冰冷的,所以坐在上麵的人要比王座更加冷血,因為有溫度人坐在上麵會被王座凍死。”
齊帝像是第一次認識瑤初光細細打量著:“我還真不知道你瞞了我,瞞了所有人那麽多年。”
“一個八歲的孩子就有這種心機,你比我狠······”
瑤初光看著一臉仿佛看破真相的齊帝,心想有時候聰明人腦補起來,要多離譜就有多離譜。
齊帝:“想當年你要選伴讀,那些個王公貴族的女兒你都看不上,偏偏固執要一個落魄伯爵府的女孩,發現提交上來的名單沒有她的名字還退回伯爵府要求重新上交名單。”
瑤初光點點頭,表示這事是她幹的。
齊帝:“那時候朕還以為這是國公府以退為進的手段,現在想想你的選擇才是最正確的,其他高門貴女當了伴讀,最多也就拉近下關係,在關鍵時候起不了什麽作用。”
但林腕就不一樣,她母親早逝父親又娶了續弦,根本不管她,瑤初光就是她唯一的依靠,
隻有這樣的人才會和瑤初光一條道走到黑,因為她沒有退路。
齊帝有些同情的看向林腕:“朕是真的沒想到你會這麽狠,連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都可以利用,你用藥毀了林腕的清白,讓所有人都以為她是個不知廉恥的蕩婦。
為了嫁入王家,用你們友誼給自己換了一紙婚書,從此你們絕交再無來往。”
“林腕你就這樣甘心被她利用?”齊帝問林腕。
這也是齊帝從來沒有想過林腕會是那個一直在幕後給瑤初光提供幫助的人。
當年以林腕和瑤初光的關係,嫁入那個世家都會被齊帝自動劃入曆國公的陣營。
王家,王老爺子掌管工部,三朝元老算的上位高權重,但又因為是工部,朝堂上雖然說的上話,立場一直都是中立不參與黨派之爭。
王家長孫王利文,長相清俊身型高挑,為人刻板一心撲在木工上,對詩書方麵的造詣,可以說在世家子弟中是墊底的存在。
這樣一個人除了一張臉,其他方麵對於帝都貴女來說多多少少有點高不成低不就意思。
論家世才學和蕭閣老的孫子蕭良才是帝都貴女夢寐以求完美夫婿人選。
王家祖孫三代都是任職工部,與兵部、戶部這些敏感地方有瓜葛。
如果林腕是以正常的嫁入王家,忌憚談不上但齊帝多多少少都會有所警覺。
但林腕卻是用了最惡劣的手段,當初要不是瑤初光兜底,給她求來婚書林腕根本嫁不進王家。
現在回想起來,一切都是圈套,不過是想讓外人以為她們絕交了。
既能讓齊帝放心,又能有機會接觸到朝廷的核心機密。
成婚這幾年,林腕頂著眾人的恥笑,但那些夫人小姐的宴會卻從未缺席過。
很多時候,情報的收集方式都很簡單也很瑣碎,隻要在宴會上看到那家夫人在聊什麽,和誰走的比較近。
天底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就如那個一直標榜自己清廉的王禦史,她的夫人雖然穿著樸素,參加宴會的時候和一群穿金戴銀的貴婦站一起甚至有點寒酸。
但隻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王禦史夫人雖然衣著樸素,但出席的場合衣服和首飾沒一件是重複的。
一個能天天穿新衣首飾的夫人,家中會缺銀子。
在朝為官的心思再縝密,她的妻子、家人也能如他一樣縝密。
對齊帝的問題林腕毫不猶豫:“是的。”
齊帝:“是因為你沒有其他的選擇嗎?”
林腕:“您說對也不對,從來沒有人給過我選擇權力,自從遇見阿初我才有了自己的選擇。”
瑤初光打斷道:“這種小事以後再說,當初形勢所迫讓林腕嫁人,這次如果能活下去,不喜歡就和離換一個多大的事。”
眾人都震驚看向瑤初光又看了看林腕,仿佛在說這是小事?
林腕:“也是,現在正事要緊。”
瑤初光:“我是第一次幹這種賄賂的事,沒什麽經驗你銀錢帶夠了嗎?”
林腕取下腰間荷包道:“這次過來的匆忙,沒準備多少。”
瑤初光:“有點少,回去取可能來不及了,現場湊點吧。”
餘之鑒來到大殿上就看到詭異的一幕,一個守衛捧著一個匣子,挨個搜刮大臣的銀子。
眾大臣········
餘之鑒有些看不懂:“公主您這是······”
瑤初光:“我這邊也有個案子,想插隊讓你先審理。”
餘之鑒拿著裝滿碎銀子的匣子,以前他覺的收受賄賂很可恥,但這是搜刮大臣們的銀子,有一瞬間餘之鑒動搖了。
最終餘之鑒還是把銀子還給瑤初光道:“這是下官份內之事,不知公主所說的案子可有卷宗,訴狀文書。”
林腕拿出文書,舉過頭頂朝餘之鑒跪下道:“民女要狀告吾父,為謀取錢財,用計求娶吾母後害她難產而死,然後派殺手偽裝成盜匪,一夜之間外祖家一百四十三口人死於刀口之下。”
這條路她終於還是走到了。
林腕剛知道真相時候,覺的自己的人生就是個笑話,自己的親生父親是殺母仇人。
當時瑤初光是這麽跟林腕說,你竟然認那老男人是你的父親?
那時候起,林腕不再迷茫。
林腕一出生娘就沒了,說對自己娘有多深多感情也不現實。
很多時候鞭子不在自己身上,就會覺的也就是幾鞭子的事。
他們千不該萬不該對她唯一的親人,柳姨下手。
小時候雖然經常吃不飽穿暖,但柳姨還在她就有個溫暖的家。
那時候最大的希望就是快點長大,然後找個人家嫁了帶柳姨離開伯爵府。
後來柳姨還是死了,就因為想給她弄件厚襖子拿好不容易積蓄的銀子去外麵買,沒想到碰到府裏的人。
丫鬟是不能私自出府的,被杖打了一頓,沒錢買藥治傷沒撐幾天人就走了。
在這個世道,一個犯錯的丫鬟,主家就算理虧也是罰點銀錢了事。
林腕覺的不夠,柳姨不能這麽不明不白的死了,伯爵府欠她們一個公道。
餘之鑒看著紙張有些泛黃的狀書,裏麵的證詞和物證也沒有什麽問題。
關於伯爵府的一些流言餘之鑒也聽說過,當時聽的時候就覺的侯爺的前妻一家死的很蹊蹺。
早些年也曾經有狀書遞進來刑部,但一直都沒有找到遞狀書的人,沒有苦主怎麽開堂審理。
其實就算有苦主,這個案子也審理不了,伯爵府雖然落魄了,但畢竟和皇親國戚沾邊。
這年頭皇親國戚隻要不是謀反這種大罪,都要顧及皇室的臉麵。
真的惹到大人物一般都是私下解決,這些沒有靠山沒的案子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餘之鑒有些為難的道:“卷宗證詞都沒有問題,可是按大齊律法,子不可告父。”
瑤初光想都沒想:“那就改律法,律法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的那就會出錯,難道出錯了就不該改嗎?”
蕭閣老:“下官不同意。”
瑤初光:“不同意什麽?難道父母是惡人,孩子也必須跟著做惡人一條道走到黑。”
蕭閣老被堵心慌:“下官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祖宗律法······”
瑤初光沒給蕭閣老繼續嘮叨下去,而是一句話直接讓蕭閣老嘮叨不下去。
“我在造反了。”
眾大臣頭一次見到,把亂臣賊子喊的這麽理直氣壯。
蕭閣老氣急敗壞道:“好,你就是要改,那越級告官是要滾釘板這條律法總要遵循,無規矩不成方圓。”
在當下這個情況下蕭閣老站出來反對修改律法,並不是因為律法的問題。而是反對修改的本身。
有句話叫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其實無論那個人做皇帝,對蕭家來說其實區別不大。
隻有一些根基淺薄的世家,才會需要從龍之功穩固家族的地位。
如果就目前的情勢來看,瑤初光雖然暫時拿下帝都,但兵力過於懸殊,根本抵擋不住十萬禁軍。
隻要吳統領能確保齊帝的安全,立馬就可以奪回帝都。
說句大不敬的話,就算齊帝沒了,吳統領立馬可以扶持一個皇子登基。
至於曆國公那邊,威懾的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曆國公還在與蠻族打仗,戰事這種事情誰能說的準。
這仗打個一年半載也是常事,就算打贏了也沒糧草能支撐大部隊長途跋涉。
除非曆國公能奇跡般短短幾天打贏蠻族,然後分出一部分兵力長途奔襲回來。
但就算是這樣也要一個多月,才能趕到帝都。
所以在眾人眼中瑤初光根本不可能是站到最後的那個人。
現在大家更偏向於,如果瑤初光把齊帝殺了,扶持那個皇子上位才是最符合大家切身利益。
但偏偏瑤初光沒有動齊帝,萬一到最後瑤初光也沒能下的去手殺齊帝,那這些提前站位的人就逃不了齊帝的清算。
這也是吳統領不敢直接攻打進來,萬一齊帝最後活下來,那死的絕對是自己。
現在是不怕齊帝死,就怕齊帝不死。
蕭閣老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從易城到現在,這樁樁件件發生的事。
讓蕭閣老知道所有小看瑤初光的人都被坑的不輕。
蕭閣老不信瑤初光看不到這一層,既然知道是必死的結局卻還是要一頭紮進來。
倒不是蕭閣老覺的瑤初光不會為了百姓做這些大義之事,為此奮不顧身。
而是他覺的瑤初光會在絕境中尋求出一條生路,哪怕再渺茫那也是生路。
因為瑤初光不是那種因為沒有希望就束手就擒的人。
哪怕瑤初光有一絲登基的可能,蕭閣老就不能放任她隨意篡改律法。
若是他日瑤初光真的坐上那個位置,那今日的默不作聲就會為他日留下隱患。
今天改一條律法,明天就可以隨意修改其他的。
蕭閣老知道現在不能和瑤初光硬的,隻能迂回的否決掉這個方法。
滾釘板這種酷刑古已有之,但至今幾百年來卻沒幾個人是真的敢去做的。
就算林腕真的敢去滾釘板,一樣會落下重傷運氣差點可能都撐不過去。
伯爵府的死活蕭閣老不在乎,但律法不能改這是底線。
然後瑤初光就讓蕭閣老見識到什麽叫過線。
瑤初光直接把整刑部班底都拉了進來,刀架到脖子上,讓曆書官員快速走完所有的流程,很快訴狀書就又回到餘之鑒手中。
瑤初光拍拍林腕的肩膀道:“現在時間緊張,不能讓你去敲登聞鼓這些形式了,萬一後麵我們敗了,不就讓你爹逃過一劫,所以還是速戰速決比較保險。”
這話說的就跟去街上殺幾隻雞一樣稀疏平常。
“蕭閣老!”
“不好了,蕭閣老暈過去了。”
蕭閣老終於被瑤初光氣暈了過去。
要不是身上的官服還比較齊整,裹著個毯子簡直跟街上的流民豪無二致。
齊帝:“朕真的很好奇,到底是誰給初光提供了情報信息?”
蕭閣老:“陛下都不知道的事情,臣怎麽可能知道。”
齊帝:“這麽多年朕盯國公府,簡直跟母雞孵蛋似的,一刻都沒有挪開眼睛過。”
從瑤初光回帝都後,隨隨便便就能抓到那些言官把柄處理掉時,齊帝就意識到瑤初光背後肯定有人幫她收集情報。
其他的齊帝不敢保證,隻有一點他是有信心,此人跟國公府沒有聯係,和瑤初光可能會有些牽扯。
這個人可以輕鬆遊走於大臣之中,能收集到這些官員的秘密。
可是齊帝把朝中官員大大小小都篩查了個遍,也沒能找出這個人。
當瑤初光回到大殿的時候,發現之前還靜悄悄的大殿,現在竟然鬧哄哄的。
瑤初光問站崗的守衛:“他們在裏麵吵什麽?”
守衛:“他們在找誰是公主您的人。”
瑤初光覺的這群人還真的一點當人質的自覺都沒有,都什麽時候還在裏麵玩狼人殺。
而且瑤初光回頭看向林腕,狼人還在外麵,他們一群好人在那吵出個花來都沒有用。
林腕就看到瑤初光趴在門縫上聽了起來,時不時還點評兩句。
半個時辰後,瑤初光揉了揉站的有些發酸的腿,走進了大殿。
齊帝看到跟在瑤初光身後的女子,又看向人群中的王尚書,自然沒有錯過王尚書臉上錯愕的表情。
一切線索突然都找到了終點,齊帝從來沒有想過那個人竟然是“她”,怪不得一直沒有找到。
齊帝像是想到什麽,突然爆發出一陣狂笑。
齊帝擦了擦眼角笑出的眼淚,深吸了一口氣:“想當年,父皇臨終前把朕叫到床前,對朕說一個皇帝可以沒有卓越的才能、沒有高超的武藝,甚至識人的本事也可以沒有。
這些才能對一個皇帝來說可有可無,隻有底下幹活的人才需要這些才華,
王座是冰冷的,所以坐在上麵的人要比王座更加冷血,因為有溫度人坐在上麵會被王座凍死。”
齊帝像是第一次認識瑤初光細細打量著:“我還真不知道你瞞了我,瞞了所有人那麽多年。”
“一個八歲的孩子就有這種心機,你比我狠······”
瑤初光看著一臉仿佛看破真相的齊帝,心想有時候聰明人腦補起來,要多離譜就有多離譜。
齊帝:“想當年你要選伴讀,那些個王公貴族的女兒你都看不上,偏偏固執要一個落魄伯爵府的女孩,發現提交上來的名單沒有她的名字還退回伯爵府要求重新上交名單。”
瑤初光點點頭,表示這事是她幹的。
齊帝:“那時候朕還以為這是國公府以退為進的手段,現在想想你的選擇才是最正確的,其他高門貴女當了伴讀,最多也就拉近下關係,在關鍵時候起不了什麽作用。”
但林腕就不一樣,她母親早逝父親又娶了續弦,根本不管她,瑤初光就是她唯一的依靠,
隻有這樣的人才會和瑤初光一條道走到黑,因為她沒有退路。
齊帝有些同情的看向林腕:“朕是真的沒想到你會這麽狠,連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都可以利用,你用藥毀了林腕的清白,讓所有人都以為她是個不知廉恥的蕩婦。
為了嫁入王家,用你們友誼給自己換了一紙婚書,從此你們絕交再無來往。”
“林腕你就這樣甘心被她利用?”齊帝問林腕。
這也是齊帝從來沒有想過林腕會是那個一直在幕後給瑤初光提供幫助的人。
當年以林腕和瑤初光的關係,嫁入那個世家都會被齊帝自動劃入曆國公的陣營。
王家,王老爺子掌管工部,三朝元老算的上位高權重,但又因為是工部,朝堂上雖然說的上話,立場一直都是中立不參與黨派之爭。
王家長孫王利文,長相清俊身型高挑,為人刻板一心撲在木工上,對詩書方麵的造詣,可以說在世家子弟中是墊底的存在。
這樣一個人除了一張臉,其他方麵對於帝都貴女來說多多少少有點高不成低不就意思。
論家世才學和蕭閣老的孫子蕭良才是帝都貴女夢寐以求完美夫婿人選。
王家祖孫三代都是任職工部,與兵部、戶部這些敏感地方有瓜葛。
如果林腕是以正常的嫁入王家,忌憚談不上但齊帝多多少少都會有所警覺。
但林腕卻是用了最惡劣的手段,當初要不是瑤初光兜底,給她求來婚書林腕根本嫁不進王家。
現在回想起來,一切都是圈套,不過是想讓外人以為她們絕交了。
既能讓齊帝放心,又能有機會接觸到朝廷的核心機密。
成婚這幾年,林腕頂著眾人的恥笑,但那些夫人小姐的宴會卻從未缺席過。
很多時候,情報的收集方式都很簡單也很瑣碎,隻要在宴會上看到那家夫人在聊什麽,和誰走的比較近。
天底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就如那個一直標榜自己清廉的王禦史,她的夫人雖然穿著樸素,參加宴會的時候和一群穿金戴銀的貴婦站一起甚至有點寒酸。
但隻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王禦史夫人雖然衣著樸素,但出席的場合衣服和首飾沒一件是重複的。
一個能天天穿新衣首飾的夫人,家中會缺銀子。
在朝為官的心思再縝密,她的妻子、家人也能如他一樣縝密。
對齊帝的問題林腕毫不猶豫:“是的。”
齊帝:“是因為你沒有其他的選擇嗎?”
林腕:“您說對也不對,從來沒有人給過我選擇權力,自從遇見阿初我才有了自己的選擇。”
瑤初光打斷道:“這種小事以後再說,當初形勢所迫讓林腕嫁人,這次如果能活下去,不喜歡就和離換一個多大的事。”
眾人都震驚看向瑤初光又看了看林腕,仿佛在說這是小事?
林腕:“也是,現在正事要緊。”
瑤初光:“我是第一次幹這種賄賂的事,沒什麽經驗你銀錢帶夠了嗎?”
林腕取下腰間荷包道:“這次過來的匆忙,沒準備多少。”
瑤初光:“有點少,回去取可能來不及了,現場湊點吧。”
餘之鑒來到大殿上就看到詭異的一幕,一個守衛捧著一個匣子,挨個搜刮大臣的銀子。
眾大臣········
餘之鑒有些看不懂:“公主您這是······”
瑤初光:“我這邊也有個案子,想插隊讓你先審理。”
餘之鑒拿著裝滿碎銀子的匣子,以前他覺的收受賄賂很可恥,但這是搜刮大臣們的銀子,有一瞬間餘之鑒動搖了。
最終餘之鑒還是把銀子還給瑤初光道:“這是下官份內之事,不知公主所說的案子可有卷宗,訴狀文書。”
林腕拿出文書,舉過頭頂朝餘之鑒跪下道:“民女要狀告吾父,為謀取錢財,用計求娶吾母後害她難產而死,然後派殺手偽裝成盜匪,一夜之間外祖家一百四十三口人死於刀口之下。”
這條路她終於還是走到了。
林腕剛知道真相時候,覺的自己的人生就是個笑話,自己的親生父親是殺母仇人。
當時瑤初光是這麽跟林腕說,你竟然認那老男人是你的父親?
那時候起,林腕不再迷茫。
林腕一出生娘就沒了,說對自己娘有多深多感情也不現實。
很多時候鞭子不在自己身上,就會覺的也就是幾鞭子的事。
他們千不該萬不該對她唯一的親人,柳姨下手。
小時候雖然經常吃不飽穿暖,但柳姨還在她就有個溫暖的家。
那時候最大的希望就是快點長大,然後找個人家嫁了帶柳姨離開伯爵府。
後來柳姨還是死了,就因為想給她弄件厚襖子拿好不容易積蓄的銀子去外麵買,沒想到碰到府裏的人。
丫鬟是不能私自出府的,被杖打了一頓,沒錢買藥治傷沒撐幾天人就走了。
在這個世道,一個犯錯的丫鬟,主家就算理虧也是罰點銀錢了事。
林腕覺的不夠,柳姨不能這麽不明不白的死了,伯爵府欠她們一個公道。
餘之鑒看著紙張有些泛黃的狀書,裏麵的證詞和物證也沒有什麽問題。
關於伯爵府的一些流言餘之鑒也聽說過,當時聽的時候就覺的侯爺的前妻一家死的很蹊蹺。
早些年也曾經有狀書遞進來刑部,但一直都沒有找到遞狀書的人,沒有苦主怎麽開堂審理。
其實就算有苦主,這個案子也審理不了,伯爵府雖然落魄了,但畢竟和皇親國戚沾邊。
這年頭皇親國戚隻要不是謀反這種大罪,都要顧及皇室的臉麵。
真的惹到大人物一般都是私下解決,這些沒有靠山沒的案子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餘之鑒有些為難的道:“卷宗證詞都沒有問題,可是按大齊律法,子不可告父。”
瑤初光想都沒想:“那就改律法,律法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的那就會出錯,難道出錯了就不該改嗎?”
蕭閣老:“下官不同意。”
瑤初光:“不同意什麽?難道父母是惡人,孩子也必須跟著做惡人一條道走到黑。”
蕭閣老被堵心慌:“下官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祖宗律法······”
瑤初光沒給蕭閣老繼續嘮叨下去,而是一句話直接讓蕭閣老嘮叨不下去。
“我在造反了。”
眾大臣頭一次見到,把亂臣賊子喊的這麽理直氣壯。
蕭閣老氣急敗壞道:“好,你就是要改,那越級告官是要滾釘板這條律法總要遵循,無規矩不成方圓。”
在當下這個情況下蕭閣老站出來反對修改律法,並不是因為律法的問題。而是反對修改的本身。
有句話叫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其實無論那個人做皇帝,對蕭家來說其實區別不大。
隻有一些根基淺薄的世家,才會需要從龍之功穩固家族的地位。
如果就目前的情勢來看,瑤初光雖然暫時拿下帝都,但兵力過於懸殊,根本抵擋不住十萬禁軍。
隻要吳統領能確保齊帝的安全,立馬就可以奪回帝都。
說句大不敬的話,就算齊帝沒了,吳統領立馬可以扶持一個皇子登基。
至於曆國公那邊,威懾的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曆國公還在與蠻族打仗,戰事這種事情誰能說的準。
這仗打個一年半載也是常事,就算打贏了也沒糧草能支撐大部隊長途跋涉。
除非曆國公能奇跡般短短幾天打贏蠻族,然後分出一部分兵力長途奔襲回來。
但就算是這樣也要一個多月,才能趕到帝都。
所以在眾人眼中瑤初光根本不可能是站到最後的那個人。
現在大家更偏向於,如果瑤初光把齊帝殺了,扶持那個皇子上位才是最符合大家切身利益。
但偏偏瑤初光沒有動齊帝,萬一到最後瑤初光也沒能下的去手殺齊帝,那這些提前站位的人就逃不了齊帝的清算。
這也是吳統領不敢直接攻打進來,萬一齊帝最後活下來,那死的絕對是自己。
現在是不怕齊帝死,就怕齊帝不死。
蕭閣老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從易城到現在,這樁樁件件發生的事。
讓蕭閣老知道所有小看瑤初光的人都被坑的不輕。
蕭閣老不信瑤初光看不到這一層,既然知道是必死的結局卻還是要一頭紮進來。
倒不是蕭閣老覺的瑤初光不會為了百姓做這些大義之事,為此奮不顧身。
而是他覺的瑤初光會在絕境中尋求出一條生路,哪怕再渺茫那也是生路。
因為瑤初光不是那種因為沒有希望就束手就擒的人。
哪怕瑤初光有一絲登基的可能,蕭閣老就不能放任她隨意篡改律法。
若是他日瑤初光真的坐上那個位置,那今日的默不作聲就會為他日留下隱患。
今天改一條律法,明天就可以隨意修改其他的。
蕭閣老知道現在不能和瑤初光硬的,隻能迂回的否決掉這個方法。
滾釘板這種酷刑古已有之,但至今幾百年來卻沒幾個人是真的敢去做的。
就算林腕真的敢去滾釘板,一樣會落下重傷運氣差點可能都撐不過去。
伯爵府的死活蕭閣老不在乎,但律法不能改這是底線。
然後瑤初光就讓蕭閣老見識到什麽叫過線。
瑤初光直接把整刑部班底都拉了進來,刀架到脖子上,讓曆書官員快速走完所有的流程,很快訴狀書就又回到餘之鑒手中。
瑤初光拍拍林腕的肩膀道:“現在時間緊張,不能讓你去敲登聞鼓這些形式了,萬一後麵我們敗了,不就讓你爹逃過一劫,所以還是速戰速決比較保險。”
這話說的就跟去街上殺幾隻雞一樣稀疏平常。
“蕭閣老!”
“不好了,蕭閣老暈過去了。”
蕭閣老終於被瑤初光氣暈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