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奸臣
不良人:諸位,一起複興大唐吧! 作者:大俠吃香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燕賊叩城!燕賊叩城!”
驚慌失措的慘叫聲,倏的在天色蒙蒙亮中開始席卷天際四麵。
在這天色下,大隊大隊服飾雜亂的燕軍,猶如潮水一般扛著梯子向幽州內城的城牆上湧。
城頭之上,則隻是不斷的鳴鑼敲鼓,貫甲的禁軍士卒掩在垛口後麵,差不多是將能投擲砸落的東西都朝下扔,有弓手更是掛著滿滿幾大袋羽箭,兩條胳膊雖已發酸至極,仍是拚死命向下射。
城牆下麵密密麻麻的都是人頭在晃動,這些弓手幾乎是箭無虛發,一箭發出是必中,然而就算如此,城下猙獰的喊殺聲、慘叫聲隻是不絕於耳,稍稍向下頭一望,便能看見盡是一些蒼白、麻木、狠厲的麵孔,前仆後繼一般,前者死,後者馬上扛起被推倒的木梯向上攀登,然後須臾就有屍體毫無生氣的掉落下去。
如此往複,恰如割據戰一般,城頭下一批又一批的燕軍士卒不要錢似的往城頭上填,幾乎是毫無約束之法,隻管一擁而上,死一批就再上一批,似無止境。
而城頭上的梁軍則要狼狽不堪的多,在城牆後的守軍差不離已是稀疏至極,不論是禁軍、牙兵還是什麽城中百姓,盡在鳴鑼聲中被驅逐上城頭,不管不顧隻是要攔下這一波燕軍的攻勢。
且不比城下的燕軍,梁軍這是死一個人就少一個,再無補充,可以說每個可稱精銳的禁軍士卒都寶貴的很,然而局勢之下,卻不得不將禁軍也盡數遣上城頭,蓋因城內實在已經沒人,能動用的腦袋基本都在這城牆上了。
反觀燕軍,似若無止境一般向城頭上湧,甚至好幾次都一股腦的徑直衝上了城頭,若非是李振親自帶著最後一點預備兵聲嘶力竭的砍殺數人穩住陣腳,恐怕這城頭早已是被人潮淹沒,而再無梁軍的立足之地。
好在這些燕軍差不多都都沒有什麽護具,有也隻是一些不知從何處撿來的皮甲等等殘甲,還是攻方,輕易就能夠被殺死、推翻他們的木梯,這些燕軍攻城,僅僅是憑著一股聲勢浩大的氣勢而已,隻要能堅守住,他們難免就會自退而去。
不過所謂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在這股聲勢中,精銳如禁軍也難免會被那卑賤的燕軍以命換命,戰陣之上人人平等,不是一具甲胄、些許武力傍身就能安然無恙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誰來了也得殞命在此。
畢竟不是每個人,背後都能夠有一位可以起死回身的“鬼醫手”紅顏。
禁軍死傷不提,曾經素來不把底層軍士的人命當命看的李公這會自然是心疼無比,但是起碼犧牲是有回報,這會隨著天色推移,城牆下已到處都是屍首,間雜著被推倒的十餘架木梯,其中有人還未徹底死絕,尚在屍堆裏頭緩緩的蠕動、發聲。
乃至現在,城下堆積的屍體已有數米高,給人一種能夠徑直爬到城頭上的錯覺感,而死了這般多人,燕軍的攻勢終於緩了一些,而梁軍也終於在這一口喘息的空擋,開始指揮城裏的百姓搬來一個個木桶,然後朝城下潑出一片片黑油。
而城下還欲再度填命攻城的燕軍在眼見此物過後,卻是齊齊一滯,進而慌亂的向後退了一退。
旋即,正見幾支火把從城頭上扔下來,“轟”的一聲,那些黑油在這雪日中觸火就著,木梯上下也燃起熊熊大火,整個屍堆都霎時陷入了火海內,有的將死未死的人在火中發出了痛苦的哀嚎聲,卻在頃刻間就湮滅。
空氣中黑煙滾滾,一股後世所謂的瀝青味道裏,夾雜著頭發、皮肉燒焦的糊味,濃煙徑直在城下衝天而上,間雜著漫天大火,隔絕了城頭上下攻守方的視線。
不怪燕軍畏懼,因為這火勢根本撲不滅,不論是用水潑也好,還是拿土堆也罷,對這黑油燃起的大火完全就是毫無辦法,再言之,城頭上的梁軍不會眼看著燕軍運土來滅火,自會發起阻擊。
所以隻能等火自滅,雖然空檔期不長,然而也足夠讓梁軍喘一口氣了,如補充體力、填飽肚子等等。
燕軍人潮也停在了城頭的射程之外,開始在各自元帥將領的指揮下原地休整,然後命人繼續扛木梯來,竟是打算待火勢滅掉後繼續攻城。
沒奈何,那內城的幾麵城門已被李振命人封死,這內城又隻有那麽大,唯隻有對城牆下手,且幽州在這一年內數次陷於他人之手,早已將倉庫等移駐到內城裏,攻城等器械又在這城下施展不開,加上燕軍並無大的器具,好不容易搜攏來的雲梯車在見到梁軍擁有那黑油後,也不舍得馬上用上去,因為顯然易見的是,雲梯車恐怕也會被那黑油燒起來,彼時反而得不償失。
城頭上,李振在看見燕軍那再次躍躍欲試的樣子,冷著的臉又愈是難看了幾分。
他偏轉過頭,看向東城方向,能看出義昌軍駐在那邊還是毫無動靜,恰如互有默契一般,燕軍不去東城招惹他們,他們也不會對燕軍發起攻勢,對這近在眼前的內城攻防戰,更好似沒看見一般,從燕軍入城到現在,一直都是如作壁上觀也似,更不用提這兩日燕軍突然加猛的攻勢了。
他便喃喃道:“義昌軍是指望不上了……”
一旁,頭盔上沾染了汙血的朱漢賓一邊擦拭著手中的鐵刀,一邊譏笑道:“時至今日,李公難道還沒有看清形勢?義昌軍若肯助陣,早也就出兵了,焉能等到這時?”
李振搖了搖頭,也懶得再去理會朱漢賓對他的譏諷,隻是繼續出聲道:“城內的猛火油已不多矣,若沒了猛火油,朱軍使又該如何擋住燕軍?”
所謂猛火油,正是方才從城頭上倒下去的黑油,以前的戰場上倒是很難見到,從黃巢禍亂後,此物便漸漸出現在了戰陣上。蓋因這東西以油燃、火焚樓櫓之勢極猛,遂有了‘猛火油’這一稱謂。
李振在中原時,也隨朱溫征討過各方,知曉這猛火油在南麵用途的多,恰如淮南、吳越等地很常見,聽聞是從更南麵的安南等地進獻來的,攻守城都甚廣。
至於幽州為何會有這大量的猛火油,據官吏所稱,則是從遼東、渤海運送來的,那邊發現了不少可以燃燒的泉水,也便是這猛火油了。但是因為上次李存勖攻城,此物被用了不少,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且這玩意隻能稱作一件守城利器,在關鍵時候可能會有些作用,然而對大局基本沒什麽影響。
誠如現在,也不過隻是阻攔燕軍片刻攻勢而已。
這會聽過李振所言,朱漢賓則是冷聲發笑:“城中守軍還有幾何,想必李公比某更清楚。這猛火油固然好用,然不過隻能解一時之危罷了。眼下若連猛火油都沒了,依照李公所見之景,恐怕今日之內,這內城就要破城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指向城外,李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便能看見在燕軍人潮之後,被拆除了一部分房屋的長街間,一批著甲的士卒隻是靜靜侯在大部燕軍的後麵。
這批甲士,人人著鐵甲,甚至還有幫忙穿甲的輔兵,各自攜帶了一層重甲,恐怕在需要之時就會甲上再套上一層甲,也就是所謂的重甲步卒。
這批重甲步卒不同於那些填命的燕軍,從晨時開始,就一直靜靜的侯在後麵,當著梁軍的麵用飯,當著梁軍的麵擦拭兵刃,幾乎是散發出了最強烈的威懾感。
而他們為何會守在那裏,李振用屁股都想得到,燕軍主將把他們杵在那裏,可能作為督戰隊是一方麵,但作為攻城主力,恐怕才是最終的目的。
隻要等到某個時機,或許就是那些燕軍流寇耗盡了猛火油、耗盡了梁軍的體力,這些養精蓄銳的重甲步卒就會即刻開始攻城。
若沒有了猛火油,彼時城破,隻怕不過在頃刻間而已……
朱漢賓眼見李振的臉色稍有了一絲懼意,便冷冷笑道:“李公問某該如何守,某又不是神仙,還能有甚麽法子?彼時城破,不過為陛下效死而已!難不成,李公是有什麽辦法?還是懼死?”
說罷,他便自問自答道:“嗬,李公現在懼死,恐怕是已經晚了。若早半個月向燕軍投降,李公不但能保住性命,說不得還能在燕軍求個高位來。不過現在麽……嗬嗬,燕軍死了這般多人,李公難道以為能在這些草寇手中落得好?”
明知道眼下都要破城了,朱漢賓還在這冷嘲熱諷,李振終於不耐,冷冷的瞥了他一眼,道:“燕軍攻入城,難道朱軍使真會求死不成?朱軍使莫不是想貽笑大方,你是什麽人,難道老夫不清楚?你說老夫懼死,未必然你朱漢賓又真的是堂堂正正、悍不畏死爾?”
好在他們兩人距離城頭守軍的距離尚遠,還不至於被大部分人聽去,但這一番話落在二人的親兵耳中,卻也是刺耳。
朱漢賓眯起了眼睛,也不再稱呼什麽李公了,隻是冷臉道:“你言之何意?”
“老夫什麽意思,朱軍使自己心裏清楚!”李振冷笑一聲:“老夫隻告訴你一句話,與虎謀皮,焉有其利?”
“可笑!”朱漢賓不答,重重的冷哼一聲,折身便走。
李振看著他的背影,一眼就看出朱漢賓必然是心裏有鬼,複又冷笑,而後登下城頭,尋來自己已經所剩無幾的兩個忠奴。
“呂兗他們,確確實實出了地道?”
“稟李公,小人們親眼所見,呂將軍等人接連踏碎兩座營帳,一路殺出去,可謂是暢通無阻!在見過他們安然闖出去後,小人們才弄塌了地道退回來……”
“果真是闖出去了?”李振肅然盯著二人,一雙眼睛稍有些逼視感,讓兩個奴仆連額上都生汗。
兩人猶豫再三,才道:“依小人們當時所見,確實是闖出去了,但踏碎那兩座燕賊營帳之後的事,小人們卻是不清楚了。不過李公何憂?那密道本就是殺了個燕賊措手不及,呂將軍等人又驍勇無比,那些燕賊又如何能擋?而今已三日,恐怕呂將軍他們早已出了幽州,往盧台而去了……”
“三日……”
李振來回踱步,細細思索三日的時間呂兗等人能奔至何處,又再三詢問了兩個奴仆的細節,才終於下定心來。
朱漢賓說的不錯,城破在即,已經由不得他再等了。
就算是死馬當活馬醫醫,他也要賭一把!
“來人,帶上老夫之書信,乘坐吊籃出城,求見燕軍主將元行欽。就與他說,老夫要和他背後的人,談一談!!”
——————
高梁河。
蕭硯半倚在帥案後的交椅上,用一隻胳膊肘撐著扶手,進而似笑非笑的覽閱過手中的信件,溫和發笑。
“你家李公,是何時猜出來的?”
帳中,一淡青色官袍的文士戰戰兢兢的雙膝跪在帥案前,卻是頭也不敢抬。
看服飾,很明顯這人是貨真價實從汴梁來的官員,或許在幽州還和蕭硯見過麵,能從汴梁來的官員,最次也是可以任職一縣的七八品官員,然而在這帳中,他卻恭敬的誇張,幾乎是五體投地的樣子叩首下去,嗓音裏帶了顫音。
“好教蕭帥知道,李公……李振非是猜出來的,乃是經由義昌軍呂兗的提醒,才發覺了您之一應布置。在這之前,他還隻當是未曾如實發賞,才致河北兩部不服約束……”
帳中,韓延徽立在帥案旁側,餘仲等定霸都將領立在左右,此時前者隻是麵無表情,後者卻紛紛嗤笑起來。
那官員愈加驚恐,用餘光四下瞟了一瞟,身子幾乎蜷縮在了地麵。
須臾,卻聽一道從座位上起身的聲音響起,他的餘光裏便見到一雙著長靴的腿緩緩走到了跟前。
“蕭、蕭帥……”官員抬起頭,臉上掛著討好的賠笑。
蕭硯亦是淡笑,而後才反問道:“難道不是麽?”
官員愣了愣,繼而看著蕭硯那善意的笑色,帳中左右餘仲等人沉下去的臉,隻是磕頭如搗蒜,連連慌聲道:“對對對,李振私自克扣賞銀,以致河北降軍人心不穩,下官親眼所見,絕無虛假!”
“不必緊張。”
蕭硯蹲下去,笑著安慰道:“隻是我一時不解,李公所寫的這一書信,言知我蕭某人養寇自重,蓄養定霸都、義昌軍二部擾亂燕地,又是何意?”
“是、是……”那官員的冷汗直冒,腦子裏直直飛轉,終於恍然大悟一般的急聲道:“是李振這奸臣嫉妒蕭帥之功績,又懼自己無能失了幽州,才遣下官出此下策,欲汙蔑蕭帥清白!”
說罷,他瞥著蕭硯指尖輕輕夾著的那一書信,倏的爬過去,一把攥起來就要往嘴巴裏塞。
“蕭帥明察,下官、下官是被逼的啊!”
“大膽!”
旁側,餘仲勃然大怒,霎時一腳踹在這官員的臉頰上,進而一把搶過那書信,然後打落後者的官帽,攥起他的頭發。一張老實人的臉上,此時唯有一副惡狠狠的神色:“狗東西,欲毀壞罪證乎!?”
那官員被這一腳踹的眼冒金星,門牙也磕了一顆,嘴中淌著絲絲血跡,卻是被餘仲這副神色嚇得褲襠一涼,哭著嗓子道:“餘都校、餘都校饒命,小人真是被逼的……”
旁側,蕭硯拂了拂手。
“老餘。”
餘仲惡狠狠的瞪了一眼這官員,進而鬆開了手,將那麵書信在胸口擦了一擦,讓其上的口水被拭掉後,才恭敬遞給蕭硯:“蕭帥,照末將所言,這等貨色,不如宰了了事,省得浪費口舌!”
後麵的韓延徽掃了一眼那幾乎是淚尿齊出的官員,麵不改色的上前了幾步,對著蕭硯低聲建言道:“主公。公羊左等人還未曾有消息傳回來,若那遁出的百騎攜帶的東西真如信上所言,恐怕對主公你稍有些棘手,我們是不是當要穩一穩……”
那官員則立馬跪伏於地向前移動了些許,忙不迭顫聲道:“對對對,蕭帥,先穩住這奸臣!出城遁逃的人,正是那呂兗,此人在滄州守城時以人肉為糧,實乃一介狠人,萬不可逼之過急啊……”
餘仲大怒,嚇唬道:“還敢多嘴!”
“小人……”官員畏懼後縮。
餘仲則是轉向蕭硯,拱手道:“蕭帥,讓俺去,給俺一千騎,便是搜山檢海,也將那什麽呂兗與你捉來!”
“急什麽。”
蕭硯平靜的將那信件交予韓延徽,折身而過,當著眾人的麵,取下了帳中木架上掛著的一套甲胄。
“蕭帥。”一個將領急忙上前,要助蕭硯披甲。
後者卻是擺了擺手,進而自己慢慢著甲,一麵道:“既然李公欲見見我,那便見他一麵,又有何妨?”
那官員大喜,急聲道:“小人為蕭帥領路!”
“嗬,倒也不用。”
蕭硯笑了一聲,看向門口的一不良人:“遣人告訴元行欽,這裏騎馬過去,半日。半日裏,我要在他的帳中,看見這位李公。”
韓延徽驚了一驚,提醒道:“主公,傳旨的天使應快到了……”
“無妨,讓他等一等。”
而那官員亦是大愣,小心翼翼提醒道:“蕭帥,李振他遣呂兗……您就不怕……?”
“那又如何?”
蕭硯坦然看著他,反問道:“伱很怕?”
官員愣之又愣,而後五體投地,大呼出聲。
“小人鄭玨,願為蕭帥牽馬!”
(本章完)
驚慌失措的慘叫聲,倏的在天色蒙蒙亮中開始席卷天際四麵。
在這天色下,大隊大隊服飾雜亂的燕軍,猶如潮水一般扛著梯子向幽州內城的城牆上湧。
城頭之上,則隻是不斷的鳴鑼敲鼓,貫甲的禁軍士卒掩在垛口後麵,差不多是將能投擲砸落的東西都朝下扔,有弓手更是掛著滿滿幾大袋羽箭,兩條胳膊雖已發酸至極,仍是拚死命向下射。
城牆下麵密密麻麻的都是人頭在晃動,這些弓手幾乎是箭無虛發,一箭發出是必中,然而就算如此,城下猙獰的喊殺聲、慘叫聲隻是不絕於耳,稍稍向下頭一望,便能看見盡是一些蒼白、麻木、狠厲的麵孔,前仆後繼一般,前者死,後者馬上扛起被推倒的木梯向上攀登,然後須臾就有屍體毫無生氣的掉落下去。
如此往複,恰如割據戰一般,城頭下一批又一批的燕軍士卒不要錢似的往城頭上填,幾乎是毫無約束之法,隻管一擁而上,死一批就再上一批,似無止境。
而城頭上的梁軍則要狼狽不堪的多,在城牆後的守軍差不離已是稀疏至極,不論是禁軍、牙兵還是什麽城中百姓,盡在鳴鑼聲中被驅逐上城頭,不管不顧隻是要攔下這一波燕軍的攻勢。
且不比城下的燕軍,梁軍這是死一個人就少一個,再無補充,可以說每個可稱精銳的禁軍士卒都寶貴的很,然而局勢之下,卻不得不將禁軍也盡數遣上城頭,蓋因城內實在已經沒人,能動用的腦袋基本都在這城牆上了。
反觀燕軍,似若無止境一般向城頭上湧,甚至好幾次都一股腦的徑直衝上了城頭,若非是李振親自帶著最後一點預備兵聲嘶力竭的砍殺數人穩住陣腳,恐怕這城頭早已是被人潮淹沒,而再無梁軍的立足之地。
好在這些燕軍差不多都都沒有什麽護具,有也隻是一些不知從何處撿來的皮甲等等殘甲,還是攻方,輕易就能夠被殺死、推翻他們的木梯,這些燕軍攻城,僅僅是憑著一股聲勢浩大的氣勢而已,隻要能堅守住,他們難免就會自退而去。
不過所謂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在這股聲勢中,精銳如禁軍也難免會被那卑賤的燕軍以命換命,戰陣之上人人平等,不是一具甲胄、些許武力傍身就能安然無恙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誰來了也得殞命在此。
畢竟不是每個人,背後都能夠有一位可以起死回身的“鬼醫手”紅顏。
禁軍死傷不提,曾經素來不把底層軍士的人命當命看的李公這會自然是心疼無比,但是起碼犧牲是有回報,這會隨著天色推移,城牆下已到處都是屍首,間雜著被推倒的十餘架木梯,其中有人還未徹底死絕,尚在屍堆裏頭緩緩的蠕動、發聲。
乃至現在,城下堆積的屍體已有數米高,給人一種能夠徑直爬到城頭上的錯覺感,而死了這般多人,燕軍的攻勢終於緩了一些,而梁軍也終於在這一口喘息的空擋,開始指揮城裏的百姓搬來一個個木桶,然後朝城下潑出一片片黑油。
而城下還欲再度填命攻城的燕軍在眼見此物過後,卻是齊齊一滯,進而慌亂的向後退了一退。
旋即,正見幾支火把從城頭上扔下來,“轟”的一聲,那些黑油在這雪日中觸火就著,木梯上下也燃起熊熊大火,整個屍堆都霎時陷入了火海內,有的將死未死的人在火中發出了痛苦的哀嚎聲,卻在頃刻間就湮滅。
空氣中黑煙滾滾,一股後世所謂的瀝青味道裏,夾雜著頭發、皮肉燒焦的糊味,濃煙徑直在城下衝天而上,間雜著漫天大火,隔絕了城頭上下攻守方的視線。
不怪燕軍畏懼,因為這火勢根本撲不滅,不論是用水潑也好,還是拿土堆也罷,對這黑油燃起的大火完全就是毫無辦法,再言之,城頭上的梁軍不會眼看著燕軍運土來滅火,自會發起阻擊。
所以隻能等火自滅,雖然空檔期不長,然而也足夠讓梁軍喘一口氣了,如補充體力、填飽肚子等等。
燕軍人潮也停在了城頭的射程之外,開始在各自元帥將領的指揮下原地休整,然後命人繼續扛木梯來,竟是打算待火勢滅掉後繼續攻城。
沒奈何,那內城的幾麵城門已被李振命人封死,這內城又隻有那麽大,唯隻有對城牆下手,且幽州在這一年內數次陷於他人之手,早已將倉庫等移駐到內城裏,攻城等器械又在這城下施展不開,加上燕軍並無大的器具,好不容易搜攏來的雲梯車在見到梁軍擁有那黑油後,也不舍得馬上用上去,因為顯然易見的是,雲梯車恐怕也會被那黑油燒起來,彼時反而得不償失。
城頭上,李振在看見燕軍那再次躍躍欲試的樣子,冷著的臉又愈是難看了幾分。
他偏轉過頭,看向東城方向,能看出義昌軍駐在那邊還是毫無動靜,恰如互有默契一般,燕軍不去東城招惹他們,他們也不會對燕軍發起攻勢,對這近在眼前的內城攻防戰,更好似沒看見一般,從燕軍入城到現在,一直都是如作壁上觀也似,更不用提這兩日燕軍突然加猛的攻勢了。
他便喃喃道:“義昌軍是指望不上了……”
一旁,頭盔上沾染了汙血的朱漢賓一邊擦拭著手中的鐵刀,一邊譏笑道:“時至今日,李公難道還沒有看清形勢?義昌軍若肯助陣,早也就出兵了,焉能等到這時?”
李振搖了搖頭,也懶得再去理會朱漢賓對他的譏諷,隻是繼續出聲道:“城內的猛火油已不多矣,若沒了猛火油,朱軍使又該如何擋住燕軍?”
所謂猛火油,正是方才從城頭上倒下去的黑油,以前的戰場上倒是很難見到,從黃巢禍亂後,此物便漸漸出現在了戰陣上。蓋因這東西以油燃、火焚樓櫓之勢極猛,遂有了‘猛火油’這一稱謂。
李振在中原時,也隨朱溫征討過各方,知曉這猛火油在南麵用途的多,恰如淮南、吳越等地很常見,聽聞是從更南麵的安南等地進獻來的,攻守城都甚廣。
至於幽州為何會有這大量的猛火油,據官吏所稱,則是從遼東、渤海運送來的,那邊發現了不少可以燃燒的泉水,也便是這猛火油了。但是因為上次李存勖攻城,此物被用了不少,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且這玩意隻能稱作一件守城利器,在關鍵時候可能會有些作用,然而對大局基本沒什麽影響。
誠如現在,也不過隻是阻攔燕軍片刻攻勢而已。
這會聽過李振所言,朱漢賓則是冷聲發笑:“城中守軍還有幾何,想必李公比某更清楚。這猛火油固然好用,然不過隻能解一時之危罷了。眼下若連猛火油都沒了,依照李公所見之景,恐怕今日之內,這內城就要破城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指向城外,李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便能看見在燕軍人潮之後,被拆除了一部分房屋的長街間,一批著甲的士卒隻是靜靜侯在大部燕軍的後麵。
這批甲士,人人著鐵甲,甚至還有幫忙穿甲的輔兵,各自攜帶了一層重甲,恐怕在需要之時就會甲上再套上一層甲,也就是所謂的重甲步卒。
這批重甲步卒不同於那些填命的燕軍,從晨時開始,就一直靜靜的侯在後麵,當著梁軍的麵用飯,當著梁軍的麵擦拭兵刃,幾乎是散發出了最強烈的威懾感。
而他們為何會守在那裏,李振用屁股都想得到,燕軍主將把他們杵在那裏,可能作為督戰隊是一方麵,但作為攻城主力,恐怕才是最終的目的。
隻要等到某個時機,或許就是那些燕軍流寇耗盡了猛火油、耗盡了梁軍的體力,這些養精蓄銳的重甲步卒就會即刻開始攻城。
若沒有了猛火油,彼時城破,隻怕不過在頃刻間而已……
朱漢賓眼見李振的臉色稍有了一絲懼意,便冷冷笑道:“李公問某該如何守,某又不是神仙,還能有甚麽法子?彼時城破,不過為陛下效死而已!難不成,李公是有什麽辦法?還是懼死?”
說罷,他便自問自答道:“嗬,李公現在懼死,恐怕是已經晚了。若早半個月向燕軍投降,李公不但能保住性命,說不得還能在燕軍求個高位來。不過現在麽……嗬嗬,燕軍死了這般多人,李公難道以為能在這些草寇手中落得好?”
明知道眼下都要破城了,朱漢賓還在這冷嘲熱諷,李振終於不耐,冷冷的瞥了他一眼,道:“燕軍攻入城,難道朱軍使真會求死不成?朱軍使莫不是想貽笑大方,你是什麽人,難道老夫不清楚?你說老夫懼死,未必然你朱漢賓又真的是堂堂正正、悍不畏死爾?”
好在他們兩人距離城頭守軍的距離尚遠,還不至於被大部分人聽去,但這一番話落在二人的親兵耳中,卻也是刺耳。
朱漢賓眯起了眼睛,也不再稱呼什麽李公了,隻是冷臉道:“你言之何意?”
“老夫什麽意思,朱軍使自己心裏清楚!”李振冷笑一聲:“老夫隻告訴你一句話,與虎謀皮,焉有其利?”
“可笑!”朱漢賓不答,重重的冷哼一聲,折身便走。
李振看著他的背影,一眼就看出朱漢賓必然是心裏有鬼,複又冷笑,而後登下城頭,尋來自己已經所剩無幾的兩個忠奴。
“呂兗他們,確確實實出了地道?”
“稟李公,小人們親眼所見,呂將軍等人接連踏碎兩座營帳,一路殺出去,可謂是暢通無阻!在見過他們安然闖出去後,小人們才弄塌了地道退回來……”
“果真是闖出去了?”李振肅然盯著二人,一雙眼睛稍有些逼視感,讓兩個奴仆連額上都生汗。
兩人猶豫再三,才道:“依小人們當時所見,確實是闖出去了,但踏碎那兩座燕賊營帳之後的事,小人們卻是不清楚了。不過李公何憂?那密道本就是殺了個燕賊措手不及,呂將軍等人又驍勇無比,那些燕賊又如何能擋?而今已三日,恐怕呂將軍他們早已出了幽州,往盧台而去了……”
“三日……”
李振來回踱步,細細思索三日的時間呂兗等人能奔至何處,又再三詢問了兩個奴仆的細節,才終於下定心來。
朱漢賓說的不錯,城破在即,已經由不得他再等了。
就算是死馬當活馬醫醫,他也要賭一把!
“來人,帶上老夫之書信,乘坐吊籃出城,求見燕軍主將元行欽。就與他說,老夫要和他背後的人,談一談!!”
——————
高梁河。
蕭硯半倚在帥案後的交椅上,用一隻胳膊肘撐著扶手,進而似笑非笑的覽閱過手中的信件,溫和發笑。
“你家李公,是何時猜出來的?”
帳中,一淡青色官袍的文士戰戰兢兢的雙膝跪在帥案前,卻是頭也不敢抬。
看服飾,很明顯這人是貨真價實從汴梁來的官員,或許在幽州還和蕭硯見過麵,能從汴梁來的官員,最次也是可以任職一縣的七八品官員,然而在這帳中,他卻恭敬的誇張,幾乎是五體投地的樣子叩首下去,嗓音裏帶了顫音。
“好教蕭帥知道,李公……李振非是猜出來的,乃是經由義昌軍呂兗的提醒,才發覺了您之一應布置。在這之前,他還隻當是未曾如實發賞,才致河北兩部不服約束……”
帳中,韓延徽立在帥案旁側,餘仲等定霸都將領立在左右,此時前者隻是麵無表情,後者卻紛紛嗤笑起來。
那官員愈加驚恐,用餘光四下瞟了一瞟,身子幾乎蜷縮在了地麵。
須臾,卻聽一道從座位上起身的聲音響起,他的餘光裏便見到一雙著長靴的腿緩緩走到了跟前。
“蕭、蕭帥……”官員抬起頭,臉上掛著討好的賠笑。
蕭硯亦是淡笑,而後才反問道:“難道不是麽?”
官員愣了愣,繼而看著蕭硯那善意的笑色,帳中左右餘仲等人沉下去的臉,隻是磕頭如搗蒜,連連慌聲道:“對對對,李振私自克扣賞銀,以致河北降軍人心不穩,下官親眼所見,絕無虛假!”
“不必緊張。”
蕭硯蹲下去,笑著安慰道:“隻是我一時不解,李公所寫的這一書信,言知我蕭某人養寇自重,蓄養定霸都、義昌軍二部擾亂燕地,又是何意?”
“是、是……”那官員的冷汗直冒,腦子裏直直飛轉,終於恍然大悟一般的急聲道:“是李振這奸臣嫉妒蕭帥之功績,又懼自己無能失了幽州,才遣下官出此下策,欲汙蔑蕭帥清白!”
說罷,他瞥著蕭硯指尖輕輕夾著的那一書信,倏的爬過去,一把攥起來就要往嘴巴裏塞。
“蕭帥明察,下官、下官是被逼的啊!”
“大膽!”
旁側,餘仲勃然大怒,霎時一腳踹在這官員的臉頰上,進而一把搶過那書信,然後打落後者的官帽,攥起他的頭發。一張老實人的臉上,此時唯有一副惡狠狠的神色:“狗東西,欲毀壞罪證乎!?”
那官員被這一腳踹的眼冒金星,門牙也磕了一顆,嘴中淌著絲絲血跡,卻是被餘仲這副神色嚇得褲襠一涼,哭著嗓子道:“餘都校、餘都校饒命,小人真是被逼的……”
旁側,蕭硯拂了拂手。
“老餘。”
餘仲惡狠狠的瞪了一眼這官員,進而鬆開了手,將那麵書信在胸口擦了一擦,讓其上的口水被拭掉後,才恭敬遞給蕭硯:“蕭帥,照末將所言,這等貨色,不如宰了了事,省得浪費口舌!”
後麵的韓延徽掃了一眼那幾乎是淚尿齊出的官員,麵不改色的上前了幾步,對著蕭硯低聲建言道:“主公。公羊左等人還未曾有消息傳回來,若那遁出的百騎攜帶的東西真如信上所言,恐怕對主公你稍有些棘手,我們是不是當要穩一穩……”
那官員則立馬跪伏於地向前移動了些許,忙不迭顫聲道:“對對對,蕭帥,先穩住這奸臣!出城遁逃的人,正是那呂兗,此人在滄州守城時以人肉為糧,實乃一介狠人,萬不可逼之過急啊……”
餘仲大怒,嚇唬道:“還敢多嘴!”
“小人……”官員畏懼後縮。
餘仲則是轉向蕭硯,拱手道:“蕭帥,讓俺去,給俺一千騎,便是搜山檢海,也將那什麽呂兗與你捉來!”
“急什麽。”
蕭硯平靜的將那信件交予韓延徽,折身而過,當著眾人的麵,取下了帳中木架上掛著的一套甲胄。
“蕭帥。”一個將領急忙上前,要助蕭硯披甲。
後者卻是擺了擺手,進而自己慢慢著甲,一麵道:“既然李公欲見見我,那便見他一麵,又有何妨?”
那官員大喜,急聲道:“小人為蕭帥領路!”
“嗬,倒也不用。”
蕭硯笑了一聲,看向門口的一不良人:“遣人告訴元行欽,這裏騎馬過去,半日。半日裏,我要在他的帳中,看見這位李公。”
韓延徽驚了一驚,提醒道:“主公,傳旨的天使應快到了……”
“無妨,讓他等一等。”
而那官員亦是大愣,小心翼翼提醒道:“蕭帥,李振他遣呂兗……您就不怕……?”
“那又如何?”
蕭硯坦然看著他,反問道:“伱很怕?”
官員愣之又愣,而後五體投地,大呼出聲。
“小人鄭玨,願為蕭帥牽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