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盡驅河北士族
不良人:諸位,一起複興大唐吧! 作者:大俠吃香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高梁河。
南岸營寨向裏,蕭硯負手立在主帳門口,看著外間連綿的密雪,道:“幽州有什麽消息?”
雖說幽州距此尚有幾十裏的距離,然而這消息每日幾乎是來往不斷的傳至此處,故已成了他每日必問的話題。
他這會隨口發問,好似並不怎麽放在心上,但身後白發蒼蒼的遊義卻沒有耽擱,當著帳內正伏案校對營中輜重的韓延徽稟聲道:“是有一事,據幽州李莽遞消息來,稱夜間李振欲鼓噪反攻,彼時內城火把林立,應是想與東城的義昌軍遙相呼應。然義昌軍最終未動,李振便也不敢真大動幹戈,隻是在城頭敲鑼鳴鼓了半宿而已,不過還是引得元行欽親自坐鎮於城內,唯恐李振趁亂突圍逃走……”
他撚著有些灰白的胡須,搖了搖頭,道:“若讓老夫來看,這李振應是想做困獸之鬥而已。但城內城外十餘萬燕軍,卻又讓他膽寒,不敢真的輕舉妄動。義昌軍現今被困於東城,幾已與他斷了聯係,更不會聽他的命令,他恐怕更隻能幹看著燕軍攻城了。
何況,他還不知義昌軍實則是聽您的命令一直按兵不動而已,這麽多次機會他都沒能調得義昌軍,他怎的還在這最後時刻癡心妄想?若讓老夫選擇,如此內憂外患,在這般局麵下,倒不如真就出城廝殺一番,不管能不能突圍而出,陷陣於沙場之上,也好過如此束手就擒。”
蕭硯靜靜聽過,看著密雪思忖了下,進而失笑搖頭。
“這位李公,不會真的如此坐以待斃的。然而此次河北之行,他縱使再狂妄膽大,也該謹慎下去了,不至於會如此魯莽。
陷陣沙場?就算真有義昌軍隨從,也不是他這種人做得出來的事。不過既然生出了這一鼓噪之事,若說他沒有什麽企圖,倒也是怪事。”
“那依天暗星所言?”
“掩人耳目、聲東擊西,讓我為之,也隻是如此而已。”
蕭硯隨口一答,而後才仔細思索了一下,道:“吩咐下去,讓元行欽與李莽徹查幽州四野,看看會不會漏了什麽東西。再傳令給那一千灑在高梁河沿岸的漠北騎兵,令之沿線密切監察。還有,讓你們的人也動一動,我不許北麵有任何人經高梁河南下。”
這最後一句話說的稍顯霸道,甚至霸道的有些沒有道理,旁人或許會不以為然,但遊義卻隻能鄭重其事。
這些時日他代替付暗伴在蕭硯身側,早已見識過這位天暗星的雷霆手段,他說不許北岸有人南下,就真的不許北岸有一隻蒼蠅飛過來,可不是什麽玩笑話,若是有人攜帶,是會死人的。
在蕭硯麾下,食的俸祿、領的賞賜皆很豐厚,然而軍法也甚嚴,有不良人於其間充作密探、執法者,真有人敢陽奉陰違,當日就會有不良人把小本本遞給蕭硯,然後甚至不需要等到第二日,其腦袋自會被懸於轅門。
那一批不良人兗州分舵的元從,如今幹的正是這一索命的活計……
遊義旋即而去,後麵韓延徽亦已校對完了從山莊轉運來的軍需、這些時日所耗費的用度,便打算向蕭硯詳細稟之一二。
但恰在這時,就見有一頭戴鬥笠的不良人從營中縱馬而來,而後不待坐騎停穩,就直直落了下來,麵向蕭硯單膝半跪。
“稟校尉,幽州李百戶(李莽)傳來急信,稱那城內通往城外的密道已被李振從裏重新疏通,昨日李振鼓噪,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今日晨時才有消息傳至他那裏,稱防線最邊側有幾座燕軍小寨在夜裏被踏碎,一約莫百騎上下的隊伍在折損了大半後,有十餘人從包圍圈中跳了出去……”
隨著這一言落下,後麵恰才立起身的韓延徽揪了揪胡子,驚道:“昨夜鼓噪,竟真是掩人耳目?!”
蕭硯卻不應聲,神色也隻是淡然,接過那不良人手中的信報,略略掃過。
旁邊,韓延徽稍稍虛眸,皺眉自語:“李振送這百騎出城卻是何故?有如此突圍良機,他自己反而不用,若能成,他豈不是就不用再困守幽州了?奇哉怪哉,是有什麽事,讓他寧肯放棄活命的機會,也要送這百騎出城,實在是不該啊……”
言畢,他又來回走動,思索道:“莫非是不想犯險,欲讓這百騎探路?不對、不對,那百騎固然是闖了出來,但已是失了先機,城內的人絕沒有第二次機會……能讓他如此抉擇的……嘶……”
韓延徽猛然頓步,進而失聲看向蕭硯:“莫非,此僚是掌握到了什麽東西!?”
蕭硯隻是淡淡發笑,繼而對著那不良人點了點頭,道:“告訴李莽,小事爾,讓他不必自責憂心,我會處理。”
“得令。”不良人應聲而去,再次縱馬匆匆離營。
“主公,此事大有可能。”
韓延徽冷靜建言道:“此僚入駐河北兩月有餘,不比那些待在汴梁朝廷的相公,總歸是能看出點什麽蛛絲馬跡。他明明知道送百騎出城影響不到戰局,援軍也不會因為他這麽百騎就能馬上抵達幽州,反而會削減守城的實力,然就是做了。如此看來,他不惜讓自己陷入死地也要遣百騎南下,目的恐怕不是為了對付城外的燕軍……或可能就是為了對付主公您!”
說罷,他便壓低了些聲音,眸中隱有厲色:“主公,不管這百騎到底是為了什麽,絕不能讓他們活著回到南麵。”
“我曉得。”
蕭硯笑了笑,進而道:“李振是聰明人,他能看出什麽,不足為奇。讓我好奇的是,他具體掌握了些什麽,讓他篤定能夠對我造成什麽威脅。”
說完,他搖頭失笑,隨口道:“親眼看看便是。”
“來人,讓公羊左來主帳見我。”
門口自有不良人去尋人,蕭硯便和韓延徽向裏去,看向攤在長案上的地圖。
韓延徽指著地圖,道:“不管如何,這百騎擺脫了燕軍後,南下最快的有三條路,其一便是向西從涿州走易州,要麽尋求鎮州趙王榕(朱溫冊封)庇護,再經由趙地南下中原。二則,便是徑直從高梁河南下,過瀛洲下魏博,可直抵黃河,回返汴梁,這是最快的一條道,若是日夜兼程,或隻需十日。三則,便是向東繞道走滄州,那裏尚有些許汴梁禁軍留守,從中原來的援軍亦在此處,或可能性最大……”
“主公。”韓延徽道:“雖不清楚李振知不知道我們在此處,但其若是懷疑我們,便不大可能直走高梁河,而向西經鎮州的不確定性太大,趙王榕素來在晉梁之間搖擺不定,他或可能亦會放棄。這麽看來——”
他定定的指著滄州:“這百騎的目的地,最有可能的便是滄州,彼處有禁軍所在,是他最後的希望。而我們人手過少,如今燕地禍事已至收尾階段,燕軍而今取了幽州,若是躁動反而難製,故不宜妄動大軍去大肆搜堵這麽可能僅剩十來人的隊伍,理應轉變側重方向,遣漠北軍控製滄州一線,堵住一切可疑北來之人……”
“有道理。”
蕭硯點點頭,負手立在長案一側,道:“便依此行事,主部側重滄州,餘部兼顧其餘兩處。”
韓延徽拱手而下,鄭重的點了點頭。
不過馬上,蕭硯又笑道:“但這河北之大,千餘人想要擒到這麽十餘人,可不是什麽好辦到的事情,還是莫要抱太大希望才對。”
韓延徽怔了怔,下意識道:“那這該……”
恰在這時候,公羊左與去而又返的遊義一並入帳,然後齊齊行禮。
“校尉、天暗星。”
兩人的稱呼大不相同,蓋因公羊左的臉皮要厚的多,直接入鄉隨俗和兗州分舵的不良人一樣稱呼蕭硯為校尉,而遊義和其他的瀛洲不良人隻是任以‘天暗星’稱呼。
他們遣人詢問過了藏兵穀那邊,袁天罡並沒有特別的指示,瀛洲上下自然會出山替蕭硯奔走,但終究有些拉不下臉,三百年來,瀛洲分舵唯隻認大帥而從未稱過校尉,在這種傳統下,可不是每個人都似公羊左一般厚顏無恥的。
“幽州有人逃出來了。”蕭硯沒有多講究俗禮,直接開門見山,對著為老不尊、一副嬉皮笑臉模樣的公羊左道:“規模不大,落在這河北可能隻是一片沙石大小,咱們的人手不足以控製住所有的大道小徑,難免會有疏漏。眼下,該是你們顯本事了……”
公羊左為老不尊的模樣稍稍收斂了些,與遊義對視了一下,然後一臉正色道:“校尉隻管吩咐便是。”
“瀛洲分舵監掌河北三百年,曾言河北士族盡皆為你等驅使,到了眼下,還可為乎?”
遊義便肅聲道:“天暗星既下了帥令,在這河北,焉能有人敢不為?”
公羊左則隻是一副傲然的模樣,好像完全不想過多解釋。
蕭硯看著二人的樣子,笑了笑,兀自頷首。
“好!二位前輩既有底氣,那何妨晚輩見識見識,什麽叫作盡驅河北士族!?
八日!從幽州日夜兼程趕到黃河邊,這是最快的速度。在這八日內,我要親眼看見他們!”
“得令。”
遊義折身便走,而公羊左在走了兩步後,突然轉過頭來,咧嘴發笑。
“校尉,恕我這老頭子多嘴,敢問你是要死的還是活的,要活的麽,就當老朽沒問過。不過死的麽,是要腦袋,還是整個人都給你帶回來?”
狂!
太他媽狂了!
平生就從未聽過這般狂的話!
韓延徽眼皮子微跳,這人甚至還未出大帳,更不用說那十餘騎到底在何處了,竟然就敢如此說大話?
這番話,就相當於還沒有上考場,就已經想好了自己是要中狀元還是探花一樣,此謂之必中!
蕭硯亦是稍稍一愣,進而哈哈大笑。
“公羊前輩既然如此豪邁,我怎可擾興?隻管依著前輩的想法來就是,前輩如何順手,便如何為之。”
“曉得了。”
公羊左施然一捋自己的美須,折身便走。
遊義尷尬一笑,緊隨而去。
“主公……”韓延徽若有所思,低聲道:“如此利刃,仆平生所見唯此而已。主公若想匡扶天下,若不能揣在自己懷中,當要……”
蕭硯失笑,卻不答,立在帳口良久,道:“韓先生,我記得這南來的旨意,當該要到了吧?”
“然也,昨日恰過瀛洲。”
蕭硯便輕輕一笑。
“若等汴梁的天使到了,這李振,就不好死了。”
“仆明白。”
韓延徽立即走進大帳中,伏案提筆,迅速替蕭硯寫了一麵手書,進而落印,召過一不良人。
“蕭帥親令,務必要讓幽州元行欽、李莽知曉——
三日之內。
李振當被梟首!”
——————
涿州,武清縣。
“哢嚓。”
薊運河上,河麵上的冰層被敲碎,公羊左俯身下去,捧起一口冰水,咕嚕嚕飲下。
岸上,數十或中年、或青年的華服人士簇擁著幾個老者,隻是錯愕的看著眼前此景,其中一些青年,更是一臉荒唐之色,不可思議的問向旁邊的中年人:“阿爺,此人莫不是個瘋子?還是我範陽(涿州)盧氏瘋了,在這陪這麽個老瘋子胡鬧……?”
那中年人隻是鐵青著臉,一言不發,瞥了一眼人群之首的幾個華服老者,低聲恨恨道:“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
“可……”
“噤聲!”
腳踩冰麵的咯吱聲中,公羊左舒坦的從河麵上大步走上來,唯有一臉暢快。
人群中,一華服老者捋須而笑:“多年過去,公羊先生的身子骨竟還是這般健朗爾,不似老朽,現不複當年,已垂垂老矣咯。”
“可不是麽。”公羊左咧嘴一笑,掃了他一眼,湊近過去,幾乎是附著老者的耳朵,嘎嘎發笑:“你確實老了,老子也老了。但今日就是讓伱這老東西看看,十多年過去了,老子還能不能殺人……”
一旁的青年等人皺了皺眉,都隻是不瞞,他們雖並未聽清公羊左說的是什麽,然從其那副囂張的模樣來看,真是甚是讓人厭惡。
那老者隻是捋須發笑,但笑色下卻稍有些僵硬。
他苦笑道:“公羊先生不必如此,前兩日族中有些小輩不識貴等,確是老夫管教不力,可誰知道你們幾十年沒動靜,這……”
公羊左哼哼著搖頭,無所謂著:“不用,你記著就好。”
而那老者除了苦笑,還能如何。
這時候,一人影遠遠的趨馬過來,落地向老者稟道:“家主,盧台的運河出海口傳來了消息,臨近盧台有一村子死了幾個人。那裏的旁支,確是纏住了十餘騎……”
老者還未答話,公羊左已是雙眼發亮。
他將手指放在嘴中,盡力的吹出一道口哨。
須臾,數道頭戴鬥笠、臉配麵甲的騎士,幽幽縱馬而來。
那渾身上下的暮氣、死氣,與那股若有若無的殺氣,突讓還欲多嘴的幾個青年臉色一變。
不知怎的,他們好似從這些人身上,莫名感受到了一股天生的恐懼感。
那是一種,發自骨子裏的懼意。
(本章完)
南岸營寨向裏,蕭硯負手立在主帳門口,看著外間連綿的密雪,道:“幽州有什麽消息?”
雖說幽州距此尚有幾十裏的距離,然而這消息每日幾乎是來往不斷的傳至此處,故已成了他每日必問的話題。
他這會隨口發問,好似並不怎麽放在心上,但身後白發蒼蒼的遊義卻沒有耽擱,當著帳內正伏案校對營中輜重的韓延徽稟聲道:“是有一事,據幽州李莽遞消息來,稱夜間李振欲鼓噪反攻,彼時內城火把林立,應是想與東城的義昌軍遙相呼應。然義昌軍最終未動,李振便也不敢真大動幹戈,隻是在城頭敲鑼鳴鼓了半宿而已,不過還是引得元行欽親自坐鎮於城內,唯恐李振趁亂突圍逃走……”
他撚著有些灰白的胡須,搖了搖頭,道:“若讓老夫來看,這李振應是想做困獸之鬥而已。但城內城外十餘萬燕軍,卻又讓他膽寒,不敢真的輕舉妄動。義昌軍現今被困於東城,幾已與他斷了聯係,更不會聽他的命令,他恐怕更隻能幹看著燕軍攻城了。
何況,他還不知義昌軍實則是聽您的命令一直按兵不動而已,這麽多次機會他都沒能調得義昌軍,他怎的還在這最後時刻癡心妄想?若讓老夫選擇,如此內憂外患,在這般局麵下,倒不如真就出城廝殺一番,不管能不能突圍而出,陷陣於沙場之上,也好過如此束手就擒。”
蕭硯靜靜聽過,看著密雪思忖了下,進而失笑搖頭。
“這位李公,不會真的如此坐以待斃的。然而此次河北之行,他縱使再狂妄膽大,也該謹慎下去了,不至於會如此魯莽。
陷陣沙場?就算真有義昌軍隨從,也不是他這種人做得出來的事。不過既然生出了這一鼓噪之事,若說他沒有什麽企圖,倒也是怪事。”
“那依天暗星所言?”
“掩人耳目、聲東擊西,讓我為之,也隻是如此而已。”
蕭硯隨口一答,而後才仔細思索了一下,道:“吩咐下去,讓元行欽與李莽徹查幽州四野,看看會不會漏了什麽東西。再傳令給那一千灑在高梁河沿岸的漠北騎兵,令之沿線密切監察。還有,讓你們的人也動一動,我不許北麵有任何人經高梁河南下。”
這最後一句話說的稍顯霸道,甚至霸道的有些沒有道理,旁人或許會不以為然,但遊義卻隻能鄭重其事。
這些時日他代替付暗伴在蕭硯身側,早已見識過這位天暗星的雷霆手段,他說不許北岸有人南下,就真的不許北岸有一隻蒼蠅飛過來,可不是什麽玩笑話,若是有人攜帶,是會死人的。
在蕭硯麾下,食的俸祿、領的賞賜皆很豐厚,然而軍法也甚嚴,有不良人於其間充作密探、執法者,真有人敢陽奉陰違,當日就會有不良人把小本本遞給蕭硯,然後甚至不需要等到第二日,其腦袋自會被懸於轅門。
那一批不良人兗州分舵的元從,如今幹的正是這一索命的活計……
遊義旋即而去,後麵韓延徽亦已校對完了從山莊轉運來的軍需、這些時日所耗費的用度,便打算向蕭硯詳細稟之一二。
但恰在這時,就見有一頭戴鬥笠的不良人從營中縱馬而來,而後不待坐騎停穩,就直直落了下來,麵向蕭硯單膝半跪。
“稟校尉,幽州李百戶(李莽)傳來急信,稱那城內通往城外的密道已被李振從裏重新疏通,昨日李振鼓噪,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今日晨時才有消息傳至他那裏,稱防線最邊側有幾座燕軍小寨在夜裏被踏碎,一約莫百騎上下的隊伍在折損了大半後,有十餘人從包圍圈中跳了出去……”
隨著這一言落下,後麵恰才立起身的韓延徽揪了揪胡子,驚道:“昨夜鼓噪,竟真是掩人耳目?!”
蕭硯卻不應聲,神色也隻是淡然,接過那不良人手中的信報,略略掃過。
旁邊,韓延徽稍稍虛眸,皺眉自語:“李振送這百騎出城卻是何故?有如此突圍良機,他自己反而不用,若能成,他豈不是就不用再困守幽州了?奇哉怪哉,是有什麽事,讓他寧肯放棄活命的機會,也要送這百騎出城,實在是不該啊……”
言畢,他又來回走動,思索道:“莫非是不想犯險,欲讓這百騎探路?不對、不對,那百騎固然是闖了出來,但已是失了先機,城內的人絕沒有第二次機會……能讓他如此抉擇的……嘶……”
韓延徽猛然頓步,進而失聲看向蕭硯:“莫非,此僚是掌握到了什麽東西!?”
蕭硯隻是淡淡發笑,繼而對著那不良人點了點頭,道:“告訴李莽,小事爾,讓他不必自責憂心,我會處理。”
“得令。”不良人應聲而去,再次縱馬匆匆離營。
“主公,此事大有可能。”
韓延徽冷靜建言道:“此僚入駐河北兩月有餘,不比那些待在汴梁朝廷的相公,總歸是能看出點什麽蛛絲馬跡。他明明知道送百騎出城影響不到戰局,援軍也不會因為他這麽百騎就能馬上抵達幽州,反而會削減守城的實力,然就是做了。如此看來,他不惜讓自己陷入死地也要遣百騎南下,目的恐怕不是為了對付城外的燕軍……或可能就是為了對付主公您!”
說罷,他便壓低了些聲音,眸中隱有厲色:“主公,不管這百騎到底是為了什麽,絕不能讓他們活著回到南麵。”
“我曉得。”
蕭硯笑了笑,進而道:“李振是聰明人,他能看出什麽,不足為奇。讓我好奇的是,他具體掌握了些什麽,讓他篤定能夠對我造成什麽威脅。”
說完,他搖頭失笑,隨口道:“親眼看看便是。”
“來人,讓公羊左來主帳見我。”
門口自有不良人去尋人,蕭硯便和韓延徽向裏去,看向攤在長案上的地圖。
韓延徽指著地圖,道:“不管如何,這百騎擺脫了燕軍後,南下最快的有三條路,其一便是向西從涿州走易州,要麽尋求鎮州趙王榕(朱溫冊封)庇護,再經由趙地南下中原。二則,便是徑直從高梁河南下,過瀛洲下魏博,可直抵黃河,回返汴梁,這是最快的一條道,若是日夜兼程,或隻需十日。三則,便是向東繞道走滄州,那裏尚有些許汴梁禁軍留守,從中原來的援軍亦在此處,或可能性最大……”
“主公。”韓延徽道:“雖不清楚李振知不知道我們在此處,但其若是懷疑我們,便不大可能直走高梁河,而向西經鎮州的不確定性太大,趙王榕素來在晉梁之間搖擺不定,他或可能亦會放棄。這麽看來——”
他定定的指著滄州:“這百騎的目的地,最有可能的便是滄州,彼處有禁軍所在,是他最後的希望。而我們人手過少,如今燕地禍事已至收尾階段,燕軍而今取了幽州,若是躁動反而難製,故不宜妄動大軍去大肆搜堵這麽可能僅剩十來人的隊伍,理應轉變側重方向,遣漠北軍控製滄州一線,堵住一切可疑北來之人……”
“有道理。”
蕭硯點點頭,負手立在長案一側,道:“便依此行事,主部側重滄州,餘部兼顧其餘兩處。”
韓延徽拱手而下,鄭重的點了點頭。
不過馬上,蕭硯又笑道:“但這河北之大,千餘人想要擒到這麽十餘人,可不是什麽好辦到的事情,還是莫要抱太大希望才對。”
韓延徽怔了怔,下意識道:“那這該……”
恰在這時候,公羊左與去而又返的遊義一並入帳,然後齊齊行禮。
“校尉、天暗星。”
兩人的稱呼大不相同,蓋因公羊左的臉皮要厚的多,直接入鄉隨俗和兗州分舵的不良人一樣稱呼蕭硯為校尉,而遊義和其他的瀛洲不良人隻是任以‘天暗星’稱呼。
他們遣人詢問過了藏兵穀那邊,袁天罡並沒有特別的指示,瀛洲上下自然會出山替蕭硯奔走,但終究有些拉不下臉,三百年來,瀛洲分舵唯隻認大帥而從未稱過校尉,在這種傳統下,可不是每個人都似公羊左一般厚顏無恥的。
“幽州有人逃出來了。”蕭硯沒有多講究俗禮,直接開門見山,對著為老不尊、一副嬉皮笑臉模樣的公羊左道:“規模不大,落在這河北可能隻是一片沙石大小,咱們的人手不足以控製住所有的大道小徑,難免會有疏漏。眼下,該是你們顯本事了……”
公羊左為老不尊的模樣稍稍收斂了些,與遊義對視了一下,然後一臉正色道:“校尉隻管吩咐便是。”
“瀛洲分舵監掌河北三百年,曾言河北士族盡皆為你等驅使,到了眼下,還可為乎?”
遊義便肅聲道:“天暗星既下了帥令,在這河北,焉能有人敢不為?”
公羊左則隻是一副傲然的模樣,好像完全不想過多解釋。
蕭硯看著二人的樣子,笑了笑,兀自頷首。
“好!二位前輩既有底氣,那何妨晚輩見識見識,什麽叫作盡驅河北士族!?
八日!從幽州日夜兼程趕到黃河邊,這是最快的速度。在這八日內,我要親眼看見他們!”
“得令。”
遊義折身便走,而公羊左在走了兩步後,突然轉過頭來,咧嘴發笑。
“校尉,恕我這老頭子多嘴,敢問你是要死的還是活的,要活的麽,就當老朽沒問過。不過死的麽,是要腦袋,還是整個人都給你帶回來?”
狂!
太他媽狂了!
平生就從未聽過這般狂的話!
韓延徽眼皮子微跳,這人甚至還未出大帳,更不用說那十餘騎到底在何處了,竟然就敢如此說大話?
這番話,就相當於還沒有上考場,就已經想好了自己是要中狀元還是探花一樣,此謂之必中!
蕭硯亦是稍稍一愣,進而哈哈大笑。
“公羊前輩既然如此豪邁,我怎可擾興?隻管依著前輩的想法來就是,前輩如何順手,便如何為之。”
“曉得了。”
公羊左施然一捋自己的美須,折身便走。
遊義尷尬一笑,緊隨而去。
“主公……”韓延徽若有所思,低聲道:“如此利刃,仆平生所見唯此而已。主公若想匡扶天下,若不能揣在自己懷中,當要……”
蕭硯失笑,卻不答,立在帳口良久,道:“韓先生,我記得這南來的旨意,當該要到了吧?”
“然也,昨日恰過瀛洲。”
蕭硯便輕輕一笑。
“若等汴梁的天使到了,這李振,就不好死了。”
“仆明白。”
韓延徽立即走進大帳中,伏案提筆,迅速替蕭硯寫了一麵手書,進而落印,召過一不良人。
“蕭帥親令,務必要讓幽州元行欽、李莽知曉——
三日之內。
李振當被梟首!”
——————
涿州,武清縣。
“哢嚓。”
薊運河上,河麵上的冰層被敲碎,公羊左俯身下去,捧起一口冰水,咕嚕嚕飲下。
岸上,數十或中年、或青年的華服人士簇擁著幾個老者,隻是錯愕的看著眼前此景,其中一些青年,更是一臉荒唐之色,不可思議的問向旁邊的中年人:“阿爺,此人莫不是個瘋子?還是我範陽(涿州)盧氏瘋了,在這陪這麽個老瘋子胡鬧……?”
那中年人隻是鐵青著臉,一言不發,瞥了一眼人群之首的幾個華服老者,低聲恨恨道:“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
“可……”
“噤聲!”
腳踩冰麵的咯吱聲中,公羊左舒坦的從河麵上大步走上來,唯有一臉暢快。
人群中,一華服老者捋須而笑:“多年過去,公羊先生的身子骨竟還是這般健朗爾,不似老朽,現不複當年,已垂垂老矣咯。”
“可不是麽。”公羊左咧嘴一笑,掃了他一眼,湊近過去,幾乎是附著老者的耳朵,嘎嘎發笑:“你確實老了,老子也老了。但今日就是讓伱這老東西看看,十多年過去了,老子還能不能殺人……”
一旁的青年等人皺了皺眉,都隻是不瞞,他們雖並未聽清公羊左說的是什麽,然從其那副囂張的模樣來看,真是甚是讓人厭惡。
那老者隻是捋須發笑,但笑色下卻稍有些僵硬。
他苦笑道:“公羊先生不必如此,前兩日族中有些小輩不識貴等,確是老夫管教不力,可誰知道你們幾十年沒動靜,這……”
公羊左哼哼著搖頭,無所謂著:“不用,你記著就好。”
而那老者除了苦笑,還能如何。
這時候,一人影遠遠的趨馬過來,落地向老者稟道:“家主,盧台的運河出海口傳來了消息,臨近盧台有一村子死了幾個人。那裏的旁支,確是纏住了十餘騎……”
老者還未答話,公羊左已是雙眼發亮。
他將手指放在嘴中,盡力的吹出一道口哨。
須臾,數道頭戴鬥笠、臉配麵甲的騎士,幽幽縱馬而來。
那渾身上下的暮氣、死氣,與那股若有若無的殺氣,突讓還欲多嘴的幾個青年臉色一變。
不知怎的,他們好似從這些人身上,莫名感受到了一股天生的恐懼感。
那是一種,發自骨子裏的懼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