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梟雄
不良人:諸位,一起複興大唐吧! 作者:大俠吃香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比起幽州那邊的熱鬧景象,在燕地向北的檀州,又是另一番模樣,不能說蕭瑟,但也確實是冷清至極。
李振所想的‘百十號人’的大燕軍隊,現在屯駐之處,正是控遏塞外,轄製古北口的檀州,他們據此為都城,又遣軍馬四下控製了左近鄉鎮,大有一副要與幽州南北劃治的局麵。
百十年來,燕地的富庶所在本就隻有幽州以及偏南的幾個州鎮,檀州這等邊塞之地自然是稱不上富庶了,再加上河北大亂以來,漠北軍從此南下,李存勖也遣人來此掃蕩過,更是變得窮困。一場大雪落下來,便讓這裏顯得愈加荒涼殘破了。
但出乎意料的,駐在檀州的大燕軍卻不愁輜重,連劫掠等事都罕做,最大不了的,可能就是強征左右的豪強效力了。
說起來,因為月前蕭硯在幽州大肆收拾了一批好豪強大族,這檀州本地的豪強聽聞後本已是心有戚戚,正在猶豫要不要投效幽州的時候,突然就聞原義昌軍節度使劉守文救出劉仁恭起事了。此間豪強被一鼓動,竟然大部分腦子一熱,入大燕混了一個二個雜號將軍,也算是在蕭硯的壓迫下,想要舉族搏一個富貴。
但這並不能說明這些豪強就是愚蠢,蕭硯雖然襲破幽州,大敗李存勖,奠定了河北大局,可控製力並沒有遍布河北全境,他也不可能蠢到把大軍分散去掌控所有軍州,除了幾處重要州郡外,其他的大可留著等朱溫派人來擦屁股。
且雖然傳檄二十四州納了降書,但他也隻是控製了幽州至滄州一線的主要通道,燕地其他地方,大體還是各地豪強坐大的局麵,比如鞭長莫及的遼東等地。
至於已年過四旬的劉守文,隻是喜色的擦汗而起,絲毫不覺得說出這番厚顏無恥的話有多麽讓人難堪,他甚而完全不顧及周遭騎士的什麽看法,隻在意蕭硯對他的態度。
此劫過。
劉守文再次幹笑,繼而在馬背上向青年彎了彎腰,擦著汗道:“蕭軍使切莫要折煞仆了,仆實在不敢當這一聲殿下,就算真是什麽世子,也該是您蕭家的世子……”
百騎沒等多久,視線中,北麵陡然出現了數麵旗幟。
好在!好在還有諸位義軍、諸位忠燕誌士!而今大燕有數萬忠燕健兒,擁數個軍州!那朱溫、蕭硯焉知我們不能卷土重來,複我大燕河山?”
沒奈何,實在是當時在漁陽,蕭硯當著他的麵射殺劉守光的場麵過於冷血、暴力,又太過於隨意了,對這個蕭軍使而言,好似隨手殺死一個位高權重的節度使,不過隻是碾死一隻螞蟻一般。
左右的騎將都聽懂了他的意思,便紛紛大笑起來。
如卦象所言。
劉守文左右四顧,麵有猙獰。
便是劉守文,也被這一場景感染的氣血上湧,臉色通紅,隻看此景,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受任義昌軍節度使的日子,彼時統領萬軍,坐守滄州,拒退朱溫大軍數次,真正是意氣風發,大權在握。
青年自然而然的伸臂,一隻神俊的海東青便落於他的臂上,鷹眼炯炯有神,收攏起稍有些帶傷的翅膀,進而乖巧的埋下了鷹頭。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整個燕地,他都有底氣操縱在掌中。
於他身後,青年一襲青衫黑甲,亦是裹了一麵黑披風,戴著一看不出什麽特色的舊襆頭。
“世子殿下親往漁陽說服盧龍軍反梁,實我大燕幸事爾,燕王聽聞喜訊,特令末將等十裏出迎。”
這些地方,有的豪強是早已與蕭硯接觸過的,基本上是納頭而降,還有一些是近些年才起家的,與原本的劉氏牽連也不深,一紙檄書就能讓他們舉族投降。
對這些邊塞的豪強而言,一旦失勢、沒了官麵上的倚仗,簡直比什麽都可怕。往往是自己還未破敗,就被其他虎視眈眈的大族瓜分殆盡,舉族而滅。
蓋因如此,這個憑借蕭硯給的兩千定霸都而支撐起來的大燕朝廷,幾乎是眨眼間就膨脹了起來,各處豪強紛紛是拖家帶口,舉族而來。且他們不單是自己家族的人馬,往往還要裹挾一部分本地的流民百姓,以在燕王麵前壯大聲勢,提升地位,一批一批的湧入檀州。
這些豪強主動投奔檀州,還真是替他解決了好大一樁麻煩。
左右有人輕笑。
再加上一些散在各處的潰軍,甭管是草原上的漠北人、奚人,還是昔日躲藏在山坳裏不敢露麵的晉國敗軍,小股而成大勢,這個分明隻有兩千餘人的大燕朝廷,瞬間膨脹到了三四萬人,不說各種各樣的雜號將軍,便是什麽大將軍、節度使之流,都一口氣封了十來個出去。
“蕭軍使既然已然決定,仆自當勉力配合之。”
周遭騎士都是傻然,似是被劉守文這自降輩分的話驚住了,一時紛紛有些莫名神色。
旗號之下,則是很龐大的一隊人馬,正趨馬直奔此處。
劉守文一時豪氣幹雲,一邊說著蕭硯讓他背下來的話語,一麵在高處大聲道:“而今,梁軍在燕地不過多少?萬餘人而已!看起來整個燕地幾乎是盡被梁軍所據,但除了幽州蕭硯部,餘者皆我昔日燕地同袍!梁軍遠在滄州、甚而遠在汴梁!千裏之遙,焉能援之?
眾人皆知!那蕭硯為求燕地安穩,大肆犒賞、散盡錢糧,而今幽州已成一座死城,全憑梁軍接濟!隻要我們能斷其糧道,隔絕梁軍北上之通路,幽州豈不自破?”
大家都是燕人,放在以往定然是對漠北大為不恥的,但在權勢富貴跟前,什麽鳥漢夷之分,什麽鳥民族大義,統統都是扯淡。劉仁恭若不能成事,借這個跳板降於漠北也是一樣的,漠北與大梁不能比,草原初創,什麽都缺,文化基本沒有,他們這種邊塞大族雖然也沒有什麽文化底蘊,但在那邊混個一官半職,反而是件易事。起碼要比起人才濟濟的大梁,不至於看不到出頭之日。
然則這青年全身上下都是這般普普通通的裝扮,一身英氣卻是壓都壓不住,雖什麽也沒做,舉止也平靜,但他眼神銳利,英姿勃發,那不怒自威的隱隱氣場,便已震懾的中年人如芒在背,好不自在。
河北被納入大梁旗下,現今還看不出來,等後麵大批大梁的官員來到燕地治理州郡的時候,作為勝方總是要撈點好處的,那些汴梁來的武夫文人,不對他們這些豪強下手,難道還去盤剝那些隻剩一堆土錢的燕地百姓、流民?
對於這部分的豪強而言,給蕭硯當帶路黨的機會沒有了,搶先向李存勖下注的也已被收拾殆盡,自是不情願將積蓄數十年甚而是幾代人的權勢財富交付給汴梁的人。在之前那種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蕭硯是大勢所趨,不得已而為之。但而今聞及劉仁恭起事,自然是會對這位老東家多多少少有一些指望的。
所有人都靜了下去。
他欲誰生則生,欲誰死則死。
當先一騎,年過四旬,臉頰幹瘦卻看起來很是儒雅的中年人一身披風,甲胄鮮亮,渾身貴氣,端的上是這百騎的主人。
“就請李公遊覽一遍檀州。”青年定下了決議,再次問向劉守文:“世子殿下認為,如何?”
近百騎席卷過山崗,在雪地留下連綿的馬蹄印。
待浩蕩一眾行至檀州,城頭之上,傍著城下亂糟糟的一眾營寨上,更是湧上了無數人頭,無數認識的、不認識的將領湧出大寨,向這位與英雄差不多的燕國世子盡情表忠相迎。
須臾,來人奔至眼前,無數人幾乎是齊齊下馬,元行欽在看到蕭硯後,很明顯的遲鈍了一下,但他幾乎是站在最前麵,後人也看不到這一細微的變化,便與李莽領著一眾人單膝跪地。
待付暗離去,劉守文沉吟片刻,突然仰天長笑起來。
元行欽略一抱拳,便起身為他一一引薦。
“汴梁李公,言燕軍不過百千人爾,他要與康太保親臨戰陣,代聖平亂,以彰顯汴梁禁軍的實力……世子殿下,這汴梁李公分明就是沒看起你嘛。”
且最重要的一點,據傳聞言,劉仁恭是與漠北合作的。
不過他並無得色,反而臉上隱有不安,雖被百騎簇擁著,但仍是下意識想要回頭去看身後的那一青年。
蕭硯身側,付暗不由低笑:“元行欽和李莽這二廝,樣子做的還真像,有模有樣的,屬下要是不知情,還真是要跪地相迎。”
……
那中年人遂不由仰頭。
“貪狼劫,殺星坐守命宮。”
而蕭硯也稍稍皺眉,但其後隻是一笑而過,略略頷首,算是認可了劉守文的態度。
當先一麵,正書“燕國大將軍元”,而後一麵,書‘燕國諸道行營都統李’,再往後的,便就是各色各樣的雜號旗幟了。
劉守文幹咳了下,慰勉道:“某家此番動身漁陽,聽聞有不少忠燕誌士趕來投效,為大業舉事,大將軍可有帶來?”
中年人稍有些愕然,但周遭的一應騎士,卻都是一副司空見慣的模樣。
也如那位獨坐藏兵穀,以窺天下事的三百年大帥所言。
而這些,不過隻是蕭硯一個念頭生起的動靜罷了,數萬人旋起旋滅,真隻在他的一個彈指之中。
什麽征南都統,征東都統……都講明了自帶來了多少兵馬,甚而還有一晉國敗軍將領,雖然手裏僅有幾十潰卒,但因為身份特殊,直接封號為討梁大將軍。
“諸位、諸位!某家不才,僅憑一腔不願為朱溫奴隸之熱血,率殘部據守這檀州,本無心舉大業爾。可料我燕地被那蕭硯所破,百萬燕民即將淪為梁人之仆從,某家又甚為不甘、不甘呐!可僅憑某家之力,焉能敗退梁軍?
無數人鼓噪而動,氣氛一時到達高漲,人人都是殺氣騰騰,想要直趨幽州。便是付暗,竟也有些覺得事情似是不可控了,與一眾不良人下意識看向蕭硯。
蕭硯則是麵色冰冷,虛眸打量著那些各色雜號旗幟下的武將,似是半點都沒有被眼前之景所觸動,隻是用一種漠然的目光掃視著他們。
至於這些雜號將軍,聽聞劉守文說動了盧龍軍,則是紛紛氣勢大漲,開始不斷向這位燕國世子表忠心,大拍馬屁。
“天下之雄,便在此劫之中。”
天下之雄,成矣。
“大燕!大燕!大燕!”
青年取下海東青足端的信筒,抽信看罷,便輕輕笑了起來。
——————
四野之下,幾乎是驟然一靜,繼而又在頃刻之間,呼喊聲猛地高漲起來,無數人紛起喝彩,竟一時認為,這個素來不知兵的劉家長子,真能帶領他們重奪權勢!
劉守文放眼四顧,胸膛起伏,他縱然是被氣氛染暈了腦袋,但如何不知道,這場麵可能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高光時刻,焉能不大肆鼓噪一番?縱使是傀儡,他也是一個能攪動天下風雲的傀儡!
這時候,付暗上前,將一張紙條像模像樣的恭敬遞給劉守文,並且當著無數人的麵,向其耳語了幾番。
但大多數的,是在劉仁恭主政幽州的這十幾年裏,出錢出人再讓子弟為官的,基本是和劉仁恭共同富貴,不但能在節度使衙署掌握一部分話語權,還能在地方上割據一方,是貨真價實的與劉氏同休。現今,河北易主大梁,他們也許在服軟投降後,保全家族性命和少許富貴是沒什麽問題的,可遠遠沒有在劉仁恭治下的權勢威風了。
中年人,也就是劉守文幹笑了一聲,應道:“不敢當、不敢當……”
正在這百騎的靜候中,一聲鷹唳,忽地從天空傳來。
不論是漠北人還是什麽燕人,但凡是在這場河北大變裏失了勢的,都隻是朝著劉守文大為歡呼。整個檀州一地,這個荒涼殘破的地方,幾乎是瞬間就喧囂熱鬧了起來。
“親臨戰陣。”青年思索了一下,用手指將信紙碾碎,笑道:“既然李公有意上陣,讓我歇著,我就當真歇著了。不過李公千裏入燕地,不送他一份見麵禮,恐怕說不過去。”
不止是他,就連需要做戲的百騎,也不由自主的想要簇擁著青年,彰顯出誰才是此地真正的主人。
“諸位可知,汴梁來了兩個朱溫的什麽狗屁天使,稱是要接管我河北二十四州!這二人攜帶了無數用以犒賞的錢財、珠寶,此刻都盡數放於幽州城內!
傳某家命令,大軍即刻啟程,截斷幽州左近糧道,逼迫那蕭硯領軍去打通糧道。而我們,隻管趁勢奪了幽州,擄了那兩個什麽天使,搶了那無數錢財!
某家要讓天下知道,河北,是大燕的河北!”
給蕭軍使當狗,可恥嗎?有多少燕地豪強想要搶著當,都沒有這個機會,起碼對劉守文來說,是真的能活命……
而這位已足以稱得上梟雄二字的青年,隻是毫無動色,雙眸平靜的像是一潭死水,眼神裏,對這數萬眾的呼喊聲,唯有漠然。
不管如何,各軍少說也有三萬兵馬了,管他有沒有虛報,反正不管糧,權且一並收用。
如此,才當得。
天下之雄。
(本章完)
李振所想的‘百十號人’的大燕軍隊,現在屯駐之處,正是控遏塞外,轄製古北口的檀州,他們據此為都城,又遣軍馬四下控製了左近鄉鎮,大有一副要與幽州南北劃治的局麵。
百十年來,燕地的富庶所在本就隻有幽州以及偏南的幾個州鎮,檀州這等邊塞之地自然是稱不上富庶了,再加上河北大亂以來,漠北軍從此南下,李存勖也遣人來此掃蕩過,更是變得窮困。一場大雪落下來,便讓這裏顯得愈加荒涼殘破了。
但出乎意料的,駐在檀州的大燕軍卻不愁輜重,連劫掠等事都罕做,最大不了的,可能就是強征左右的豪強效力了。
說起來,因為月前蕭硯在幽州大肆收拾了一批好豪強大族,這檀州本地的豪強聽聞後本已是心有戚戚,正在猶豫要不要投效幽州的時候,突然就聞原義昌軍節度使劉守文救出劉仁恭起事了。此間豪強被一鼓動,竟然大部分腦子一熱,入大燕混了一個二個雜號將軍,也算是在蕭硯的壓迫下,想要舉族搏一個富貴。
但這並不能說明這些豪強就是愚蠢,蕭硯雖然襲破幽州,大敗李存勖,奠定了河北大局,可控製力並沒有遍布河北全境,他也不可能蠢到把大軍分散去掌控所有軍州,除了幾處重要州郡外,其他的大可留著等朱溫派人來擦屁股。
且雖然傳檄二十四州納了降書,但他也隻是控製了幽州至滄州一線的主要通道,燕地其他地方,大體還是各地豪強坐大的局麵,比如鞭長莫及的遼東等地。
至於已年過四旬的劉守文,隻是喜色的擦汗而起,絲毫不覺得說出這番厚顏無恥的話有多麽讓人難堪,他甚而完全不顧及周遭騎士的什麽看法,隻在意蕭硯對他的態度。
此劫過。
劉守文再次幹笑,繼而在馬背上向青年彎了彎腰,擦著汗道:“蕭軍使切莫要折煞仆了,仆實在不敢當這一聲殿下,就算真是什麽世子,也該是您蕭家的世子……”
百騎沒等多久,視線中,北麵陡然出現了數麵旗幟。
好在!好在還有諸位義軍、諸位忠燕誌士!而今大燕有數萬忠燕健兒,擁數個軍州!那朱溫、蕭硯焉知我們不能卷土重來,複我大燕河山?”
沒奈何,實在是當時在漁陽,蕭硯當著他的麵射殺劉守光的場麵過於冷血、暴力,又太過於隨意了,對這個蕭軍使而言,好似隨手殺死一個位高權重的節度使,不過隻是碾死一隻螞蟻一般。
左右的騎將都聽懂了他的意思,便紛紛大笑起來。
如卦象所言。
劉守文左右四顧,麵有猙獰。
便是劉守文,也被這一場景感染的氣血上湧,臉色通紅,隻看此景,他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受任義昌軍節度使的日子,彼時統領萬軍,坐守滄州,拒退朱溫大軍數次,真正是意氣風發,大權在握。
青年自然而然的伸臂,一隻神俊的海東青便落於他的臂上,鷹眼炯炯有神,收攏起稍有些帶傷的翅膀,進而乖巧的埋下了鷹頭。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整個燕地,他都有底氣操縱在掌中。
於他身後,青年一襲青衫黑甲,亦是裹了一麵黑披風,戴著一看不出什麽特色的舊襆頭。
“世子殿下親往漁陽說服盧龍軍反梁,實我大燕幸事爾,燕王聽聞喜訊,特令末將等十裏出迎。”
這些地方,有的豪強是早已與蕭硯接觸過的,基本上是納頭而降,還有一些是近些年才起家的,與原本的劉氏牽連也不深,一紙檄書就能讓他們舉族投降。
對這些邊塞的豪強而言,一旦失勢、沒了官麵上的倚仗,簡直比什麽都可怕。往往是自己還未破敗,就被其他虎視眈眈的大族瓜分殆盡,舉族而滅。
蓋因如此,這個憑借蕭硯給的兩千定霸都而支撐起來的大燕朝廷,幾乎是眨眼間就膨脹了起來,各處豪強紛紛是拖家帶口,舉族而來。且他們不單是自己家族的人馬,往往還要裹挾一部分本地的流民百姓,以在燕王麵前壯大聲勢,提升地位,一批一批的湧入檀州。
這些豪強主動投奔檀州,還真是替他解決了好大一樁麻煩。
左右有人輕笑。
再加上一些散在各處的潰軍,甭管是草原上的漠北人、奚人,還是昔日躲藏在山坳裏不敢露麵的晉國敗軍,小股而成大勢,這個分明隻有兩千餘人的大燕朝廷,瞬間膨脹到了三四萬人,不說各種各樣的雜號將軍,便是什麽大將軍、節度使之流,都一口氣封了十來個出去。
“蕭軍使既然已然決定,仆自當勉力配合之。”
周遭騎士都是傻然,似是被劉守文這自降輩分的話驚住了,一時紛紛有些莫名神色。
旗號之下,則是很龐大的一隊人馬,正趨馬直奔此處。
劉守文一時豪氣幹雲,一邊說著蕭硯讓他背下來的話語,一麵在高處大聲道:“而今,梁軍在燕地不過多少?萬餘人而已!看起來整個燕地幾乎是盡被梁軍所據,但除了幽州蕭硯部,餘者皆我昔日燕地同袍!梁軍遠在滄州、甚而遠在汴梁!千裏之遙,焉能援之?
眾人皆知!那蕭硯為求燕地安穩,大肆犒賞、散盡錢糧,而今幽州已成一座死城,全憑梁軍接濟!隻要我們能斷其糧道,隔絕梁軍北上之通路,幽州豈不自破?”
大家都是燕人,放在以往定然是對漠北大為不恥的,但在權勢富貴跟前,什麽鳥漢夷之分,什麽鳥民族大義,統統都是扯淡。劉仁恭若不能成事,借這個跳板降於漠北也是一樣的,漠北與大梁不能比,草原初創,什麽都缺,文化基本沒有,他們這種邊塞大族雖然也沒有什麽文化底蘊,但在那邊混個一官半職,反而是件易事。起碼要比起人才濟濟的大梁,不至於看不到出頭之日。
然則這青年全身上下都是這般普普通通的裝扮,一身英氣卻是壓都壓不住,雖什麽也沒做,舉止也平靜,但他眼神銳利,英姿勃發,那不怒自威的隱隱氣場,便已震懾的中年人如芒在背,好不自在。
河北被納入大梁旗下,現今還看不出來,等後麵大批大梁的官員來到燕地治理州郡的時候,作為勝方總是要撈點好處的,那些汴梁來的武夫文人,不對他們這些豪強下手,難道還去盤剝那些隻剩一堆土錢的燕地百姓、流民?
對於這部分的豪強而言,給蕭硯當帶路黨的機會沒有了,搶先向李存勖下注的也已被收拾殆盡,自是不情願將積蓄數十年甚而是幾代人的權勢財富交付給汴梁的人。在之前那種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降蕭硯是大勢所趨,不得已而為之。但而今聞及劉仁恭起事,自然是會對這位老東家多多少少有一些指望的。
所有人都靜了下去。
他欲誰生則生,欲誰死則死。
當先一騎,年過四旬,臉頰幹瘦卻看起來很是儒雅的中年人一身披風,甲胄鮮亮,渾身貴氣,端的上是這百騎的主人。
“就請李公遊覽一遍檀州。”青年定下了決議,再次問向劉守文:“世子殿下認為,如何?”
近百騎席卷過山崗,在雪地留下連綿的馬蹄印。
待浩蕩一眾行至檀州,城頭之上,傍著城下亂糟糟的一眾營寨上,更是湧上了無數人頭,無數認識的、不認識的將領湧出大寨,向這位與英雄差不多的燕國世子盡情表忠相迎。
須臾,來人奔至眼前,無數人幾乎是齊齊下馬,元行欽在看到蕭硯後,很明顯的遲鈍了一下,但他幾乎是站在最前麵,後人也看不到這一細微的變化,便與李莽領著一眾人單膝跪地。
待付暗離去,劉守文沉吟片刻,突然仰天長笑起來。
元行欽略一抱拳,便起身為他一一引薦。
“汴梁李公,言燕軍不過百千人爾,他要與康太保親臨戰陣,代聖平亂,以彰顯汴梁禁軍的實力……世子殿下,這汴梁李公分明就是沒看起你嘛。”
且最重要的一點,據傳聞言,劉仁恭是與漠北合作的。
不過他並無得色,反而臉上隱有不安,雖被百騎簇擁著,但仍是下意識想要回頭去看身後的那一青年。
蕭硯身側,付暗不由低笑:“元行欽和李莽這二廝,樣子做的還真像,有模有樣的,屬下要是不知情,還真是要跪地相迎。”
……
那中年人遂不由仰頭。
“貪狼劫,殺星坐守命宮。”
而蕭硯也稍稍皺眉,但其後隻是一笑而過,略略頷首,算是認可了劉守文的態度。
當先一麵,正書“燕國大將軍元”,而後一麵,書‘燕國諸道行營都統李’,再往後的,便就是各色各樣的雜號旗幟了。
劉守文幹咳了下,慰勉道:“某家此番動身漁陽,聽聞有不少忠燕誌士趕來投效,為大業舉事,大將軍可有帶來?”
中年人稍有些愕然,但周遭的一應騎士,卻都是一副司空見慣的模樣。
也如那位獨坐藏兵穀,以窺天下事的三百年大帥所言。
而這些,不過隻是蕭硯一個念頭生起的動靜罷了,數萬人旋起旋滅,真隻在他的一個彈指之中。
什麽征南都統,征東都統……都講明了自帶來了多少兵馬,甚而還有一晉國敗軍將領,雖然手裏僅有幾十潰卒,但因為身份特殊,直接封號為討梁大將軍。
“諸位、諸位!某家不才,僅憑一腔不願為朱溫奴隸之熱血,率殘部據守這檀州,本無心舉大業爾。可料我燕地被那蕭硯所破,百萬燕民即將淪為梁人之仆從,某家又甚為不甘、不甘呐!可僅憑某家之力,焉能敗退梁軍?
無數人鼓噪而動,氣氛一時到達高漲,人人都是殺氣騰騰,想要直趨幽州。便是付暗,竟也有些覺得事情似是不可控了,與一眾不良人下意識看向蕭硯。
蕭硯則是麵色冰冷,虛眸打量著那些各色雜號旗幟下的武將,似是半點都沒有被眼前之景所觸動,隻是用一種漠然的目光掃視著他們。
至於這些雜號將軍,聽聞劉守文說動了盧龍軍,則是紛紛氣勢大漲,開始不斷向這位燕國世子表忠心,大拍馬屁。
“天下之雄,便在此劫之中。”
天下之雄,成矣。
“大燕!大燕!大燕!”
青年取下海東青足端的信筒,抽信看罷,便輕輕笑了起來。
——————
四野之下,幾乎是驟然一靜,繼而又在頃刻之間,呼喊聲猛地高漲起來,無數人紛起喝彩,竟一時認為,這個素來不知兵的劉家長子,真能帶領他們重奪權勢!
劉守文放眼四顧,胸膛起伏,他縱然是被氣氛染暈了腦袋,但如何不知道,這場麵可能是他這輩子最後一次高光時刻,焉能不大肆鼓噪一番?縱使是傀儡,他也是一個能攪動天下風雲的傀儡!
這時候,付暗上前,將一張紙條像模像樣的恭敬遞給劉守文,並且當著無數人的麵,向其耳語了幾番。
但大多數的,是在劉仁恭主政幽州的這十幾年裏,出錢出人再讓子弟為官的,基本是和劉仁恭共同富貴,不但能在節度使衙署掌握一部分話語權,還能在地方上割據一方,是貨真價實的與劉氏同休。現今,河北易主大梁,他們也許在服軟投降後,保全家族性命和少許富貴是沒什麽問題的,可遠遠沒有在劉仁恭治下的權勢威風了。
中年人,也就是劉守文幹笑了一聲,應道:“不敢當、不敢當……”
正在這百騎的靜候中,一聲鷹唳,忽地從天空傳來。
不論是漠北人還是什麽燕人,但凡是在這場河北大變裏失了勢的,都隻是朝著劉守文大為歡呼。整個檀州一地,這個荒涼殘破的地方,幾乎是瞬間就喧囂熱鬧了起來。
“親臨戰陣。”青年思索了一下,用手指將信紙碾碎,笑道:“既然李公有意上陣,讓我歇著,我就當真歇著了。不過李公千裏入燕地,不送他一份見麵禮,恐怕說不過去。”
不止是他,就連需要做戲的百騎,也不由自主的想要簇擁著青年,彰顯出誰才是此地真正的主人。
“諸位可知,汴梁來了兩個朱溫的什麽狗屁天使,稱是要接管我河北二十四州!這二人攜帶了無數用以犒賞的錢財、珠寶,此刻都盡數放於幽州城內!
傳某家命令,大軍即刻啟程,截斷幽州左近糧道,逼迫那蕭硯領軍去打通糧道。而我們,隻管趁勢奪了幽州,擄了那兩個什麽天使,搶了那無數錢財!
某家要讓天下知道,河北,是大燕的河北!”
給蕭軍使當狗,可恥嗎?有多少燕地豪強想要搶著當,都沒有這個機會,起碼對劉守文來說,是真的能活命……
而這位已足以稱得上梟雄二字的青年,隻是毫無動色,雙眸平靜的像是一潭死水,眼神裏,對這數萬眾的呼喊聲,唯有漠然。
不管如何,各軍少說也有三萬兵馬了,管他有沒有虛報,反正不管糧,權且一並收用。
如此,才當得。
天下之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