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一家?


    這笑話有點冷。


    上輩子,甄鑫就是個缺信仰的人。無論是佛是道,天天享用著香火錢,卻沒見他們做過一件好事。甚至有人承包寺廟、道觀,當作一項產業來運作。


    說起來,佛教傳入中國,比道教正式成立的時間還略微早一些。為了彌補這一點點缺陷,當年的五鬥米教主張道陵,便依托於老子,活生生將道教從東漢提前到了春秋時代。


    宗教是政治的衍生品,也是統治者管轄愚民們一個相當好用的工具。


    皇帝欣賞道教,佛教就得安靜一陣子。另一個皇帝看道教發展太快,轉過頭開始支持佛教,然後就得輪到道教倒黴。


    在甄鑫看來,無論是佛壓過道,還是道欺負佛,都不值得同情。


    當然,現今的情況又不太一樣。


    這是在吐蕃的喇嘛主持之下的滅道行徑。正如苦竹所說,等天下的道士被滅得差不多了,中土的和尚也一樣會被那些喇嘛吞得連骨渣都剩不下來。


    隻是,目前既然道士們被逼上了絕路,這股力量自己是否可以拿來利用一番?


    這事,得讓老謝好好去琢磨一番。趁著這位張真人還在……


    “至於拳術,隻是貧道在終南山閑暇之餘,觀察鳥獸,略有心得。結合前人留下的健身之術,完善而成五禽形意拳。強身健體,確有奇效,憑此振興道門……”張三豐嗬嗬一笑,接著說道:“倒是小友這套拳術,卻讓貧道受益匪淺。假以時日,貧道若能予以完善,當可另辟蹊徑,重新創出一套健體之術。”


    你是不是該付下專利費?


    算了,太極拳本來就很可能是這位老道傳下來的……甄鑫拱手讚道:“張真人,真乃真人也!”


    說著說著,便到了飯點。


    苦竹苦著臉說道:“諸位適才幫了本觀大忙。本該留諸位用些齋飯,隻是那些僧人必然還會再來。再呆下去,恐怕會牽連諸位……”


    張三豐頷首。


    連飯都不想管?張三豐的形象,再次被萎縮。甄鑫終於可以坦然麵對這位外表邋遢的老牛鼻子了。


    “我倒有個想法,或許可以讓顯應觀暫時逃過這場危機。”甄鑫沉吟道。


    暫時逃過?


    苦竹搖搖頭,一副準備躺平模樣。


    早死晚死都是死,再掙紮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趁著張真人在此,抱下他的大腿。也許還能另外找座清淨點的地方,重新建座道觀,攬些香火。


    北方的道教,如今以全真為尊。


    如金先生小說裏所寫,全真教確實是王重陽創立,丘處機、王處一等人也確實是王重陽收的徒弟。


    但是與小說裏不同的是,全真教跟宋人一點關係也沒有。起碼在謝翱的介紹中,甄鑫聽不到他們對於故宋有一絲一毫的向往之心。


    當然,這怪不得他們。


    高宗南渡,大宋半壁江山全落在女真人手中。北地宋人自然便成為女真人轄下的百姓。為了更好地管治遠遠多過女真人的這些宋民,金國朝廷將其與生活在燕雲十六州的漢人,統稱為“漢人”。


    所有遺留在北地的宋人,始終處於極其尷尬的狀態。留給他們的道路隻有兩條,一是成為順民,服從於金國的統治。另一個選擇是逃往南方,投奔苟存於江南的大宋。


    在剛開始的那些年,南下的北方人被視為抗金的英雄而受到歡迎,比如嶽飛。因為他們是真心的希望王師可以重新收複北地,並為此而不惜奉上自己的性命。


    但是江南穩定之後,尤其是嶽飛北伐被打斷之後,北地遺民開始對準備偏安江南的宋國失去了信心。而江南逐漸繁華的盛景,卻成為一些北方人改變困苦生活的希望。這時投奔的北地漢人,被稱為“歸正人”。


    按朱熹的解釋,所謂的歸正人,是“中原人,陷於蕃而邪轉於正也”。屬於可使用,卻又不敢信任的那種人。


    最具代表性的人,便是辛棄疾。在北方起兵後南下,失去兵權,隻得了個江陰簽判的職位。自此處處被排擠,數次起落,鬱鬱而終。


    這讓北方人從失望到絕望,也漸漸地接受了江淮南北,各屬於不同國家臣民的事實。


    蒙古興起時,北地陷於連年的戰亂之中,全真教趁勢進入全速的發展時期。而讓全真教進入鼎盛之人,是極善投機的丘處機。


    當年,已73歲的丘處機,遠赴西域覲見成吉思汗。還未曾涉足中原的成吉思汗,卻給丘處機畫了個天大的餅,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


    說丘處機是個金奸,大概一點也不為過……


    但是全真教畢竟賭對了,開始趁機瘋狂地擴張。三十年時間,隨著蒙古軍隊占據中原,全真教也完成了在中原的全麵布局。


    在完全控製中原的局勢之後,蒙古將目光投向吐蕃。忽必烈更是早早地就得到吐蕃薩迦派的支持。


    於是,全真道教在北方的地位急轉而下。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全真在北地的發展,已經到了膨脹而幾乎無法控製的地步。別說佛教徒,連儒學都受到了道教的壓製。


    忽必烈依靠北地儒門的支持起家,自然不願意看到這種不願意投靠自己的勢力繼續擴張下去。於是,在蒙哥汗的授意之下,忽必烈主持了第一次的佛道辯論。


    早在東晉之時,為了打壓影響力漸大的佛教,道家門徒寫了一本《老子化胡經》。主旨是當年老子在函古關留下五千字《道德經》後西去,化身佛祖宣教。意思是佛教的根源在道教。


    為此,佛教徒忍受了數百年的屈辱。


    來自吐蕃以辯經當作吃飯本事的喇嘛,再加上忽必烈手下一堆儒士的支持,道教在辯論之中慘敗。四十五部道經被焚毀,樊誌應等十七人被迫削發為僧,二百多道觀及其產業,被劃歸佛寺。


    宋滅之後,忽必烈一方麵繼續打壓北地全真,同時卻開始扶持南方的道教。


    八年前,忽必烈再次主持佛道辯論。這次,全真教敗得更慘,幾乎是被喇嘛們摁在地上死命地摩擦。


    所有能搜得到的道經,全部焚毀並禁斷。各地道觀被毀,道徒被驅逐。


    全真,自此一蹶不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滅元139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大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大河並收藏滅元139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