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寧皺著眉頭問道:“什麽事會讓你為難?是甄鑫讓你帶話過來?”


    李三無奈地掏出一個封了口的信封,猶猶豫豫地遞出去。李邦寧正要接過,李三卻又縮了回來。


    李邦寧眉頭急豎,李三急急解釋道:“那甄公子說了,若是主上不想同意他的意見,就別看信。若是看了信,就說明主上表示同意。”


    李邦寧氣急而笑,“我還沒看,他就要讓我發表意見?”


    李三耷拉著臉,說道:“這是他的原話,他還說,信裏是一件潑天的大富貴要送給主上,就是看、看主上有沒有膽子接下來……”


    李三說得很羞澀,但是終究把話給說完了。


    竟然沒有憤怒的情緒?有人借你之嘴來調戲我,你聽不出來嗎?李邦寧皺著眉頭看向惴惴不安的李三。


    為什麽身邊每個人跟甄鑫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後,都會變得舉止怪異……包括自己。


    李邦寧伸出的手頓在半空,緩緩問道:“你知道,他信裏寫的是什麽嗎?”


    李三黯然地搖了搖頭。


    “我來吧。”邊上探出一手,將李三手中信封直接抓走。


    “李大,不……”李三急道。李邦寧眼睛卻是一亮,問道:“甄鑫有沒說不讓別人看。”


    “這個,倒沒有。”


    “你個蠢貨,就不知道自己先看下再來稟報?”李大罵道。


    李邦寧頷首,表示同意。


    “可,可……”


    李大沒理睬糾結中的李三,直接拆開信封,才看了一眼,就嚇得幾乎把信箋扔出去。


    “大、大、大人……這信胡說八道,你可千萬、千萬不能看……”


    得,這下子,李邦寧的好奇心已經被成功勾起,不看也得看了。


    不過,你讓我看我就偏不看!李邦寧心裏嘿嘿一聲,沉聲說道:“念吧。”


    “不,不能念!”一向沉穩的李大竟然現出驚慌之色,雙手將信箋一擠,就準備往嘴裏塞去……


    ……


    福建,宋時的興化軍,如今的興化路。


    這是一片相當神奇的土地。


    興化之北部,是長期作為福建文化與政治中心的福州,閩東之地以其為首。興化之南,是數千年都以對外貿易名聞天下的泉州,領閩南之地與福州抗衡。


    夾在其中的興化,既不屬於閩東,也不屬於閩南。有人稱其為閩中,卻偏偏還靠著海。


    千年之後,獨樹一幟的興化人被稱為東方的“猶太人”。為了生存,為了生意,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也許唯一的緣由,是在興化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根本養不活太多的人。


    “地瘦栽鬆柏,家貧子讀書”。


    整個宋朝年代,每四十二名進士中,就有一個興化人。


    讀書與經商,是老天爺留給興化人唯有的出路。但是,也給興化人留下了絕不服輸的頑強與韌性。


    正如十年前,洶洶元軍兵臨興化之時。


    陳文開默默地跪在莆田城外,壺公山下的一座孤墳前。


    墳前無碑,隻刻著一行字:“地瘦栽鬆柏,家貧子讀書”。


    紹興八年的科舉,興化有十四人高中進士,包攬了狀元、榜眼、榜尊與榜幼。號稱“魁亞雙標、四異同科”。


    高宗皇帝在集英殿上,問一眾新科進士:“卿士何奇?”


    狀元黃公度答道:“披綿黃雀美,通印子魚肥”。


    榜眼陳俊卿則答道:“地瘦栽鬆柏,家貧子讀書”。


    自此,這句話便成為陳氏家訓,留傳至今已有五代。


    可是,家訓還在,家人卻已陰陽相隔!


    陳文開麵前,正是其父陳瓚與從兄陳文龍的合葬之墓。卻隻是一座衣冠之塚……


    德佑二年,恭帝在臨安降元之後,益王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


    陳文龍臨危受命,受任參知政事,兼閩廣宣撫使,努力支撐著大宋的最後一份希望。其叔陳瓚,傾家財三百萬緡,渡海至廣東,捐給張世傑為軍費。


    當年年底,興化城失陷於叛軍手中,陳文龍被俘北去。陳瓚誓死募兵抗元,次年以一己之力收複興化軍。


    唆都領兵九萬攻入福建,福州瞬間失守,直逼興化城。拒絕投降的陳瓚苦守城池,非但沒有等來一個援兵,背後的泉州卻被蒲壽庚等人直接獻給了元軍。


    腹背皆敵,孤立無援。景炎二年十月十五興化城破,陳瓚率家僮、壯丁五百餘人巷戰終日,力盡被俘,車裂而死。


    身無全屍。


    興化城因此被屠,死難者逾三萬。


    當全天下皆降的時候,陳家卻獨守孤城,為此奉上全族性命,值得嗎?


    陳文開跪在墳前,怔怔地看著這座已經長滿野草的荒塚,兩眼通紅,卻已經沒了淚水。


    十年以來,無論漂泊於何處,每夜夢回之時,他總是在問自己:自己的父親、自己的從兄,為了趙宋搖搖欲墜的王朝,這樣的付出,值得嗎?


    叛國者在泉州逍遙,為國捐軀者卻成反賊,這樣值得嗎?


    因為投降,使泉州這十年來如日中天。因為反抗,令興化十年來飽受欺壓。這樣,值得嗎?


    陳文開尋不到答案。


    自小父親便教導自己,為人者,當為國為民而憂,為國為民而死。可是如今,國是什麽?民又是何人?


    十年來,始終伴隨著自己的,隻有滔天的仇恨。可是陳文開甚至不知道,這仇應該找誰去報,應該靠誰來報。


    他嚐試過刺殺蒲家,九死一生卻一無所獲。他也加入過福建各地的義軍,卻發現全是烏合之眾。他跟隨陳宜中多年,卻隻有深深的失望。


    甄鑫,會是自己最後的希望嗎?陳文開無從判斷。


    此子身上,有著層出不窮的想象力與極為獨特的人格魅力,也有著麵對困難時毫不氣餒的果敢,遇事不會退縮,逢人以心相交。


    這是甄公子無可比擬的優勢。然而,偏偏又生著一副悲天憫人的柔軟心腸。


    慈不掌兵,當越來越激烈的衝突開始之後,必然是越來越多的傷亡。眼中所見,也許遍地殘屍,這樣的場麵,會讓他裹足不前嗎?


    這樣的人,可以帶著自己走多遠?


    也許自己不該考慮那麽長遠的事,起碼眼前已經讓自己看到了些許報仇的希望。


    那就,從蒲家開始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滅元1399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大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大河並收藏滅元1399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