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委。
會議室裏,正在召開的是1月的常委會。
同時,這也是今年春節前的最後一次常委會。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的董慶陽居中而坐。
緊挨著他兩側坐著的,是市委副書記、市長徐仁剛,以及市委專職副書記魯東平。
其餘常委分列左右,分別是:市紀委書記勞尚銀,市委組織部長常連康,常務副市長吳耀祖,市政法委書記朱誌鑫,副市長臧泰和,市委宣傳部長秦曉嵐,濱州市軍分區政委陳明光,西山區區委書記劉銀龍,以及市委秘書長、市辦公廳主任尤亞軍、寧蓮新區黨工委書記李青雲。
今天常委會的主要議題有兩個。
首先,當然是就剛剛公布的經濟數據展開討論;
另外一個議題,則是關於人事任命的。
今天的會議中,大家臉上的神色都很是輕鬆、愜意。
原因很簡單:前兩天全省各地市經濟數據陸續公布,濱州市的成績實在是太過耀眼了。
去年全年,濱州市gdp最終統計為6118億,位列全省第一。
6118億這個數字,甩開了第二名盛京市足足有一千億之多。
另外,在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等數據,也都是全省遙遙領先的水平。
要知道,這幾個數據可是最能反映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結構特點的。
也就是說,濱州市在過去一年不僅是經濟發展得好,經濟質量更是非常之高。
特別是去年省會盛京市的經濟不景氣,gdp總量隻有5000億出頭的情況下,濱州市的成績就更顯得分量十足。
要知道,全省去年的gdp總量也就是1.9萬億。
而一個濱州市的gdp,就幾乎占去了全省的三分之一。
全市對於全省的貢獻,實在是讓人驚歎。
會議開始之後,市長徐仁剛首先給大家通報了全市在省內的gdp排名和一些具體的經濟數據。
在徐市長侃侃而談的時候,常委們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瞥向了敬陪末座的那個年輕人身上。
是的,李青雲如今在市委常委會的排名還是居於末位。
但這樣的狀況,相信很快就會有所改變。
別的不說,光是他在寧蓮新區這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就足以讓所有人折服了。
是的,去年濱州市全市6118億的gdp之中,寧蓮新區就占到了一多半,達到了3469億。
要知道,寧蓮新區籌建之後,除了整個寧海區劃入之外,也就多劃入了蓮彎區的幾個鄉鎮。
其總人口,也就是150萬左右,隻占了全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然而就是這麽點人口,去創造了全市一半還多的gdp。
這樣的成績,怎麽誇都不過分。
毫無疑問,李青雲這個寧蓮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是寧蓮新區過去一年經濟騰飛的首功之臣。
在如今經濟為先的大環境下,李青雲這樣的人才,肯定已經進入了高層的眼簾。
遼東省委對這樣的人才要是都不知道重視,怕是很快就會被別人給挖走了。
有著這樣五一倫比的政績傍身,李青雲在市委常委會的排名大踏步前景,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當然了,即便他排名往前邁進了幾個位次,和他給寧蓮新區、給全市乃至全省帶來的貢獻來說,也實在不算什麽。
要不是因為這位李書記太過年輕了,這一兩年之內提副部級都沒人有話可講。
“經核算,我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611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2.6億元,增長11.3%;第二產業增加值3202.1億元,增長16.5%;第三產業增加值2544.1億元,增長14.3%。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6.4:52.1:41.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62.3 %和34.6%。人均gdp92187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按年末匯率折算為14511美元。”
“財政收入方麵,全市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11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市本級241.2億元,增長31.1%;縣區級408.8億元,增長31.9%。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31.5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及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支出,分別增長27.4%、23.6%、17.2%、24.5%和22.5%。地稅局組織各項稅收501.2億元,增長31%;國稅局組織各項稅收544.3億元,增長9.7%;海關代征稅收423億元,增長11.9%……”
雖然相關的一些經濟數據,常委們之前也都已經拿到了。
但徐仁剛市長的這番詳細的陳述,還是讓大家精神一振。
從這些數據來看,可以直觀的反映出濱州市經濟勢頭的大好。
這個“好”不僅僅在於gdp的增長方麵,更在於全市的財政收入和一般預算方麵。
這些數據的大幅提升,才是全市經濟上升最直觀的體現。
“雖然去年我們濱州市經濟數據相當隻好,但一些問題我們也要重視起來。”
講完了全市的數據,徐仁剛的目光就落在了李青雲的身上。
“說句潑涼水的話,我們全市全年的gdp增長之所以這麽快,財政收入之所以這麽高~主要的貢獻,其實都來自於寧蓮新區。”
“而寧蓮新區是國家級新區,其經濟權限實際上歸於國家和部委的。那麽眼前的這份成績,還能不能算在我們濱州市頭上呢?這個問題,我想很值得我們思考……”
徐市長這番話說出之後,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確實,寧蓮新區是國家級新區,其擁有省一級的經濟權限。
除了數據統計歸於濱州市之外,它在經濟方麵的一些決策和計劃,甚至連省政府都無權過問。
這種情況下,寧蓮新區去年取得的這耀眼的成績,濱州市真的能坦然笑納嗎?
被徐仁剛這番反問之後,與會的常委們麵上多少有些不自在。
西山區區委書記劉銀龍的臉色微微有些發窘,但還是忍不住向李青雲看了一眼。
是的,即便他對李青雲這幾年級別的快速上升很有意見,也不得不承認他的能力。
在搞經濟方麵,這個年輕人確實太厲害了。
會議室裏,正在召開的是1月的常委會。
同時,這也是今年春節前的最後一次常委會。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的董慶陽居中而坐。
緊挨著他兩側坐著的,是市委副書記、市長徐仁剛,以及市委專職副書記魯東平。
其餘常委分列左右,分別是:市紀委書記勞尚銀,市委組織部長常連康,常務副市長吳耀祖,市政法委書記朱誌鑫,副市長臧泰和,市委宣傳部長秦曉嵐,濱州市軍分區政委陳明光,西山區區委書記劉銀龍,以及市委秘書長、市辦公廳主任尤亞軍、寧蓮新區黨工委書記李青雲。
今天常委會的主要議題有兩個。
首先,當然是就剛剛公布的經濟數據展開討論;
另外一個議題,則是關於人事任命的。
今天的會議中,大家臉上的神色都很是輕鬆、愜意。
原因很簡單:前兩天全省各地市經濟數據陸續公布,濱州市的成績實在是太過耀眼了。
去年全年,濱州市gdp最終統計為6118億,位列全省第一。
6118億這個數字,甩開了第二名盛京市足足有一千億之多。
另外,在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等數據,也都是全省遙遙領先的水平。
要知道,這幾個數據可是最能反映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結構特點的。
也就是說,濱州市在過去一年不僅是經濟發展得好,經濟質量更是非常之高。
特別是去年省會盛京市的經濟不景氣,gdp總量隻有5000億出頭的情況下,濱州市的成績就更顯得分量十足。
要知道,全省去年的gdp總量也就是1.9萬億。
而一個濱州市的gdp,就幾乎占去了全省的三分之一。
全市對於全省的貢獻,實在是讓人驚歎。
會議開始之後,市長徐仁剛首先給大家通報了全市在省內的gdp排名和一些具體的經濟數據。
在徐市長侃侃而談的時候,常委們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瞥向了敬陪末座的那個年輕人身上。
是的,李青雲如今在市委常委會的排名還是居於末位。
但這樣的狀況,相信很快就會有所改變。
別的不說,光是他在寧蓮新區這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就足以讓所有人折服了。
是的,去年濱州市全市6118億的gdp之中,寧蓮新區就占到了一多半,達到了3469億。
要知道,寧蓮新區籌建之後,除了整個寧海區劃入之外,也就多劃入了蓮彎區的幾個鄉鎮。
其總人口,也就是150萬左右,隻占了全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然而就是這麽點人口,去創造了全市一半還多的gdp。
這樣的成績,怎麽誇都不過分。
毫無疑問,李青雲這個寧蓮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是寧蓮新區過去一年經濟騰飛的首功之臣。
在如今經濟為先的大環境下,李青雲這樣的人才,肯定已經進入了高層的眼簾。
遼東省委對這樣的人才要是都不知道重視,怕是很快就會被別人給挖走了。
有著這樣五一倫比的政績傍身,李青雲在市委常委會的排名大踏步前景,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當然了,即便他排名往前邁進了幾個位次,和他給寧蓮新區、給全市乃至全省帶來的貢獻來說,也實在不算什麽。
要不是因為這位李書記太過年輕了,這一兩年之內提副部級都沒人有話可講。
“經核算,我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611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2.6億元,增長11.3%;第二產業增加值3202.1億元,增長16.5%;第三產業增加值2544.1億元,增長14.3%。三次產業構成比例為6.4:52.1:41.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1%、62.3 %和34.6%。人均gdp92187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8%;按年末匯率折算為14511美元。”
“財政收入方麵,全市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11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市本級241.2億元,增長31.1%;縣區級408.8億元,增長31.9%。實現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31.5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及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支出,分別增長27.4%、23.6%、17.2%、24.5%和22.5%。地稅局組織各項稅收501.2億元,增長31%;國稅局組織各項稅收544.3億元,增長9.7%;海關代征稅收423億元,增長11.9%……”
雖然相關的一些經濟數據,常委們之前也都已經拿到了。
但徐仁剛市長的這番詳細的陳述,還是讓大家精神一振。
從這些數據來看,可以直觀的反映出濱州市經濟勢頭的大好。
這個“好”不僅僅在於gdp的增長方麵,更在於全市的財政收入和一般預算方麵。
這些數據的大幅提升,才是全市經濟上升最直觀的體現。
“雖然去年我們濱州市經濟數據相當隻好,但一些問題我們也要重視起來。”
講完了全市的數據,徐仁剛的目光就落在了李青雲的身上。
“說句潑涼水的話,我們全市全年的gdp增長之所以這麽快,財政收入之所以這麽高~主要的貢獻,其實都來自於寧蓮新區。”
“而寧蓮新區是國家級新區,其經濟權限實際上歸於國家和部委的。那麽眼前的這份成績,還能不能算在我們濱州市頭上呢?這個問題,我想很值得我們思考……”
徐市長這番話說出之後,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確實,寧蓮新區是國家級新區,其擁有省一級的經濟權限。
除了數據統計歸於濱州市之外,它在經濟方麵的一些決策和計劃,甚至連省政府都無權過問。
這種情況下,寧蓮新區去年取得的這耀眼的成績,濱州市真的能坦然笑納嗎?
被徐仁剛這番反問之後,與會的常委們麵上多少有些不自在。
西山區區委書記劉銀龍的臉色微微有些發窘,但還是忍不住向李青雲看了一眼。
是的,即便他對李青雲這幾年級別的快速上升很有意見,也不得不承認他的能力。
在搞經濟方麵,這個年輕人確實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