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英進了門,外頭的陳玄才駕著馬車“噠噠噠”走了。
“走了?怎麽這麽快?”喬多祿趕出來,連跑兩步追出去,卻也隻能見馬車離去的一地塵土。
“娘你不是說把這禮物捎過去嗎?怎麽也沒叫他多等一等。”
“得了,人家這就是不想我們破費。”張愛英歎口氣,陳玄不愧是做小廝的,這察言觀色的本事可比自家這便宜兒子強多了。她不過就是使了個眼色,人家倒是跑得快。
喬多祿揚了揚手裏的小盒子:“但這本也算不得什麽破費,不過就是一包花茶。”
“行了,人家也是好心,知道我們家現在手頭緊。”說著張愛英把人撈回來,“好了,既然人都走了,東西都搬進去了,你也別站這裏了,回去讀書吧。”
喬多祿順從進屋,又問:“娘,我聽陳玄所說,如今春風樓大獲成功,客似雲來,他們才送這些東西過來感謝,可我見那些禮物實在太過豐厚,便是我們那些山貨再來一批也不如這個價,他們若是感謝,這是不是也太過了?”
“就是那皮蛋也值不了這些吧,再說那生意不都已經結算完成了嗎?”
喬多祿說著說著停下腳步:“娘你是不是後頭又跟他們做了什麽生意?”
“對了,我聽說春風樓如今有一道珍味,名為賽蟹黃,難道跟娘有關?”
是的,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個季節根本不可能產出這樣多的蟹黃,也不乏
舌頭靈敏的,能嚐出這與蟹黃的區別,所以春風樓的蟹黃也不叫蟹黃,卻是叫做賽蟹黃。
張愛英沒否認,這也沒什麽需要否認遮掩的:“既然你都聽說了,那今兒天氣好,我們也嚐嚐這賽蟹黃可好?”
於是這天中午,在二月初的暖煦陽光下,一家三口坐在院子裏便一人一盤蟹黃拌麵,筋道的麵條白生生的淋上黃燦燦的蟹黃醬,再給攪拌均勻了,那叫個鮮香撲鼻,個個吃的津津有味。
主要他們這還不像春風樓,人家的格調不一樣,除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那份量控製也是相當精準的,說是一盤蟹黃麵,實際上就小小一份,對張愛英這種苦日子裏過來的,那真就是一口的分量而已,不夠塞牙縫的。可他們這自家當一頓正經飯來吃的,那分量就不一樣了,當真是足足的,吃下去那叫個滿足。
不過人都是要懂克製的,而且養生之道來說,吃東西也不能吃太飽,有個七分飽也便不錯了。
故而哪怕還有些想要再來一盤,喬多祿還是用完一盤後就收住了手,用手帕擦幹淨嘴,才感慨:“娘,我現在可算知道何東家為什麽會送來那麽多禮物了。”
因為真的值啊!
就想吧,連他們這樣的農家都能弄出來的這個賽蟹黃,它的成本能有多高?可是它卻跟蟹黃比價,甚至還能更高,蟹黃啊,那是什麽?哪怕喬多祿至今並沒有真正吃過,可是他讀
書進學,除了正統的四書五經,也學詩詞歌賦甚而看過一些雜書,遊記雜學之類的,知道江南一帶吃蟹早已成為一件風雅之事,還有各種風俗講究。便是不談這些,隻圖口腹之欲,物以稀為貴的道理總應該明白吧?這樣的價格差之下,得是多高的利潤?這是裏子,麵子呢?賽蟹黃,以前從未有過之物,那更是引領了風潮,遠勝從前羅家在時,這對何家來說,才是麵子裏子都有了。
經此一遭,羅家在春風樓的痕跡就算是被盡數剝離,這座早就在陵陽縣城聞名的第一酒樓,徹徹底底蓋上了何家的烙印。
這樣的全麵勝利,何家如何不該感謝他們?
張愛英也能想到這些,但她卻並沒有那麽理所當然:“說到底,還是他們太客氣,這樁生意是早就談完了的。人家講禮數,我們也不該太理直氣壯。”
說來,用鹹鴨蛋黃做出蟹黃醬這種事,在21世紀根本不是什麽秘密。還是那句話,哪有那麽多蟹黃入菜啊!就算有,那無良商家為了省錢,還能弄那麽多真材實料啊?一隻滿黃的大螃蟹多少錢,要取出足夠分量的蟹黃,要用多少隻螃蟹,這成本能低了?這世界上什麽東西都是一分價錢一分貨,蟹黃不能貨真價實,那作為一種味道一種形容詞而存在就變得很正常了。
而張愛英也不是突然想起的,賽蟹黃這個想法,在她把皮蛋送給何家的時
候就已經想過了。
後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何家得了那些皮蛋,真的自己就琢磨出了製作皮蛋的法子,而且也確實做出來了,甚至還給她送了一籃過來。
那時候張愛英還以為這筆錢就打水漂了,畢竟人家自己琢磨出來了,根本用不著她提供法子。更不需要從她這裏進貨。
結果人家卻是客客氣氣給她送上了五十兩:“到底是張太太給了我們這方子,吃水不忘挖井人,該給的報酬我們還是要給的。”
至於張愛英要說那本來也是感謝是還人情,可是鶴軫也早就來解釋過了,根本就不存在什麽欠人情,那完全就是互幫互助,真論起來誰給的幫助更大那還真不好說。
所以張愛英是高高興興收下了,並且,因為這一遭小小的試探,張愛英覺得何明德這人可交,雖然從古至今商人總難免重利輕義,但在張愛英看來,何東家還是挺講誠信的。於是她就順帶著把賽蟹黃這一方子賣給了對方。
也是因此,張愛英一下子入賬一百兩,才有了從從容容招工開作坊的資本。
可即便如此,真的作坊開動起來,張愛英才發現廠子什麽的真的是個吞金獸——生產工具、生產原料、工人的工資、吃食管理……方方麵麵,全都是錢不說,管這些事兒都簡直要了人命。
張愛英也自詡上輩子是在生產車間幹過活,還幹過生產組長,算是有一定管理經驗,後來
才轉到文職……可不知道是水土不服還是她後來到底是沒真的怎麽管理過太多人,這種方方麵麵都要顧及的,讓她簡直分身乏術。幸虧是有薑琬這麽個厲害的管著,方方麵麵把著,才沒忙中出亂。
到如今,他們作坊的第一批貨也已經交了出去,當然不是給煙雲閣的,還是簡單的鮮花皂,是交到鍾記雜貨的。
用了模具,這批鮮花皂規格檔次都明顯提升,鍾老板一看便十分歡喜,明明一塊的分量減少了許多,但因為模樣好看,愣是單價漲了三分之一。
張愛英又去定了一批模具。
她準備先把鮮花皂做出名頭,之後再轉戰那些更細致的胭脂水粉。
而這時候,她跟鐵匠溝通的那些工具,也在慢慢打造中了。
說到這裏又不得不感謝何家,這年頭鹽鐵官營不說,管控那當真是非常嚴格,若不是有何家的人出麵,鐵匠鋪看到她定這麽大規格的鐵具可一點沒有生意來了要賺大錢的高興,差點把她扭送官府。
不過這些工具到底都是些細致活,對鐵匠來說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張愛英也有耐心等。
反正現在作坊生產也算是走上正途了,接下來的事情,慢慢來就是了,賺錢這種事,不能急,急也無用,隻有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走了?怎麽這麽快?”喬多祿趕出來,連跑兩步追出去,卻也隻能見馬車離去的一地塵土。
“娘你不是說把這禮物捎過去嗎?怎麽也沒叫他多等一等。”
“得了,人家這就是不想我們破費。”張愛英歎口氣,陳玄不愧是做小廝的,這察言觀色的本事可比自家這便宜兒子強多了。她不過就是使了個眼色,人家倒是跑得快。
喬多祿揚了揚手裏的小盒子:“但這本也算不得什麽破費,不過就是一包花茶。”
“行了,人家也是好心,知道我們家現在手頭緊。”說著張愛英把人撈回來,“好了,既然人都走了,東西都搬進去了,你也別站這裏了,回去讀書吧。”
喬多祿順從進屋,又問:“娘,我聽陳玄所說,如今春風樓大獲成功,客似雲來,他們才送這些東西過來感謝,可我見那些禮物實在太過豐厚,便是我們那些山貨再來一批也不如這個價,他們若是感謝,這是不是也太過了?”
“就是那皮蛋也值不了這些吧,再說那生意不都已經結算完成了嗎?”
喬多祿說著說著停下腳步:“娘你是不是後頭又跟他們做了什麽生意?”
“對了,我聽說春風樓如今有一道珍味,名為賽蟹黃,難道跟娘有關?”
是的,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這個季節根本不可能產出這樣多的蟹黃,也不乏
舌頭靈敏的,能嚐出這與蟹黃的區別,所以春風樓的蟹黃也不叫蟹黃,卻是叫做賽蟹黃。
張愛英沒否認,這也沒什麽需要否認遮掩的:“既然你都聽說了,那今兒天氣好,我們也嚐嚐這賽蟹黃可好?”
於是這天中午,在二月初的暖煦陽光下,一家三口坐在院子裏便一人一盤蟹黃拌麵,筋道的麵條白生生的淋上黃燦燦的蟹黃醬,再給攪拌均勻了,那叫個鮮香撲鼻,個個吃的津津有味。
主要他們這還不像春風樓,人家的格調不一樣,除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那份量控製也是相當精準的,說是一盤蟹黃麵,實際上就小小一份,對張愛英這種苦日子裏過來的,那真就是一口的分量而已,不夠塞牙縫的。可他們這自家當一頓正經飯來吃的,那分量就不一樣了,當真是足足的,吃下去那叫個滿足。
不過人都是要懂克製的,而且養生之道來說,吃東西也不能吃太飽,有個七分飽也便不錯了。
故而哪怕還有些想要再來一盤,喬多祿還是用完一盤後就收住了手,用手帕擦幹淨嘴,才感慨:“娘,我現在可算知道何東家為什麽會送來那麽多禮物了。”
因為真的值啊!
就想吧,連他們這樣的農家都能弄出來的這個賽蟹黃,它的成本能有多高?可是它卻跟蟹黃比價,甚至還能更高,蟹黃啊,那是什麽?哪怕喬多祿至今並沒有真正吃過,可是他讀
書進學,除了正統的四書五經,也學詩詞歌賦甚而看過一些雜書,遊記雜學之類的,知道江南一帶吃蟹早已成為一件風雅之事,還有各種風俗講究。便是不談這些,隻圖口腹之欲,物以稀為貴的道理總應該明白吧?這樣的價格差之下,得是多高的利潤?這是裏子,麵子呢?賽蟹黃,以前從未有過之物,那更是引領了風潮,遠勝從前羅家在時,這對何家來說,才是麵子裏子都有了。
經此一遭,羅家在春風樓的痕跡就算是被盡數剝離,這座早就在陵陽縣城聞名的第一酒樓,徹徹底底蓋上了何家的烙印。
這樣的全麵勝利,何家如何不該感謝他們?
張愛英也能想到這些,但她卻並沒有那麽理所當然:“說到底,還是他們太客氣,這樁生意是早就談完了的。人家講禮數,我們也不該太理直氣壯。”
說來,用鹹鴨蛋黃做出蟹黃醬這種事,在21世紀根本不是什麽秘密。還是那句話,哪有那麽多蟹黃入菜啊!就算有,那無良商家為了省錢,還能弄那麽多真材實料啊?一隻滿黃的大螃蟹多少錢,要取出足夠分量的蟹黃,要用多少隻螃蟹,這成本能低了?這世界上什麽東西都是一分價錢一分貨,蟹黃不能貨真價實,那作為一種味道一種形容詞而存在就變得很正常了。
而張愛英也不是突然想起的,賽蟹黃這個想法,在她把皮蛋送給何家的時
候就已經想過了。
後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何家得了那些皮蛋,真的自己就琢磨出了製作皮蛋的法子,而且也確實做出來了,甚至還給她送了一籃過來。
那時候張愛英還以為這筆錢就打水漂了,畢竟人家自己琢磨出來了,根本用不著她提供法子。更不需要從她這裏進貨。
結果人家卻是客客氣氣給她送上了五十兩:“到底是張太太給了我們這方子,吃水不忘挖井人,該給的報酬我們還是要給的。”
至於張愛英要說那本來也是感謝是還人情,可是鶴軫也早就來解釋過了,根本就不存在什麽欠人情,那完全就是互幫互助,真論起來誰給的幫助更大那還真不好說。
所以張愛英是高高興興收下了,並且,因為這一遭小小的試探,張愛英覺得何明德這人可交,雖然從古至今商人總難免重利輕義,但在張愛英看來,何東家還是挺講誠信的。於是她就順帶著把賽蟹黃這一方子賣給了對方。
也是因此,張愛英一下子入賬一百兩,才有了從從容容招工開作坊的資本。
可即便如此,真的作坊開動起來,張愛英才發現廠子什麽的真的是個吞金獸——生產工具、生產原料、工人的工資、吃食管理……方方麵麵,全都是錢不說,管這些事兒都簡直要了人命。
張愛英也自詡上輩子是在生產車間幹過活,還幹過生產組長,算是有一定管理經驗,後來
才轉到文職……可不知道是水土不服還是她後來到底是沒真的怎麽管理過太多人,這種方方麵麵都要顧及的,讓她簡直分身乏術。幸虧是有薑琬這麽個厲害的管著,方方麵麵把著,才沒忙中出亂。
到如今,他們作坊的第一批貨也已經交了出去,當然不是給煙雲閣的,還是簡單的鮮花皂,是交到鍾記雜貨的。
用了模具,這批鮮花皂規格檔次都明顯提升,鍾老板一看便十分歡喜,明明一塊的分量減少了許多,但因為模樣好看,愣是單價漲了三分之一。
張愛英又去定了一批模具。
她準備先把鮮花皂做出名頭,之後再轉戰那些更細致的胭脂水粉。
而這時候,她跟鐵匠溝通的那些工具,也在慢慢打造中了。
說到這裏又不得不感謝何家,這年頭鹽鐵官營不說,管控那當真是非常嚴格,若不是有何家的人出麵,鐵匠鋪看到她定這麽大規格的鐵具可一點沒有生意來了要賺大錢的高興,差點把她扭送官府。
不過這些工具到底都是些細致活,對鐵匠來說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張愛英也有耐心等。
反正現在作坊生產也算是走上正途了,接下來的事情,慢慢來就是了,賺錢這種事,不能急,急也無用,隻有量變才能引起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