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華山上雪花飛揚,就蒼文書院門前,老李綱拄著拐棍站在正氣碑前,精神奕奕的訓示著侍立在階下的三百餘名學子。


    人數是不多,可李承乾卻是十分滿意,這些人雖然出身不同,貧富不一,但勝在年少而且多少都有些底子,假以時日前途不可限量。


    “殿下,這人是不是有些少了。”,長孫無忌對於山下的人數如此至少甚為不滿。再他看來,這就是不買李承乾這位儲君的麵子,真不知道那些勳貴生了那麽多孩子都想把他們送到那裏去。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勳貴都那麽不識抬舉,下麵這些學子中也有不少人的家裏都是和東宮交好的。


    “舅舅,別急,等將來這“酒”窖藏的時間長了,自己也就有客上門了。”


    人各有誌這是勉強不了,尤其是這種關乎子嗣前程的大事自然是馬虎不得的。


    “鄭家的事想必殿下是知道了,這裏麵可是透著邪啊,同時陛下最近也頻頻的召見魏王。這裏要是沒什麽大事兒,殿下還是宜早返回長安才是。”


    其實長孫無忌今天可不僅僅是來參加書院的開學典禮的,李承乾不在長安這一個月,長安城裏暗流湧動,怪事是一件接著一件。


    而向來敏感的長孫無忌總是有一種不好的感覺,再說這位太子爺也真是野慣了,不再宮裏幫著陛下處理國事,倒是在這長住不走了,就不怕有些人趁機奪位嗎?


    看看人家李泰,不過是幫著皇帝處理了幾件小事,就在朝中抖了起來。


    自己馬上就要北上和張玄素去匯合,去協調綏州等地南遷百姓的土地分配問題,這長安城裏要是沒人看著他可放心。


    “恩,舅舅的意思本宮明白,不過恐怕還要等上一些時日。這一來是書院剛剛開學,本宮還要把把關,二來李淳風答應給的人應該快到了,到時候再回宮也不遲。”


    “殿下等的是何人呢?”,能讓李承乾等的人肯定不是簡單的人物,可李淳風手下都是些煉丹和驅邪的道士,他們能做什麽呢?


    了解李承乾的人都知道,他可是從來不信神佛的。


    不過李承乾並沒有回答他的話,而是帶著長孫無忌來到了南山頭的教員區,在那裏他有一間單獨的書房。


    “母後這些年來頻頻生產又患有氣疾,這精神可是比不了以往了。尤其是在本宮北征期間更是心力交瘁。”


    話間李承乾又提起爐邊的水壺,倒了兩杯滾燙的熱水。這麽冷的天,不喝幾口熱水暖暖身子怎麽行。


    “所以就和李淳風做了小小個交易,孫思邈這個名字,舅舅一定聽說過吧。”


    我去,竟然是他,這個老道士早在前朝時就是名揚天下的醫者,出入皇宮也是家常便飯,長孫無忌就是再無知還能不知道他。


    “殿下,這代價怕是不小吧?”,同朝為官這麽多年,李淳風是什麽德行他還是了解的,能讓他放手這麽個醫道高手,所付出的代價絕不是李承乾輕描淡寫那麽簡單。


    “本宮用手裏的泥金寫本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誡功德輕重經中冊和下冊,又加上了三千度牒,讓他們在漠北草原傳教換來的,雖然代價很大,但還是值得的,不是嗎?”


    “嘶!”聽了李承乾的回答長孫無忌倒吸了一口涼氣,太子爺真是好大的手筆啊。


    不說北地傳教之事在皇帝那有多難辦,單憑這兩冊書,就可以讓道家徹底的倒向東宮,這是多大的砝碼啊。


    依長孫無忌對皇帝的了解,要是換成是他,肯定不會就這麽輕易的交換的。


    像道家偌大個宗教,千年以來統治著這片土地上的一半以上人口的精神世界,攪弄風雲、呼風喚雨對他們來說還是輕而易舉的。


    在人們眼中,道家的經典隻有老子的道德經。其實不然,還有兩本是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和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誡功德輕重經,隻不過這兩本書一直被道家視為不傳之秘,很少有人知道罷了。


    尤其是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誡功德輕重經,傳聞此經乃神仙太玄女青傳述元始天尊法旨,經文分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三篇,分別列舉三元宮府及其神君仙官之名稱。


    宣稱天地水三官及其部下功曹仙官,分別於每年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考較人間功過,以定生死罪福。世人若於三元八節日誦此經,自可消災除罪,得福長壽。


    聽說這兩冊書在五胡亂華是中遺失了,現在讓李淳風這麽輕易的弄到手,還真是便宜了他。


    “想來娘娘還不知道你花了這麽大的本錢吧!”,長孫無忌一臉笑吟吟的看著自己的外甥,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呢,相比之下自己家那兔崽子們就相形見絀了。


    “說那麽多幹嘛,你還不知道她嘛!心思重,知道多了難免圖廢精神。”,他和小胖子雖然是一母同胞,但兩個人卻截然不同。


    李泰總是喜歡在人前顯示自己的尊禮任孝,彩衣娛親,而李承乾則是能不說就不說。當然這也是長孫獨愛李承乾的原因,不能讓老實人總吃虧吧。......


    雖然辦公區和學堂裏的距離比較遠,但李承乾二人還能隱約的聽道郎朗的讀書聲。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皇儲李承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叔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叔摯並收藏貞觀皇儲李承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