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蒙蒙亮,蝴蝶公主聽從上官文若的建議,將五花大綁的餘哲連同那兩張罪狀,一起扔到了衙門外。又叫上幾位門客暗中跟著,一來幫餘哲擊鼓,二來也是監督他。
隻要他說出半句不該說的,立刻小命玩完。到時再說是上官朔為了滅口殺他便是。
擊鼓半晌,衙門內還未來人,街頭先圍起一眾看熱鬧的百姓。
“十六年前的瘟疫,竟是人禍,不是天災!”一位老者佝僂著背上前,打量起那張罪狀,不禁大吃一驚。
“什麽?竟是太子殿下所為!這……怎麽可能呢?”
“哎,知人知麵不知心呐!”
此時,一位老婦人站出來,嗚咽著跪到餘哲身後,哭道:“大人做主一定還我孫兒一個公道。我孫兒就是那年生的,這昏厥症來的凶險,家中貧寒買不起藥,次年,我那苦命的孫兒就夭折了呀!”
聽了老婦這番話,不少人陸續自人群中站出來。
“我家兒子也是。”
“我家閨女!”
“還有我丈夫!”
……
“上官朔害了這麽多人,還做什麽太子,不殺他不足以平民憤!”
“噓!慎言!”老人們見這些年輕人情緒激動,不禁提醒道。
然而這火既已燃起,怎可能說滅就滅。
一位年輕男子高舉著拳頭,“我們去太子府問個清楚。”
“害,去太子府有什麽用,去宮城,讓皇帝也知道!”
“有理!”
這幾人說著便要跟那年輕男子走。
忽然又有人指向餘哲:“把這個惡賊也綁走!有他在,多個證據。”
“對!讓陛下看看,清音觀也不出什麽好東西。”
話音剛落便站出一名莽漢,扛起餘哲大步離去。
人聲漸沸,群情激奮。浩浩蕩蕩的隊伍朝宮城去了。
衙門內的官老爺們再也坐不住了,急忙派人去攔,總算在宮城外不足一裏的地方給攔下了。雖有官兵手持兵器在前鎮壓,使百姓們不得近前,但卻遲遲趕不走他們。百姓們就地坐下,高舉拳頭,繼續鬧繼續喊。
人能攔住,聲音可攔不住。
很快,刑部尚書翁論聞信趕來,親自上街聽那些百姓訴苦。再一偏頭,看見那個被繩子狼狽綁住,動彈不得的人。
這不是清音觀大弟子餘哲嗎?
清音弟子自首,並狀告太子,還是為了十六年前舉國驚駭的舊事。
這事怎麽想怎麽離奇。
好在有了上次的調查,翁論對上官朔私聯清音觀一事早有預料。他原想趁這幾日仔細徹查一番,再報陛下。沒想到證據這麽快就自己找上門了。
翁論從人群中救起餘哲,將他帶到刑部官署,詳細看完了罪狀,又問:“這些事你早就知道,為何現在這才說?”走到他麵前,再一次壓低了聲音,“莫不是太子殿下近來要挾於你,你沒有辦法,隻能出此下策,賭一把?”
餘哲急忙點頭。翁論的反應和昨夜蝴蝶公主對他囑咐的一模一樣。
“那他又為何要挾你?”
“因為……故人春一事。”餘哲說罷看向翁論震驚的神色,大呼:“大人明鑒。此事事關重大,草民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說謊啊!”
這種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翁論不敢耽擱,立刻入宮求見陛下。
安寧舒適的清晨就這樣被打破了。上官近台在柳貴妃的墨蘭軒起了床,剛允了翁論的請,院門都還未出,人家已堵到暖閣了。
上官近台拎著蟈蟈籠子溜到暖閣外,一見翁論,心驚肉跳。
昨日上朝聽他炮轟一般一直叨叨到午後,上官近台耳朵都起了繭子。一個刑部要員,不去查案審案,非學玉堂署那些學士的壞毛病進諫。那些諫言遍及市坊建設各樣小毛病,但大多不痛不癢。今日該不會又是如此吧?
“什麽樣的大事,偏要現在說?”上官近台背過身偷偷打著哈欠,再看向翁論時禁不住皺起了眉。
“臣是想說,蝴蝶公主被人用故人春陷害一事。”
“故人春一事?”上官近台的眉頭皺得更厲害,“朕不是讓常冉去查麽?怎麽回來複命的換成了你?”
翁論答:“臣不知常掌門所查接過如何?但今早,常掌門門下大弟子餘哲被百姓圍於皇城前,手持的這份罪狀,倒是將事情說得很清楚。”他說罷將手上的罪狀呈給上官近台。特意隻交了言及下藥之事的那一份。
更驚悚的消息還藏在他袖子裏。
上官近台看看罪狀,再看看翁論,不確信地問:“真是太子所為?”
“一紙罪狀若不足以讓陛下相信,不如請陛下將餘哲帶上殿來,聽他當麵陳述。”
上官近台朝太監望一眼,片刻後那太監便領著餘哲進來。餘哲跪下行禮,身上還捆著那些粗麻繩。
“何人將你捆成這樣?”上官近台疑惑道。
“回陛下,是草民自己。”餘哲低頭,繼續認錯道:“草民自知幫太子作惡已久,罪無可恕,自請受罰。”
“作惡,已久?”上官近台怎麽聽這話都不對味,“難道除了故人春一事,朔兒還讓你做過什麽?”
“還有……”餘哲求助地看向翁論。
翁論這才不慌不忙自袖中拿出另一紙罪狀呈給上官近台,又道:“十六年前太子殿下為害四殿下,不惜借清音蠱蟲作惡,引發瘟疫,禍至全城。現在皇城外的百姓們都在等陛下一個說法。請陛下造作決斷。”
決斷?怎麽決斷,殺了上官朔不成?
上官近台端著罪狀的手顫抖起來。
他竟做出這樣的事?
對幼弟下手,已經很卑鄙了。關鍵是手法還這麽拙劣。
想當年自己用計害皇兄上官遠清慘死北疆,所有一切天衣無縫。他倒好,還未登基就被人抓了把柄。倒是惹怒了群臣,這琉璃江山還如何托付給他?自己怎麽能生出這麽蠢笨的兒子?
真是氣死人。
上官近台將那罪狀揉成一團,狠厲一擲,正砸在殿內的柱子上。
“去,把太子跟朕叫來!”
太監聽罷立刻動身前往太子府。
昨日白日裏餘哲已差人告知上官朔,說故人春一事他已想到解決辦法,絕不會牽連殿下。
上官朔安安穩穩睡了一夜,誰知今早一睜眼就聽到街上吵吵嚷嚷。管家前去一打聽,大隊的人都是去皇城討公道的。
管家正想問是討什麽公道,可幾個熱血少年一見他是從太子府出來的,二話不說直接拉過來揍了一頓。
管家一瘸一拐地回了府,眼淚都快淌下來,“殿下,快逃吧!再不逃就和老奴一樣了。”
他不會武,自然怕。上官朔又沒什麽好怕的。他堂堂琉璃太子,亡海功臣,父皇看重群臣擁戴,區區幾個刁民能把自己怎麽樣?
上官朔調集府上侍衛軍,吩咐他們暗中躲到各個巷口,悄悄給這些刁民點教訓。不料侍衛軍剛剛集結完畢,正要出府,卻在門外碰見了傳旨的太監。
上官朔照舊恭謹有禮地來到府門前接旨。
可父皇身邊近身伺候的太監今日隻愛答不理地瞥了他一眼,十分冷漠地道:“殿下,走一趟吧!”
上官朔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太妙。
隻要他說出半句不該說的,立刻小命玩完。到時再說是上官朔為了滅口殺他便是。
擊鼓半晌,衙門內還未來人,街頭先圍起一眾看熱鬧的百姓。
“十六年前的瘟疫,竟是人禍,不是天災!”一位老者佝僂著背上前,打量起那張罪狀,不禁大吃一驚。
“什麽?竟是太子殿下所為!這……怎麽可能呢?”
“哎,知人知麵不知心呐!”
此時,一位老婦人站出來,嗚咽著跪到餘哲身後,哭道:“大人做主一定還我孫兒一個公道。我孫兒就是那年生的,這昏厥症來的凶險,家中貧寒買不起藥,次年,我那苦命的孫兒就夭折了呀!”
聽了老婦這番話,不少人陸續自人群中站出來。
“我家兒子也是。”
“我家閨女!”
“還有我丈夫!”
……
“上官朔害了這麽多人,還做什麽太子,不殺他不足以平民憤!”
“噓!慎言!”老人們見這些年輕人情緒激動,不禁提醒道。
然而這火既已燃起,怎可能說滅就滅。
一位年輕男子高舉著拳頭,“我們去太子府問個清楚。”
“害,去太子府有什麽用,去宮城,讓皇帝也知道!”
“有理!”
這幾人說著便要跟那年輕男子走。
忽然又有人指向餘哲:“把這個惡賊也綁走!有他在,多個證據。”
“對!讓陛下看看,清音觀也不出什麽好東西。”
話音剛落便站出一名莽漢,扛起餘哲大步離去。
人聲漸沸,群情激奮。浩浩蕩蕩的隊伍朝宮城去了。
衙門內的官老爺們再也坐不住了,急忙派人去攔,總算在宮城外不足一裏的地方給攔下了。雖有官兵手持兵器在前鎮壓,使百姓們不得近前,但卻遲遲趕不走他們。百姓們就地坐下,高舉拳頭,繼續鬧繼續喊。
人能攔住,聲音可攔不住。
很快,刑部尚書翁論聞信趕來,親自上街聽那些百姓訴苦。再一偏頭,看見那個被繩子狼狽綁住,動彈不得的人。
這不是清音觀大弟子餘哲嗎?
清音弟子自首,並狀告太子,還是為了十六年前舉國驚駭的舊事。
這事怎麽想怎麽離奇。
好在有了上次的調查,翁論對上官朔私聯清音觀一事早有預料。他原想趁這幾日仔細徹查一番,再報陛下。沒想到證據這麽快就自己找上門了。
翁論從人群中救起餘哲,將他帶到刑部官署,詳細看完了罪狀,又問:“這些事你早就知道,為何現在這才說?”走到他麵前,再一次壓低了聲音,“莫不是太子殿下近來要挾於你,你沒有辦法,隻能出此下策,賭一把?”
餘哲急忙點頭。翁論的反應和昨夜蝴蝶公主對他囑咐的一模一樣。
“那他又為何要挾你?”
“因為……故人春一事。”餘哲說罷看向翁論震驚的神色,大呼:“大人明鑒。此事事關重大,草民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說謊啊!”
這種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翁論不敢耽擱,立刻入宮求見陛下。
安寧舒適的清晨就這樣被打破了。上官近台在柳貴妃的墨蘭軒起了床,剛允了翁論的請,院門都還未出,人家已堵到暖閣了。
上官近台拎著蟈蟈籠子溜到暖閣外,一見翁論,心驚肉跳。
昨日上朝聽他炮轟一般一直叨叨到午後,上官近台耳朵都起了繭子。一個刑部要員,不去查案審案,非學玉堂署那些學士的壞毛病進諫。那些諫言遍及市坊建設各樣小毛病,但大多不痛不癢。今日該不會又是如此吧?
“什麽樣的大事,偏要現在說?”上官近台背過身偷偷打著哈欠,再看向翁論時禁不住皺起了眉。
“臣是想說,蝴蝶公主被人用故人春陷害一事。”
“故人春一事?”上官近台的眉頭皺得更厲害,“朕不是讓常冉去查麽?怎麽回來複命的換成了你?”
翁論答:“臣不知常掌門所查接過如何?但今早,常掌門門下大弟子餘哲被百姓圍於皇城前,手持的這份罪狀,倒是將事情說得很清楚。”他說罷將手上的罪狀呈給上官近台。特意隻交了言及下藥之事的那一份。
更驚悚的消息還藏在他袖子裏。
上官近台看看罪狀,再看看翁論,不確信地問:“真是太子所為?”
“一紙罪狀若不足以讓陛下相信,不如請陛下將餘哲帶上殿來,聽他當麵陳述。”
上官近台朝太監望一眼,片刻後那太監便領著餘哲進來。餘哲跪下行禮,身上還捆著那些粗麻繩。
“何人將你捆成這樣?”上官近台疑惑道。
“回陛下,是草民自己。”餘哲低頭,繼續認錯道:“草民自知幫太子作惡已久,罪無可恕,自請受罰。”
“作惡,已久?”上官近台怎麽聽這話都不對味,“難道除了故人春一事,朔兒還讓你做過什麽?”
“還有……”餘哲求助地看向翁論。
翁論這才不慌不忙自袖中拿出另一紙罪狀呈給上官近台,又道:“十六年前太子殿下為害四殿下,不惜借清音蠱蟲作惡,引發瘟疫,禍至全城。現在皇城外的百姓們都在等陛下一個說法。請陛下造作決斷。”
決斷?怎麽決斷,殺了上官朔不成?
上官近台端著罪狀的手顫抖起來。
他竟做出這樣的事?
對幼弟下手,已經很卑鄙了。關鍵是手法還這麽拙劣。
想當年自己用計害皇兄上官遠清慘死北疆,所有一切天衣無縫。他倒好,還未登基就被人抓了把柄。倒是惹怒了群臣,這琉璃江山還如何托付給他?自己怎麽能生出這麽蠢笨的兒子?
真是氣死人。
上官近台將那罪狀揉成一團,狠厲一擲,正砸在殿內的柱子上。
“去,把太子跟朕叫來!”
太監聽罷立刻動身前往太子府。
昨日白日裏餘哲已差人告知上官朔,說故人春一事他已想到解決辦法,絕不會牽連殿下。
上官朔安安穩穩睡了一夜,誰知今早一睜眼就聽到街上吵吵嚷嚷。管家前去一打聽,大隊的人都是去皇城討公道的。
管家正想問是討什麽公道,可幾個熱血少年一見他是從太子府出來的,二話不說直接拉過來揍了一頓。
管家一瘸一拐地回了府,眼淚都快淌下來,“殿下,快逃吧!再不逃就和老奴一樣了。”
他不會武,自然怕。上官朔又沒什麽好怕的。他堂堂琉璃太子,亡海功臣,父皇看重群臣擁戴,區區幾個刁民能把自己怎麽樣?
上官朔調集府上侍衛軍,吩咐他們暗中躲到各個巷口,悄悄給這些刁民點教訓。不料侍衛軍剛剛集結完畢,正要出府,卻在門外碰見了傳旨的太監。
上官朔照舊恭謹有禮地來到府門前接旨。
可父皇身邊近身伺候的太監今日隻愛答不理地瞥了他一眼,十分冷漠地道:“殿下,走一趟吧!”
上官朔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太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