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三年,正月,乙卯(二十三)。


    陰轉晴,風和日麗。


    據說今日朝堂之上,一場唇槍舌劍。


    午時左右,聖上突然下了詔書:“諸路常平、廣倉給散青苗錢,本為惠恤貧乏,元令取人情願。今慮諸處當職官吏不體朝廷本意,不問民間願與不願,均配抑勒(強行攤派),翻成騷擾。令諸路提點刑獄官體量覺察,違者立以名聞,當議重刑朝典,敢沮遏者亦如之。”


    一時間,朝野議論紛紛:難道,新法換了風向?


    而張子頌還不知神宗已經下詔,他與蘇軾等人剛剛返回了陳留縣。不過,看先生這臉色,張子頌隱隱猜到朝堂之上,怕是先生吵架贏了。


    畢竟先生這張嘴,吵架就沒輸過。


    可張子頌卻隱隱擔憂,神宗性子執拗,並且立誌要做千古明君,就算一時隱忍,恐怕先生蜀公等人,事後也不好過。無奈先生一生,心直口快,他哪管你事後會怎麽樣,能讓王安石等變法黨認慫,什麽事情幹不出來。


    罷了……,安全就好。靜觀其變吧。


    午時正中,車馬直接去了陳留縣衙。張子頌將帽子取下,戴在了三公主的頭上,並將一件儒衫也披在三公主的身上,這才讓她下車。隨後,蘇軾命令小吏通報,便隻見薑潛快步而出,可謂倒履相迎。


    “子瞻,什麽風把你給吹來了?”薑潛拉著蘇軾的手,哈哈大笑中將眾人迎進了後院,“來,來,剛沏了茶,你們嚐嚐我的手藝。”


    “嗯,至之這茶道,頗有功夫。”蘇軾就坐後喝了一口,連連點讚。隨後卻是轉向張子頌道:“子頌,你家的大龍團,可與至之一些。”


    “好的先生。”張子頌轉向圖圖,“明日搬十斤過來。”


    “啊?這……,不可,不可。”薑潛頓時嚇得一個哆嗦,茶水倒了一地,隨後連連擺手道:“子頌,切莫聽你先生亂講。這大龍團的價格堪比黃金,八餅一斤,十斤就是八十餅,我這小小縣令,如何消受得起!”


    “先生的朋友,龍肉都可消受。”張子頌恭敬揖手,一臉謙和,“若大人喜歡,磨來當飯吃都可以,學生管夠。”


    “這……”薑潛看了一眼蘇軾,無奈搖頭。


    土豪的世界,文化人也搞不懂。


    一頓茶後言歸正傳,薑潛主動問道:“子瞻,此來可是有事?”


    “嗯。”蘇軾點頭,“子頌有錢嘛,我讓他來幫一幫陳留縣民,可聽他說遇到了些麻煩,所以想請你出麵幫襯一二。具體什麽事,子頌你講。”


    “有勞薑大人了。”


    張子頌便將陳留縣民對他的憎恨,一五一十和盤托出,但心底卻是隱隱擔憂的,畢竟仇恨這東西,豈是官員能解決的。豈知薑潛卻是雲淡風輕的點了點頭,“此事不難。”隨後他便放下茶杯起身:“我給你們做個保人就行。走!”


    張子頌頓時有些愣神:清官這麽牛?


    可隨後的事情卻證明了,清官就是牛。幾人逶迤來到‘蔡家豆腐棍’的作坊時,四周又是圍起了上千陳留縣民。眾人指指點點、滿臉憤怒,要不是薑潛陪同,隻怕張子頌與三公主等人,已被民眾撕成碎片了。


    薑潛卻是一臉淡定,“子瞻,你與子頌暫且回避。”


    “有勞至之兄了。”蘇軾領著張子頌與化了妝的三公主,暫避於作坊內。


    薑潛卻是搬了一個木凳子,來到民眾之中。隨後‘咣當’一聲,凳子重重扣下,接著薑潛站了上去。民眾有些愣神,堂堂縣令之尊,不顧禮儀站在凳子上幹嘛?薑潛卻是吸引了足夠的注意力後,開始洗腦了。


    至於洗腦的言語,實在有些乏味,而且也有些多。


    張子頌一度懷疑民眾是否相信。


    可事實證明,話語不是關鍵,薑潛的名聲才是關鍵。大約半個時辰之後,民眾們竟然集體跪下,大呼‘青天大老爺’。


    好吧,‘青天’這個詞,代表了一切。


    接下來就是遊說蔡家賣作坊了。不過,這作坊是蔡家衣食之本,豈能說賣就賣?好在這種事情已經不需要張子頌親自出麵了,圖圖就能勝任。當然,麵對老百姓不像麵對貪官,圖圖不敢仗勢欺人。


    他的手段自然還是,用銀子砸。


    少爺教過的。


    蔡家主事是個老頭兒,七十來歲,人稱‘蔡叟’,是不是蔡文姬的後人不知道,但是看見大幾千兩銀子時,頓時兩眼放光了。


    “這個……,薑大人……,按理說,這銀子買我蔡家作坊,絕對是足足有餘了。”蔡叟搓著雙手,看了看身後的家人,貪婪中帶著猶豫,“但薑大人您也知道,我蔡家經營豆腐棍上百年了,世世代代靠這作坊營生。現銀雖好,十幾年後若是沒了營生,我蔡家一門二三十口,豈不是會餓肚子了呀。”


    “嗯,說得也有道理。”薑潛點了點頭,頗有些為難。畢竟,對一個清官來說,逼人賣掉祖產,總是說不過去的。一陣沉默之後,薑潛再次開口,“要不,你們現在有了本錢,試試別的買賣?”


    “可我們不會呀。萬一虧了……”蔡叟假意為難。


    “嗯。”薑潛再次點了點頭,“做買賣這種事情,的確是有風險的。”


    場麵再次沉默,蔡叟眼神閃爍。


    “要不我還是不買了。”張子頌見薑潛為難,蔡叟又一臉奸詐,幹脆站了出來,以退為進道:“花燈工廠我都能建,何況一個豆腐棍作坊。我原本是擔心豆腐棍工廠建好之後,批量生產價格降低,從而擠誇蔡叟的生意,這才好心想要給他們一筆錢。不過老蔡既然不領情,我也就不用大費周章了。”


    “哦,你不早說。”薑潛當即起身,“蔡叟,告辭!”


    “別呀,薑大人……”蔡叟頓時急了。張子頌的花燈很便宜,蔡叟還是聽說過的。張子頌說豆腐棍工廠會把他的生意擠垮,還真不像開玩笑。蔡叟當即拉住薑潛,“薑大人,您是青天大老爺,不能看著我們破產呀。”


    “人家子頌不是同意收購你們嘛。”薑潛甩了甩衣袖。


    “可,可是……”蔡叟已經慌亂,“我,我就是擔心以後沒了生計嘛……”


    “怎麽會呢。你也可以進子頌的工廠嘛。”薑潛似有不忍,隻得勸慰道:“你蔡家世代磨豆腐,總比一般人要精通吧。子頌建了工廠之後,肯定也需要請人,本官這裏保證,肯定會給你們一個營生。”


    “薑大人,您要我蔡家人去工廠當學徒?這……”蔡叟一臉不甘。


    畢竟大小也是個老板,張子頌一來,就讓人淪落到去工廠裏打工,任誰也是不願意啊。張子頌能理解這種心情。


    “這樣吧,蔡老,我再讓一步……”張子頌不願乘人之危,“我這給你兩個選擇,第一個是,我再多加五千兩銀子,確保你作別的買賣時,有本錢多失敗幾次。第二個是我將工廠的股份給你百分之一,蔡家每年分紅即可。”


    “百分之一?這麽少?”蔡叟卻搬起指頭來,“我蔡家每年能賣豆腐棍三千兩,利潤一成,大概三百兩。你這工廠的產量,多我十倍算了不起了吧,如果利潤保持不變,一年也就三千兩銀。我占百分之一才三十兩啊。不行,不行,百分之一太少了,大約二十年才能賺回五千兩。我選第二個,多加五千兩銀子。”


    “確定了麽?”張子頌一臉謙和。


    蔡叟卻不疑有他,點頭回道:“確定了。”


    “簽字畫押吧。”張子頌寫了文書,薑潛公正,銀兩交乞。這‘蔡家豆腐棍’,便是張子頌的了。抖了抖手裏的文書,墨跡未幹、指紋新鮮,張子頌讓圖圖將文書收好,心底卻是歎了口氣:


    “百分之一才三十兩?貧窮限製了你的想象力啊……!”


    ..


    …


    ----------------


    ps,神宗的聖旨,參見《全宋文.卷二四四二.神宗六.諸路散青苗錢禁抑配詔》,大概在第113冊p160頁,本章略微改了幾字。另,詔書中還提到‘提點刑獄官’等字樣,看官們可能不太理解,這裏簡單解釋幾句:


    大宋實行路、州府軍監、縣三級地方行政管理製度,至道三年共分十五‘路’,其下設有州、府、軍、監四個平級單位,以及再下一級的‘縣’。而大宋為了削弱藩鎮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一般都是派遣京官直接掌握州縣二級的權利。好處是防止了唐朝時節度使、刺史等地方專權的局麵,弊端則是有數百條地方權利渠道連接朝廷,中央難以直接管理。繼而,‘轉運司’便應運而生,主管各路財賦,並且監管各州縣官吏。但是皇帝又擔心轉運司權利過重,真宗年間便在各路設立了‘提點刑獄司’,掌一路的刑獄訴訟並監察吏治。神宗上位後,熙寧二年又設‘提舉常平司’,掌一路通貨有無、平抑物價、河渡、水利等民生大事並監察吏治。至此,轉運司(漕司)、提刑司(憲司)、提舉常平司(倉司),並列構成了‘路級行政體製’,主管轄下經濟、刑獄及監察等。大宋版圖最盛時(宣和四年),全國共設26路,下轄254州、30府、55軍、4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狂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驢二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驢二號並收藏大宋狂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