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範鎮到訪,張子頌趕緊將其領進宅子,不為別的,就憑這是先生尊敬之人,張子頌也絕不敢怠慢。洛洛等人已經入睡,張子頌便領著範鎮徑直去了書房,甚至還親手為他泡了一壺‘大龍團’。


    “蜀公,請喝茶。”


    “子頌是吧?無需多禮。”


    “嗯。”張子頌點了點頭,垂手站於蘇軾身後。


    蘇軾則放下了筆,鞠躬到底,“有勞蜀公,如此夜深還要憂心子瞻。”


    “蘇子瞻,你少講這些沒用的。”範鎮‘啪’的放下大龍團,貌似有些不快,“我聽韓維私下與人譏笑,說你想要‘起訴’聖上?”


    “子瞻不敢相瞞。”蘇軾點了點頭,“正是。”


    “糊塗啊!”範鎮果然是‘色和而語壯’,隻是此刻手都氣得發抖了,“子瞻,我與安道、稚圭、君實、永叔等人已經勸你不下十次了。你就老老實實閉嘴,我們確信不出十年,你必然是個太平宰相。屆時有何抱負,再論不遲嘛。”


    “蜀公,宰相於我,如浮雲而已。”蘇軾再次鞠躬,“更何況,就算子瞻想忍,我也忍不住啊!想必您也聽說了,青苗法竟逼得陳留縣民破產,我若置之不理,就算他日真的做了執宰,也是於心難安呐。也幸得子頌提醒,子瞻今日才終於痛下決心,就算聖上明日將我罷了,我也定要參他!”


    說完之後,蘇軾翻起案上一疊宣紙,遞給了範鎮。


    洋洋灑灑十來頁。


    範鎮卻先瞪了一眼張子頌,這才接過。隨後一陣翻看,便隻見,文如行雲流水、卷如妙筆生花:“熙寧x年x月x日,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權開封府推官蘇軾,謹昧萬死再拜上書皇帝陛下。臣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席槁私室,以待斧鉞之誅;惟當披露腹心,捐棄肝腦,盡力所至,不知其它。


    臣之所欲言者三,願陛下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而已……”


    全文八九千字,一氣嗬成。


    前後大約半個時辰,範鎮逐字讀完,一陣失神,“子瞻,你真的想清楚了?這《上皇帝書》一旦遞交上去,必定引起軒然大波、朝野地震啊。你就忍心看著一眾同僚罷官的罷官、致仕的致仕?”


    “管不了那麽多了。”蘇軾卻一臉決然,“咱們這些當官的,就算是罷官流放、致仕退休,也總比百姓們受青苗法之害,要輕鬆許多吧!”


    “唉……”範鎮徹底無語。


    子時將盡,範鎮再次歎了口氣,站起身來,“罷了,我去想想辦法……”


    “蜀公,您就別參合了。”蘇軾拉住範鎮。


    “我已經老了……”範鎮卻甩開了蘇軾手臂,跨出院子,“朝局危難,總得保住幾個棟梁吧?否則老夫有何麵目,去見仁宗陛下……”


    夜色中,老人的身影,有些落寞。


    隨後蘇軾也邁出院子,不過臨行前卻叮囑張子頌道:“子頌,你那‘花燈工廠’說停就停,村民們突然沒了工錢,肯定還有不少人走投無路、鋌而走險。有可能的話幫幫他們吧?反正你也挺會掙錢的,就當積德了。”


    “呃……,先生,幫忙事小,但若救了他們……”張子頌指了指蘇軾手中的劄子,“萬一聖上看了劄子之後派人調查,豈不是看不見慘狀了?屆時聖上有所懷疑,先生一番苦心,不都白費了麽?”


    “看得見要幫,看不見也要幫,百姓苦啊!”


    “知道了,先生。”張子頌拗不過蘇軾,隻得點頭應承。


    蘇軾的身影也消失在夜色中,孤傲挺拔。


    次日一早,張子頌吃完飯便拉起圖圖和道士,駕車去了陳留縣。按照先生吩咐,他得想辦法為村民弄點錢。


    最簡單的法子,自然是搬兩個‘庫房’過去。


    但張子頌知道先生不是這個意思,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村民們有一技之長可以持續養家,這才是萬全之策。


    所以此番過來,張子頌的主要目的是為考察。


    有錢人之所以有錢,絕非偶然。投資前,是要詳細分析的。人文、地理、資源、環境、政商關係、配套設施等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深入調查、全盤考慮。陳留縣究竟適合做什麽,張子頌也需要調查。


    馬車向東,出了‘萬勝門’後個把時辰,三人來到陳留地境。


    時節立春、萬象更新。田間地頭皆已露出了春的氣息,小麥已經泛綠、大豆也開始了栽培,田間地頭都是勞作的農民。


    不過可惜的是,張子頌逛了半天也沒發現投資項目。除了年前的‘花燈工廠’,整個縣裏就零散幾個作坊,工業基礎幾乎為零。而花燈的季節性又太強,現在也不可能再重開。縱觀全縣上下,要資源沒資源要政策沒政策,除了人多可謂一無是處。一時間,就連張子頌也有些頭疼。


    “少爺,要不我叫計長生過來?”圖圖看出了少爺為難。


    “不用。他是商人,隻會扒皮。”張子頌搖了搖頭,“我要做點實業。”


    “實業?什麽東西?”圖圖眨巴眼睛。


    “就是弄個超級大的作坊,讓這些村民有活兒幹。”


    “有活兒幹就行麽?”圖圖繼續眨巴眼睛,一陣猶豫之後,小心翼翼的指著前方一堆農民說道:“少爺,如果不用考慮賺錢的話,我覺得可以讓他們磨豆腐。你看前麵那些地,好幾千畝都是菽[shu,大豆]田。”


    “菽田?種豆子,磨豆腐?”張子頌抬眼望去,中原大地、沃野千裏,一馬平川之上到處都是挖坑翻地的農民,果然好多人都在種豆子。張子頌便點了點頭,“看起來倒也是個好主意。”


    “真的磨豆腐呀?”圖圖自己都不敢相信了,反而勸道:“少爺,人生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隻怕這些人未必願意呢。”


    “隻要有錢賺,還怕沒人幹?”


    “呃……,少爺,要不您再考慮考慮?”圖圖有些後悔自己的提議,隻能捏著嗓子提醒道:“其實,磨豆腐也沒幾個錢賺的。”


    “就磨豆腐了。做產品嘛,要靠創新。”張子頌此刻,反而異常堅決了。因為他想起了一個後世陳留縣的著名特產:


    “陳留豆腐棍,天下聞名……”


    ..


    …


    -----------------------------


    ps,話說,有沒有陳留鎮的人?收藏下唄,順便也給毛驢講一講‘陳留豆腐棍’是怎麽做的?另外,本章《上皇帝書》在後世應該叫《上神宗皇帝書》,參見《蘇軾全集.文集卷.二十五》第三篇。不過毛驢有些疑惑的是,正文第一行就寫著‘熙寧四年二月某日’,按理應該是作於熙寧四年。但是《續資治通鑒》以及《蘇軾年譜》上,又寫蘇軾上了《諫買浙燈狀》後馬上就寫了《上皇帝書》。毛驢也懶得查證了,從史料上看,現在起訴剛剛好。至少毛驢這樣認為,嘿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狂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驢二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驢二號並收藏大宋狂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