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心情壞透了,他也是領兵的將領,非常清楚的知道當下的情況。


    李孝恭走陸路,李靖走水路。


    用不了一個月,十天。


    最多十天。


    平陽公主帶領的兵馬,就能與李靖的兵馬會麵,然後南下掃平殘敵。


    蜀軍。


    真的不用出兵了。


    看著大軍慢慢遠去,李道宗恨恨的罵了一句:“沒想到,竟然被兄弟給騙了,說什麽洛陽軍從河北回來,定是要好好休整,再南下,誰想,他們竟然片刻也沒停,直撲襄陽,這襄陽守將,真是廢物,連一天都沒撐下來。”


    李靖,此戰用了兩個招數。


    一是閃電戰。


    趁襄陽還沒反應過來呢,精銳就已經殺到城下了。


    襄陽城甚至連城門都沒來得及堵死,唐軍陷陣營五個火藥包堆在城門處,就把城門給炸的粉碎。


    陌刀橫推,精銳隨後殺入城內,然後主力開始往上湧。


    雜兵跟著撿人頭。


    李靖用的另一個招數,就是空舟計。


    得了一千多艘船,開始分兵,自己帶一部分水軍沿江,李孝恭帶兵馬赴荊州,然後就是當下,直奔嶽陽。


    接下來的反間計,其實不算計。


    依紅雲台的調查,蕭銑這個人外表寬仁,內心卻是非常不信任別人,愛猜忌。而且妒忌比他厲害的人,他這邊的將領、臣子早就心懷不滿。


    所以這一路打過去,依舊是降的多,攻城的少。


    眼下,李孝恭親自披甲上陣。


    李靖把攻打嶽陽的活讓給了他,他領李靖的人情。蕭銑建都於嶽陽,若是他打不下嶽陽,或是沒有順利的打下嶽陽,他自己也丟不起這個人。


    攻打嶽陽,第一陣是陷陣營,第二陣就是李孝恭帶親兵。


    真是玩上命了。


    話說,李道宗是真的難受。


    此時,還在蜀地的李績卻是很平靜,從出兵前就他預料到了,隻是沒想到李靖比他預料的快太多,進軍速度更快,攻勢也順利的多。


    跟著李績一起過來的晉陽軍部分精銳,大幾十名校尉聚集在李績的院內。


    李績正在勸說他們。


    “就算你們現在變成鳥,也不會有洛陽軍快,李靖此人兵法以我之上,掌國舅賜下兵符,可全力施展。說出兵,不如寫信。”


    有人就問了:“寫信?”


    李績:“就是寫信,裝可憐,說辛苦跑這麽過,結果一箭沒放,看著洛陽軍平定了蕭銑,深感對不起領的軍餉。或者也可說,有士兵還不上房貸了,靠種田那點收益,住不了那麽好的房子。反正,裝可憐就是了。”


    “裝完可憐後?”


    李績:“還能怎麽樣,找仗打呀。”


    是個辦法。


    眾校尉回去,開始各種裝可憐,寫信給竇樂。


    再說竇樂。


    竇樂這邊,竇樂坐在餘杭的一處船塢,正在看著工匠們造船。


    竇樂雖然不算是學渣,可術有專攻。


    僅憑日常知道的那一點雜學的知識,此時卻是不太夠用了。


    竇樂已經坐在船塢兩天了。


    腦袋裏隻想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硬帆好,還是軟帆好。


    有一點是肯定的。


    從電視劇上反應,硬帆操作簡單,軟帆感覺很複雜。


    但是,這個問題又不能不解決。


    自己若想提前一千年開啟大航海時代,船的問題必須解決。


    “唉!”竇樂歎了一口氣。


    自己對古代帆船知識,除了電視劇,最大的來源就是一個古老的遊戲,叫《大航海時代》。


    自己選遊戲角色,李華梅最強的戰艦是什麽?


    好像也是每次殺到北海去買船。


    再看看船塢,竇樂再歎了一口氣。


    這個不能隨便試,因為試錯成本太高了,這種大船建造一艘少說也要半年以上,而且需要幾千根木料,而且必須是處理好的木料。


    先不說花多少錢的問題。


    萬一自己派出去的船員,在海上遇到危險,那可是幾百條人命呢。


    眼下,這個船塢造的最大的船,長度是一百二十尺,寬二十尺,最大吃水約七尺。


    杜依藝這時走到了竇樂身旁:“國舅,有快船到了餘杭,聖人將至,前隊在一天後到達,聖人的船隊在兩天後到達。”


    “聖人?”


    竇樂懷疑聽錯了。


    杜依藝說道:“晉王監國,聖人親自來到了餘杭。”


    “晉王?”竇樂嚴重懷疑,李玄霸能監國,這不是搞笑吧。


    杜依藝:“國舅,請安排迎駕事宜。”


    “去安排吧。”竇樂應下:“還有,真是晉王監國?”


    “快船過來的小吏是這麽說的。”


    離譜,這真是相當的離譜。


    此時,原李子通給自己準備的大宅內,鄭元璹、崔君肅邀請的人也來了有一半,比預計的多的多,此時已經來了四十多位,其餘的人還在路上,畢竟都是些年齡大的,肯定是願意乘坐大船,而不是願意坐車,來的慢了些。


    眾人正在一邊品茶,一邊討論竇樂。


    一個須發全白的人開口了,李桃葉,他聽了許多人講完後說道:“若是講道理,以我等的年齡、輩份去講道理,怕是講不通。而且這事,也沒道理可講,唯有利益。”


    李桃葉,算起來和竇樂也有點關係。


    他兄長李桃枝,他侄孫李瑉。


    侄孫媳,就是韋珪。


    李桃葉繼續說:“當年,楊廣對我等,可以說是明搶。我李家僅在高句麗戰場上,宗族之內,就記載了有一百多人身死他鄉。我侄子,侄孫是怎麽死的,反叛?是被逼走投無路,這才反的。”


    另一位同姓李,李襲誌。


    此時,李襲誌開口說道:“別說那些沒用的,在座的哪一家沒死過人,論宗族,一百多還算多?”


    李襲誌是剛剛到這裏。


    他不算是反王,隋朝時就是大將,多次擊敗過蕭銑。


    隻是最終還是無兵、無援、無糧,不得不降了蕭銑,李秀寧大軍一到,他立即領自己的地盤,還有策動六十多州歸降,然後放下一切就來餘杭了。


    李桃葉被懟,也不氣。


    他屬於趙郡李氏,李襲誌是隴西李氏。


    李桃葉繼續說:“就我所知,眼下大唐的國庫還算充盈,一點也不缺錢。所以,想收我們的稅,到底是想打壓我等,還是需要用錢,或者說兩層意思都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之國舅縱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福氣泥娃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福氣泥娃娃並收藏大唐之國舅縱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