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拿著報紙進宮了。
卻誰想,因為那報童留的那一包,家裏葡萄架開始晃動。
因為報紙上有一則小趣味:男人納妾前有什麽舉動?
瞬間,引爆了裴寂家後院。
不止裴寂家後院,小半個長安城的後院葡萄架都在晃。
朝食。
唐人吃兩餐,朝食、輔食。
秦王府,李世民正在吃飯,房玄齡到了,衣服給撕了幾條口子,一隻眼圈是黑的,脖子上有抓傷的痕跡,一隻鞋子也不知道丟到那裏去了。
房玄齡進屋,先請罪:“臣失儀。”
李世民臉一沉:“長安城,還有人敢打你。”
房玄齡十二分尷尬:“是賤內。”
李世民愣了一下,笑出了鵝叫聲。一邊笑,一邊吩咐:“來人,備新袍。”
房玄齡坐下,從懷中拿出一份報紙來:“殿下,都是此物害人,裏麵有一篇文章,說什麽男人納妾之前會有什麽舉動,賤內說我符合其中三條,我是辛苦才逃了出來。”
李世民笑個不停:“今晨,秦王妃還說,那裏有什麽小宮女能夠逆襲貴妃的,縱然是漢衛皇後,也是一位洗淨泥汙,露出本色方才一步步披荊斬棘,最終登堂入室坐上後位的女子,若無長公主,她依舊還在泥汙之中。”
“不過,話本確實很好看,本王已經吩咐,按月訂買。”
房玄齡:“此報紙,依唐律,在臣看來是鑽空子。”
“法無禁止即可!”李世民說完,叫人拿來一份報紙,指著最後一頁:“京兆府主辦、方寸經籍鋪承辦。”
房玄齡接過一看:“這是國舅辦的。”
李世民示意房玄齡靠近一點,低聲說道:“你親自去見杜如晦,告訴他,我已經沉思數日,請國舅手書一封送到孔家,告之孔家印刷秘術,印製萬冊論語隻需要原本不足兩成的錢帛,準備大興孔孟之學。其餘之事,國舅自然明白。”
房玄齡猶豫一下:“殿下是想效仿隋帝,再興科舉,此時怕是不妥。”
李世民搖了搖頭:“讀書成才,十年,二十年。與科舉無關,日後我詳細解釋給你聽。”
“那臣這就去。”房玄齡施禮,先出去換過新的衣袍,這才往杜如晦那裏去。
房玄齡到了杜如晦府上。
沒從正門走,從側門入內,剛到花廳就見到有人坐在地上哭,一看,滿臉青紫,隻觀麵相象是年輕人,卻是不認識,想來是杜如晦家晚輩。
“房公,安好。”
年輕人一開口,房玄齡驚呼:“子春!!!”
沒錯,正是杜子春。
杜如晦笑著說道:“是他家柳氏,子春說來我這裏躲上幾日,儀容不整,不敢去國舅府上。”
房玄齡:“納妾?”
“然也!”
“真納,被誣?”
杜如晦回答:“也不算是被誣,他也確實有這個心思。畢竟有些功勳,也有爵位。國舅搬入長安,韋巨溪家娘子要留在家中照顧孩子,還有幼弟,就張羅了尋一個良家子,在長安城照顧韋巨溪,子春也就動了心思。”
聽到這話,房玄齡心中的同情瞬間消失。
那眼神就是,活該。
杜如晦知道房玄齡來,而且沒有通傳,就是從側門進來的,肯定有事。便對杜子春說:“先去住下吧。”
“是。”
傍晚,杜如晦來到了竇樂府上。
竇樂正在聽著杜依藝在講述關於長安城各衙門的相關公務,杜如晦看得出來,竇樂是很努力在聽,但是也很頭疼。
長安城,還是在依照前隋的管理方式,因為人員不足,許多朝堂之上已經通過,明確要求改變的內容也都暫時擱置著。
講完公務,杜依藝說道:“國舅,京兆府以及所屬二十二個縣,缺少官員十七人,吏六十五人,官辦工坊差了管事三十人。下官經過初步的篩選,可用之士也僅有四十五人。”
竇樂心中默默一算,差了一半。
依杜依藝這麽一匯報,眼下還得求著世家門閥安排子弟出來做官,否則官府都沒有足夠的人員去管事了。
再想想,去年的時候,太子府要求秦王府將大半的屬官放出來,也是因為各地沒有足夠的官員。
杜如晦這時上前:“國舅,依臣下所見,不如國舅手書一封,咱們利用一下孔家,孔家借印刷之術,國舅可在京兆府辦一個吏考官的學堂,孔家必會拿出藏書來,不拿,臣下以為,孔家還不敢。”
杜依藝立即反對:“不可。”
兩人算是同族,都是京兆杜氏的旁支,兩人的親戚關係一直往上算,要算到西晉杜預。
別看是同族,兩人之前或許聽過對方,卻不相識。
杜依藝家道中落,來到長安城,投靠宗族,這才穩定下來。
杜依藝說道:“前隋之時……”
“慎言!”杜如晦打斷了杜依藝,因為他知道杜依藝想說什麽,隋亡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楊廣推行科舉製,世家大族都想他去死。
杜如晦打斷了杜依藝後看著竇樂:“學堂入學,必須有薦書,請國舅列名!”
竇樂瞬間就聽懂了。
杜如晦是把孔家抬出來,一邊替竇樂扛雷,一邊想要孔家的藏書。
其二,要薦書,那就代表隻能是世家大族推薦的,才有資格來學堂,這樣世家不會有意見。
竇樂也提出一個想法:“不如請幾位德高望眾的,出來編一個世族誌,我看柳家的柳衝衝就挺好,他負責編,隻要聖人認為合適,就按這個世族誌來辦,也不需要列名了?”
杜如晦拱手一禮:“國舅高明。”
竇樂又說道:“關於這個報紙嘛,想辦法給孔家冠個名。眼下呢,都是些雜事,下一期宣傳一下咱們的羊毛,還有石炭爐。”
“下臣去安排。”
竇樂沒解釋太詳細,他相信就算是現在世家大族看不出來報紙的厲害,未來也一定能看出來,先找個扛雷的再說。
眼下,用廣告來打個偽裝。
一直到杜如晦離開,杜依藝才回過神來。
差距。
這可不是普通的差距,他的境界比起杜如晦來,他還真的隻配當一個小縣令。
不過也暗自慶幸,自己在這裏當書吏,確實學到不少東西。
卻誰想,因為那報童留的那一包,家裏葡萄架開始晃動。
因為報紙上有一則小趣味:男人納妾前有什麽舉動?
瞬間,引爆了裴寂家後院。
不止裴寂家後院,小半個長安城的後院葡萄架都在晃。
朝食。
唐人吃兩餐,朝食、輔食。
秦王府,李世民正在吃飯,房玄齡到了,衣服給撕了幾條口子,一隻眼圈是黑的,脖子上有抓傷的痕跡,一隻鞋子也不知道丟到那裏去了。
房玄齡進屋,先請罪:“臣失儀。”
李世民臉一沉:“長安城,還有人敢打你。”
房玄齡十二分尷尬:“是賤內。”
李世民愣了一下,笑出了鵝叫聲。一邊笑,一邊吩咐:“來人,備新袍。”
房玄齡坐下,從懷中拿出一份報紙來:“殿下,都是此物害人,裏麵有一篇文章,說什麽男人納妾之前會有什麽舉動,賤內說我符合其中三條,我是辛苦才逃了出來。”
李世民笑個不停:“今晨,秦王妃還說,那裏有什麽小宮女能夠逆襲貴妃的,縱然是漢衛皇後,也是一位洗淨泥汙,露出本色方才一步步披荊斬棘,最終登堂入室坐上後位的女子,若無長公主,她依舊還在泥汙之中。”
“不過,話本確實很好看,本王已經吩咐,按月訂買。”
房玄齡:“此報紙,依唐律,在臣看來是鑽空子。”
“法無禁止即可!”李世民說完,叫人拿來一份報紙,指著最後一頁:“京兆府主辦、方寸經籍鋪承辦。”
房玄齡接過一看:“這是國舅辦的。”
李世民示意房玄齡靠近一點,低聲說道:“你親自去見杜如晦,告訴他,我已經沉思數日,請國舅手書一封送到孔家,告之孔家印刷秘術,印製萬冊論語隻需要原本不足兩成的錢帛,準備大興孔孟之學。其餘之事,國舅自然明白。”
房玄齡猶豫一下:“殿下是想效仿隋帝,再興科舉,此時怕是不妥。”
李世民搖了搖頭:“讀書成才,十年,二十年。與科舉無關,日後我詳細解釋給你聽。”
“那臣這就去。”房玄齡施禮,先出去換過新的衣袍,這才往杜如晦那裏去。
房玄齡到了杜如晦府上。
沒從正門走,從側門入內,剛到花廳就見到有人坐在地上哭,一看,滿臉青紫,隻觀麵相象是年輕人,卻是不認識,想來是杜如晦家晚輩。
“房公,安好。”
年輕人一開口,房玄齡驚呼:“子春!!!”
沒錯,正是杜子春。
杜如晦笑著說道:“是他家柳氏,子春說來我這裏躲上幾日,儀容不整,不敢去國舅府上。”
房玄齡:“納妾?”
“然也!”
“真納,被誣?”
杜如晦回答:“也不算是被誣,他也確實有這個心思。畢竟有些功勳,也有爵位。國舅搬入長安,韋巨溪家娘子要留在家中照顧孩子,還有幼弟,就張羅了尋一個良家子,在長安城照顧韋巨溪,子春也就動了心思。”
聽到這話,房玄齡心中的同情瞬間消失。
那眼神就是,活該。
杜如晦知道房玄齡來,而且沒有通傳,就是從側門進來的,肯定有事。便對杜子春說:“先去住下吧。”
“是。”
傍晚,杜如晦來到了竇樂府上。
竇樂正在聽著杜依藝在講述關於長安城各衙門的相關公務,杜如晦看得出來,竇樂是很努力在聽,但是也很頭疼。
長安城,還是在依照前隋的管理方式,因為人員不足,許多朝堂之上已經通過,明確要求改變的內容也都暫時擱置著。
講完公務,杜依藝說道:“國舅,京兆府以及所屬二十二個縣,缺少官員十七人,吏六十五人,官辦工坊差了管事三十人。下官經過初步的篩選,可用之士也僅有四十五人。”
竇樂心中默默一算,差了一半。
依杜依藝這麽一匯報,眼下還得求著世家門閥安排子弟出來做官,否則官府都沒有足夠的人員去管事了。
再想想,去年的時候,太子府要求秦王府將大半的屬官放出來,也是因為各地沒有足夠的官員。
杜如晦這時上前:“國舅,依臣下所見,不如國舅手書一封,咱們利用一下孔家,孔家借印刷之術,國舅可在京兆府辦一個吏考官的學堂,孔家必會拿出藏書來,不拿,臣下以為,孔家還不敢。”
杜依藝立即反對:“不可。”
兩人算是同族,都是京兆杜氏的旁支,兩人的親戚關係一直往上算,要算到西晉杜預。
別看是同族,兩人之前或許聽過對方,卻不相識。
杜依藝家道中落,來到長安城,投靠宗族,這才穩定下來。
杜依藝說道:“前隋之時……”
“慎言!”杜如晦打斷了杜依藝,因為他知道杜依藝想說什麽,隋亡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楊廣推行科舉製,世家大族都想他去死。
杜如晦打斷了杜依藝後看著竇樂:“學堂入學,必須有薦書,請國舅列名!”
竇樂瞬間就聽懂了。
杜如晦是把孔家抬出來,一邊替竇樂扛雷,一邊想要孔家的藏書。
其二,要薦書,那就代表隻能是世家大族推薦的,才有資格來學堂,這樣世家不會有意見。
竇樂也提出一個想法:“不如請幾位德高望眾的,出來編一個世族誌,我看柳家的柳衝衝就挺好,他負責編,隻要聖人認為合適,就按這個世族誌來辦,也不需要列名了?”
杜如晦拱手一禮:“國舅高明。”
竇樂又說道:“關於這個報紙嘛,想辦法給孔家冠個名。眼下呢,都是些雜事,下一期宣傳一下咱們的羊毛,還有石炭爐。”
“下臣去安排。”
竇樂沒解釋太詳細,他相信就算是現在世家大族看不出來報紙的厲害,未來也一定能看出來,先找個扛雷的再說。
眼下,用廣告來打個偽裝。
一直到杜如晦離開,杜依藝才回過神來。
差距。
這可不是普通的差距,他的境界比起杜如晦來,他還真的隻配當一個小縣令。
不過也暗自慶幸,自己在這裏當書吏,確實學到不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