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吃完午飯喬良就搭公交往北京去了。收到信息後尹秀麗又仔細打掃了一遍衛生以迎接喬良。
“咚咚咚”
下午將近四點的時候,聽到敲門聲尹秀麗馬上去開門,笑著說:“喬大哥你過來啦!”
喬良溫和地點點頭:“嗯,晚上有個朋友要來這吃飯。”
見他手裏拎著蔬菜忙伸手接了過來放進廚房,“買這麽多啊!”有茼蒿、油麥菜、圓生菜、粉條還有幾種蘑菇,雖然量都不大但是種類多啊。
“天冷,晚飯咱們吃火鍋。”說著將圍巾外套都放在書桌後的椅子上,給自己倒了杯熱水,“先不用忙呢麗麗,五點再弄也不晚。”
“哦,好的。”尹秀麗正準備把那些菜洗了,聽喬良這麽說感覺好像是有點早,放下菜出了廚房。“哎呀!忘了泡茶!”
“沒事兒,不用泡了,坐下咱們說說話。”喬良微笑著喝了口水,“嗯?這水是用銀子煮的?”
“是啊,我見你這樣煮水就學了過來,銀子泡過的水口感柔軟,喝著感覺人也柔和了,而且泡出來的茶也醇香。”尹秀麗笑著坐在書桌對麵。
“挺好,不過要用純度高的,可別把飾品的銀子放水裏,要中毒的。”
“喬大哥放心,我買的純度最高的銀子。”
“嗯,最近感覺還好嗎?有什麽感悟?”
“挺好的!感悟啊……就是覺得說服別人接受吃素挺難的,我擺攤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男生,他挺喜歡說話的,我們就聊了聊,他還挺固執的,堅持認為人是雜食動物就要什麽都吃。也是我智慧不夠勸化不了他。”
“不需要去說服別人,我們就做好自己就行,讓人們看到這一種生活態度,也許有一天他們就想試試了。
人隻有在找路的時候才需要指路人。”
尹秀麗點點頭,心裏好受多了,並不是自己沒盡到救人的責任,而是那個人的機緣不到。
“你要愛自己啊!不要總是自責否定自己,你已經很好了。”
喬良的包容理解乃至肯定讓尹秀麗瞬間紅了眼眶,“謝謝你喬大哥!我會的。”
說了一會兒,尹秀麗去廚房整理蔬菜,把塑料袋仔細疊起來方便下次接著用。
喬良準備了一下明天的讀書內容後也進了廚房,看尹秀麗洗菜,不由說道:“注意要身心合一。”
“哦!”尹秀麗緩緩深呼吸,手裏的動作慢了下來,專注目前。
看她狀態好多了,喬良拿起洗好的蘑菇準備製作鍋底,以及調製蘸料。
陳亮下了班給家裏打電話說不回去吃飯,就往喬良這裏來了。
“哎呀!門外麵就聞到香味兒啦!”一進門陳亮就笑著說,“喬良啊!你搬走了也不告訴哥一聲,咱可有日子沒見了!”
“陳哥來了,快請進!”
“知道你不喝酒,我帶了瓶秋林格瓦斯,待會兒咱們喝點。”把飲料和花生放在餐廳桌子,朝廚房看了一眼,“聞著像是火鍋?”
“對,今天咱們吃火鍋,熱乎。”
“那感情好呀!我去洗個手。”
喬良到廚房端出鴛鴦鍋慢慢地走到餐桌旁,將湯鍋平穩放到電陶爐上,開火。
陳亮洗完手就去廚房幫忙,尹秀麗將各種蔬菜端上來,朝陳亮頷首打個招呼:“陳哥好。”
“好好!辛苦小尹了!”
“這點小事不辛苦。”
三人將碗筷都擺放好落座,陳亮給倒了飲料,“我近來也不怎麽喝酒了,這小玩意喝著也挺帶勁兒的,你們嚐嚐,放心我選的添加劑最少的。”
喬良嚐了嚐,“味道挺特別。”
“哈哈!還不錯吧?開吃開吃!你這個湯底放了多少菌菇啊?唔!這湯好喝!”
“七八種吧,喜歡就多喝點。”這款不辣的湯裏麵加了枸杞參片紅棗還是挺滋補的,辣味那邊用了水蘿卜胡蘿卜白蘿卜打底。
粉條子、凍豆腐吃了不少,蔬菜基本沒剩下,三人吃飽,尹秀麗起身說:“陳哥喬大哥你們聊,我先回房間了,桌子你們不用管我待會收拾。”
“好,你去吧。”喬良應了一聲。
餐廳剩下兩人,陳亮抓了幾顆花生米吃,“我就羨慕你這桃花運。”
喬良淡淡一笑說:“陳哥說笑了,麗麗是我妹妹同學。樂樂還好吧?”
“他好著呢,要是知道我今天來你這,肯定鬧著要過來。在那邊開店怎麽樣?忙不忙?”
“還好,陳哥你怎麽樣?”
“我還那樣,前段時間我媽來看病,這不知不覺他們就老了。”
“阿姨身體怎麽了?”
“甲狀腺結節,做了個小手術。”
“哦,該養養氣了。”
“誰說不是呢,她就是老愛嚷嚷,你說這一生病,咱做兒女的也替不了。”母親出了手術室麻藥勁兒還沒過去,他說了幾句開解的話,老人家仿佛聽見了,閉著眼就流淚,心裏不知道有啥委屈呢。
“有位姓馬的真人說過——嚐思男子所重者,莫大乎孝,而女子所重者,亦莫大乎孝。孝者,養親之口乎?常人之孝也。而吾謂養親之口,不如養親之誌。要之,養親之誌者,賢人之孝也。而賢人中,再進一步,聖人之孝。何為聖人之孝?養親之神也。養親之神者,煉己之身也。煉己之身者,養身之德也。抱一以靜,守誌不紛,堅其後天之體,便得全其先天之神,逐塵不染一塵,處俗早超眾俗,如是者,庶近道焉。”
“哦?孝原來有這麽多說道?我這慚愧啊,也就是養親之口的孝。這後兩種是什麽意思?”
“養親之誌,我的理解是讓親人心情愉快,情緒舒暢。養親之神,那就是要返本還原,明心見性了,自己的神清醒了,親人的神也跟著沾光。”
“對,心情好了也就少生病了,先把這第二種孝做到吧,第三種就更難了。”
“其實第三種才是最該做的,聽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吧?更別說親人啦。”
“這很難吧?”不敢想都。
“神仙也曾是凡人,關鍵在於你自己願不願。”
“誰不想當神仙啊?不過是不是要出家?這個不行啊!一家子人要照顧。”
“嗬嗬!古時候有夫妻一起飛升的,可見不是非要出家才行,那麽多出家人有幾個得道的?”
“你這麽一說也是。”
“根源是心能不能瀟灑,既能拿起也能放下。”
“咚咚咚”
下午將近四點的時候,聽到敲門聲尹秀麗馬上去開門,笑著說:“喬大哥你過來啦!”
喬良溫和地點點頭:“嗯,晚上有個朋友要來這吃飯。”
見他手裏拎著蔬菜忙伸手接了過來放進廚房,“買這麽多啊!”有茼蒿、油麥菜、圓生菜、粉條還有幾種蘑菇,雖然量都不大但是種類多啊。
“天冷,晚飯咱們吃火鍋。”說著將圍巾外套都放在書桌後的椅子上,給自己倒了杯熱水,“先不用忙呢麗麗,五點再弄也不晚。”
“哦,好的。”尹秀麗正準備把那些菜洗了,聽喬良這麽說感覺好像是有點早,放下菜出了廚房。“哎呀!忘了泡茶!”
“沒事兒,不用泡了,坐下咱們說說話。”喬良微笑著喝了口水,“嗯?這水是用銀子煮的?”
“是啊,我見你這樣煮水就學了過來,銀子泡過的水口感柔軟,喝著感覺人也柔和了,而且泡出來的茶也醇香。”尹秀麗笑著坐在書桌對麵。
“挺好,不過要用純度高的,可別把飾品的銀子放水裏,要中毒的。”
“喬大哥放心,我買的純度最高的銀子。”
“嗯,最近感覺還好嗎?有什麽感悟?”
“挺好的!感悟啊……就是覺得說服別人接受吃素挺難的,我擺攤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男生,他挺喜歡說話的,我們就聊了聊,他還挺固執的,堅持認為人是雜食動物就要什麽都吃。也是我智慧不夠勸化不了他。”
“不需要去說服別人,我們就做好自己就行,讓人們看到這一種生活態度,也許有一天他們就想試試了。
人隻有在找路的時候才需要指路人。”
尹秀麗點點頭,心裏好受多了,並不是自己沒盡到救人的責任,而是那個人的機緣不到。
“你要愛自己啊!不要總是自責否定自己,你已經很好了。”
喬良的包容理解乃至肯定讓尹秀麗瞬間紅了眼眶,“謝謝你喬大哥!我會的。”
說了一會兒,尹秀麗去廚房整理蔬菜,把塑料袋仔細疊起來方便下次接著用。
喬良準備了一下明天的讀書內容後也進了廚房,看尹秀麗洗菜,不由說道:“注意要身心合一。”
“哦!”尹秀麗緩緩深呼吸,手裏的動作慢了下來,專注目前。
看她狀態好多了,喬良拿起洗好的蘑菇準備製作鍋底,以及調製蘸料。
陳亮下了班給家裏打電話說不回去吃飯,就往喬良這裏來了。
“哎呀!門外麵就聞到香味兒啦!”一進門陳亮就笑著說,“喬良啊!你搬走了也不告訴哥一聲,咱可有日子沒見了!”
“陳哥來了,快請進!”
“知道你不喝酒,我帶了瓶秋林格瓦斯,待會兒咱們喝點。”把飲料和花生放在餐廳桌子,朝廚房看了一眼,“聞著像是火鍋?”
“對,今天咱們吃火鍋,熱乎。”
“那感情好呀!我去洗個手。”
喬良到廚房端出鴛鴦鍋慢慢地走到餐桌旁,將湯鍋平穩放到電陶爐上,開火。
陳亮洗完手就去廚房幫忙,尹秀麗將各種蔬菜端上來,朝陳亮頷首打個招呼:“陳哥好。”
“好好!辛苦小尹了!”
“這點小事不辛苦。”
三人將碗筷都擺放好落座,陳亮給倒了飲料,“我近來也不怎麽喝酒了,這小玩意喝著也挺帶勁兒的,你們嚐嚐,放心我選的添加劑最少的。”
喬良嚐了嚐,“味道挺特別。”
“哈哈!還不錯吧?開吃開吃!你這個湯底放了多少菌菇啊?唔!這湯好喝!”
“七八種吧,喜歡就多喝點。”這款不辣的湯裏麵加了枸杞參片紅棗還是挺滋補的,辣味那邊用了水蘿卜胡蘿卜白蘿卜打底。
粉條子、凍豆腐吃了不少,蔬菜基本沒剩下,三人吃飽,尹秀麗起身說:“陳哥喬大哥你們聊,我先回房間了,桌子你們不用管我待會收拾。”
“好,你去吧。”喬良應了一聲。
餐廳剩下兩人,陳亮抓了幾顆花生米吃,“我就羨慕你這桃花運。”
喬良淡淡一笑說:“陳哥說笑了,麗麗是我妹妹同學。樂樂還好吧?”
“他好著呢,要是知道我今天來你這,肯定鬧著要過來。在那邊開店怎麽樣?忙不忙?”
“還好,陳哥你怎麽樣?”
“我還那樣,前段時間我媽來看病,這不知不覺他們就老了。”
“阿姨身體怎麽了?”
“甲狀腺結節,做了個小手術。”
“哦,該養養氣了。”
“誰說不是呢,她就是老愛嚷嚷,你說這一生病,咱做兒女的也替不了。”母親出了手術室麻藥勁兒還沒過去,他說了幾句開解的話,老人家仿佛聽見了,閉著眼就流淚,心裏不知道有啥委屈呢。
“有位姓馬的真人說過——嚐思男子所重者,莫大乎孝,而女子所重者,亦莫大乎孝。孝者,養親之口乎?常人之孝也。而吾謂養親之口,不如養親之誌。要之,養親之誌者,賢人之孝也。而賢人中,再進一步,聖人之孝。何為聖人之孝?養親之神也。養親之神者,煉己之身也。煉己之身者,養身之德也。抱一以靜,守誌不紛,堅其後天之體,便得全其先天之神,逐塵不染一塵,處俗早超眾俗,如是者,庶近道焉。”
“哦?孝原來有這麽多說道?我這慚愧啊,也就是養親之口的孝。這後兩種是什麽意思?”
“養親之誌,我的理解是讓親人心情愉快,情緒舒暢。養親之神,那就是要返本還原,明心見性了,自己的神清醒了,親人的神也跟著沾光。”
“對,心情好了也就少生病了,先把這第二種孝做到吧,第三種就更難了。”
“其實第三種才是最該做的,聽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吧?更別說親人啦。”
“這很難吧?”不敢想都。
“神仙也曾是凡人,關鍵在於你自己願不願。”
“誰不想當神仙啊?不過是不是要出家?這個不行啊!一家子人要照顧。”
“嗬嗬!古時候有夫妻一起飛升的,可見不是非要出家才行,那麽多出家人有幾個得道的?”
“你這麽一說也是。”
“根源是心能不能瀟灑,既能拿起也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