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學了三字經,百家姓,而且都已經學完了。
他姐已經告訴他,就他這進度,將來進了學堂但凡不掉鏈子,不胡鬧,他就是個優等生,考秀才不在話下。
而且如今楚明月抄書的的書本,他多半都能把字認全了。
但凡不認識的字,楚明月才會教他。
其實這也是楚明月自己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還有哪些字沒教過楚開寧。
所以通常就是拿書讓他自己認,遇見了不認識的字,再教他。
所以這時候,對於楚開寧而言,讀書這件事情,他是有信心的。
在這樣開心的氛圍裏,他們一家人,度過了一個中秋佳節,加上楚明月生日,這樣一個特殊時節。
時間又過去幾天之後,楚明月終於見到了,那位如今才露麵的富家小姐,入住新家的情形。
那富家小姐進來的時候,都是坐著轎子進來的,身前身後伺候著九個人。
看那樣子,很是氣派。
不過還是那句話,她就不明白,這樣一個富家女子,何以不在條件好的地方住,偏偏要到他們這個窮鄉僻壤來湊熱鬧。
這情形,實在顯得情況怪異。
哪怕她也在心裏給這位小姐,標注上了人家無聊,所以出來消遣這樣的解釋。
可是難道她的家人不反對?
楚明月看著人家,沿著他們山外的路進來,然後到了她自己的新家,才沒再繼續觀望。
結束了自己的休息時間,繼續回屋抄書稿。
進屋的時候,楚開寧看見她回去了,也放棄了擼狗時間,跟著回去學習了。
楚明月現在抄的書,已經不再是之前的那科考文了。
她現在抄的書,基本是一些誌怪,還有風俗地理一類的書籍。
這書籍楚明月姐弟都很是喜歡看。
楚明月是覺得無聊,而且對於這個世界的一些知識,人文都覺得新鮮,所以喜歡看。
而她覺得讓楚開寧看看這類書,讓他增加見識也很好。
不過楚明月這時候心裏也嘀咕,自己抄的書,那書店老板究竟會把它賣給誰?
話說賣給誰也不關她的事情,所以她也沒真的去深究。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人家書店老板又把她的書給漲價了。
看來她抄的書,也的確是奇貨可居。
如今,人家把這書拿去賣給了那些富貴人家的小姐,而且還不是他們鎮上的那些小姐夫人。
畢竟鎮上哪怕算是富貴人家的小姐,其實也沒幾個好文的,所以他直接拿去縣城裏麵的,一個他認識的同行的書店裏寄賣。
賣給了那縣城裏大戶人家的婦人。
因為一個月也就八九本書的量,所以生意很是好做,通常他一轉手,一本書就能得到三四兩銀子這麽多。
說到底,還是世人沒見過世麵,實在沒找見過這麽好看的水筆字。
書店老板除了給那同行,一成的抽成費,他都能比在他們這個鎮上賣出去,多掙許多錢。
而且人家那同行,也因為同樣的,奇貨可居的原因,無形的給自己書店起了一個宣傳口碑,所以很是滿意。
因此如今楚明月每次去交抄的書稿,書店老板都會找楚明月催書。
哪知道楚明月這小丫頭特別穩得住,人家就是不急不慢,雖說說話也客客氣氣,但是就是不答應他,加抄書稿的事情。
他幹著急也沒用……
那店老板後來提出了,如今加成兩文錢一頁紙,要求楚明月多抄的書稿,哪知道楚明月還是不答應。
其實最主要是楚文賢不答應,他堅決要求,他家閨女隻按原來的量抄書。
店老板沒有辦法,一氣之下,他還是按原來的一頁書,隻給一文半錢,這樣的價錢收稿。
而楚文賢和楚明月,因為滿足於一頁書一文半錢這樣的價錢,並不覺得吃虧。
他們也是出於,對賣書這一行的不了解,所以半點沒怪那店老板黑心,就繼續這麽把日子過了下去。
這次趕集回家,楚明月發現家裏多了一包點心。
而楚開寧沒舍得打開吃,說是要等她和楚文賢回來了一起吃。
於是楚文賢就問起這包點心的來曆。
結果才聽喬氏說,這點心是那位富家小姐送的。
當然不是富家小姐自己來送的,是她差了一個丫鬟送來的。
說是他們家小姐,現在很滿意這裏的環境,打算長住一段時間。
這次是想認識一下鄰裏的鄉親們。
這就是這一包點心的來曆。
始終是因為大家都對那富家小姐太感興趣,喬氏繼續和楚明月他們說起那位富家姑娘的事情。
那位姑娘姓黃,說是住在省城懷錦城的一戶人家,今年十五歲。
據說是家中父母前兩年仙逝,所以她為了能清淨的守孝,才來了他們青山村這個地方的。
事實上,她還有親戚住在別處,不過她不想再過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才暫時來青山村定居的。
這樣的話,是喬氏拉著那送東西的丫鬟,說話一番,得來的消息。
最後她還讓丫鬟幫她轉述,對那黃姑娘的感謝,還有歡迎之情,才把人送走。
此時的楚明月,聽著這樣的話。
其實想想還是覺得,有些不大相信。
她覺得,就算這女孩是為了守孝,那也不用,非要跑到他們這個窮鄉僻壤來呆著吧。
畢竟他們這個地方,說來她自己覺得生活起來很自在,可是對於有錢人家,那就完全滿足不了他們的生活品味了。
你說要吃個肉,都要翻山越嶺的跑鎮上去買,帶回來都得半天。
還有要置辦好的生活用品,還有服飾這些,在他們鎮上,甚至縣上都有些困難。
而且最關鍵的事情是,那個女孩十五歲了的話,她明顯到了嫁人的年紀了。
她自己或者她親戚,難道完全不為此事操心嗎?
本來楚明月對婚嫁問題沒看太重,可是在這裏時間呆久了,她明白,這裏的女子,觀念與她是不相同的。
可以說這個世界的女子,第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婚嫁問題。
畢竟那關係著,自己一生的日子,能不能過得舒心。
所以這就是一個疑問。
當然看那黃姑娘的做派,應該是家境非常富裕,會不會是她因為不想被自己那些親戚纏上,所以才避到這裏來的。
想到這裏,楚明月覺得自己有些豁然開朗的感覺。
因為要這麽解釋的話,其實就稍微有些合理性了。
他姐已經告訴他,就他這進度,將來進了學堂但凡不掉鏈子,不胡鬧,他就是個優等生,考秀才不在話下。
而且如今楚明月抄書的的書本,他多半都能把字認全了。
但凡不認識的字,楚明月才會教他。
其實這也是楚明月自己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還有哪些字沒教過楚開寧。
所以通常就是拿書讓他自己認,遇見了不認識的字,再教他。
所以這時候,對於楚開寧而言,讀書這件事情,他是有信心的。
在這樣開心的氛圍裏,他們一家人,度過了一個中秋佳節,加上楚明月生日,這樣一個特殊時節。
時間又過去幾天之後,楚明月終於見到了,那位如今才露麵的富家小姐,入住新家的情形。
那富家小姐進來的時候,都是坐著轎子進來的,身前身後伺候著九個人。
看那樣子,很是氣派。
不過還是那句話,她就不明白,這樣一個富家女子,何以不在條件好的地方住,偏偏要到他們這個窮鄉僻壤來湊熱鬧。
這情形,實在顯得情況怪異。
哪怕她也在心裏給這位小姐,標注上了人家無聊,所以出來消遣這樣的解釋。
可是難道她的家人不反對?
楚明月看著人家,沿著他們山外的路進來,然後到了她自己的新家,才沒再繼續觀望。
結束了自己的休息時間,繼續回屋抄書稿。
進屋的時候,楚開寧看見她回去了,也放棄了擼狗時間,跟著回去學習了。
楚明月現在抄的書,已經不再是之前的那科考文了。
她現在抄的書,基本是一些誌怪,還有風俗地理一類的書籍。
這書籍楚明月姐弟都很是喜歡看。
楚明月是覺得無聊,而且對於這個世界的一些知識,人文都覺得新鮮,所以喜歡看。
而她覺得讓楚開寧看看這類書,讓他增加見識也很好。
不過楚明月這時候心裏也嘀咕,自己抄的書,那書店老板究竟會把它賣給誰?
話說賣給誰也不關她的事情,所以她也沒真的去深究。
可是她不知道的是,人家書店老板又把她的書給漲價了。
看來她抄的書,也的確是奇貨可居。
如今,人家把這書拿去賣給了那些富貴人家的小姐,而且還不是他們鎮上的那些小姐夫人。
畢竟鎮上哪怕算是富貴人家的小姐,其實也沒幾個好文的,所以他直接拿去縣城裏麵的,一個他認識的同行的書店裏寄賣。
賣給了那縣城裏大戶人家的婦人。
因為一個月也就八九本書的量,所以生意很是好做,通常他一轉手,一本書就能得到三四兩銀子這麽多。
說到底,還是世人沒見過世麵,實在沒找見過這麽好看的水筆字。
書店老板除了給那同行,一成的抽成費,他都能比在他們這個鎮上賣出去,多掙許多錢。
而且人家那同行,也因為同樣的,奇貨可居的原因,無形的給自己書店起了一個宣傳口碑,所以很是滿意。
因此如今楚明月每次去交抄的書稿,書店老板都會找楚明月催書。
哪知道楚明月這小丫頭特別穩得住,人家就是不急不慢,雖說說話也客客氣氣,但是就是不答應他,加抄書稿的事情。
他幹著急也沒用……
那店老板後來提出了,如今加成兩文錢一頁紙,要求楚明月多抄的書稿,哪知道楚明月還是不答應。
其實最主要是楚文賢不答應,他堅決要求,他家閨女隻按原來的量抄書。
店老板沒有辦法,一氣之下,他還是按原來的一頁書,隻給一文半錢,這樣的價錢收稿。
而楚文賢和楚明月,因為滿足於一頁書一文半錢這樣的價錢,並不覺得吃虧。
他們也是出於,對賣書這一行的不了解,所以半點沒怪那店老板黑心,就繼續這麽把日子過了下去。
這次趕集回家,楚明月發現家裏多了一包點心。
而楚開寧沒舍得打開吃,說是要等她和楚文賢回來了一起吃。
於是楚文賢就問起這包點心的來曆。
結果才聽喬氏說,這點心是那位富家小姐送的。
當然不是富家小姐自己來送的,是她差了一個丫鬟送來的。
說是他們家小姐,現在很滿意這裏的環境,打算長住一段時間。
這次是想認識一下鄰裏的鄉親們。
這就是這一包點心的來曆。
始終是因為大家都對那富家小姐太感興趣,喬氏繼續和楚明月他們說起那位富家姑娘的事情。
那位姑娘姓黃,說是住在省城懷錦城的一戶人家,今年十五歲。
據說是家中父母前兩年仙逝,所以她為了能清淨的守孝,才來了他們青山村這個地方的。
事實上,她還有親戚住在別處,不過她不想再過寄人籬下的生活,所以才暫時來青山村定居的。
這樣的話,是喬氏拉著那送東西的丫鬟,說話一番,得來的消息。
最後她還讓丫鬟幫她轉述,對那黃姑娘的感謝,還有歡迎之情,才把人送走。
此時的楚明月,聽著這樣的話。
其實想想還是覺得,有些不大相信。
她覺得,就算這女孩是為了守孝,那也不用,非要跑到他們這個窮鄉僻壤來呆著吧。
畢竟他們這個地方,說來她自己覺得生活起來很自在,可是對於有錢人家,那就完全滿足不了他們的生活品味了。
你說要吃個肉,都要翻山越嶺的跑鎮上去買,帶回來都得半天。
還有要置辦好的生活用品,還有服飾這些,在他們鎮上,甚至縣上都有些困難。
而且最關鍵的事情是,那個女孩十五歲了的話,她明顯到了嫁人的年紀了。
她自己或者她親戚,難道完全不為此事操心嗎?
本來楚明月對婚嫁問題沒看太重,可是在這裏時間呆久了,她明白,這裏的女子,觀念與她是不相同的。
可以說這個世界的女子,第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婚嫁問題。
畢竟那關係著,自己一生的日子,能不能過得舒心。
所以這就是一個疑問。
當然看那黃姑娘的做派,應該是家境非常富裕,會不會是她因為不想被自己那些親戚纏上,所以才避到這裏來的。
想到這裏,楚明月覺得自己有些豁然開朗的感覺。
因為要這麽解釋的話,其實就稍微有些合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