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國內找到貨了,一模一樣的紡紗和布料,價格還比麗新便宜五成。”左手站在上滬第廿一紡織廠的車裏,手舉大哥大,在十幾名廠領導,技工的注視下,撥通大老板的電話。


    尹照棠剛走出麗晶酒店,收到電話,臉上洋溢著喜色:“幹的不錯,下訂單,叫工廠拉高產量,三年內,跟上飛馬的步調。”


    左手放下麵前的樣料,打趣道:“都係關二爺保佑。”


    放下電話後,他也不禁暗道,難怪商人也鍾意拜二爺。二爺罩古惑仔和差佬,還罩著大水喉啊!


    廠長郭知新麵帶期盼,小心翼翼地上前問道:“潘老板,大領導滿意嗎?”


    左手在懷裏掏出張飛馬銀行在匯豐的本票,寫下兩百萬港幣的金額,撕下遞給郭知新道:“滿意,兩百萬港幣頭款,首批五十噸的貨,三個月內交清,有沒有問題?”


    郭知新雙目綻放精光,雙手接過支票,連連點頭:“沒問題!”


    技術工人王兵站在旁邊,木訥的想要張嘴,卻給車間主任拖到後頭。左手熟視無睹,笑著道:“找個會計提款吧。”


    郭知新急忙叫來會計,把本票交給副廠長,七八個人,趕向銀行。


    上滬招商局主任邱洋跟左手走到車間外,感慨著道:“潘少,要是沒有飛馬牌的訂單,廿一廠年底就要倒閉了。”


    “多謝你啊。”


    左手抽著香煙,滿臉驚訝:“這麽好的技術,掙不到錢嗎?”


    邱洋苦笑著搖搖頭:“廿一廠原型是榮氏創辦的申新棉紡廠,生產線全部進口,曾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紡織廠。”


    “後來公私合營,廿一國有化,承接軍隊訂單,日子過的也不錯。不過,這幾年改開嘛,國內棉花出口量大增,價格走高,內地又沒成熟的服裝品牌,廿一廠漸漸運營不下去了。”


    左手來往多地經商,已有國際視野,粗通商務,立刻明白國內開放棉花市場,導致國際棉花價格下跌的同時。


    卻叫國內棉花價格上漲了。


    因為,國內的紡織廠在計劃經濟下,隻用申請物資配額,根本都不用花錢。


    改革開放,轟轟烈烈,淘汰掉一大批資不抵債,虧損甚巨的工廠,也令一批技術成熟,富有潛力的工廠猝死。


    畢竟,技術歸技術,商業歸商業,國內消費市場沒培育起來,榨不出油水,技術再好都不頂用。


    這就是三家車馬中,“外貿”為何排在第一。


    飛馬的訂單,無異是一顆“救命仙丹”,叫廿一廠回魂重生,保住廠裏一千多名工人的飯碗。廠長郭知新急匆匆追到倆人身前,前倨後恭:“領導,老板,晚上留在廠裏,多喝兩杯。賤內宰了隻土雞,專門招待二位。”


    邱洋夾著公文包,推辭道:“我還要回市裏,來不及了。”


    廿一廠地址區郊,也算得上交通便利,但在領導們嘴裏,市裏就隻剩靜安,黃埔兩個中心,徐匯都要靠邊站。


    左手舉起手表,看眼時間,笑道:“我會在上滬盯著第一批貨,不急一兩天的。”


    郭知新聽見潘老板的答複,一顆懸著的心放下,樂嗬道:“成,隻要潘老板還在上滬,機會就還多著。”


    邱洋知曉老郭在擔心什麽,寬慰道:“放心吧,老郭,潘老板是深城來的大商人,特區名單上的企業家。”


    “在深城有一座萬人大工廠,上滬都有旗艦店,跑得掉和尚,跑不了廟。”


    郭知新跺了跺腳,佯裝氣憤道:“邱主任,我有看奧運會的,知道飛馬是大公司,絕對不會騙人。”


    這幾年的改開當中,也出現不少國有資產重大損失的事件。例如把盈利企業做成虧本,再賤賣給家族成員。例如私自破準采礦,廉價出售土地。


    也有居心叵測的人,故意到內地工廠下巨大訂單,騙工廠負債購買生產材料,或擴大產能後,跑單失蹤。


    等工廠破產,再改頭換麵,把技術,工人,土地一掃而空。所以,內地工廠非常害怕外商跑路,甚至會派人盯梢,左手身為大客戶,注定要在上滬待一陣子。


    隔天,上午。


    郭知新便叫會計把取出的鈔票,全部擺在桌上,並在廠內掛起橫幅。工人們昨晚便聽說廠子拿到港商的大訂單,早上騎著鳳凰牌,晃晃悠悠來到廠裏。


    從廠大門開始,一路到車間門口,工人們都可以見到“為飛馬插翅膀,用汗水創新高”,“幹不死,就往死裏幹”,“保家報國保訂單”等橫幅。


    由於工廠已停工兩個月,偶爾有小單子,才會召集工人幹活。沒有單子的閑時,則給工人發十幾塊生活費,任由他們去打雜工。


    因此,廠子裏蕭條許多,很久已沒開廠大會。當全廠工人見到桌子上的鈔票時,眼睛都快紅了。要不是鈔票夠多,還有廠衛守著,恐怕都有人敢搶。


    郭知新舉著喇叭,站上板凳,矮小的身材,喊出最樸實的口號:“今天叫大家來,隻為兩件事,第一件,補發工資。”


    “第二件,繼續帶大家掙工資!”


    簡簡單單兩句話,便把一千多個家庭,拯救出失業的噩夢。


    經濟轉型一定有陣痛期,每個一代人,有每一代的宿命。也許留在工廠裏幹活,會錯失一段風起雲湧的人生。


    也許留在工廠裏幹活,能躲過一段節衣縮食,貧困挨餓,喪失尊重的悲劇。


    小市民們,不需要轟轟烈烈,隻想要平平安安。


    今天,廿一廠的照片擦得格外新,工人們領完工資,幹的格外賣力


    林建嶽頭上纏著紗布,走進父親書房,表情焦急道:“老豆,內地朋友傳來消息,飛馬向上滬廿一廠剛下兩百萬訂單。”


    林百欣手中的鋼筆,戛然而止,凝聲說道:“你去台島玩幾天,避一避風頭。”


    林建嶽抗爭道:“會不會是在裝神弄鬼,內地點會有技術做新型麵料?神仙棠可能在詐我們。”


    林百欣合上筆蓋,緩緩搖頭:“他一個後生仔,能一直撐到現在,原來不係是骨氣,是有底氣。內地的技術,不可小覷,新型麵料?”


    “嗬嗬,同客戶說說得了,也沒那麽新。”


    林建嶽頓時啞口無言:“那點辦,廿一廠成長起來,麗新市場要被瓜分了。”


    “內地還被貿易封鎖,東南亞的市場,暫時影響不到。隻是失去一個大客戶,將麵臨一個競爭對手而已。”


    “麗新過百億的資產,撐得住。”林百欣已有新的業務決定,但在此之前,得先過老忠那關。


    料錯了。


    原以為是機會,竟然是個陷阱,叱吒商海一世,到老給小輩教育。


    “佩服!”


    林百欣神情一肅,拿起電話,撥通開心的號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什麽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龍頭大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晨吃早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晨吃早茶並收藏什麽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龍頭大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