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光刻機送抵新界後,忠和電子“隨身聽”產品研發組正式掛牌,美籍華裔工程師蓋茨·李擔任技術顧問。


    台島工程師盧振華任職組長,廠長林福旺任副組長。


    清華研究員曹奮業任副組長,研究人員高達二十三人。


    四十出頭的林廠長,曾在鴨寮街經營一間影像店,是“民科出身”的技術大拿,天賦驚人,可手焊電路板。


    是尹照棠的親信,擔任監軍。


    而“隨身聽”有索尼的樣板機可供參考,進行研究,理論上沒有難點,隻剩下的生產問題。


    上水圍,小桃園酒家。


    尹照棠,阿樂,左手,楚德忠,伍景風,丁家豪,廖誌鴻幾人小聚。


    阿樂負責日島的零部件走私,伍景風作為省港物流部經理,負責從內地進口配件,左手批款買地,興建工廠。


    廖誌鴻則是新界代表,談論地價和招工事宜。


    近兩年,省港貿易額上漲,口岸貨車晝夜不停,奔波來往,再有製造園區發力,整片上水圍經濟顯著見好。


    幾萬人口的小鎮,餐飲,士多和酒樓,賓館,每一筆收入都算得過來。經濟是好是壞,鄉民們深有體會。


    每晚,有多少貨車等著排隊過關,成為新的經濟晴雨表。


    製造業的發展,使新界後生們多條活路,除了種地,仲可以進廠。不用背井離鄉,進市區打工,生活已稱得上富足。


    廖誌鴻豪飲幾杯,喝得酣暢,出聲道:“阿棠,廖家不是坐地起價的人,還是當年的價格,一百英畝,八百萬港幣。”


    “頭款三百萬,剩下在一年內付清。”


    四年前,太子榮在新界買七十英畝地,便花掉五百萬港幣,如今忠合電子購買土地,一百英畝隻要八百萬。


    尹照棠都算欠下人情,舉杯道:“多謝誌鴻哥。”


    廖誌鴻擺擺手:“自家兄弟,不用謝,廖氏上萬人跟你討生活,你肯在上水繼續買地投廠,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沒有工廠,酒樓,士多,馬欄都要倒閉。”


    “隻是,一百英畝地不少,當中有些是坡地,荒地,需要費點力氣平整。”


    一百英畝足有四十公頃,夠蓋一個非常大的工廠,足夠滿足未來十年忠合電子的擴張。


    位置跟波鞋廠毗鄰,可共用道路,物流,還價格優廉,不能指望鄉民掏出平整好的農田和住宅地吧?


    合理的工業是開發擴張城市,不是吞噬城市,真拿農田,不僅價格高,還破壞生態,會遭到大批鄉民抗議。


    尹照棠道:“出點小力氣,能撿大便宜,好事呀。在工廠建起後,我會劃一塊地出來,修建工人學校,解決企業工人的子女教育。”


    廖誌鴻滿臉喜色:“多謝了,阿棠。”


    這些都是政績,影響著他在廖氏內的地位,也影響著廖氏在鄉議局的地位。


    支持工廠發展是在種發財樹呀,工廠的修建,將由新界的建築公司承包,招募的工人會新界優先,衣食住行,消費娛樂,全部留在新界。


    何況,賣地本來就是掙錢的,不漲價,隻是不掙絕。最好的生意,是一起發財的生意。


    廖氏盤踞當地數百年,英才眾多,深諳發展的門道。


    左手抽著雪茄,緩緩吐氣,提起一件事:“廖生,工廠最遲兩個月後,就會投入生產,預計需要招募一千多名工人。”


    “人手方麵,需要加緊一點。”


    廖誌鴻蹙眉道:“這麽快投產啊?”


    尹照棠道:“市場上雜七雜八的貨不少,早一點上市,更容易打響招牌。”


    廖誌鴻點頭:“我爭取。”


    一千多名工人,隻是一條生產線,包括運輸,組裝,技術,包裝,銷售等,工廠人數過百,還要配行政,保潔,廚師。


    人數過千,相應的配套班子都要擴大,還得得有宿管,安保。


    關鍵的技術工人,主要在廠內抽調,工程師隻能靠挖,或者到港島進行校招,以年時間培養。


    對外招募都是流水線工人,和配套人員,前者稱為“普工”,後者稱為“雜工”,往上可晉升“熟工”,“組長”,“車間主管”等。


    普工的晉升流程跟“技工”是隔開的,除非普工學習技術,轉為技工,否則絕不可能升職為技工的上級。


    因為技工的領導叫作“工長”,工資跟工程師相當,是藍領骨幹,廠長直屬的中層管理。


    第二天上午,忠合電子招工的廣告,便貼滿上水圍的大街小巷。


    普工起薪三千,雜工兩千到兩千五,技工起薪四千港幣,還承諾包兩餐,加班費1.5倍時薪。


    待遇十分優厚,已比肩港島低級公職人員,並超過市區服務業的工薪。


    並且廣告上把上升渠道,寫的清清楚楚,甚至有全額讚助工人考大學的條款。


    在一個地區製造業,工業健康的情況下,工人薪水追平公職人員,其實是一個常態,藍領甚至應高過公職人員,當地經濟才稱得上發達。


    港英秉持高薪養廉政策,其實是吸食民血,喂養公職人員。


    普通港人,考不上公職,做不了律師,醫生。


    最好的出路,是加入做金融業,做銷售,或者加入船隊,跑船運貨,連一個做工人的機會冇。


    現在有一個好的工廠,願意進廠的鄉民,數以千計。


    還有巡遊車,掛著招人大字報,播著喇叭,在整個新界巡遊。


    人事部按照要求,除部分崗位外,優先招募識字的年輕人。幾個招工點,每天都排著長龍,有不少還是老豆帶著兒子,一起來參加招工。


    高永盛是位貨車司機,幫一支名為“迅達”的車隊做事,每次跑內地,按地點收工費。


    由於沒有自己的貨車,掙的不算多,得益於省港物流的興起,倒也衣食無憂,能養活一家五口。


    偶爾在內地過夜,還有小錢給細佬交個女朋友,但跟在內地包二奶的“車主”們沒法比。


    由於長年在外地奔波,對子女疏於管教,大女兒十六歲跟人搞大肚子,跟男友跑到九龍廝混。


    兩個兒子一個已經在少年感化院上課,另一個因參與經營地下賭檔,被警方逮捕,才被他交錢保釋出來。


    隻見,高永盛穿著紅色t恤,手上拎著瓶酒,腳趾扣著人字拖,邊走邊罵:“撲你阿母,整天正事不幹,學人家混三合會。”


    “好啦,人家出來混,大把掙錢,你出來混,一次幹掉你老豆我半個月工錢。”


    高達低著頭,跟在老豆身後,嘟喃道:“我總有一天會出頭的。”


    高永盛渾身酒意,譏諷道:“出頭,學你大佬,參加曬馬,幫字頭斬人,連個律師都沒有,丟進感化院坐滿三年是吧?”


    “王八蛋,知不知道那些爛仔,就是看中少年犯省錢省事,專門叫你們打架呀!”


    高達反駁道:“你以前不也混社團嗎!”


    高永盛手臂帶著條刀疤:“現在的江湖,同以前能一樣嗎?”


    高達不服道:“我都是希望多掙點錢,為家裏好。”


    “為家裏好,就不要亂搞事。”高永盛酒瓶見底,走路搖搖晃晃,隻會一味謾罵,父子倆爆發出一陣爭吵。


    高達攥著拳頭,發現根本無法跟他說清,見到幾個同字頭的爛仔,正抽著香煙,在一間瓦房門口排隊。


    他幹脆腳底抹油,遛到路邊人群裏,出聲叫:“阿輝,阿勇。”


    阿輝十分驚訝的道:“達仔,你出來了?”


    高達要來一支健牌,不耐煩道:“死差佬,打電話給我老豆啊,明明坐幾個月就沒事,偏偏還挨一頓訓。”


    阿勇羨慕的道:“達仔,你老豆來保釋呀?”


    高達有些自傲,卻裝作厭煩:“是啊,囉嗦死了,你們在搞乜,排隊上花魁啊!”


    阿輝笑道:“不係上花魁,是找工作,忠合電子廠招工人,一個月三千薪水。”


    高達麵色震驚:“三千港幣?”


    他們都是鄉下字頭“洪順”的藍燈籠,平時做點拉客,放數的活。工錢少的可憐,主要是管吃管喝,分兩包煙。


    場子裏有新小姐開工,偶爾能獲得試鍾的福利,平時就用鹹濕雜誌開飛機。


    到手的零花連三百都沒,一千兩千都是天文數字。


    阿輝興奮點頭:“是呀,一個月三千港幣,幹他娘,花都不知點花,要發達了。”


    這個薪水在市區都算高薪,一堆人擠破頭競爭,根本輪不到鄉下仔。可現在待在鄉下就有三千港幣的工作,還包吃包住,可想而知,吸引力會有多大。


    高達麵色心動,又有些拿不準:“會不會很累啊。”


    阿勇道:“有錢花,怕什麽累。”


    掙過快錢的社團骨幹,享受過風光,不可能甘心進廠打工。但社團外圍的藍燈籠們,最風光的時候,就是十幾個人一起走在街頭。


    除了人多看起來很風光,其實都沒體會過甜頭,苦差事就一大堆。


    他們參加三合會,是鄉下缺少容納他們的地方,如今有好工作在家門口,是個人都分得清好壞。


    但高達是一心要做大佬的人,有偶像包袱,低聲猶豫:“去工廠打工,給兄弟們看扁啊。”


    “大佬西常說,沒本事的人才去上班。”


    阿輝笑道:“洪勝的大佬成都在前邊排隊,你擔心什麽?”


    阿勇直接爆粗口:“你他媽扮乜大曬!忠和電子可是老忠跟勝和一起開辦的大工廠,月月準時出糧,裏頭的江湖大佬好多喔。”


    高達眼前一亮:“是啊,就當是過檔咯,有事叫大佬西去找神仙棠算賬。”


    幾人便一起排隊報名,登記姓名地址,收到一個進門條,明天上午統一進電子廠報道。


    天平邨。


    跛叔撐著拐杖,回到屋企,把一份招工傳單,放在床頭:“你還算個男人,就不要整天躺在床上,去謀一份工,養活自己。”


    翁記酒樓。


    陶秀梅把斬骨刀拍在桌麵,語氣自豪,舉刀喝道:“把東西拎回去,街坊鄰裏,不要送禮呀。”


    深夜。


    高達跟同門兄弟飲到盡興,悄悄打開房門,回到屋企,在衣袋裏掏出一個信封,押在父母的衣櫃裏。


    裏頭是幫大佬頂罪拿到的五千港幣。


    他跟進感化院的大佬,都隻是想掙錢幫老豆買一輛貨車。


    盤踞在鄉間的爛仔們,時間多,人數多,收到消息最快,竟成為工人主力。


    有些是隨大流進廠,有些是父母所迫,也有些是抓住機會,想要掙份“大錢”。


    工廠招募的工人越多,街頭的爛仔越少,字頭的新血注定更少。


    三天後。


    粉嶺,聯和道,洪順醫堂。


    十三名洪順大佬,齊聚三樓,坐在洪順天地的金字招牌下,抽著香煙,氣氛低沉,一片愁雲慘淡。


    “阿西,你四九仔就脫會六十幾個,算上藍燈籠有兩百個,是不是該給社團一個交代?”聯合道堂主太子雲大聲質問。


    吹西肚腩鼓鼓,滿臉橫肉,死豬不怕開水燙,撩起袖子叫道:“交代?”


    “好呀,我給交代!”


    “出這個門,我就帶兄弟打進工廠,把那些脫會的王八蛋抓出來,每人戳他三刀,有沒有人支持啊?”


    元嶺堂主崩嘴田敲擊桌麵,肅聲道:“不要吵,叫大家來是想個辦法,不是來比誰的口水多!”


    坐館齊君正麵色陰沉如水:“忠合電子廠招一次工,社團四九就有三百一十三人脫會,算上藍燈籠要翻一倍。”


    “它再招兩次工,社團是不是要直接倒閉?”


    太子雲道:“老豆,萬勝堂兩百七十名四九脫會,已經超過社團一半,真的要摘牌啦。”


    這就是時代的浪潮,一個浪花拍下來,明明沒有針對任何人,但卻會摧垮一切陳腐的舊物。


    洪順曾經還是超過一個萬人的大社團,就算因為跟潮州幫爭奪賭牌,曾被義群打垮,退到鄉下苟延殘喘,但都還保留有粉嶺、聯合道,上水、元嶺、錦田五個堂口。


    海底名冊共計一千零五十人,算上藍燈籠三千多人,擁有聯合墟菜市,元嶺賭檔,上水紅油站等產業。


    真正的小字頭“萬勝堂”,就因為坨地在上水圍,竟然直接就要沒了。


    前方,江湖無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什麽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龍頭大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晨吃早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晨吃早茶並收藏什麽金盆洗手,我又不是龍頭大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