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縐縐“留得殘荷聽雨聲”是“吳孫權書法藝術展”的展名,真是“好馬還需配好鞍”。其實“好鞍”還不僅僅是展名,吳孫權的兒子吳曦煌打造的一尊真人大小的吳孫權的雕塑也含笑微微地立於展廳。總之孫權生前的一班文朋藝友精心策劃的這場書法展的確與眾不同,諸多細節兼具文化感和藝術味。


    我在市郵政開《廈門郵苑》年終總結會,提前離會,直奔廈門華僑博物館,趕上了開幕式的後半場,白磊正在發言,現場不僅座無虛席,而且還密密麻麻站了眾多男女。我掃視了一下,大約有四分之一是雙十中學老三屆同學,我們班級就到了十幾位,當然也有不少其他屆別的雙十校友。


    我和孫權不僅是雙十老三屆同學,也同為廈大“教二代”,他的父親和我的母親曾是廈大曆史係的老同事。1977年我們一起考上廈大,他在曆史係,我在外文係。2004年我主編《感悟雙十》一書時向他索字,他說盡管吩咐,可惜那書法作版後不知所蹤。


    這次書法展主要展出吳孫權生命最後十年沉迷的“楚篆”,是他書法藝術的求變和探索之作。其實看得懂的人並不多,但開幕式上人頭密集,像探望老朋友一樣,可見孫權兄不僅僅是書法藝術,還有他敦厚的為人,他的善良和大愛。《留得殘荷聽雨聲》,滴滴答答,天籟空靈,聽的是對孫權英年早逝的聲聲歎息,是楚篆穿越時空的金戈鐵馬,是孫權他老兄對書法藝術永無止境的繼承、探索和創新的絮絮叨叨……2016/1/3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閩南童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啟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啟五並收藏閩南童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