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從海外工作歸來的那一年,廈大逸夫樓把鄰近的大南六號收歸麾下,裝修之後作為西餐廳對外開放。我這個人好吃,朋友打趣,說“這下你可以不愁西餐斷檔了。”我無比愛國告訴他:西餐這廝偶爾為之,在海外往往是“被西餐”,我可是一袋地道的中國胃。
可能是名中有五,更可能是命中有五,一恍五年,有人請我到這家西餐廳用餐,我這才第一次走進這家餐廳的內部。熟悉的陌生,陌生的熟悉,大南六號曾經是我兒時的樂園,半個世紀前,這幢兩層樓的花崗岩別墅式住宅,樓上住的是校辦的劉峙峰老師,樓下左邊住的是經濟係的魏嵩壽教授,右邊是物理係劉士毅教授,這三位老廈大的子女們不是我的死黨,就是我的同學,我和小夥伴經常在樓上樓下以及院子裏上躥下跳,捉迷藏,挖蚯蚓,玩珠子,打陀螺……不亦樂乎。如今老樓懷舊,物是人非,不勝唏噓。盡管樓的外在還是老摸樣,而內裏全然沒有半點當年的感覺,我的目光不停地隨著搜索,當一陣微風拂開窗口的紗巾,我這才發現那窗欄些許有點當年的影影綽綽……
懷舊,懷舊,懷舊,也許是懷舊性的饑腸咕咕,讓我對接下來的“被西餐”廣開胃納,我要的是一份深海魚套餐,有條不紊先後享有5道佳肴,一時間好像吃得比西方的西餐更西餐:一份濃濃的羅宋湯(開胃乎,潤腸乎),一份微型的手工麵包(吊胃口乎),一碗地中海醬的沙拉以及正菜的魚片,魚片邊上有兩片甜椒(有模有樣),最後是熱咖啡和小甜點(不變的尾食)。吃得幹淨利落,特別是那沙拉的菜蔬處理得很爽口。
主人問我吃得怎麽樣?我一個勁地點頭致謝,微風輕拂窗簾,影影綽綽中是那熟悉的鐵欄杆……
2015/9/20
可能是名中有五,更可能是命中有五,一恍五年,有人請我到這家西餐廳用餐,我這才第一次走進這家餐廳的內部。熟悉的陌生,陌生的熟悉,大南六號曾經是我兒時的樂園,半個世紀前,這幢兩層樓的花崗岩別墅式住宅,樓上住的是校辦的劉峙峰老師,樓下左邊住的是經濟係的魏嵩壽教授,右邊是物理係劉士毅教授,這三位老廈大的子女們不是我的死黨,就是我的同學,我和小夥伴經常在樓上樓下以及院子裏上躥下跳,捉迷藏,挖蚯蚓,玩珠子,打陀螺……不亦樂乎。如今老樓懷舊,物是人非,不勝唏噓。盡管樓的外在還是老摸樣,而內裏全然沒有半點當年的感覺,我的目光不停地隨著搜索,當一陣微風拂開窗口的紗巾,我這才發現那窗欄些許有點當年的影影綽綽……
懷舊,懷舊,懷舊,也許是懷舊性的饑腸咕咕,讓我對接下來的“被西餐”廣開胃納,我要的是一份深海魚套餐,有條不紊先後享有5道佳肴,一時間好像吃得比西方的西餐更西餐:一份濃濃的羅宋湯(開胃乎,潤腸乎),一份微型的手工麵包(吊胃口乎),一碗地中海醬的沙拉以及正菜的魚片,魚片邊上有兩片甜椒(有模有樣),最後是熱咖啡和小甜點(不變的尾食)。吃得幹淨利落,特別是那沙拉的菜蔬處理得很爽口。
主人問我吃得怎麽樣?我一個勁地點頭致謝,微風輕拂窗簾,影影綽綽中是那熟悉的鐵欄杆……
201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