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台灣的“中華郵政”發行了鄧麗君的郵票,我以為是個性化郵票,所以沒有太在意。當台灣郵友吳惠民寄來這套郵票的首日封時,我才知道是為了紀念鄧麗君逝世20周年而正式發行的郵票,四枚一套,這大概是台灣郵票上的首位歌唱家吧。有人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想想也是,郵票放下身段,有請鄧麗君,也是勢在必行。


    “廈門知青文化活動組委會”在廈門舉辦了《月亮代表我的心——二十春秋·鄧麗君·朗誦音樂會》,標題回避了“離世”的字眼,何其用心,歌在,人就在,歌聲是歌星永恒的閃爍,這也彰顯了鄧麗君的歌聲對這代人更多的影響。其實早在特殊時期時期,鄧麗君的“靡靡之音”就隨著金門的大喇叭悄然飄襲廈門,引人偷偷哼唱,甚至傳唱到了廈門知青插隊落戶的閩西山區,廈門知青或許是大陸最早傳唱鄧麗君之歌的群體了。


    郵票上的鄧麗君人如其名,端莊甜美,我一邊欣賞著鄧麗君的郵票,一邊聆聽鄧麗君的兩首老歌《小城故事》和《又見炊煙》,心曠神怡。這兩首歌的詞作者均為莊奴,好一個莊奴,在800個最常用漢字裏風生水起,寫不盡的歌,抒不盡的情,鄧麗君的歌能老少鹹宜萬裏傳唱,與詞的淺顯壓韻自然甘甜應該有相當的關係。


    鄧麗君的歌聲,一個時代的記憶,兩岸百姓共同的喜愛。郵票與鄧麗君聯姻,被收藏的或許就不僅僅隻是《昨夜星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閩南童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啟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啟五並收藏閩南童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