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學一年級時,語文考卷用“保衛”造句,全班眾口一句“解放軍叔叔保衛祖國”,我也差不離,不過抖膽添加了“日日夜夜”,結果深得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吳秀英的好評,班上誇,學校誇,家訪時還一直誇到家裏來。其實這來自一部蘇聯衛國戰爭的連環畫《日日夜夜》,男孩子愛看打戰的故事,長大後才知道這“小人書”是著名作家西蒙諾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我不僅“活學活用”,而且還“洋為中用”呢。
學經濟的父親和學曆史的母親在廈門大學讀書時因為學生文學社團“筆會”而相識相戀的,有了我這個愛情的結晶後,他們隨著我年齡的增長變換著給我訂閱《小朋友》、《兒童時代》和《少年文藝》,讓我月月有新刊的期盼,於是我的作文成績扶搖直上,語文課成了最喜歡的好課,吳秀英老師經常在課前朗誦我的作文,1965年我的《寫給胡誌明伯伯的一封信》還在思明小教第三學區獲獎,釘在黑板上各校巡回展出,於是我悄悄萌發“作家夢”。
不料特殊時期爆發,夢想破滅,在上山下鄉的農村歲月裏,一燈如豆,我想方設法找來“禁書”,一卷破舊的《大眾電影》合訂本讀得倒背如流……
特殊時期結束,我寫了《解放啦》投給《福建文學》,表達當時重獲新生的喜悅之情,結果發表在1977年第2期上,這是我的散文處女作;高考恢複了,我以語文近乎滿分的成績考上廈大,開始了新時期如饑似渴的讀書歲月,在圖書館閱覽室裏常常把各省的文學期刊通讀一遍,沉迷閱讀中不慎遺失了眼鏡,結果夜半尋找幾乎抓狂。我把此事寫成《找眼鏡》,被刊登在《福建青年》1979年第4期,這是我的第一篇小說。那時我真的很想把我這兩篇印成鉛字的作文交給我日日夜夜思念的吳秀英老師,可惜她已經早早去了另一個世界……
此後我幾乎日夜離不開閱讀,也離不開寫作,閱讀和寫作對我如同空氣、陽光和水;如今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官網的檢索中,在我的名字下已經有16部文字作品,這就是我的寫作人生,也是我的奮進人生,但這一切的一切始發於我的吳老師——我的英年早逝的小學語文吳秀英老師——對我“日日夜夜”的鼓勵!
學經濟的父親和學曆史的母親在廈門大學讀書時因為學生文學社團“筆會”而相識相戀的,有了我這個愛情的結晶後,他們隨著我年齡的增長變換著給我訂閱《小朋友》、《兒童時代》和《少年文藝》,讓我月月有新刊的期盼,於是我的作文成績扶搖直上,語文課成了最喜歡的好課,吳秀英老師經常在課前朗誦我的作文,1965年我的《寫給胡誌明伯伯的一封信》還在思明小教第三學區獲獎,釘在黑板上各校巡回展出,於是我悄悄萌發“作家夢”。
不料特殊時期爆發,夢想破滅,在上山下鄉的農村歲月裏,一燈如豆,我想方設法找來“禁書”,一卷破舊的《大眾電影》合訂本讀得倒背如流……
特殊時期結束,我寫了《解放啦》投給《福建文學》,表達當時重獲新生的喜悅之情,結果發表在1977年第2期上,這是我的散文處女作;高考恢複了,我以語文近乎滿分的成績考上廈大,開始了新時期如饑似渴的讀書歲月,在圖書館閱覽室裏常常把各省的文學期刊通讀一遍,沉迷閱讀中不慎遺失了眼鏡,結果夜半尋找幾乎抓狂。我把此事寫成《找眼鏡》,被刊登在《福建青年》1979年第4期,這是我的第一篇小說。那時我真的很想把我這兩篇印成鉛字的作文交給我日日夜夜思念的吳秀英老師,可惜她已經早早去了另一個世界……
此後我幾乎日夜離不開閱讀,也離不開寫作,閱讀和寫作對我如同空氣、陽光和水;如今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官網的檢索中,在我的名字下已經有16部文字作品,這就是我的寫作人生,也是我的奮進人生,但這一切的一切始發於我的吳老師——我的英年早逝的小學語文吳秀英老師——對我“日日夜夜”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