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廈門都知道,中山路最有名的理發廳叫“中梅”,它與“天仙旅行社”隔街相望,大人小孩耳熟能詳。“中梅”的師傅理發的手藝好,不論男師傅還是女師傅,不論老師傅還是新師傅,盡管顧客趨之若鶩,但國營的它總是收費低廉……
改革開放後,母親重上講台,她在消費上唯一的變化就是每兩個月從廈大搭乘公交到“中梅”做一次頭發,那時的2路車,從廈大門口起站,一直到中梅門口到站,堪稱“理發專線”,方便極了。從白發幾絲,到滿頭銀發,她麵對大學生們,總是打點得一絲不苟。
母親退休後,“中梅”也倒閉了,多少年的店麵改換了門庭,但一位“中梅”的女師傅在離中山路不遠的“定安橫巷”開張了自家的小理發店,打出的招牌是“原中梅理發師主理”,兩個“理”字真韻味,母親依然找上門去,招呼,微笑,問候,師傅和顧客之間,一切都那麽默契自然……
母親病老,搬到了湖明路我哥哥家裏居住,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行動極為困難,但依然每兩個月到“定安橫巷”做一次頭發,我攙扶著她去,打的去,打的回,看著母親那很享受的感覺,我打心眼裏感謝這位師傅。
母親走了,不久前我經過“定安橫巷”,情不自禁回眸張望,那理發小店已經不知所終,茫然若失,隻是那往昔老顧客與老師傅那淡淡而熟悉的溫馨卻宛若一縷線香縈繞在心頭……
改革開放後,母親重上講台,她在消費上唯一的變化就是每兩個月從廈大搭乘公交到“中梅”做一次頭發,那時的2路車,從廈大門口起站,一直到中梅門口到站,堪稱“理發專線”,方便極了。從白發幾絲,到滿頭銀發,她麵對大學生們,總是打點得一絲不苟。
母親退休後,“中梅”也倒閉了,多少年的店麵改換了門庭,但一位“中梅”的女師傅在離中山路不遠的“定安橫巷”開張了自家的小理發店,打出的招牌是“原中梅理發師主理”,兩個“理”字真韻味,母親依然找上門去,招呼,微笑,問候,師傅和顧客之間,一切都那麽默契自然……
母親病老,搬到了湖明路我哥哥家裏居住,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行動極為困難,但依然每兩個月到“定安橫巷”做一次頭發,我攙扶著她去,打的去,打的回,看著母親那很享受的感覺,我打心眼裏感謝這位師傅。
母親走了,不久前我經過“定安橫巷”,情不自禁回眸張望,那理發小店已經不知所終,茫然若失,隻是那往昔老顧客與老師傅那淡淡而熟悉的溫馨卻宛若一縷線香縈繞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