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楓想了想,卻是搖了搖頭,皇天厚土訣之所以那麽神妙,乃是它的心法包容無私,土神門鎮守一方,隻在他們維護的秩序受到侵入時,他們才會出手,以保持陰陽之間的平衡。因此他們的法訣,並不會對地氣龍脈造成損傷,然而這幾天文峰鎮中已是風雨飄搖,“兩岸局”的布局顯出了破綻。文峰鎮本就是建立在“兩岸局”之上的,兩者之間一體一用,互為陰陽,相依相抵,文峰鎮的人事變故,使得“兩岸局”也生出了變化,卻反過來更令文峰鎮動蕩起來。
在此情況下,四阿婆與那人還是如此的運用龍脈之氣,所以連連引發了文峰鎮中兩次的地動。不過“兩岸局”是風水之中的絕局,以陳楓旗門涉獵之廣,也是無跡可尋,隻知有兩岸之功效,卻不知局勢從何而來。況且“兩岸局”自成以來狀元代出。足以證明當初布下了這個“兩岸局”之人的手段高明,綿延了數買乃至千年而不減,但是四阿婆與院中那人的功力,在陳楓和衛飛的眼中,也就不過如此而已。
於是文峰鎮中的兩次地動,便隻有了兩種解釋,其一,文峰鎮的兩岸布局,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自然極限,因此四阿婆與那人隻借用了些須的龍脈之氣,卻生出了驚天動地的異變。其二,便是陳楓先前隱隱有所察覺的,四阿婆與那人不僅僅是修煉的心法怪異,他們的身份與地位,在文峰鎮乃至“兩岸局”中,都有著一定的特殊與神秘,才便可以舉手投足之間,都能對文峰鎮“兩岸局”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如此說來,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到四阿婆與那人修煉的心法上,又或者是他們在文峰鎮中的真正地位了。可是文峰鎮就怎麽便容易引起震動,好像那兩岸局……”衛飛的目光停在了沈郎的身上,“當然,也很有可能,其間另有秘密,比如連接在文峰鎮地下的那下地道……”
沈郎的臉頓時苦了下來,他或許一直都偽裝的很好,但卻忘了一點,衛飛用趙鼎的那首《寒食書事》中最後兩句詩,化解掉了那人的攻擊,正是從他腦中感應而來的。而沈郎卻在那人走後,表現的太過正常了。不言不語的就那麽看著衛飛和陳楓。
“小朋友!”衛飛笑嘻嘻的看著沈郎,“我們繼續剛才的問題好不好?”
沈郎又轉了轉眼珠,異常幹脆的點點頭,“好!不過我還是要先問一個問題。”他不如章同祖沉穩,也不似思月般堅毅,但卻比他們更加的靈通和不安分。章同祖考上了大學,但沈郎所羨慕的卻是章同祖,終於可以走出文峰鎮,鎮子外麵那個真實的大千世界,才是他所向的。
“陳哥,衛哥,你們究竟是什麽人?”沈郎認真的問道,這個問題之前院中的那人已經問了一遍,但是沈郎知道在那樣一種情形之下,衛飛和陳楓是不會說出他們的真正身份和來曆的。不過對於沈郎來說,從來就沒有懷疑過陳楓和衛飛什麽,除了兩人乃是章同祖親口證實的同門師兄,以及老夫子在背後所起的作用外,還有衛飛和陳楓身上透露出來的氣質,讓沈郎莫名的心生親近之感。
所以沈郎才會在文峰鎮大亂,流言四起人人自危之際,冒著危險相助衛飛和陳楓,當然也有他自己天性之中的那絲不安分在內。要知道沈郎的這些舉動,在文峰鎮中無一不都是大逆不道,有違族規的行為。可是自從他在院門口遇見了沈大沈二兄弟,接著自己又迷迷糊糊的回到老夫子家以後,所經曆的這些事,沈郎忽然發現,衛飛和陳楓竟然是堪比老夫子與四阿婆一樣的高人。沈郎突得興奮起來,兩個人他頗有好感,以為是被卷入文峰鎮是非的外人,非但並不需要他的相助,反而更有可能是他平日裏,從那些野史傳記中,所讀到的遊俠人物。
看著沈郎一臉期待的之色,衛飛微微一笑,說道:“我們與你或許也是同一條道上的人,路雖相異,但卻殊途同歸。所謂之道路道路,道是大道,路卻不過隻是路途而已。”沈郎提的問題是院中那人剛才所問,而衛飛的回答,卻也與陳楓所說的大同小異。但內中自含深意,“道路”二字本就是道門的術語,其中“道”便是大道之理,而“路”則是指種種的修行法門。
沈郎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莫非老夫子所授於我的,果然便是那合天地之理,通陰陽辯渾濁,識大體查天機的賢聖之道不成?”
老夫子!文峰鎮中又一個與四阿婆以及院中那人相當神秘的人,不出衛飛和陳楓所料的就是這位,世襲文峰鎮夫子之位,卻被眾人逐漸忽視和遺忘了的沈老夫子。衛飛不動聲色的問道:“你跟老夫子平常所做的功課都是些什麽?”
“無非便是些夫子之道。”沈郎似是隨口說道,衛飛的“道路”之言,他終究還是似懂非懂的,隻能是有所領悟,但看他的樣子,卻仿佛是老夫子平日裏的教導,顛覆了他少年心性之中的幻想,“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隻是老夫子更讓我多讀些唐詩宋詞,以及《增廣賢文》之類,老夫子言道:地從基起,道亦簡之,百煉方可成鋼,聖賢之成,便是在那些流傳了千年的名句之中。”
“夫子之道?”陳楓的眉毛忽然挑了一挑,一種異常熟悉的感覺從心底升起,似乎是在旗門之中,對於夫子之道有著記載的,這應該是一個極其神秘,如同山城老劉頭的土神門那樣,隱於世外超然的門派。但是陳楓卻無法肯定,這究竟是沈郎的無心而言,還是真的老夫子便是那個傳說中道門宗派。
在此情況下,四阿婆與那人還是如此的運用龍脈之氣,所以連連引發了文峰鎮中兩次的地動。不過“兩岸局”是風水之中的絕局,以陳楓旗門涉獵之廣,也是無跡可尋,隻知有兩岸之功效,卻不知局勢從何而來。況且“兩岸局”自成以來狀元代出。足以證明當初布下了這個“兩岸局”之人的手段高明,綿延了數買乃至千年而不減,但是四阿婆與院中那人的功力,在陳楓和衛飛的眼中,也就不過如此而已。
於是文峰鎮中的兩次地動,便隻有了兩種解釋,其一,文峰鎮的兩岸布局,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自然極限,因此四阿婆與那人隻借用了些須的龍脈之氣,卻生出了驚天動地的異變。其二,便是陳楓先前隱隱有所察覺的,四阿婆與那人不僅僅是修煉的心法怪異,他們的身份與地位,在文峰鎮乃至“兩岸局”中,都有著一定的特殊與神秘,才便可以舉手投足之間,都能對文峰鎮“兩岸局”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如此說來,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到四阿婆與那人修煉的心法上,又或者是他們在文峰鎮中的真正地位了。可是文峰鎮就怎麽便容易引起震動,好像那兩岸局……”衛飛的目光停在了沈郎的身上,“當然,也很有可能,其間另有秘密,比如連接在文峰鎮地下的那下地道……”
沈郎的臉頓時苦了下來,他或許一直都偽裝的很好,但卻忘了一點,衛飛用趙鼎的那首《寒食書事》中最後兩句詩,化解掉了那人的攻擊,正是從他腦中感應而來的。而沈郎卻在那人走後,表現的太過正常了。不言不語的就那麽看著衛飛和陳楓。
“小朋友!”衛飛笑嘻嘻的看著沈郎,“我們繼續剛才的問題好不好?”
沈郎又轉了轉眼珠,異常幹脆的點點頭,“好!不過我還是要先問一個問題。”他不如章同祖沉穩,也不似思月般堅毅,但卻比他們更加的靈通和不安分。章同祖考上了大學,但沈郎所羨慕的卻是章同祖,終於可以走出文峰鎮,鎮子外麵那個真實的大千世界,才是他所向的。
“陳哥,衛哥,你們究竟是什麽人?”沈郎認真的問道,這個問題之前院中的那人已經問了一遍,但是沈郎知道在那樣一種情形之下,衛飛和陳楓是不會說出他們的真正身份和來曆的。不過對於沈郎來說,從來就沒有懷疑過陳楓和衛飛什麽,除了兩人乃是章同祖親口證實的同門師兄,以及老夫子在背後所起的作用外,還有衛飛和陳楓身上透露出來的氣質,讓沈郎莫名的心生親近之感。
所以沈郎才會在文峰鎮大亂,流言四起人人自危之際,冒著危險相助衛飛和陳楓,當然也有他自己天性之中的那絲不安分在內。要知道沈郎的這些舉動,在文峰鎮中無一不都是大逆不道,有違族規的行為。可是自從他在院門口遇見了沈大沈二兄弟,接著自己又迷迷糊糊的回到老夫子家以後,所經曆的這些事,沈郎忽然發現,衛飛和陳楓竟然是堪比老夫子與四阿婆一樣的高人。沈郎突得興奮起來,兩個人他頗有好感,以為是被卷入文峰鎮是非的外人,非但並不需要他的相助,反而更有可能是他平日裏,從那些野史傳記中,所讀到的遊俠人物。
看著沈郎一臉期待的之色,衛飛微微一笑,說道:“我們與你或許也是同一條道上的人,路雖相異,但卻殊途同歸。所謂之道路道路,道是大道,路卻不過隻是路途而已。”沈郎提的問題是院中那人剛才所問,而衛飛的回答,卻也與陳楓所說的大同小異。但內中自含深意,“道路”二字本就是道門的術語,其中“道”便是大道之理,而“路”則是指種種的修行法門。
沈郎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莫非老夫子所授於我的,果然便是那合天地之理,通陰陽辯渾濁,識大體查天機的賢聖之道不成?”
老夫子!文峰鎮中又一個與四阿婆以及院中那人相當神秘的人,不出衛飛和陳楓所料的就是這位,世襲文峰鎮夫子之位,卻被眾人逐漸忽視和遺忘了的沈老夫子。衛飛不動聲色的問道:“你跟老夫子平常所做的功課都是些什麽?”
“無非便是些夫子之道。”沈郎似是隨口說道,衛飛的“道路”之言,他終究還是似懂非懂的,隻能是有所領悟,但看他的樣子,卻仿佛是老夫子平日裏的教導,顛覆了他少年心性之中的幻想,“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隻是老夫子更讓我多讀些唐詩宋詞,以及《增廣賢文》之類,老夫子言道:地從基起,道亦簡之,百煉方可成鋼,聖賢之成,便是在那些流傳了千年的名句之中。”
“夫子之道?”陳楓的眉毛忽然挑了一挑,一種異常熟悉的感覺從心底升起,似乎是在旗門之中,對於夫子之道有著記載的,這應該是一個極其神秘,如同山城老劉頭的土神門那樣,隱於世外超然的門派。但是陳楓卻無法肯定,這究竟是沈郎的無心而言,還是真的老夫子便是那個傳說中道門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