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不就是當奶奶嗎?以後有的是機會。
夕陽滑過鼓樓邊的城樓,橘色的雲彩逐漸消失。夜幕即將來臨、一天又這樣過去了。
此時陸謙和程曦回到家就開始準備備菜了,要做晚飯了。
今日在供銷社難得一見的看到了活魚,程曦一看到這個哪裏有不買是道理。
買了魚頭,弄得陸謙當時還有點疑惑。說“好好的魚不買,買魚頭幹什麽。”
程曦當時也沒說什麽,隻管買了就是了。又買了些豬肉,還有大白菜,還有小半邊雞肉。
程曦今晚準備做剁椒魚頭,雞肉煲菌子湯,筍幹炒肉片,熗炒大白菜。
廚房的內的調料品,鍋碗瓢盆排列有序,今日被陸謙剛剛整理過的。整整齊齊的,看著格外賞心悅目。
隻是男人對廚房還是不夠熟練,得等女人來安排一切工作。
陸謙在廚房不知道如何下手,看著程曦詢問道:“小曦,我先做什麽?煮飯先嗎?”
“唔,你先把院子裏的苫布棚底下的兩個灶台清理幹淨。”程曦看著廚房三個灶台明顯的不夠用啊!
炒菜一個灶,煮飯一個灶,蒸剁椒魚頭一個灶,煲湯一個灶。這明顯的少了一個。
這院子的灶台一看就是另外搭的,看著顏色不是很古老。
程曦心想:應該是為了親朋好友人多上門來而額外準備的,不然這小小小的三個灶台。人多了,廚房可不就施展不開了。
“好。”陸謙點頭應道,他是聽話照做。
他在苫布棚底下快手快腳的清理著灶台上陳年老灰,把灶台底下的地麵又重新清掃得幹幹淨淨的。
其實他今早剛剛掃過地的,不過他還是重新又掃了一次。陸謙秉承著一貫寧可多做,也不可返工的原則。
陸謙不一會兒就回來廚房又問話了:“小曦,接下來呢?”
“洗鍋先放米煮飯吧!燒完火,再告訴你。”程曦不急不躁的吩咐道。
陸謙應道:“好。”
“昨日帶回來的那些筍幹幹貨那些的,你放哪裏了。”不是自己整理的,這家裏的一切,程曦還不是很熟悉。
她不得不詢問一下這個現成的“土住人”。
陸謙隨口說道:“就在這廚櫃,旁邊的櫃子裏。你帶回來的那些幹貨,還有幾個瓶瓶罐罐的都放裏麵了。”
“行,我知道了。”程曦聽著陸謙的話就打開了那個櫃子,找出了自己所需要的食材。
陸謙在廚房裏幫忙打下手,程曦熟練地處理著食材。
程曦把菌子和竹筍、紅棗、枸杞先洗幹淨泡水。她清洗著雞肉,把魚頭洗幹淨血水,對半剖開。魚腮下的位置把魚肉劃幾道刀花。
一旁生火的陸謙問道:“咱們今天就吃吃魚頭嗎?”
“沒有,還有其他菜。”程曦說道。
陸謙又問道:“吃什麽菜?”
“一會兒,你就知道了。”程曦一邊處理著食材一邊說道。指著廚房角落地上的另外一個鍋說道。隨後又說道:“來把這湯鍋洗了,準備煲雞湯。”
“哦!”陸謙應道。
他看了看灶台又問道:“小曦好像這裏沒有合適的灶口可以煲湯吧!”
“外麵兩個灶台,我看著有一個像是合適的。你拿著鍋出去試試。”程曦頭也不抬的說道。
陸謙聽後,拿起湯鍋走到外麵的灶台。他將湯鍋放在其中一個灶台上,大小剛好合適。
他詫異地揚了揚眉頭,她這可以啊!看一下就知道了?
回到廚房,陸謙看見程曦已將雞肉和菌菇、紅棗枸杞、生薑片放入鍋中,正準備加水燉煮。
“這個雞湯要煲多久啊?”陸謙忍不住問道。
“你端到外麵灶台上。”程曦笑了笑,“湯要慢慢燉才好喝。你再去拿點柴火過來,生好火,煮開後小火慢燉別讓火熄了。”
陸謙點點頭,轉身去拿柴火。
程曦洗了洗手又切點薑片,倒點料酒一起給魚頭來個全身“按摩”,糟辣椒用勺子舀出來小半碗準備著,把蒜,薑剁成的碎末,放進糟辣椒一起。
鍋熱了把油倒裏頭,燒熱再燒入糟辣椒裏,放入醬油,一起攪拌均勻,再把糟辣椒蓋滿醃好的魚頭上,放入燒開的鍋裏,大火蒸著,大概十五分鍾。
退火後,再上麵撒點蔥花,折耳根,再澆一次熱油,香氣撲鼻。
弄好剁椒魚頭和煲了雞湯,其他的就簡單了。
程曦炒著菜,陸謙生著火,這速度絕對是快速的。
胡同巷子入口,下班歸家的人行色匆匆。他們大約是趕著給孩子做飯吧,又或者是想念家裏的平靜生活,又或者是熱熱鬧鬧的場麵,又或者奔赴著美好的聚會。
下班的人回來的時間大約都是相同的,這不剛下了有軌電車的林琳就碰到了鄰居薛媚。
林琳隻聽得一聲叫喚,“林琳,你這也剛下班回來啊?”
聲音很熟悉,她回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鄰居薛媚。
“是啊,薛媚,你今天咋這麽晚才回家?”林琳笑著問道。
“哎,還不是我們那工廠,臨時下班了又出了點岔子。非要我去弄,可把我累壞了,差點兒趕不上趟了,你們單位咋樣?”薛媚抱怨道。
不過她的神情裏滿是自豪,她現在也算是工廠裏的老人了。什麽崗位的工作,她大約都明白一些。
“我們還好,正常下班。”林琳安慰道,“加班也挺常見的,習慣就好啦。”
“也是,這年頭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容易。現在大批大批的年輕人湧入進來,像我這樣的老骨頭可得熬了。”薛媚歎了口氣。
林琳笑著說:“能做就接著幹吧,反正也沒幾年就可以退了下來?以後的日子你就可以舒心些了,就怕你自己到時候都不習慣。”
“你這話說得倒是,忙活慣了。突然清閑下來確實不知道幹什麽。對了,聽說你家兒媳婦和兒子歸家了?”薛媚點了點頭,後半句眼裏滿是羨慕。
林琳說到這個可就開心了,臉上的笑顏止不住的洋溢著:“是啊,回來了。”
夕陽滑過鼓樓邊的城樓,橘色的雲彩逐漸消失。夜幕即將來臨、一天又這樣過去了。
此時陸謙和程曦回到家就開始準備備菜了,要做晚飯了。
今日在供銷社難得一見的看到了活魚,程曦一看到這個哪裏有不買是道理。
買了魚頭,弄得陸謙當時還有點疑惑。說“好好的魚不買,買魚頭幹什麽。”
程曦當時也沒說什麽,隻管買了就是了。又買了些豬肉,還有大白菜,還有小半邊雞肉。
程曦今晚準備做剁椒魚頭,雞肉煲菌子湯,筍幹炒肉片,熗炒大白菜。
廚房的內的調料品,鍋碗瓢盆排列有序,今日被陸謙剛剛整理過的。整整齊齊的,看著格外賞心悅目。
隻是男人對廚房還是不夠熟練,得等女人來安排一切工作。
陸謙在廚房不知道如何下手,看著程曦詢問道:“小曦,我先做什麽?煮飯先嗎?”
“唔,你先把院子裏的苫布棚底下的兩個灶台清理幹淨。”程曦看著廚房三個灶台明顯的不夠用啊!
炒菜一個灶,煮飯一個灶,蒸剁椒魚頭一個灶,煲湯一個灶。這明顯的少了一個。
這院子的灶台一看就是另外搭的,看著顏色不是很古老。
程曦心想:應該是為了親朋好友人多上門來而額外準備的,不然這小小小的三個灶台。人多了,廚房可不就施展不開了。
“好。”陸謙點頭應道,他是聽話照做。
他在苫布棚底下快手快腳的清理著灶台上陳年老灰,把灶台底下的地麵又重新清掃得幹幹淨淨的。
其實他今早剛剛掃過地的,不過他還是重新又掃了一次。陸謙秉承著一貫寧可多做,也不可返工的原則。
陸謙不一會兒就回來廚房又問話了:“小曦,接下來呢?”
“洗鍋先放米煮飯吧!燒完火,再告訴你。”程曦不急不躁的吩咐道。
陸謙應道:“好。”
“昨日帶回來的那些筍幹幹貨那些的,你放哪裏了。”不是自己整理的,這家裏的一切,程曦還不是很熟悉。
她不得不詢問一下這個現成的“土住人”。
陸謙隨口說道:“就在這廚櫃,旁邊的櫃子裏。你帶回來的那些幹貨,還有幾個瓶瓶罐罐的都放裏麵了。”
“行,我知道了。”程曦聽著陸謙的話就打開了那個櫃子,找出了自己所需要的食材。
陸謙在廚房裏幫忙打下手,程曦熟練地處理著食材。
程曦把菌子和竹筍、紅棗、枸杞先洗幹淨泡水。她清洗著雞肉,把魚頭洗幹淨血水,對半剖開。魚腮下的位置把魚肉劃幾道刀花。
一旁生火的陸謙問道:“咱們今天就吃吃魚頭嗎?”
“沒有,還有其他菜。”程曦說道。
陸謙又問道:“吃什麽菜?”
“一會兒,你就知道了。”程曦一邊處理著食材一邊說道。指著廚房角落地上的另外一個鍋說道。隨後又說道:“來把這湯鍋洗了,準備煲雞湯。”
“哦!”陸謙應道。
他看了看灶台又問道:“小曦好像這裏沒有合適的灶口可以煲湯吧!”
“外麵兩個灶台,我看著有一個像是合適的。你拿著鍋出去試試。”程曦頭也不抬的說道。
陸謙聽後,拿起湯鍋走到外麵的灶台。他將湯鍋放在其中一個灶台上,大小剛好合適。
他詫異地揚了揚眉頭,她這可以啊!看一下就知道了?
回到廚房,陸謙看見程曦已將雞肉和菌菇、紅棗枸杞、生薑片放入鍋中,正準備加水燉煮。
“這個雞湯要煲多久啊?”陸謙忍不住問道。
“你端到外麵灶台上。”程曦笑了笑,“湯要慢慢燉才好喝。你再去拿點柴火過來,生好火,煮開後小火慢燉別讓火熄了。”
陸謙點點頭,轉身去拿柴火。
程曦洗了洗手又切點薑片,倒點料酒一起給魚頭來個全身“按摩”,糟辣椒用勺子舀出來小半碗準備著,把蒜,薑剁成的碎末,放進糟辣椒一起。
鍋熱了把油倒裏頭,燒熱再燒入糟辣椒裏,放入醬油,一起攪拌均勻,再把糟辣椒蓋滿醃好的魚頭上,放入燒開的鍋裏,大火蒸著,大概十五分鍾。
退火後,再上麵撒點蔥花,折耳根,再澆一次熱油,香氣撲鼻。
弄好剁椒魚頭和煲了雞湯,其他的就簡單了。
程曦炒著菜,陸謙生著火,這速度絕對是快速的。
胡同巷子入口,下班歸家的人行色匆匆。他們大約是趕著給孩子做飯吧,又或者是想念家裏的平靜生活,又或者是熱熱鬧鬧的場麵,又或者奔赴著美好的聚會。
下班的人回來的時間大約都是相同的,這不剛下了有軌電車的林琳就碰到了鄰居薛媚。
林琳隻聽得一聲叫喚,“林琳,你這也剛下班回來啊?”
聲音很熟悉,她回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鄰居薛媚。
“是啊,薛媚,你今天咋這麽晚才回家?”林琳笑著問道。
“哎,還不是我們那工廠,臨時下班了又出了點岔子。非要我去弄,可把我累壞了,差點兒趕不上趟了,你們單位咋樣?”薛媚抱怨道。
不過她的神情裏滿是自豪,她現在也算是工廠裏的老人了。什麽崗位的工作,她大約都明白一些。
“我們還好,正常下班。”林琳安慰道,“加班也挺常見的,習慣就好啦。”
“也是,這年頭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容易。現在大批大批的年輕人湧入進來,像我這樣的老骨頭可得熬了。”薛媚歎了口氣。
林琳笑著說:“能做就接著幹吧,反正也沒幾年就可以退了下來?以後的日子你就可以舒心些了,就怕你自己到時候都不習慣。”
“你這話說得倒是,忙活慣了。突然清閑下來確實不知道幹什麽。對了,聽說你家兒媳婦和兒子歸家了?”薛媚點了點頭,後半句眼裏滿是羨慕。
林琳說到這個可就開心了,臉上的笑顏止不住的洋溢著:“是啊,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