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同人不同命
四爺:朕那柔弱不能自理的年貴妃 作者:暄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快別哭了,好好養著身子才是最要緊的。”年遐齡連忙說道。
“是女兒不孝,讓阿瑪擔心了,還有四妹妹,若不是你帶了人來救我,我恐怕凶多吉少,姐姐錯了,不該不聽勸,一門心思想著榮華富貴,入了王府……”
年惜月皺了皺眉:“三姐姐既然入了王府,就該知道,那是個虎狼窩,以後多長些心眼兒,別再被人算計了,娘家人幫得了你一次,幫不了你一輩子。”
“我知道……可四妹妹你也知道我這人自幼便沒什麽心眼,根本鬥不過那些女人。”年如月說著搖頭:“都怪我……都怪我太天真了。”
上輩子,四妹妹進了雍親王府後,獨得寵愛,她以為,自己入了雍親王府,也會如此。
殊不知,同人不同命,或許四妹妹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一切,在她這兒,卻是一種奢望。
哪怕她費盡心思,王爺也沒將她放在心上,甚至不記得她的名字。
她入府一個多月了,王爺總共去了她屋裏兩回,哪怕自己刻意提了姓名,在後院裏遇到的時候,人家依舊記不得她的名字,他身邊的奴才提醒了,人家才叫她一聲“年氏”。
“你別說那麽多了,歇著吧。”年惜月說道。
“不……不行,趁著我,趁著我還有一口氣在,我要把事情說清楚,要不然……要不然就算我死了,也還要受這冤屈。”年如月有些激動道。
“你先歇著,讓春桃來說,若有說不對的地方,你再告訴阿瑪。”年遐齡阻止了她。
“老爺,格格是被冤枉的,老爺您一定要替你格格做主啊。”春桃跪下來磕頭:“那日,我們格格請府裏的女眷去她院裏用膳,那一桌飯菜,是格格出銀子,讓府裏大廚房幫忙做的,我們院裏的人根本沒有經手,可不知怎麽的……耿格格吃了之後,就腹痛不止,疼了大半天後,生下了一個死胎。”
年惜月等人聞言,都有些吃驚。
這件事他們並未聽說,可見雍親王府瞞的很好。
“福晉請太醫到府查驗,太醫說,耿格格吃的羹湯裏有毒,導致她腹痛胎落,可格格並沒有讓人給她下毒呀,因為事情是在咱們院子裏出的,格格又無法自證清白。”
春桃一邊說,一邊掉淚:“王爺一怒之下,要治格格的罪,說要將格格杖責五十,趕出王府,格格是女兒家,五十個板子下去,一條命都沒了,還是福晉求情,才沒有挨板子,改為送到莊子上思過,格格受了這麽大的冤枉,心如死灰,不吃不喝,這才病倒了。”
“你這孩子,再受了冤枉,也不能拿自己的身子開玩笑啊,這不是親者痛仇者快嗎?你要是真沒了,傷心的隻有咱們,王府裏那些女人不知多高興呢。”陳姨娘大聲說道。
年如月聞言紅了眼眶。
年惜月忍不住在心裏歎息一聲。
看來,三姐姐入了雍親王府後,根本沒有看清楚形勢。
雍親王不是楊晏。
三姐姐不吃不喝,若換作楊晏,肯定會心疼,至於那雍親王?
太怎麽會在意一個剛入府不久的女人?
哪怕她真的把自己餓死,人家也不會皺一下眉頭,說不定還覺得她晦氣呢。
“三姐姐有冤屈,更應該養好身子,想辦法回王府,替自己洗清冤屈,而不是不吃不喝,拿自己的身子來折騰,有件事姐姐得明白,你嫁的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位親王,你不是他的正妻,隻是他會後院的妾室,今日你若沒了,改日他照樣可以納別人,以雍親王那樣的地位,多的是人上趕著去給他做妾,他身邊可不缺女人。”年惜月道。
年如月聞言自嘲一笑:“可不是嘛,我也是上趕著給他做妾的那一個。”
說到底,還是她太天真了,以為她重生一世,知曉未來的走向,便以為自己是天選之人,注定前途無量,事事順心,現實卻給了她迎頭一棒。
四妹妹說的沒錯,雍親王不是楊晏,人家根本不在意她,她受了冤屈後,竟然蠢得像前世一樣,用對付楊晏那招去對付雍親王,簡之愚不可及。
“好好養著身子,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年遐齡道。
“不行……我要想辦法快些回府,將來害我的人揪出來,我入府才個把月,若一直在這莊子上住著,王爺很快就會忘了我。”年如月急聲道。
她也不奢望那個男人能像上輩子喜歡四妹妹一樣喜歡她,她隻求自己能扶搖直上,得到權勢和富貴。
而要想得到這一切,必須利用雍親王。
她知道未來的走向,一定能幫到他。
他們之間,可以不談感情,各取所需即可。
“那你倒是說說,你要如何回去?”年遐齡問道。
年如月聞言傻眼了,她也不知道。
“老爺,您幫幫如月吧!”陳姨娘在一旁哀求道。
年遐齡被她蠢笑了:“我幫她?我拿什麽幫她?那是雍親王府,我能插手嗎?雍親王能聽我的?”
他連連發問,臉色也特別難看,嚇得陳姨娘不敢吭聲了。
“阿瑪……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麽做,還請阿瑪指點一二。”年如月小心翼翼道。
她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如今能依靠的,隻有娘家人。
“我一個老頭子,不懂後宅之事,你讓我如何指點你?”年遐齡歎息一聲道。
他這一生,絕大多數精力都用在了仕途上,後宅內院,從前是夫人在管,兩個妾都是夫人給的,王姨娘老實本分,聽話懂事,陳姨娘雖然有點小心思,但無非是為了女兒如月,也不曾害人。
這些他都看在眼裏。
至於雍親王府?女兒才去個把月就差點死了,太嚇人了。
他哪裏教的了。
“姨娘。”年如月轉過頭看著陳姨娘。
陳姨娘頓時慌了。
她哪裏懂這些啊。
夫人在時,她萬事聽夫人的就好,夫人走了後,她雖然管著後宅,但心思都在銀子上,恨不得給女兒多存點嫁妝,這麽多年也沒撈多少,女兒入王府時,她給了三千兩壓箱底,已經把自己掏空了。
再沒別的了。
“是女兒不孝,讓阿瑪擔心了,還有四妹妹,若不是你帶了人來救我,我恐怕凶多吉少,姐姐錯了,不該不聽勸,一門心思想著榮華富貴,入了王府……”
年惜月皺了皺眉:“三姐姐既然入了王府,就該知道,那是個虎狼窩,以後多長些心眼兒,別再被人算計了,娘家人幫得了你一次,幫不了你一輩子。”
“我知道……可四妹妹你也知道我這人自幼便沒什麽心眼,根本鬥不過那些女人。”年如月說著搖頭:“都怪我……都怪我太天真了。”
上輩子,四妹妹進了雍親王府後,獨得寵愛,她以為,自己入了雍親王府,也會如此。
殊不知,同人不同命,或許四妹妹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一切,在她這兒,卻是一種奢望。
哪怕她費盡心思,王爺也沒將她放在心上,甚至不記得她的名字。
她入府一個多月了,王爺總共去了她屋裏兩回,哪怕自己刻意提了姓名,在後院裏遇到的時候,人家依舊記不得她的名字,他身邊的奴才提醒了,人家才叫她一聲“年氏”。
“你別說那麽多了,歇著吧。”年惜月說道。
“不……不行,趁著我,趁著我還有一口氣在,我要把事情說清楚,要不然……要不然就算我死了,也還要受這冤屈。”年如月有些激動道。
“你先歇著,讓春桃來說,若有說不對的地方,你再告訴阿瑪。”年遐齡阻止了她。
“老爺,格格是被冤枉的,老爺您一定要替你格格做主啊。”春桃跪下來磕頭:“那日,我們格格請府裏的女眷去她院裏用膳,那一桌飯菜,是格格出銀子,讓府裏大廚房幫忙做的,我們院裏的人根本沒有經手,可不知怎麽的……耿格格吃了之後,就腹痛不止,疼了大半天後,生下了一個死胎。”
年惜月等人聞言,都有些吃驚。
這件事他們並未聽說,可見雍親王府瞞的很好。
“福晉請太醫到府查驗,太醫說,耿格格吃的羹湯裏有毒,導致她腹痛胎落,可格格並沒有讓人給她下毒呀,因為事情是在咱們院子裏出的,格格又無法自證清白。”
春桃一邊說,一邊掉淚:“王爺一怒之下,要治格格的罪,說要將格格杖責五十,趕出王府,格格是女兒家,五十個板子下去,一條命都沒了,還是福晉求情,才沒有挨板子,改為送到莊子上思過,格格受了這麽大的冤枉,心如死灰,不吃不喝,這才病倒了。”
“你這孩子,再受了冤枉,也不能拿自己的身子開玩笑啊,這不是親者痛仇者快嗎?你要是真沒了,傷心的隻有咱們,王府裏那些女人不知多高興呢。”陳姨娘大聲說道。
年如月聞言紅了眼眶。
年惜月忍不住在心裏歎息一聲。
看來,三姐姐入了雍親王府後,根本沒有看清楚形勢。
雍親王不是楊晏。
三姐姐不吃不喝,若換作楊晏,肯定會心疼,至於那雍親王?
太怎麽會在意一個剛入府不久的女人?
哪怕她真的把自己餓死,人家也不會皺一下眉頭,說不定還覺得她晦氣呢。
“三姐姐有冤屈,更應該養好身子,想辦法回王府,替自己洗清冤屈,而不是不吃不喝,拿自己的身子來折騰,有件事姐姐得明白,你嫁的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位親王,你不是他的正妻,隻是他會後院的妾室,今日你若沒了,改日他照樣可以納別人,以雍親王那樣的地位,多的是人上趕著去給他做妾,他身邊可不缺女人。”年惜月道。
年如月聞言自嘲一笑:“可不是嘛,我也是上趕著給他做妾的那一個。”
說到底,還是她太天真了,以為她重生一世,知曉未來的走向,便以為自己是天選之人,注定前途無量,事事順心,現實卻給了她迎頭一棒。
四妹妹說的沒錯,雍親王不是楊晏,人家根本不在意她,她受了冤屈後,竟然蠢得像前世一樣,用對付楊晏那招去對付雍親王,簡之愚不可及。
“好好養著身子,以後的事,以後再說。”年遐齡道。
“不行……我要想辦法快些回府,將來害我的人揪出來,我入府才個把月,若一直在這莊子上住著,王爺很快就會忘了我。”年如月急聲道。
她也不奢望那個男人能像上輩子喜歡四妹妹一樣喜歡她,她隻求自己能扶搖直上,得到權勢和富貴。
而要想得到這一切,必須利用雍親王。
她知道未來的走向,一定能幫到他。
他們之間,可以不談感情,各取所需即可。
“那你倒是說說,你要如何回去?”年遐齡問道。
年如月聞言傻眼了,她也不知道。
“老爺,您幫幫如月吧!”陳姨娘在一旁哀求道。
年遐齡被她蠢笑了:“我幫她?我拿什麽幫她?那是雍親王府,我能插手嗎?雍親王能聽我的?”
他連連發問,臉色也特別難看,嚇得陳姨娘不敢吭聲了。
“阿瑪……我……我也不知道該怎麽做,還請阿瑪指點一二。”年如月小心翼翼道。
她實在是走投無路了,如今能依靠的,隻有娘家人。
“我一個老頭子,不懂後宅之事,你讓我如何指點你?”年遐齡歎息一聲道。
他這一生,絕大多數精力都用在了仕途上,後宅內院,從前是夫人在管,兩個妾都是夫人給的,王姨娘老實本分,聽話懂事,陳姨娘雖然有點小心思,但無非是為了女兒如月,也不曾害人。
這些他都看在眼裏。
至於雍親王府?女兒才去個把月就差點死了,太嚇人了。
他哪裏教的了。
“姨娘。”年如月轉過頭看著陳姨娘。
陳姨娘頓時慌了。
她哪裏懂這些啊。
夫人在時,她萬事聽夫人的就好,夫人走了後,她雖然管著後宅,但心思都在銀子上,恨不得給女兒多存點嫁妝,這麽多年也沒撈多少,女兒入王府時,她給了三千兩壓箱底,已經把自己掏空了。
再沒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