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喊吧,人越多越好,也讓他們看看你淫蕩的樣子,哈哈!”
周大誌正要再次撲過來,門被打開了,沈母拿著笤帚氣洶洶的闖進來,“周大誌,你個畜生,竟敢沾染我女兒,今天我跟你拚了。”
“張姨,你聽我說,我是真心喜歡容音的,我向您保證,絕對不會——哎呦,張姨,您把女兒交給我,我是絕對不會虧待了她的!”
“你做夢!”
周大誌被沈母張素玲追著打,一邊跑一邊跳的,最終跑出了沈家。
張素玲將笤帚扔到了一邊,大口大口的喘著氣,還沒緩過來就將沈容音拉了過來,關切的問,“容音,你沒事吧?那個混蛋有沒有欺負你。”
“沒有,沒有,媽!”
麵對真實的母親,沈容音更多的是思念和感動,忍不住哭著喊了一聲媽,她已經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眼前的人真的是母親,她臉上的每一道皺紋,手上的每一塊老繭,都是真實的,重回1983,母親真的複活了。
前世周大誌一直糾纏著沈容音,她出門就被村裏的人戳著脊梁骨,母親張素玲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女兒的清白,臨死前,她最放不下的還是沈容音。
如果真實是老天眷顧,讓她重活一世,她一定要好好的盡孝,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媽,是女兒不孝,女兒對不起您!”
張素玲忍者眼裏的淚水,欣慰的看著女兒,似乎經過了這件事,女兒更加懂事了,她站在沈容音的麵前,比女兒矮一頭,脊背也佝僂不少,伸出手來將女兒遮住眼睛的劉海撥到一邊,慈愛的看著她。
“傻孩子,媽就你這一個女兒,隻要你好好的就是孝順我了。”
再見母親,她還是那麽慈愛,那麽溫柔,待自己那麽好,沈容音暗暗的發誓,這一世,一定要好好的對待母親。
“媽,容音,你們這都在呢!”
第3章分家
沈容音回頭一看,烏壓壓的一圈人擋住了這間小屋子,大伯母和她家的大女兒沈容珍,大哥大嫂,剛才說話的人正是大嫂。
張素玲應了一聲,大家都還沒說話,沈容珍倒是先開口了,“姐,我剛才怎麽瞅著周大誌從你屋裏跑了出去啊?”
沈容珍此言一出,房間裏立刻鴉雀無聲,張素玲的臉色也變了,大伯母立刻將孩子拉到了身邊,苛責的瞪著她,“你這孩子,會不會說話啊!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沈容音看著兩人的表情,心裏暗笑,這母子倆是唱雙簧呢!隻是她可不是軟弱的小白兔,任由人家怎麽捏都行!
張素玲剛要開口,沈容音卻按住了她的手,自己上前,眼神直直的盯著沈容珍,“容珍妹妹,這件事的罪魁禍首是誰,你應該最清楚不過了吧?”
“你胡說,不是我!”
沈容珍急於辯解,沈容音也不是好惹的,迅速接上了沈容珍的話,“我說是你了嗎!”
沈容珍的臉色青一陣白一陣,頓時啞口無言,自己的行為是擺明了此地無銀三百兩,她心虛的揪著自己的裙子,那是她今天心情好特意換上的裙子。
沈容音不屑的掃了眼沈容珍,前世的事情她記得清清楚楚,在尚林和自己解除婚約後,沈容珍親自落井下石,將事情在沈容音的麵前說了出來。
沈容珍自幼就嫉妒沈容音的美貌,尤其是還有一個大學生的未婚夫,她哪裏比沈容音差了,憑什麽她就那麽好命,於是她設計將沈容音和周大誌約到了小樹林,並且叫來了一眾證人。
大伯母看形勢不對,立刻笑臉上前,眉目慈祥的道,“容音啊,容珍年紀小不會說話,她是無心的,你別跟她計較,我回去後一定好好的教訓她。”
“大伯母,您回去可要好好教育妹妹啊,不然村頭的那塊地,可就沒有了。”
聽著沈容音這話,大伯母的臉色也瞬間變了,拉著閨女的衣服離開,她無處泄恨,臨走的時候罵罵咧咧的,“死丫頭,我平時怎麽教你的,啊?”
她一邊戳著沈容珍的腦袋一邊出門,沈容音在後麵看著,嘴角不由的勾起來。
在農村裏過日子,靠的無非是一畝三分地,雖然不是什麽大產業,卻是鄉土人的命根子。
沈容音的爺爺去世前,將自己的田地分給了兩個兒子,一塊是村東頭的黑土地,靠著村子裏的小河,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好,一塊就是村西頭的沙土,靠著海邊,這塊地麵積是不小,但都是沙土,幹燥缺水,自從沈容音的父親死後就荒廢了。
這大伯母已經和村裏的書記走了關係,準備將這塊地劃到大伯父的名下。
不過既然她沈容音回來了,就絕對不會任人宰割。
嫂子王梅看了出好戲,扭捏著身子走到沈容音麵前,親切的拉著她的手,“容音啊,周大誌的事情比也別放在心上,不就失去了個尚林嗎?這有什麽的,你要是想嫁人啊,嫂子給你找,村裏的老李頭不是挺有錢的嗎,他老伴剛死,我跟你說,他家底是真的厚實,你要是嫁過去……”
沈容音推開了王梅的手,一副巨人千裏之外的樣子,“嫂子,我的事情就不勞你費心了。”
“不勞我費心?!嗬!還不勞我費心,你這麽大的姑娘還賴在娘家,吃的穿的都是誰的,還不是我和你哥的!”
王梅的臉色一變,哪裏還有剛才的親切,看那樣子好像要把人生吞活剝了一樣。
沈建國聽媳婦這麽說,偷偷的看了眼臉色不太好的母親,小心的拉拉王梅的衣角,“你少說兩句。”
王梅掙開了沈建國,“我少說什麽,哦,你心疼你妹妹,就不心疼你媳婦了!”
她聽見了鍋裏煮粥的咕嘟咕嘟聲,立刻回頭,眼更加紅了,“你看看你妹妹,天天在家不幹活,每天都是百米白麵的伺候著,你看咱在家吃的是什麽,紅薯窩窩頭,就連你兒子每天也隻能喝點米湯,這不是我王梅胡說,咱媽就是偏心也不能這麽離譜,也就你這個冤大頭會不吱聲。”
“行了!別說了!”
沈建國仿佛是使出了令人顫抖的力氣吼了一句,不吼還好,這一吼,王梅更不依不饒了。
她指著沈建國就打,“沈建國,你欺負我,嗚嗚,結婚之前你可不是這麽說的,你說什麽都依著我,這才過了多久啊,你就變樣了,這以後的日子怎麽過啊!嗚嗚,嗚嗚。”
王梅打罵著丈夫,嘴裏又罵又哭的,看著直叫人頭疼,自始至終,母親張素玲都沒說什麽話,隻是臉色越發的凝重,最終化為了平靜。
“分家吧!”
這句話一說出口,狹小的屋子立刻安靜下來了,張素玲繼續說,“我們分家,我和容音到村西頭去,我們就要你爸留下的茅草屋和那塊地,別的都留給你們。”
“媽,這怎麽行呢!——啊!”
沈建國剛要說話,王梅就擰他的胳膊一下,瞪了他一眼,“咱媽就是想換個地方住,怎麽不行?等著咱媽缺什麽,送過去就行,也耽誤不了你盡孝,對吧,媽?”
“就這麽定吧!”
張素玲很平靜的回答,自己一個人出了屋子。
“媽!”
沈建國想追出去,卻被王梅攔著,兩個人拉拉扯扯的。
雖然表麵上沒什麽波瀾,可是沈容音卻從她的聲音和背影讀出了一絲淒涼和落寞,她進隨著母親出去,看著她坐在門檻上,沒說什麽話。
沈容音早就想過要分家了,隻是她怕母親受不了。
都說養兒防老,雖然沈母受了不少兒媳婦的氣,但是兒子總歸是一個依靠,也是心靈的慰藉,張素玲自從十八歲嫁到沈家,一輩子兢兢業業的,即使是丈夫早逝,也沒有再嫁,如今已經快五十歲了,本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級,可是卻落下了一個“淨身出戶”的結局,心裏的落寞可想而知。
第4章母親帶來的驚喜
就仿佛著一直支撐著自己活下去的弦,砰地一聲斷了。
沈容音下了門檻,在張素玲的身邊坐下來,握著她的手,信誓旦旦的道,“媽,您放心,我一定會讓您過上好日子的!”
張素玲慈祥的笑著,“媽相信你!”
兩個人坐在門檻上,親昵的靠在一起。
沈容音和張素玲打包了僅有的幾件衣服,都是洗的褪色打著補丁的,和一些七七八八的家夥用什,無非是些破舊的鍋碗瓢盆,還有一些簡單日常用品
背著包袱走出家門,沈容音看了看自己家的房子,牆體是紅色的磚頭,屋頂蓋著藏青色的瓦,經受無數個風吹日曬後,有些褪色,她從來沒想到有招一日自己還會回到老房子裏來,隻是這麽快就要離開了。
沈容音回頭看看母親,她對這裏的感情恐怕要用深入骨髓來形容了吧。
張素玲深深的吸一口氣,拎起包袱直直的往前走,頭也沒有回一下。
沈容音看著那堅定瘦小的背影跟了上去。
時值初秋季節,風吹麥浪,撲麵而來,比起來現代的霧霾,這80年代的空氣真是讓人懷念。
中間經過紅磚藏瓦的莊戶人家,經過生長著各種農作物的田野。
沈容音她們終於從村東頭走到了村西頭,也就是她們未來的“家。”
村西頭正靠近海灘,沈家傳下來的那塊荒地也在這,在靠近海灘的一麵,是兩間木頭壘起來來的屋子,這是當時沈容音的父親在世的時候搭建的。
因為這裏靠近海灘,會有出海打漁的人,有時候會在這靠岸歇腳什麽的,沈容音的父親就一邊鋤地一邊在這裏搭了個棚子,平時給人擱點東西,賺個塊兒八毛的。
這裏居住的條件是不怎麽好,交通閉塞,旁邊也多是荒蕪的沙土地,就單單是飲水都很困難。
柳河村雖然以河為名,卻不是水源富裕的村子,柳河也是村子中唯一的一條河,家庭婦女門聚在河邊洗洗衣服,嘮嘮家常什麽的,唯一出彩的是,河邊種滿了垂柳,有著如詩如畫的意境。
但是這條河隻流過村東頭,所以村子中的人大都聚居在村東頭,至於村西頭,雖然靠海,可是人們總不能喝海水吧,而且那個時候,人們對大海的開發還少之又少,偶爾能夠看見一兩個打漁的,還是為了打發時間。
那時候的鄉村,接近於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聚落,商品流通性太小,整個柳河村的商品流通幾乎都是靠著小李商鋪,商鋪的老板小李初中沒畢業就去了縣城,回來的時候倒騰了不少的新鮮玩意,於是開起了小賣部。
村子中不管是東家缺點的確良布料了,還是西家缺少了缺了包鹽,都是在小李鋪子買的,實在不行,就拿自己家產的雞蛋大米去換。小李從縣城裏搞來了一台收音機,在村裏算是個稀罕玩意了,每個蟬鳴的夏夜,村頭的鋪子外的那棵垂柳下,都會坐著一群扇著蒲扇聽稀奇事的老漢。
村子中的人在此聚居著,當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隱居生活。偶爾有幾個出息的人走出了村子,也是奔著“大城市”發展了,沒幾個再回到這陰山的小村溝裏的。
總而言之,村子中買賣商品這件事,是不存在的。
沈容音張開雙臂,盡情的吹著海風,這要是在現代,這麽好的旅遊風景區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日後把這裏改造成濱海風景區,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不過眼下她還沒有那麽大的能力,當務之急就是先找到填飽肚子的方法。
她一邊想著,一邊撿起了柴火,在那個家家戶戶點柴火燒大炕的時代,就連柴火也是搶手的,非得走到大老遠才能撿回一抱柴火。
當沈容音抱著一抱柴火出來的時候,已經快日落了,回家時,正好看見母親正在洗紅薯,張素玲抬頭一看,笑嗬嗬的道,“回來了,正好,我去挖了紅薯,咱們煮著吃,對了,我還摘回來些果子,你自己洗著吃。”
她說完去接沈容音手裏的柴火,看著女兒灰頭土臉的,既欣慰又心疼,閨女身子虛弱,以前哪裏做過這些事,以前總想著將女兒養大的,說個好婆家,沒想到生了這種變故,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讓張素玲欣慰的是,女兒醒來之後變得懂事了,知道心疼媽了,也更加獨立了。
沈容音放下了柴火,去洗了兩個果子,放在了灶台上,說了一聲就自己出去了。
她是準備去捉幾條魚,給家裏改善一下夥食。
就算母親沒說,沈容音也知道她弄那些東西的難處,母親那麽驕傲的人,從哥哥那裏走出來了,是斷然不會再回去討吃的,那這些紅薯和果子就隻有一個來源了,那就是村子後頭的那座山。
山路遠且不說,就是山路的崎嶇,山上的荊棘,也讓人生畏,山上野獸出沒,平時村裏的人上山,都是結伴而行的。
沈容音心疼母親,可是自己什麽都做不好,就是抓條魚都抓不到,她拿著小樹枝亂叉一痛,最終除了攪渾了水以外,一條魚也沒有打到。
越氣越急,魚沒抓到,水花倒是激起了一層又一層。
“容音哪,抓魚哪有你那麽抓的啊!”
沈容音被嚇了一跳,手裏的樹枝啪嗒一聲掉到了水裏,“媽,您怎麽來了?紅薯煮好了嗎?”
“這天都要黑了,再煮就煮糊了!”
張素玲看著閨女的臉上蹭著水,在加上剛才見柴火蹭的土,現在就像個小花貓似的,真讓人苦笑不得,張素玲搖搖頭,“打魚哪有你這麽沒耐心的。”
周大誌正要再次撲過來,門被打開了,沈母拿著笤帚氣洶洶的闖進來,“周大誌,你個畜生,竟敢沾染我女兒,今天我跟你拚了。”
“張姨,你聽我說,我是真心喜歡容音的,我向您保證,絕對不會——哎呦,張姨,您把女兒交給我,我是絕對不會虧待了她的!”
“你做夢!”
周大誌被沈母張素玲追著打,一邊跑一邊跳的,最終跑出了沈家。
張素玲將笤帚扔到了一邊,大口大口的喘著氣,還沒緩過來就將沈容音拉了過來,關切的問,“容音,你沒事吧?那個混蛋有沒有欺負你。”
“沒有,沒有,媽!”
麵對真實的母親,沈容音更多的是思念和感動,忍不住哭著喊了一聲媽,她已經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眼前的人真的是母親,她臉上的每一道皺紋,手上的每一塊老繭,都是真實的,重回1983,母親真的複活了。
前世周大誌一直糾纏著沈容音,她出門就被村裏的人戳著脊梁骨,母親張素玲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女兒的清白,臨死前,她最放不下的還是沈容音。
如果真實是老天眷顧,讓她重活一世,她一定要好好的盡孝,為母親撐起一片天。
“媽,是女兒不孝,女兒對不起您!”
張素玲忍者眼裏的淚水,欣慰的看著女兒,似乎經過了這件事,女兒更加懂事了,她站在沈容音的麵前,比女兒矮一頭,脊背也佝僂不少,伸出手來將女兒遮住眼睛的劉海撥到一邊,慈愛的看著她。
“傻孩子,媽就你這一個女兒,隻要你好好的就是孝順我了。”
再見母親,她還是那麽慈愛,那麽溫柔,待自己那麽好,沈容音暗暗的發誓,這一世,一定要好好的對待母親。
“媽,容音,你們這都在呢!”
第3章分家
沈容音回頭一看,烏壓壓的一圈人擋住了這間小屋子,大伯母和她家的大女兒沈容珍,大哥大嫂,剛才說話的人正是大嫂。
張素玲應了一聲,大家都還沒說話,沈容珍倒是先開口了,“姐,我剛才怎麽瞅著周大誌從你屋裏跑了出去啊?”
沈容珍此言一出,房間裏立刻鴉雀無聲,張素玲的臉色也變了,大伯母立刻將孩子拉到了身邊,苛責的瞪著她,“你這孩子,會不會說話啊!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沈容音看著兩人的表情,心裏暗笑,這母子倆是唱雙簧呢!隻是她可不是軟弱的小白兔,任由人家怎麽捏都行!
張素玲剛要開口,沈容音卻按住了她的手,自己上前,眼神直直的盯著沈容珍,“容珍妹妹,這件事的罪魁禍首是誰,你應該最清楚不過了吧?”
“你胡說,不是我!”
沈容珍急於辯解,沈容音也不是好惹的,迅速接上了沈容珍的話,“我說是你了嗎!”
沈容珍的臉色青一陣白一陣,頓時啞口無言,自己的行為是擺明了此地無銀三百兩,她心虛的揪著自己的裙子,那是她今天心情好特意換上的裙子。
沈容音不屑的掃了眼沈容珍,前世的事情她記得清清楚楚,在尚林和自己解除婚約後,沈容珍親自落井下石,將事情在沈容音的麵前說了出來。
沈容珍自幼就嫉妒沈容音的美貌,尤其是還有一個大學生的未婚夫,她哪裏比沈容音差了,憑什麽她就那麽好命,於是她設計將沈容音和周大誌約到了小樹林,並且叫來了一眾證人。
大伯母看形勢不對,立刻笑臉上前,眉目慈祥的道,“容音啊,容珍年紀小不會說話,她是無心的,你別跟她計較,我回去後一定好好的教訓她。”
“大伯母,您回去可要好好教育妹妹啊,不然村頭的那塊地,可就沒有了。”
聽著沈容音這話,大伯母的臉色也瞬間變了,拉著閨女的衣服離開,她無處泄恨,臨走的時候罵罵咧咧的,“死丫頭,我平時怎麽教你的,啊?”
她一邊戳著沈容珍的腦袋一邊出門,沈容音在後麵看著,嘴角不由的勾起來。
在農村裏過日子,靠的無非是一畝三分地,雖然不是什麽大產業,卻是鄉土人的命根子。
沈容音的爺爺去世前,將自己的田地分給了兩個兒子,一塊是村東頭的黑土地,靠著村子裏的小河,土地肥沃,地理位置好,一塊就是村西頭的沙土,靠著海邊,這塊地麵積是不小,但都是沙土,幹燥缺水,自從沈容音的父親死後就荒廢了。
這大伯母已經和村裏的書記走了關係,準備將這塊地劃到大伯父的名下。
不過既然她沈容音回來了,就絕對不會任人宰割。
嫂子王梅看了出好戲,扭捏著身子走到沈容音麵前,親切的拉著她的手,“容音啊,周大誌的事情比也別放在心上,不就失去了個尚林嗎?這有什麽的,你要是想嫁人啊,嫂子給你找,村裏的老李頭不是挺有錢的嗎,他老伴剛死,我跟你說,他家底是真的厚實,你要是嫁過去……”
沈容音推開了王梅的手,一副巨人千裏之外的樣子,“嫂子,我的事情就不勞你費心了。”
“不勞我費心?!嗬!還不勞我費心,你這麽大的姑娘還賴在娘家,吃的穿的都是誰的,還不是我和你哥的!”
王梅的臉色一變,哪裏還有剛才的親切,看那樣子好像要把人生吞活剝了一樣。
沈建國聽媳婦這麽說,偷偷的看了眼臉色不太好的母親,小心的拉拉王梅的衣角,“你少說兩句。”
王梅掙開了沈建國,“我少說什麽,哦,你心疼你妹妹,就不心疼你媳婦了!”
她聽見了鍋裏煮粥的咕嘟咕嘟聲,立刻回頭,眼更加紅了,“你看看你妹妹,天天在家不幹活,每天都是百米白麵的伺候著,你看咱在家吃的是什麽,紅薯窩窩頭,就連你兒子每天也隻能喝點米湯,這不是我王梅胡說,咱媽就是偏心也不能這麽離譜,也就你這個冤大頭會不吱聲。”
“行了!別說了!”
沈建國仿佛是使出了令人顫抖的力氣吼了一句,不吼還好,這一吼,王梅更不依不饒了。
她指著沈建國就打,“沈建國,你欺負我,嗚嗚,結婚之前你可不是這麽說的,你說什麽都依著我,這才過了多久啊,你就變樣了,這以後的日子怎麽過啊!嗚嗚,嗚嗚。”
王梅打罵著丈夫,嘴裏又罵又哭的,看著直叫人頭疼,自始至終,母親張素玲都沒說什麽話,隻是臉色越發的凝重,最終化為了平靜。
“分家吧!”
這句話一說出口,狹小的屋子立刻安靜下來了,張素玲繼續說,“我們分家,我和容音到村西頭去,我們就要你爸留下的茅草屋和那塊地,別的都留給你們。”
“媽,這怎麽行呢!——啊!”
沈建國剛要說話,王梅就擰他的胳膊一下,瞪了他一眼,“咱媽就是想換個地方住,怎麽不行?等著咱媽缺什麽,送過去就行,也耽誤不了你盡孝,對吧,媽?”
“就這麽定吧!”
張素玲很平靜的回答,自己一個人出了屋子。
“媽!”
沈建國想追出去,卻被王梅攔著,兩個人拉拉扯扯的。
雖然表麵上沒什麽波瀾,可是沈容音卻從她的聲音和背影讀出了一絲淒涼和落寞,她進隨著母親出去,看著她坐在門檻上,沒說什麽話。
沈容音早就想過要分家了,隻是她怕母親受不了。
都說養兒防老,雖然沈母受了不少兒媳婦的氣,但是兒子總歸是一個依靠,也是心靈的慰藉,張素玲自從十八歲嫁到沈家,一輩子兢兢業業的,即使是丈夫早逝,也沒有再嫁,如今已經快五十歲了,本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級,可是卻落下了一個“淨身出戶”的結局,心裏的落寞可想而知。
第4章母親帶來的驚喜
就仿佛著一直支撐著自己活下去的弦,砰地一聲斷了。
沈容音下了門檻,在張素玲的身邊坐下來,握著她的手,信誓旦旦的道,“媽,您放心,我一定會讓您過上好日子的!”
張素玲慈祥的笑著,“媽相信你!”
兩個人坐在門檻上,親昵的靠在一起。
沈容音和張素玲打包了僅有的幾件衣服,都是洗的褪色打著補丁的,和一些七七八八的家夥用什,無非是些破舊的鍋碗瓢盆,還有一些簡單日常用品
背著包袱走出家門,沈容音看了看自己家的房子,牆體是紅色的磚頭,屋頂蓋著藏青色的瓦,經受無數個風吹日曬後,有些褪色,她從來沒想到有招一日自己還會回到老房子裏來,隻是這麽快就要離開了。
沈容音回頭看看母親,她對這裏的感情恐怕要用深入骨髓來形容了吧。
張素玲深深的吸一口氣,拎起包袱直直的往前走,頭也沒有回一下。
沈容音看著那堅定瘦小的背影跟了上去。
時值初秋季節,風吹麥浪,撲麵而來,比起來現代的霧霾,這80年代的空氣真是讓人懷念。
中間經過紅磚藏瓦的莊戶人家,經過生長著各種農作物的田野。
沈容音她們終於從村東頭走到了村西頭,也就是她們未來的“家。”
村西頭正靠近海灘,沈家傳下來的那塊荒地也在這,在靠近海灘的一麵,是兩間木頭壘起來來的屋子,這是當時沈容音的父親在世的時候搭建的。
因為這裏靠近海灘,會有出海打漁的人,有時候會在這靠岸歇腳什麽的,沈容音的父親就一邊鋤地一邊在這裏搭了個棚子,平時給人擱點東西,賺個塊兒八毛的。
這裏居住的條件是不怎麽好,交通閉塞,旁邊也多是荒蕪的沙土地,就單單是飲水都很困難。
柳河村雖然以河為名,卻不是水源富裕的村子,柳河也是村子中唯一的一條河,家庭婦女門聚在河邊洗洗衣服,嘮嘮家常什麽的,唯一出彩的是,河邊種滿了垂柳,有著如詩如畫的意境。
但是這條河隻流過村東頭,所以村子中的人大都聚居在村東頭,至於村西頭,雖然靠海,可是人們總不能喝海水吧,而且那個時候,人們對大海的開發還少之又少,偶爾能夠看見一兩個打漁的,還是為了打發時間。
那時候的鄉村,接近於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聚落,商品流通性太小,整個柳河村的商品流通幾乎都是靠著小李商鋪,商鋪的老板小李初中沒畢業就去了縣城,回來的時候倒騰了不少的新鮮玩意,於是開起了小賣部。
村子中不管是東家缺點的確良布料了,還是西家缺少了缺了包鹽,都是在小李鋪子買的,實在不行,就拿自己家產的雞蛋大米去換。小李從縣城裏搞來了一台收音機,在村裏算是個稀罕玩意了,每個蟬鳴的夏夜,村頭的鋪子外的那棵垂柳下,都會坐著一群扇著蒲扇聽稀奇事的老漢。
村子中的人在此聚居著,當真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隱居生活。偶爾有幾個出息的人走出了村子,也是奔著“大城市”發展了,沒幾個再回到這陰山的小村溝裏的。
總而言之,村子中買賣商品這件事,是不存在的。
沈容音張開雙臂,盡情的吹著海風,這要是在現代,這麽好的旅遊風景區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日後把這裏改造成濱海風景區,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不過眼下她還沒有那麽大的能力,當務之急就是先找到填飽肚子的方法。
她一邊想著,一邊撿起了柴火,在那個家家戶戶點柴火燒大炕的時代,就連柴火也是搶手的,非得走到大老遠才能撿回一抱柴火。
當沈容音抱著一抱柴火出來的時候,已經快日落了,回家時,正好看見母親正在洗紅薯,張素玲抬頭一看,笑嗬嗬的道,“回來了,正好,我去挖了紅薯,咱們煮著吃,對了,我還摘回來些果子,你自己洗著吃。”
她說完去接沈容音手裏的柴火,看著女兒灰頭土臉的,既欣慰又心疼,閨女身子虛弱,以前哪裏做過這些事,以前總想著將女兒養大的,說個好婆家,沒想到生了這種變故,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讓張素玲欣慰的是,女兒醒來之後變得懂事了,知道心疼媽了,也更加獨立了。
沈容音放下了柴火,去洗了兩個果子,放在了灶台上,說了一聲就自己出去了。
她是準備去捉幾條魚,給家裏改善一下夥食。
就算母親沒說,沈容音也知道她弄那些東西的難處,母親那麽驕傲的人,從哥哥那裏走出來了,是斷然不會再回去討吃的,那這些紅薯和果子就隻有一個來源了,那就是村子後頭的那座山。
山路遠且不說,就是山路的崎嶇,山上的荊棘,也讓人生畏,山上野獸出沒,平時村裏的人上山,都是結伴而行的。
沈容音心疼母親,可是自己什麽都做不好,就是抓條魚都抓不到,她拿著小樹枝亂叉一痛,最終除了攪渾了水以外,一條魚也沒有打到。
越氣越急,魚沒抓到,水花倒是激起了一層又一層。
“容音哪,抓魚哪有你那麽抓的啊!”
沈容音被嚇了一跳,手裏的樹枝啪嗒一聲掉到了水裏,“媽,您怎麽來了?紅薯煮好了嗎?”
“這天都要黑了,再煮就煮糊了!”
張素玲看著閨女的臉上蹭著水,在加上剛才見柴火蹭的土,現在就像個小花貓似的,真讓人苦笑不得,張素玲搖搖頭,“打魚哪有你這麽沒耐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