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三萬大軍,浩浩蕩蕩,隊形整齊的進駐安邑城。
先由張遼率眾進入城中,接管城門防守,並確保無礙後。
大軍方才整齊進入。
當天子乘輿出現的時候,上萬百姓齊齊跪下,山呼萬歲。
不過,天子乘輿並未停下,而是徑直進入城中。
看著遠去的天子乘輿,河東大族衛固冷哼一聲道:“我等出城跪拜相迎,陛下總要勸慰兩句。
不成想,居然停也不停。”
範先淡淡一笑,道:“河東太守被殺,郡所失陷,如今兵馬奸細位置,陛下謹慎點,也是正常。”
衛固甩了甩袖子,道:“郡所失陷,那是郡守府君的事情,與我們這些良家百姓何幹?
況且我們還幫陛下奪回了安邑城,也不見有嘉獎。”
範先皺起眉頭,道:“不知道這次的府君,陛下屬意何人?”
衛固冷笑道:“不管屬意何人,總要安撫我等才是。
若是有不開眼的,白波軍沒了,還有匈奴人在。”
“噓!”
範先見前方數十騎奔騰而來,連忙噤聲。
不多時,來人到了跟前,卻是尚書裴茂,他下馬拱手道:“範兄,衛兄!”
衛固臉色不虞,範先倒是拱手回禮道:“尚書有禮啊,原要拜迎,隻是不知朝中所想,心中惴惴啊!”
裴茂正色道:“郡所失陷,那是府君的事情,與我等百姓何幹。
若是白波軍占據堅城防守,朝廷大軍雖然精銳,那也要數月之功。
天子禦駕親征,就是要一鼓作氣,豈能空自耗費時間,讓京中生亂。
諸位驅趕白波蛾賊,使得安邑唾手而得。
天子大喜,已令侍中黃公,在府衙之中擺下宴席,宴請諸位。”
衛固有些不喜,道:“為何是侍中,不是國家......”
話沒說完,就被範先拉了一下,悲泣道:“啟稟尚書,蛾賊動亂,數十萬眾鋪天蓋地。
府君被殺,我等雖然有心,但卻無力迎擊。
也是國家禦駕親征,大勝蛾賊,方敢趁亂驅逐,實在是,有負國家,有負府君啊!”
說著便要跪拜。
“範兄有心,我必稟明國家!”
裴茂上前,扶住了範先。
這時,範先小聲道:“裴兄,你我都是河東望族,可要同氣連枝才是。”
裴茂亦小聲道:“那是自然。”
範先又問:“不知國家有意詔拜何人為府君?”
“這個......”裴茂低頭,以袖子掩住臉龐,輕聲道。“許是京兆五大都尉之一。”
見範先有些皺眉,又補充道:“國家信重黃公,今日酒宴,或可打探一二。”
範先點頭,又攀住裴茂的袖子道:“河東望族,當以裴氏為冠。”
裴茂拱手,隨後離去。
看著裴茂的背影,衛固有些不忿道:“河東望族,以衛、範為冠才是。”
範先低聲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裴茂為中朝貴人,在天子身邊奔走,且讓裴家做冠便是。
我們退下來,聞喜縣的毋丘家必然要上,正所謂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老四嘻哈哈。”
衛固點點頭,又問:“今日宴會?”
範先小聲道:“自然要去,不但要探知府君何人,而且我們耗費這麽多的人力驅逐白波蛾賊,奪回河東郡,可是首功!
如此不說道一二,還不被朝中眾人全奪了去。”
“正是如此。”
衛固點頭。
不多時,黃琬的賓客前來送請柬......
......
與此同時,劉辯正在和趙淳、毋丘毅、士孫瑞等人在閑聊。
“這個,有些家族叫郡望,又叫郡之望族,還有說是群族之冠,這個是如何區分的?”
劉辯好奇的問道。
士孫瑞解釋道:“陛下,郡望,就是郡中的望族,在一郡之中,有名望,有地位,有莊園田宅,且族人眾多才行。
群族之冠嘛,就是這個郡中勢力最大,名聲最大的那個家族。”
“和官職沒有關係麽?”
劉辯看了毋丘毅一眼,“現在河東群族中,官職最大的就是毋丘將軍,那毋丘族,不是河東之冠嗎?”
聞言,毋丘毅擦了擦額頭道:“陛下厚讚,望族那是多年累積而成。
朝中之官,機遇很重要,不過是一時的榮譽,爵位、經學、門生故吏和田宅才是根本。”
趙淳道:“陛下,若要看哪一族是郡中之冠,便要看在一郡治所中,誰的田宅最多,勢力最大便可。”
見劉辯疑惑,趙淳解釋道:“一郡之地,郡治所在,乃是中心。
無論郡中哪個望族,還是豪強,肯定都想居住於此。
如此能人居多,每一處田宅和官吏的易手,都代表著各方望族爭鬥的結果。
而且,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所以,能在郡治之地擁有最多的田宅和最大的勢力,自然是一郡之冠。”
劉辯頷首,趙淳這個中常侍,倒是說的透徹,沒有哪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後世不也是如此,一省之地,省會才是核心,最牛的人,基本都會居住於此。
(一般情況下最有錢的就是省會,金陵城除外。)
“中常侍此言,倒是一言中的。”
士孫瑞同樣點頭,“如此一說,那河東之冠,便是居於安邑城的經學世家衛家。
衛家出於姬姓,起源於河南,後各地遷徙,興盛於河東之地。
前漢大將軍衛青、丞相衛綰,使得河東衛家興盛無兩。
安邑衛家是丞相衛綰這一脈,後裔衛暠在顯宗(漢明帝,劉秀的兒子劉莊)被征召,在路徑安邑的時候去世。
於是顯宗賜安葬於安邑,衛暠子嗣便定居於安邑,雖不說世代有兩千石,倒也是河東最有名的經學之家。
如今衛家的族長,乃是衛固,字仲堅。”
說到這裏時候,毋丘毅明顯愣住,他沒有想到士孫瑞對河東郡衛家的了解,這麽多。
居然比他了解的還要多。
看來,天子應該是屬意士孫瑞為河東太守了。
想到這裏,毋丘毅對士孫瑞露出和煦的笑容。
漢時,因為三互法的原因,士族是不能擔任本地太守和縣令的。
所以,本地的豪族必須要和太守縣令處好關係。
當然,太守和縣令到了外地,並無根基,同樣也需要和本地豪族處好關係。
麵對毋丘毅釋放的善意,士孫瑞同樣報之以笑容。
注意到兩人的神色,劉辯不動聲色,心中則是微微一笑。
他又想起了後世一部寓意很深的電影。
所謂縣長當官,要勾搭豪紳,以剿匪的名義,去騙窮鬼的錢。
到手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窮鬼的錢二八分賬......
先由張遼率眾進入城中,接管城門防守,並確保無礙後。
大軍方才整齊進入。
當天子乘輿出現的時候,上萬百姓齊齊跪下,山呼萬歲。
不過,天子乘輿並未停下,而是徑直進入城中。
看著遠去的天子乘輿,河東大族衛固冷哼一聲道:“我等出城跪拜相迎,陛下總要勸慰兩句。
不成想,居然停也不停。”
範先淡淡一笑,道:“河東太守被殺,郡所失陷,如今兵馬奸細位置,陛下謹慎點,也是正常。”
衛固甩了甩袖子,道:“郡所失陷,那是郡守府君的事情,與我們這些良家百姓何幹?
況且我們還幫陛下奪回了安邑城,也不見有嘉獎。”
範先皺起眉頭,道:“不知道這次的府君,陛下屬意何人?”
衛固冷笑道:“不管屬意何人,總要安撫我等才是。
若是有不開眼的,白波軍沒了,還有匈奴人在。”
“噓!”
範先見前方數十騎奔騰而來,連忙噤聲。
不多時,來人到了跟前,卻是尚書裴茂,他下馬拱手道:“範兄,衛兄!”
衛固臉色不虞,範先倒是拱手回禮道:“尚書有禮啊,原要拜迎,隻是不知朝中所想,心中惴惴啊!”
裴茂正色道:“郡所失陷,那是府君的事情,與我等百姓何幹。
若是白波軍占據堅城防守,朝廷大軍雖然精銳,那也要數月之功。
天子禦駕親征,就是要一鼓作氣,豈能空自耗費時間,讓京中生亂。
諸位驅趕白波蛾賊,使得安邑唾手而得。
天子大喜,已令侍中黃公,在府衙之中擺下宴席,宴請諸位。”
衛固有些不喜,道:“為何是侍中,不是國家......”
話沒說完,就被範先拉了一下,悲泣道:“啟稟尚書,蛾賊動亂,數十萬眾鋪天蓋地。
府君被殺,我等雖然有心,但卻無力迎擊。
也是國家禦駕親征,大勝蛾賊,方敢趁亂驅逐,實在是,有負國家,有負府君啊!”
說著便要跪拜。
“範兄有心,我必稟明國家!”
裴茂上前,扶住了範先。
這時,範先小聲道:“裴兄,你我都是河東望族,可要同氣連枝才是。”
裴茂亦小聲道:“那是自然。”
範先又問:“不知國家有意詔拜何人為府君?”
“這個......”裴茂低頭,以袖子掩住臉龐,輕聲道。“許是京兆五大都尉之一。”
見範先有些皺眉,又補充道:“國家信重黃公,今日酒宴,或可打探一二。”
範先點頭,又攀住裴茂的袖子道:“河東望族,當以裴氏為冠。”
裴茂拱手,隨後離去。
看著裴茂的背影,衛固有些不忿道:“河東望族,以衛、範為冠才是。”
範先低聲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裴茂為中朝貴人,在天子身邊奔走,且讓裴家做冠便是。
我們退下來,聞喜縣的毋丘家必然要上,正所謂老大老二打架,老三老四嘻哈哈。”
衛固點點頭,又問:“今日宴會?”
範先小聲道:“自然要去,不但要探知府君何人,而且我們耗費這麽多的人力驅逐白波蛾賊,奪回河東郡,可是首功!
如此不說道一二,還不被朝中眾人全奪了去。”
“正是如此。”
衛固點頭。
不多時,黃琬的賓客前來送請柬......
......
與此同時,劉辯正在和趙淳、毋丘毅、士孫瑞等人在閑聊。
“這個,有些家族叫郡望,又叫郡之望族,還有說是群族之冠,這個是如何區分的?”
劉辯好奇的問道。
士孫瑞解釋道:“陛下,郡望,就是郡中的望族,在一郡之中,有名望,有地位,有莊園田宅,且族人眾多才行。
群族之冠嘛,就是這個郡中勢力最大,名聲最大的那個家族。”
“和官職沒有關係麽?”
劉辯看了毋丘毅一眼,“現在河東群族中,官職最大的就是毋丘將軍,那毋丘族,不是河東之冠嗎?”
聞言,毋丘毅擦了擦額頭道:“陛下厚讚,望族那是多年累積而成。
朝中之官,機遇很重要,不過是一時的榮譽,爵位、經學、門生故吏和田宅才是根本。”
趙淳道:“陛下,若要看哪一族是郡中之冠,便要看在一郡治所中,誰的田宅最多,勢力最大便可。”
見劉辯疑惑,趙淳解釋道:“一郡之地,郡治所在,乃是中心。
無論郡中哪個望族,還是豪強,肯定都想居住於此。
如此能人居多,每一處田宅和官吏的易手,都代表著各方望族爭鬥的結果。
而且,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所以,能在郡治之地擁有最多的田宅和最大的勢力,自然是一郡之冠。”
劉辯頷首,趙淳這個中常侍,倒是說的透徹,沒有哪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後世不也是如此,一省之地,省會才是核心,最牛的人,基本都會居住於此。
(一般情況下最有錢的就是省會,金陵城除外。)
“中常侍此言,倒是一言中的。”
士孫瑞同樣點頭,“如此一說,那河東之冠,便是居於安邑城的經學世家衛家。
衛家出於姬姓,起源於河南,後各地遷徙,興盛於河東之地。
前漢大將軍衛青、丞相衛綰,使得河東衛家興盛無兩。
安邑衛家是丞相衛綰這一脈,後裔衛暠在顯宗(漢明帝,劉秀的兒子劉莊)被征召,在路徑安邑的時候去世。
於是顯宗賜安葬於安邑,衛暠子嗣便定居於安邑,雖不說世代有兩千石,倒也是河東最有名的經學之家。
如今衛家的族長,乃是衛固,字仲堅。”
說到這裏時候,毋丘毅明顯愣住,他沒有想到士孫瑞對河東郡衛家的了解,這麽多。
居然比他了解的還要多。
看來,天子應該是屬意士孫瑞為河東太守了。
想到這裏,毋丘毅對士孫瑞露出和煦的笑容。
漢時,因為三互法的原因,士族是不能擔任本地太守和縣令的。
所以,本地的豪族必須要和太守縣令處好關係。
當然,太守和縣令到了外地,並無根基,同樣也需要和本地豪族處好關係。
麵對毋丘毅釋放的善意,士孫瑞同樣報之以笑容。
注意到兩人的神色,劉辯不動聲色,心中則是微微一笑。
他又想起了後世一部寓意很深的電影。
所謂縣長當官,要勾搭豪紳,以剿匪的名義,去騙窮鬼的錢。
到手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窮鬼的錢二八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