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熙當晚宿於宮中,帶走了徐玄生交給他的五本小冊子。
徐玄生更是忙得焦頭爛額,要安排的人事太多了。
若問為什麽徐玄生不另建新朝,推選一個別姓的做皇帝呢?
一是沒有合適的人選,皇帝這個位置,還真不是誰都可以坐的,也不是善良老實就是一個好皇帝。
二是忠於趙宋的人還是占絕大多數,一些既得利益者可以不在乎趙家誰坐皇位,但另立新朝,利益集團必然重組,就必然遭遇他們的反抗,徐玄生根本沒有時間清理他們,
而是計劃用工業利益置換他們的土地,以國家公司股份的形式給予補償。
三是為了穩定大宋的基本盤,避免各地邊軍割據,給社會造成更大的混亂,進一步消耗大宋國力。
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義,不但沒有給華夏百姓帶來福祉,隻是對明朝進一步破壞,加速了明朝的崩潰,結果兩敗俱傷,被建奴得了便宜。
所以,徐玄生最終還是選擇在趙氏皇族中,找一個陽剛的皇位繼承人,隻需他能按自己的計劃施行,將弱宋一步步變強,單純抵禦外侮,還是綽綽有餘!
當然,在他離開大宋之前,像高逑楊戩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等,十餘個在他心中掛了號的奸臣及其黨羽,當然是需要一一清除,趁著自己現在掌握著東京,將其一網打盡。
一是免生禍患,阻撓改革,二是給自己安排的人騰位置。
百官一再催促聖上,重開朝會,處理國家大事,徐玄生推無再推。
五日之後,徐玄生基本準備完畢,通知百官,聖上有諭,在大慶殿,召集百官朝議!
這次是東京淪陷後,第一次朝會,在京四品以上的京員全部上朝,待百官排班各按品級站定,大家發現了一些異常,原來的多位大佬不見了好多位,位置上站定了一些陌生麵孔。
押班太監高呼一聲,
“聖上駕到!”
全體官員朝上持笏低首,隻聽到一陣腳步聲,從殿後走出。
一人在禦座坐定,一聲清越顯越拘謹的聲音響起,
“眾愛卿平身!”
眾位文武抬頭一看,禦座上坐著一個很年輕的青年,身著一身火紅色龍袍,倒也氣宇軒昂,頗具威嚴。
“這…?”
這時,有宣旨太監上前,展開一道聖旨,高聲宣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自登基爾來,禦極二十又五載,承先帝遺德,文武用命,社稷安穩,天下平安。
朕念年高,體衰神馳,本禪位太子桓,然其不肖,德不配位,致金寇猖獗,東京淪陷,祖宗蒙羞,百官受辱,桓本魯純,不足以宗廟社稷托之,今複褫奪其位,廢為平民。
今太脈一脈,第六世孫雎陽郡侯正熙,自幼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廣聞博記,胸有韜略,心存大誌,高瞻遠闊,兼奇軀偉岸,龍姿鳳目,有太祖遺風,雄心膽略,繼承大統,江山可托……!”
宣旨太監一陣平靜無波的宣誦,讓下麵文武百官都懵了!
這是徽宗禪位詔嗎!
怎麽他父子麵都不露一下?難道這其中有什麽貓膩不成?
這個什麽雎陽郡侯,以前也沒人聽說過,怎麽一下就成了新皇?
還在一眾文武沒有消化這一炸裂詔書時,
宮中禁軍侍衛一連捧入八個蓋著漆木方盤,一齊站在金殿之下。
為首的侍衛首領拱手道,
“啟稟陛下,微臣遵旨,將一應誤國奸臣抓獲,盡數伏誅……!”
眾侍衛一齊掀開上麵蓋著的紅布,赫然是八顆血淋淋的人頭。
“這…這不是蔡大師嗎?”
“啊!李大人……!”
文武百官一見這些新鮮的人頭,一個個驚呼出聲。
這是要幹啥呀?
換了皇帝,斬了權臣,這是要變天了嗎?
一股子涼氣從尾椎處升起,一個個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根本不容文武百官想明白什麽?
宣旨太監變戲法般,又取出一道聖旨,這是一道任職安排,與大部分人沒多大關係。
主要是剛才被殺的幾個奸臣的位置,原本不受歡迎的李綱,升為首輔,宗澤任樞密使,這兩人素以耿直忠勇聞名!
東京陷落之時,李綱無力回天,橫劍自刎,幸被部屬救起,撿回一命,本不願再仕於朝,是徐玄生使人多次勸說,請他出頭,穩住局勢。
除二人外,其它副職,皆是陌生之人,明顯這些人是將來接替二人的,六部之中,倒是沒多大調動,幾乎保持原狀,除了在東京淪陷時,被金人殺害的少部分,其它的都暫任原職。
接著便是宣告新皇第一部製誥,這其中就關於土地改革的推行,新增科部商部稅部三部的構建,以及兩月後,新皇開恩科選才的通告。
一個個讓人始料不及的信息,讓這一班蒙在鼓裏的文武百官,心驚膽顫。
還不容他們提出反對的諫言,禦前太監使宣布退期。新皇離了禦位,轉入後殿!
這都生米煮成了熟飯,沒了那幾個權臣,縱有人心中疑慮不服,奈何位卑職小,也無人響應,隻得雌伏。
聖旨中,徐玄生隻領了一個太傅的虛銜,並未授其實職,而自己原來的四路宣撫使及泰安軍節度使,一股腦推給了嶽王爺。
源於精心的準備,以及各要職上的安排,幾天下來,雖然東京城裏議論紛紛,甚至流傳出多種的宮廷政變版本,但總體上還算平穩安定,沒有鬧出亂子!
各處邊軍,新皇趙正熙都遣使送上封誥和糧餉,應該問題不大。
為了替大宋這次換血續命,徐玄生是連自己最後穿越回現代文明社會的這個舉動,都要利用起來,給趙正熙登基作一次正名。
徐玄生把自己塑造成是昊天大帝派來的神仙使者,化身凡人,是特意來給即將敗亡的大宋,指點生路的,那些一係列如換帝、除奸,土改、科學、新政等等,這些都是神仙操作,不然,怎麽可能全殲金國南下的二十萬大軍。
但如今新皇已立,新政推行,神仙使者功成身就,三日之後,將在朝陽門外,搭建飛升台,由新皇宣宗率文武百官,恭送神仙使者,回歸天庭!
這是新皇宣宗以製誥形式,在東京城四處張貼,一時間,轟動東京城。
徐玄生更是忙得焦頭爛額,要安排的人事太多了。
若問為什麽徐玄生不另建新朝,推選一個別姓的做皇帝呢?
一是沒有合適的人選,皇帝這個位置,還真不是誰都可以坐的,也不是善良老實就是一個好皇帝。
二是忠於趙宋的人還是占絕大多數,一些既得利益者可以不在乎趙家誰坐皇位,但另立新朝,利益集團必然重組,就必然遭遇他們的反抗,徐玄生根本沒有時間清理他們,
而是計劃用工業利益置換他們的土地,以國家公司股份的形式給予補償。
三是為了穩定大宋的基本盤,避免各地邊軍割據,給社會造成更大的混亂,進一步消耗大宋國力。
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義,不但沒有給華夏百姓帶來福祉,隻是對明朝進一步破壞,加速了明朝的崩潰,結果兩敗俱傷,被建奴得了便宜。
所以,徐玄生最終還是選擇在趙氏皇族中,找一個陽剛的皇位繼承人,隻需他能按自己的計劃施行,將弱宋一步步變強,單純抵禦外侮,還是綽綽有餘!
當然,在他離開大宋之前,像高逑楊戩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等,十餘個在他心中掛了號的奸臣及其黨羽,當然是需要一一清除,趁著自己現在掌握著東京,將其一網打盡。
一是免生禍患,阻撓改革,二是給自己安排的人騰位置。
百官一再催促聖上,重開朝會,處理國家大事,徐玄生推無再推。
五日之後,徐玄生基本準備完畢,通知百官,聖上有諭,在大慶殿,召集百官朝議!
這次是東京淪陷後,第一次朝會,在京四品以上的京員全部上朝,待百官排班各按品級站定,大家發現了一些異常,原來的多位大佬不見了好多位,位置上站定了一些陌生麵孔。
押班太監高呼一聲,
“聖上駕到!”
全體官員朝上持笏低首,隻聽到一陣腳步聲,從殿後走出。
一人在禦座坐定,一聲清越顯越拘謹的聲音響起,
“眾愛卿平身!”
眾位文武抬頭一看,禦座上坐著一個很年輕的青年,身著一身火紅色龍袍,倒也氣宇軒昂,頗具威嚴。
“這…?”
這時,有宣旨太監上前,展開一道聖旨,高聲宣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自登基爾來,禦極二十又五載,承先帝遺德,文武用命,社稷安穩,天下平安。
朕念年高,體衰神馳,本禪位太子桓,然其不肖,德不配位,致金寇猖獗,東京淪陷,祖宗蒙羞,百官受辱,桓本魯純,不足以宗廟社稷托之,今複褫奪其位,廢為平民。
今太脈一脈,第六世孫雎陽郡侯正熙,自幼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廣聞博記,胸有韜略,心存大誌,高瞻遠闊,兼奇軀偉岸,龍姿鳳目,有太祖遺風,雄心膽略,繼承大統,江山可托……!”
宣旨太監一陣平靜無波的宣誦,讓下麵文武百官都懵了!
這是徽宗禪位詔嗎!
怎麽他父子麵都不露一下?難道這其中有什麽貓膩不成?
這個什麽雎陽郡侯,以前也沒人聽說過,怎麽一下就成了新皇?
還在一眾文武沒有消化這一炸裂詔書時,
宮中禁軍侍衛一連捧入八個蓋著漆木方盤,一齊站在金殿之下。
為首的侍衛首領拱手道,
“啟稟陛下,微臣遵旨,將一應誤國奸臣抓獲,盡數伏誅……!”
眾侍衛一齊掀開上麵蓋著的紅布,赫然是八顆血淋淋的人頭。
“這…這不是蔡大師嗎?”
“啊!李大人……!”
文武百官一見這些新鮮的人頭,一個個驚呼出聲。
這是要幹啥呀?
換了皇帝,斬了權臣,這是要變天了嗎?
一股子涼氣從尾椎處升起,一個個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根本不容文武百官想明白什麽?
宣旨太監變戲法般,又取出一道聖旨,這是一道任職安排,與大部分人沒多大關係。
主要是剛才被殺的幾個奸臣的位置,原本不受歡迎的李綱,升為首輔,宗澤任樞密使,這兩人素以耿直忠勇聞名!
東京陷落之時,李綱無力回天,橫劍自刎,幸被部屬救起,撿回一命,本不願再仕於朝,是徐玄生使人多次勸說,請他出頭,穩住局勢。
除二人外,其它副職,皆是陌生之人,明顯這些人是將來接替二人的,六部之中,倒是沒多大調動,幾乎保持原狀,除了在東京淪陷時,被金人殺害的少部分,其它的都暫任原職。
接著便是宣告新皇第一部製誥,這其中就關於土地改革的推行,新增科部商部稅部三部的構建,以及兩月後,新皇開恩科選才的通告。
一個個讓人始料不及的信息,讓這一班蒙在鼓裏的文武百官,心驚膽顫。
還不容他們提出反對的諫言,禦前太監使宣布退期。新皇離了禦位,轉入後殿!
這都生米煮成了熟飯,沒了那幾個權臣,縱有人心中疑慮不服,奈何位卑職小,也無人響應,隻得雌伏。
聖旨中,徐玄生隻領了一個太傅的虛銜,並未授其實職,而自己原來的四路宣撫使及泰安軍節度使,一股腦推給了嶽王爺。
源於精心的準備,以及各要職上的安排,幾天下來,雖然東京城裏議論紛紛,甚至流傳出多種的宮廷政變版本,但總體上還算平穩安定,沒有鬧出亂子!
各處邊軍,新皇趙正熙都遣使送上封誥和糧餉,應該問題不大。
為了替大宋這次換血續命,徐玄生是連自己最後穿越回現代文明社會的這個舉動,都要利用起來,給趙正熙登基作一次正名。
徐玄生把自己塑造成是昊天大帝派來的神仙使者,化身凡人,是特意來給即將敗亡的大宋,指點生路的,那些一係列如換帝、除奸,土改、科學、新政等等,這些都是神仙操作,不然,怎麽可能全殲金國南下的二十萬大軍。
但如今新皇已立,新政推行,神仙使者功成身就,三日之後,將在朝陽門外,搭建飛升台,由新皇宣宗率文武百官,恭送神仙使者,回歸天庭!
這是新皇宣宗以製誥形式,在東京城四處張貼,一時間,轟動東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