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沈陽城民謠滿天飛。不少人都在傳,郭鏞和郭鑒,一個是烏龜,一個是王八蛋,把遼王府貪了一大半不說,還橫行遼東,根本不把遼王府的官員放在眼裏。
沈家和明月也向遼王抱怨過,要不是郭氏兄弟做手腳,前幾年遼王府的日子過的也沒有那麽艱難。
這次宴席之後,關於郭鏞和郭鑒坊間傳言更多了,滿城競猜董卓和呂布。
老百姓相信英明的遼王不會放過郭鏞和郭鑒兩個家夥。遼王是誰,那是謫仙人下凡,隻有他不想收拾的人,沒有他收拾不了的人。
在遼王親自端出那道董卓戰呂布硬菜的時候後,即使是寧貴妃和郭英也擔心,遼王會將郭鏞和郭鑒繩之以法,但不知道遼王會以何種方法收拾這兩個王八。
遼王其實很尷尬,也很為難,在郭氏兄弟的問題上,他也有一定責任。
正在這時,方孝孺和李嚴找到了遼王,及時遞來了刀子:
“殿下,今年以來,王爺帶頭申報名下產業,繳納營業稅,本來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但是郭鏞和郭鑒兄弟卻千方百計隱瞞不報名下產業,拒不繳納營業稅,公開給遼王爺您上眼藥。”
“郭氏兄弟不繳稅,其他商戶也就持觀望態度。”
“商戶不交稅,遼王府到了年底估計又要喝西北風。”
遼王思忖再三,還是說道:“你們先去做做他們的工作,讓他們主動交稅吧。”
他還是利用王爺的權威將這件事情壓了下來。
他怕處理重了,寧貴妃傷心。
一天,陶樂天和駙馬李淇的一次共同來訪,向遼王報告了各自產業的經營情況。
陶樂天是陶氏戲班班主陶宗儀的兒子,本來是個典型個不務正業的戲二代、文藝青年,但是到了遼東沒兩年,確圍繞火柴和煙花爆竹業兩個產業做大做強,除了正常給遼王府股份分紅外,還能交上兩萬兩銀子的稅。
李淇是罪臣之後,因為娶了臨安公主,算是遼王的便宜姐夫,現在和兩個兒子在負責遼沈昌集團的糧油業務,經營得還算不錯。
關鍵是李淇父子出售的糧油都是薄利多銷,堅守了遼王製定的價格底線,既幫遼王掙了錢,還為遼王掙了口碑。用後世的話說,這是兼顧了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陶樂天和李淇拜訪遼王,主要是想沿著原來的產業繼續做大做強。陶樂天想經營炸藥生意,現在遼東開發力度大,對炸藥的需求也大。李淇則是想在遼東開一個連鎖型的糧油超市。
陶樂天完全是靠自己的興趣和商業嗅覺,李淇則是靠沈莊的啟發。
但是無論如何,這兩人越來越有實業家的範了。
遼王現在放眼整個遼東,除了後世來的沈莊帶教的幾個沈家後生圍繞餐飲業和紡織業下足了功夫外,隻有陶樂天和李淇兩個人會沿著一個行業進行深耕,做大做強。
如果硬要再找出第三個人來,那就是收錢的小妾添香,現在正圍繞文藝娛樂產業做大做強。
遼王對陶樂天和李淇的請求自然大力支持。
他幹脆將原先由火箭彈藥局的普通火藥和部分炸藥業務交給了陶樂天,開始軍工產品訂單製度,今後如果軍方有需求,直接向陶樂天的火藥廠下訂單就是了。
這樣,軍械局的安全生產壓力也相應小了許多。
他又將醬油廠這個新項目從郭鏞那裏收回來,轉交給李淇,讓他保障好遼東的米麵油鹽。
就在這次接見陶樂天和李淇來訪後,遼王意識到遼東發展現在不缺商人,但缺乏真正的實業家。
晉商、徽商等內地民間傳統商號現在在遼東很活躍,但是仍然以商號賤買貴賣的貿易活動為主要贏利手段,根本不在意一個產業鏈條的經營。
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些商號經常對內壓榨學徒、夥計,對外欺騙顧客,甚至對樸實的部落百姓放高利貸,口碑極差。
遼王一直對他們又用又防。
郭鏞和郭鑒兄弟,曾經是遼王開拓遼東的左膀右臂,但是近幾年來,更像依附於遼王府的寄生蟲,喜歡靠壟斷資源和政策牟取暴利,靠虛報冒領發橫財,根本不去研究什麽市場供求,更別提什麽市場調研、產業布局、產品升級和改進管理了。
其實,遼東到處都是商機,隨便深耕一個領域,吃個三、四代都沒有多大問題。就像李淇要搞的超市,沈莊早就給郭氏兄弟提醒過了,可惜二人隻想搞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的項目,對此一點也不感興趣,搞得大遼東現在連一個像樣的超市都沒有!
遼王最初上馬醬油廠,也是交給郭家的,可是郭鏞根本不會管理,也不想管理,生產的生抽老是出現質量問題,硬生生地把一個黃金項目搞成了一個狗屎項目。
也正是在這次接見陶樂天和李淇來訪後,遼王意識到郭鏞現象已經成為阻礙遼東經濟發展的毒瘤,必須予以清除。
當然他不僅僅是因為郭鏞兄弟偷稅漏稅或貪腐,而是著眼於促進遼東產業的深耕。
他最近還想到一些賺錢的項目,因為一時找不到好的對象托付,窩在手裏,無法實現經濟利益。
如果繼續依靠郭氏兄弟,這些項目恐怕又像醬油廠那樣,永無出頭之日,遼王府也永無無財富自由之時。
想通了這些,遼王於是指示方孝孺和李嚴二人先對郭家兄弟偷稅漏稅情況進行依法查辦。
方孝孺和李嚴一查下來,不僅查出郭氏兄弟偷稅漏稅,而且查出二人貪汙公款遼王府公款二十餘萬兩銀子的事情來。
方孝孺和李嚴不敢作主,隻好繼續請示遼王。
按照大明律,貪汙公款六十兩白銀,就要殺頭的。可是郭鏞和郭鑒兄弟這幾年受遼王府的委托辦事情,從中貪汙的公款何止二十萬兩!
遼王很頭疼。
處理重了,便宜老娘寧貴妃、便宜舅舅營國公郭英和大老婆郭愛那裏過不去。何況郭愛還患有產後抑鬱症,受不得刺激。
處理輕了,隻會縱容郭氏兄弟更加肆無忌憚,而且還有其他王府官員和商戶都看著哩!
為了保下郭氏兄弟,遼王隻好硬著頭皮第一次幹涉司法,指導李嚴連夜起草了一個遼東版的《懲治貪汙賄賂章程》,不僅提高了入罪的門坎,還取消了死刑,改為流刑。
遼王知道,像郭氏兄弟這樣的王府人員也不是一個、兩個,隻是程度輕重不同,手法各異而已。甚至和自己一起穿越而來的張信在幫忙打理王府產業,管理廣寧城和沈陽城的過程中也撈了不少好處,總不能都殺了吧?
他覺得,這貪腐就象人體內有害菌群,隻要把他控製在合理範圍內就行了,沒必要像化療一樣,搞得殺得一千,自損八百。
《懲治貪汙賄賂章程》出台之後,遼王就讓李嚴對外公布了郭鏞和郭鑒偷稅漏稅、貪墨公款之事,收了他們在遼沈昌的股份,又罰了二人各二十萬兩銀子,將二人分別發往伯力城和南洋效力。
結果出來以來,寧貴妃和營國公對遼王的處理很滿意,相對內地殺頭抄家的處罰,這已經是輕得不能再輕的處理了。安慶公主的駙馬歐陽倫可是剛剛因為貪墨掉了腦袋的。
方孝孺遼王的做法頗有微詞。你搞的地方條例比中央的法律還厲害,這不是公然徇私枉法嗎?
遼王的高大形象因此在他心中打了些折扣。
隻是郭氏兄弟不僅不領情,反而對遼王更加怨恨,後來又給遼王惹出許多事情來。這是後話。
沈家和明月也向遼王抱怨過,要不是郭氏兄弟做手腳,前幾年遼王府的日子過的也沒有那麽艱難。
這次宴席之後,關於郭鏞和郭鑒坊間傳言更多了,滿城競猜董卓和呂布。
老百姓相信英明的遼王不會放過郭鏞和郭鑒兩個家夥。遼王是誰,那是謫仙人下凡,隻有他不想收拾的人,沒有他收拾不了的人。
在遼王親自端出那道董卓戰呂布硬菜的時候後,即使是寧貴妃和郭英也擔心,遼王會將郭鏞和郭鑒繩之以法,但不知道遼王會以何種方法收拾這兩個王八。
遼王其實很尷尬,也很為難,在郭氏兄弟的問題上,他也有一定責任。
正在這時,方孝孺和李嚴找到了遼王,及時遞來了刀子:
“殿下,今年以來,王爺帶頭申報名下產業,繳納營業稅,本來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但是郭鏞和郭鑒兄弟卻千方百計隱瞞不報名下產業,拒不繳納營業稅,公開給遼王爺您上眼藥。”
“郭氏兄弟不繳稅,其他商戶也就持觀望態度。”
“商戶不交稅,遼王府到了年底估計又要喝西北風。”
遼王思忖再三,還是說道:“你們先去做做他們的工作,讓他們主動交稅吧。”
他還是利用王爺的權威將這件事情壓了下來。
他怕處理重了,寧貴妃傷心。
一天,陶樂天和駙馬李淇的一次共同來訪,向遼王報告了各自產業的經營情況。
陶樂天是陶氏戲班班主陶宗儀的兒子,本來是個典型個不務正業的戲二代、文藝青年,但是到了遼東沒兩年,確圍繞火柴和煙花爆竹業兩個產業做大做強,除了正常給遼王府股份分紅外,還能交上兩萬兩銀子的稅。
李淇是罪臣之後,因為娶了臨安公主,算是遼王的便宜姐夫,現在和兩個兒子在負責遼沈昌集團的糧油業務,經營得還算不錯。
關鍵是李淇父子出售的糧油都是薄利多銷,堅守了遼王製定的價格底線,既幫遼王掙了錢,還為遼王掙了口碑。用後世的話說,這是兼顧了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陶樂天和李淇拜訪遼王,主要是想沿著原來的產業繼續做大做強。陶樂天想經營炸藥生意,現在遼東開發力度大,對炸藥的需求也大。李淇則是想在遼東開一個連鎖型的糧油超市。
陶樂天完全是靠自己的興趣和商業嗅覺,李淇則是靠沈莊的啟發。
但是無論如何,這兩人越來越有實業家的範了。
遼王現在放眼整個遼東,除了後世來的沈莊帶教的幾個沈家後生圍繞餐飲業和紡織業下足了功夫外,隻有陶樂天和李淇兩個人會沿著一個行業進行深耕,做大做強。
如果硬要再找出第三個人來,那就是收錢的小妾添香,現在正圍繞文藝娛樂產業做大做強。
遼王對陶樂天和李淇的請求自然大力支持。
他幹脆將原先由火箭彈藥局的普通火藥和部分炸藥業務交給了陶樂天,開始軍工產品訂單製度,今後如果軍方有需求,直接向陶樂天的火藥廠下訂單就是了。
這樣,軍械局的安全生產壓力也相應小了許多。
他又將醬油廠這個新項目從郭鏞那裏收回來,轉交給李淇,讓他保障好遼東的米麵油鹽。
就在這次接見陶樂天和李淇來訪後,遼王意識到遼東發展現在不缺商人,但缺乏真正的實業家。
晉商、徽商等內地民間傳統商號現在在遼東很活躍,但是仍然以商號賤買貴賣的貿易活動為主要贏利手段,根本不在意一個產業鏈條的經營。
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這些商號經常對內壓榨學徒、夥計,對外欺騙顧客,甚至對樸實的部落百姓放高利貸,口碑極差。
遼王一直對他們又用又防。
郭鏞和郭鑒兄弟,曾經是遼王開拓遼東的左膀右臂,但是近幾年來,更像依附於遼王府的寄生蟲,喜歡靠壟斷資源和政策牟取暴利,靠虛報冒領發橫財,根本不去研究什麽市場供求,更別提什麽市場調研、產業布局、產品升級和改進管理了。
其實,遼東到處都是商機,隨便深耕一個領域,吃個三、四代都沒有多大問題。就像李淇要搞的超市,沈莊早就給郭氏兄弟提醒過了,可惜二人隻想搞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的項目,對此一點也不感興趣,搞得大遼東現在連一個像樣的超市都沒有!
遼王最初上馬醬油廠,也是交給郭家的,可是郭鏞根本不會管理,也不想管理,生產的生抽老是出現質量問題,硬生生地把一個黃金項目搞成了一個狗屎項目。
也正是在這次接見陶樂天和李淇來訪後,遼王意識到郭鏞現象已經成為阻礙遼東經濟發展的毒瘤,必須予以清除。
當然他不僅僅是因為郭鏞兄弟偷稅漏稅或貪腐,而是著眼於促進遼東產業的深耕。
他最近還想到一些賺錢的項目,因為一時找不到好的對象托付,窩在手裏,無法實現經濟利益。
如果繼續依靠郭氏兄弟,這些項目恐怕又像醬油廠那樣,永無出頭之日,遼王府也永無無財富自由之時。
想通了這些,遼王於是指示方孝孺和李嚴二人先對郭家兄弟偷稅漏稅情況進行依法查辦。
方孝孺和李嚴一查下來,不僅查出郭氏兄弟偷稅漏稅,而且查出二人貪汙公款遼王府公款二十餘萬兩銀子的事情來。
方孝孺和李嚴不敢作主,隻好繼續請示遼王。
按照大明律,貪汙公款六十兩白銀,就要殺頭的。可是郭鏞和郭鑒兄弟這幾年受遼王府的委托辦事情,從中貪汙的公款何止二十萬兩!
遼王很頭疼。
處理重了,便宜老娘寧貴妃、便宜舅舅營國公郭英和大老婆郭愛那裏過不去。何況郭愛還患有產後抑鬱症,受不得刺激。
處理輕了,隻會縱容郭氏兄弟更加肆無忌憚,而且還有其他王府官員和商戶都看著哩!
為了保下郭氏兄弟,遼王隻好硬著頭皮第一次幹涉司法,指導李嚴連夜起草了一個遼東版的《懲治貪汙賄賂章程》,不僅提高了入罪的門坎,還取消了死刑,改為流刑。
遼王知道,像郭氏兄弟這樣的王府人員也不是一個、兩個,隻是程度輕重不同,手法各異而已。甚至和自己一起穿越而來的張信在幫忙打理王府產業,管理廣寧城和沈陽城的過程中也撈了不少好處,總不能都殺了吧?
他覺得,這貪腐就象人體內有害菌群,隻要把他控製在合理範圍內就行了,沒必要像化療一樣,搞得殺得一千,自損八百。
《懲治貪汙賄賂章程》出台之後,遼王就讓李嚴對外公布了郭鏞和郭鑒偷稅漏稅、貪墨公款之事,收了他們在遼沈昌的股份,又罰了二人各二十萬兩銀子,將二人分別發往伯力城和南洋效力。
結果出來以來,寧貴妃和營國公對遼王的處理很滿意,相對內地殺頭抄家的處罰,這已經是輕得不能再輕的處理了。安慶公主的駙馬歐陽倫可是剛剛因為貪墨掉了腦袋的。
方孝孺遼王的做法頗有微詞。你搞的地方條例比中央的法律還厲害,這不是公然徇私枉法嗎?
遼王的高大形象因此在他心中打了些折扣。
隻是郭氏兄弟不僅不領情,反而對遼王更加怨恨,後來又給遼王惹出許多事情來。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