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遼王正要出門釣魚去,京城太醫院的院判也就是副院長葛景山突然向遼王辭行,請求回應天。


    原來還在去年的時候,應遼王的請求,老朱派了太醫院院判葛景山等五名太醫到了遼東,為靖江王看病。


    葛景山是名醫葛洪之後,算是太醫院的資深禦醫了,祖上著有《十藥神書》,擅長治療咯血之類的肺病,到了遼東之後不僅很快讓收錢康複,還順便看好了許多軍民的肺病,被遼東軍民稱之為葛神仙,有的南方人發音不準,就叫成了活神仙。


    老朱痞走了遼王的四百背嵬軍,遼王就讓人傳話給收錢,讓他把這五名太醫留在了遼東,當成神仙供著,權當象征性收回點本錢。


    當葛神仙提出要回應天的時候,遼王這才發現,因為廣寧醫院的院長李濟還在周王那裏學習曆練,這次開年布局竟然忘了一件天大的事情:建醫院。


    遼王剛之國的時候,依靠王府良醫正李濟在廣寧建了個軍醫院,加上民間招募的赤腳醫生,大約有三十來人。


    太子東巡時,恰值遼王犯病,將蔣用文等兩個太醫留在了遼東,編入了廣寧軍醫院。對於人口越來越多、實控地盤越來越大的遼東來說,這些醫療力量還是杯水車薪。


    如果放在平時,軍醫院還能順帶為周圍百姓們看看病。但是到了戰時,隻能服務於大軍征戰,進行戰場救治。普通百姓生了病,大多還是得不到及時救治的。


    在李濟帶走了一幫核心醫生隨遼王遠征西域後,收錢和參謀長兩個孩子先後夭折,也和遼東醫療力量有限有很大的關係。


    但是彼一時,此一時,誰也沒想到,這兩年來,隨著遼王在京城一番搗騰,遼東的醫療力量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壯大了不少,竟然有了二十五名太醫水準的專家,相當於京城太醫院的四分之一。


    遼王在應天接受冬病夏治,悄悄挖走了當時名聲還不是太顯的太醫商節、王賓和秦王府良醫正徐樞等五人,算是抵消了老朱撬走了平安、黃湜、徐德、宋有才等人。


    後來,他收了便宜侄兒朱有燉當學生,作為交易,直接從周王那裏要了周王府良醫正李恒等五個高手。


    他將寧貴妃拐到遼東後,太孫又主動送來杜通等三個太醫。


    即使前段時間徐樞等五名太醫跟隨新王去了西域,遼東現在還有二十名專家級的醫生。而且,其中的葛景山、商節、王賓、李恒、蔣用文、杜通等人都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頂級醫學專家,比李濟厲害得多。


    遼王有一個特點,挖人如挖樹,要麽是連根拔起,要麽是連整片樹林遷移。他前腳把這些專家弄到遼東,後腳就讓人把這些人的家眷甚至學生們也接到遼東來。


    比如,王賓的那個學生盛寅悟性就很高,水平和王賓不相上下。隻是他一直劍走偏門,喜歡為婦女看病,在江湖上名聲不好,被稱為流氓大夫。


    其實十個女人九個炎,女人一旦有了難言之隱,心裏雖然膈應,但誰又能真正離得開這些閱人無數的婦科醫生呢?


    到了後世,在治療婦科疾病方麵頗有心得的這種專家實際上非常受歡迎,往往被稱為婦女之友。


    所以,遼王在挖王賓的時候,也就順便把尚在民間遊走,形同江湖騙子的盛寅給挖到了遼東。


    明朝醫生有個特點,都是家族傳承,同族男丁往往都是會看病的大夫,甚至女流之輩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診治一些頭疼腦熱的家常小病,隨便放在哪個林中部落,絕對是段位最高的薩滿巫師。


    因此,遼東看似隻匯集了二十名醫學專家,其實聚集在他們身邊的醫生資源實際上不下百人,再加上李濟這些年從應天和山東聘請了一些,遼東又培養了一些,遼東現在的醫師力量加起來已經有兩百人之多。


    隻是因為遼王和李濟都遲遲未回遼東,這些人大多擁擠在廣寧,沈陽的醫院還處於閑置狀態。


    遼王於是就在心裏把手中的資源和遼東各地的需求好好盤算了一下,然後推心置腹地和葛景山進行一番談話。


    “葛神仙,感謝你救了新王,也救了我好多遼東軍民。隻要你願意留在遼東,有什麽條件隨便提。”


    “謝謝殿下垂青,隻是老朽年事已高,不能為殿下效力了。”


    “千萬不要這麽說,家有一老,就是一寶,有了你這位老神仙,我遼東就是有了金山銀山。”


    “殿下,遼東現在是名醫雲集,杜通、蔣用文、商節、王賓等人本是京城名醫,周王府的李恒號脈、開方水平也不亞於老朽,聽說你那良醫正李濟也是回春妙手,接骨縫合如同織衣。我也該回應天,向皇帝陛下複命了。”


    “唉呀,他們這些人在你麵前都是兒子輩,李濟在你老神仙麵前隻能算是徒孫。我現在打算在沈陽成立一個醫學研究所,隻要你願意屈就這個所長之職,我就給你在沈陽中護衛掛個同知的銜,品級暫定為從三品。”


    “這……”


    遼王暖心留人,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王炸,給了葛景山一個從三品,驚得老神仙瞠目結舌。


    大明醫生的地位很低,全天下能做到太醫院一把手院使位置上的隻有一人,也才是正五品。好多太醫又特別能活,壓得下麵的人終其一生也隻是個正八品的吏目,相當於科室主任,還有好多人到死連個正八品的吏目都混不上,連微末小吏都算不上。


    見葛景山還有些猶豫,遼王繼續轟炸:“葛神仙,我看你那兒子葛允謙也不錯,我打算在長春再建一個醫院,先讓他當副院長,給他在長春中護衛掛一個從五品副千戶的名,曆練兩年,就是院長,再掛一個正五品千戶的名。”


    “這……”葛景山顫顫巍巍半天,先是權衡利弊,接著是百感交集,最後是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遼王開出的條件實在是太誘人了,葛景山哪怕真是神仙也忍不住這個誘惑。


    哪怕他不考慮自己,也要考慮兒子的前程。雖說他兒子醫術也算可以,可是到現在連太醫院的八品吏目還沒混上哩。


    過了好半天,他才止住了激動,小心翼翼地答道:“老朽感謝殿下厚愛。隻是這樣使不得啊,京城太醫院院使才是正五品啊。”


    遼王輕描淡寫道:“有什麽使不得的?我遼東軍軍力冠絕天下,你們大夫也是我遼東軍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你們就是我遼王府護衛的人了,京城那裏自然有我去應付。你放心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就是了。”


    葛景山:“謝殿下,老朽定肝腦塗地……”


    拿下葛景山後,遼王進一步向他描繪了自己為遼東醫療事業的藍圖:“葛神仙,你看,沈陽人口最為稠密,都有三十萬了。我打算在那裏組建一個遼東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以李恒和蔣用文為正、副院長,讓李恒改進人痘接種方法,三年內在遼東徹底消滅天花。”


    葛景山連忙道:“殿下菩薩心腸,才是活神仙啦!隻是人痘接種十分凶險。”


    遼王答道:“這個老神仙放心,本王已經發明了一種牛痘接種方法。”


    聽說遼王能消滅天花,葛景山不大相信。


    早在大明之前千年,葛景山的先祖葛洪就曾發現了天花病毒的特點,這個病毒雖然致死率奇高,但隻要一次患病,終身免疫。葛氏一族於是代代相傳,努力探索天花接種防治方法。


    到了明朝,世代從醫的葛家已經總結出了旱苗、水苗等多種接種方法,隻是此時的病毒來源於天花患者,接種到其他人身上後,死亡率還是比較高。


    但是從後世穿越再來的遼王知道,隻要把天花病毒通過牛作為媒介,中轉一下,降低毒性後再接種到人身上,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防治天花。


    當遼王把後世這個方法告訴葛景山後,葛景山又是激動地說道:“殿下,隻要老朽在有生之年能夠見證消滅這天花,寧願不要這指揮同知的待遇。”


    遼王笑道:


    “老神仙不要激動,我還打算在沈陽另外成立一個專門給婦女兒童看病的婦幼醫院,以後婦女都到醫院生產。”


    “太醫杜通和王賓的徒弟盛寅都擅長婦科,幹脆就讓二人為正、副院長,再招一些會看病的女家眷、接生婆和小護士,爭取將遼東嬰兒死亡率從目前的百分之二十降低到百分之五以下。”


    “我們原來的良醫正李濟在救治遼東軍傷員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外科手術經驗,我準備讓他到金州去,組建一個以外科手術和休養康複為主的軍醫院。”


    “周王府的騰碩據說發明了草烏散,和華神醫的麻沸散不相上下,可以讓普通人在刮骨療毒之時談笑風生。我準備讓騰碩使用草烏散配合李濟做手術。”


    “原來的廣寧軍醫院全麵向百姓開放,由杜通的兒子杜仲任院長。錦州和遼陽人口也比較多,也要參照廣寧的規模,各成立一所醫院,由商節和王賓分任院長。這醫院一多,大夫就不夠用。”


    “你這個醫學研究所就專門組織研究疑難雜症,培養人才。你不是擅長問穴針灸麽?我給你研究所先鑄造十個針灸銅人模型,供你們練手,等兩、三年後,你葛神仙再帶出一批徒弟,我準備再到遼北增設一批醫院……”


    聽了遼王的描述,須發皆白的葛神仙一下子又好像真的像神仙似的活了起來,容光煥發,開始利用在太醫院中的影響,幫助遼王籌建醫院起來。


    要知道,始於北宋的針灸銅人模型一直是研究針穴治病的最佳教具,但由於成本昂貴,製成的模型極少,隻有皇家太醫院的學生們才有機會接觸到這教具,就像後世能接觸到光刻機的芯片專業學生寥寥無幾一樣。


    朱植穿越時的大明真的很窮,即使在應天的太醫院,也隻有一具針灸銅人模型供學生們練習之用。學生們要練習針灸問穴,排上一天隊,也隻能練習一柱香的功夫,和後世在駕校排隊差不多。而現在遼王一抬手,就是十具針灸銅人模型。


    當然,不可否認,朱植現在遇到大明的醫生還很純粹,是“但願世間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的那種,真稱得上是國醫。


    葛神仙現在隻是想把老祖先的《銅人經》再發揚光大,為更多的醫患解除病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