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後,大臣們大多如釋重負,各回各家,吃飯去了。
隻有太仆寺卿的官員們如喪考妣,心裏對遼王仇恨無比,恨不得寢其皮,啖其肉。
“你一個遼東藩王插手什麽西域事務?想在西域立功就是了,談什麽績效考核,革除馬政積弊?”
“這下好了,整個太仆寺估計都要被皇帝清洗,除了駙馬爺,能活下來個蟑螂就算不錯了。”
“話再說回來,現在誰不貪?就那點天天貶值的寶鈔,能買幾斤米?相對太仆寺官員們撈的幾兩碎銀子,六部撈的多了去了。”
“戶部可以在稅收上做手腳,幾年前,光是那個侍郎郭恒一人都貪了兩百多萬石浙江省的秋糧。”
“工部可以在工程上做手腳,黃河年年修,年年決。運河年年修,到現在還在斷流,卻為工部大爺們開啟了源源不斷的致富之路。”
“兵部可以在軍械上做手腳,按照他們那個火器報價,以遼東一已之力,拿下西域恐怕得一千萬兩銀子。”
“禮部可以在科舉上做手腳,大考小考,雁過拔毛,集腋成裘。”
“刑部可以在官司上做手腳,別說決人生死的命案,隻要十大酷刑都用上,就是一個看似雞毛蒜皮的普通官司也可以上升到滅九族的高度,你不孝敬試試?”
“吏部可以在所有官員上做手腳,而且這手腳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如一日,薪火代代相傳。別看詹徽那老狐狸挺能裝,好幾年隻穿一雙破靴子,家裏的小妾總是新的,真是夜夜當新郎。”
“太仆寺說是掌管天下馬政,實際上是皇家車隊,伺候皇帝,鞍前馬後。隻有把皇帝伺候舒服了,每年才會有那麽幾天下去檢查馬政的機會。”
“就這點差使,因為僧多粥少,還得輪流排隊,有時候還得請客送禮,抓鬮搖號……”
與太仆寺卿的官員們反應相反,大多數武將們還是挺高興的。
立國二十多年了,大明竟然還沒有十萬匹戰馬,一到征戰,就為戰馬發愁,打敗了,還得受文官們奚落。
這太仆寺真該千刀萬剮。要不是遼王通過黃湜作了提醒,大家還都以為真是老百姓不會養馬的緣故哩……
黃湜也是緊張得出了一身冷汗,顧不得吃午飯,趕緊找在秦淮河上勞累過度的遼王匯報去了。
遼王依舊在秦淮河的天上人間畫舫之上,剛剛和沈莊,還有一幫剛剛談好合作的徽商喝完酒,開始了下一個例行科目,和一幫歌伎詩詞相和。
黃湜仔細一聽,這歌曲竟是當年在大建沈陽城時為軍民鼓勁加油的一首歌。
他當時聽不太懂,後來專門從靖江王那裏找來了歌詞,又學了好久。
剛開始唱時,覺得有一種努力奮鬥後飽經滄桑後的無奈,像是想要放棄。
他當時估計遼王剛剛因為受到朝廷的打壓,是借這首歌排解心中的苦悶。
但現在遼王好像變了個人似的,正如當初之國的靖江王爺教那些教坊司歌伎,不,雪原劇團歌手們學唱歌,一句一句地教那幫鶯鶯燕燕們,反複吟唱飽經滄桑的前半部分:
不知道在那天邊可會有盡頭,
隻知道逝去光陰不會再回頭,
每一串淚水伴每一個夢想,
不知不覺全溜走,
不經意在這圈中轉到這年頭,
隻感到在這圈中經過順逆流……
“妍妍,不僅嗓子要放開,人也要開放。”
“鶯鶯,唱得不錯,賞二兩銀子。”
那些歌伎每學一句,狗腿子沈三公子還在後麵點評一句,煽風點火,凡是唱得好的,免不了要賞些碎銀子。一副後世一擲千金的土豪樣。
黃湜覺得這首歌的後半部分才是精華所在。
當初,自己也是對照歌詞,反複揣摩,慢慢吟唱後,從中感受出了遼王當時帶領遼東軍民塞外蠻荒之地開拓進取、不屈不撓、無愧我心的執著。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此一時,彼一時。那時的遼王正被朝廷打壓,如今的遼王在朝中威望如日中天,在皇帝麵前的恩寵獨一無二,即使皇太孫也難望其項背,怎麽突然如此滄桑?
對這個素來天馬行空的王爺,黃湜百思不得其解,隻好在這歌聲的共鳴感染下,也在外麵唱起下半部分來。
黃湜的歌聲也是不錯的,嗓音深厚,甚至比遼王還要好。
他這一唱,裏麵的遼王也帶著一幫鶯鶯燕燕跟著相和,這聲音慢慢也變得激昂起來,回蕩在秦淮河兩岸,驚起陣陣漣漪,兩岸路人也紛紛駐足屏息細聽,以為又是陶氏戲班新創的什麽曲目。
不過,聽這曲風、歌詞,與當時的南戲很不一樣。
下朝後前來微服私訪的老朱也在河邊聽眾之中,感覺這歌並不像大臣們打小報告時所說的靡靡之音,盡是些什麽不知羞恥的相思呀,男歡女愛啊,倒像一代梟雄曹孟德的《歌以詠誌》。
但是這歌曲到底詠了哪些誌,老朱也是聽得朦朦朧朧的,連忙讓郭英給自己解釋解釋。
郭英哪懂這些調調,連忙又叫來兒子郭鎮。
好在郭鎮是懂一些的,於是就找來紙筆,把歌詞寫給老朱看,隻見上麵寫著:
幾多艱苦當天我默默接受,
幾多辛酸也未放手,
故意挑剔今天我不在乎,
隻跟心中願意去走。
不相信未作犧牲竟先可擁有,
隻相信是靠雙手找到我欲求,
每一串汗水換每一個成就,
從來得失我看透。
老朱一看這歌詞,覺得遼王前麵的詞像是在發泄當年自己打壓他的不滿。但是後麵的詞是什麽意思呢?
他還是很疑惑,就問郭鎮:“郭鎮,你跟遼王身邊最久,遼王所說心中願意是何物?”
郭鎮答道:“好像是什麽不忘初心。”
老朱又問:“何為初心?”
郭鎮答道:“臣也不知道。靖江王爺曾經和太子探究過,說太子心裏想的是朱家江山千秋萬世,遼王殿下想的是華夏子孫血脈賡續。”
老朱慨然道:“這有區別嗎?朕以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為己任,既是為了朱家江山千秋萬世,也是為了華夏孫子血脈賡續。這都是朱家兒郎的初心。”
跟在老朱身邊的一幫隨從都不敢做聲,心道:“這理論也太高深了。”
禮部侍郎方孝孺在心裏嘀咕:“前者是天下為家,後者是天下為公。怪不得這遼王殿下境界如此超凡脫俗,無意皇儲之位。難道真如外人傳言,是謫仙下凡?”
隻有太仆寺卿的官員們如喪考妣,心裏對遼王仇恨無比,恨不得寢其皮,啖其肉。
“你一個遼東藩王插手什麽西域事務?想在西域立功就是了,談什麽績效考核,革除馬政積弊?”
“這下好了,整個太仆寺估計都要被皇帝清洗,除了駙馬爺,能活下來個蟑螂就算不錯了。”
“話再說回來,現在誰不貪?就那點天天貶值的寶鈔,能買幾斤米?相對太仆寺官員們撈的幾兩碎銀子,六部撈的多了去了。”
“戶部可以在稅收上做手腳,幾年前,光是那個侍郎郭恒一人都貪了兩百多萬石浙江省的秋糧。”
“工部可以在工程上做手腳,黃河年年修,年年決。運河年年修,到現在還在斷流,卻為工部大爺們開啟了源源不斷的致富之路。”
“兵部可以在軍械上做手腳,按照他們那個火器報價,以遼東一已之力,拿下西域恐怕得一千萬兩銀子。”
“禮部可以在科舉上做手腳,大考小考,雁過拔毛,集腋成裘。”
“刑部可以在官司上做手腳,別說決人生死的命案,隻要十大酷刑都用上,就是一個看似雞毛蒜皮的普通官司也可以上升到滅九族的高度,你不孝敬試試?”
“吏部可以在所有官員上做手腳,而且這手腳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如一日,薪火代代相傳。別看詹徽那老狐狸挺能裝,好幾年隻穿一雙破靴子,家裏的小妾總是新的,真是夜夜當新郎。”
“太仆寺說是掌管天下馬政,實際上是皇家車隊,伺候皇帝,鞍前馬後。隻有把皇帝伺候舒服了,每年才會有那麽幾天下去檢查馬政的機會。”
“就這點差使,因為僧多粥少,還得輪流排隊,有時候還得請客送禮,抓鬮搖號……”
與太仆寺卿的官員們反應相反,大多數武將們還是挺高興的。
立國二十多年了,大明竟然還沒有十萬匹戰馬,一到征戰,就為戰馬發愁,打敗了,還得受文官們奚落。
這太仆寺真該千刀萬剮。要不是遼王通過黃湜作了提醒,大家還都以為真是老百姓不會養馬的緣故哩……
黃湜也是緊張得出了一身冷汗,顧不得吃午飯,趕緊找在秦淮河上勞累過度的遼王匯報去了。
遼王依舊在秦淮河的天上人間畫舫之上,剛剛和沈莊,還有一幫剛剛談好合作的徽商喝完酒,開始了下一個例行科目,和一幫歌伎詩詞相和。
黃湜仔細一聽,這歌曲竟是當年在大建沈陽城時為軍民鼓勁加油的一首歌。
他當時聽不太懂,後來專門從靖江王那裏找來了歌詞,又學了好久。
剛開始唱時,覺得有一種努力奮鬥後飽經滄桑後的無奈,像是想要放棄。
他當時估計遼王剛剛因為受到朝廷的打壓,是借這首歌排解心中的苦悶。
但現在遼王好像變了個人似的,正如當初之國的靖江王爺教那些教坊司歌伎,不,雪原劇團歌手們學唱歌,一句一句地教那幫鶯鶯燕燕們,反複吟唱飽經滄桑的前半部分:
不知道在那天邊可會有盡頭,
隻知道逝去光陰不會再回頭,
每一串淚水伴每一個夢想,
不知不覺全溜走,
不經意在這圈中轉到這年頭,
隻感到在這圈中經過順逆流……
“妍妍,不僅嗓子要放開,人也要開放。”
“鶯鶯,唱得不錯,賞二兩銀子。”
那些歌伎每學一句,狗腿子沈三公子還在後麵點評一句,煽風點火,凡是唱得好的,免不了要賞些碎銀子。一副後世一擲千金的土豪樣。
黃湜覺得這首歌的後半部分才是精華所在。
當初,自己也是對照歌詞,反複揣摩,慢慢吟唱後,從中感受出了遼王當時帶領遼東軍民塞外蠻荒之地開拓進取、不屈不撓、無愧我心的執著。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此一時,彼一時。那時的遼王正被朝廷打壓,如今的遼王在朝中威望如日中天,在皇帝麵前的恩寵獨一無二,即使皇太孫也難望其項背,怎麽突然如此滄桑?
對這個素來天馬行空的王爺,黃湜百思不得其解,隻好在這歌聲的共鳴感染下,也在外麵唱起下半部分來。
黃湜的歌聲也是不錯的,嗓音深厚,甚至比遼王還要好。
他這一唱,裏麵的遼王也帶著一幫鶯鶯燕燕跟著相和,這聲音慢慢也變得激昂起來,回蕩在秦淮河兩岸,驚起陣陣漣漪,兩岸路人也紛紛駐足屏息細聽,以為又是陶氏戲班新創的什麽曲目。
不過,聽這曲風、歌詞,與當時的南戲很不一樣。
下朝後前來微服私訪的老朱也在河邊聽眾之中,感覺這歌並不像大臣們打小報告時所說的靡靡之音,盡是些什麽不知羞恥的相思呀,男歡女愛啊,倒像一代梟雄曹孟德的《歌以詠誌》。
但是這歌曲到底詠了哪些誌,老朱也是聽得朦朦朧朧的,連忙讓郭英給自己解釋解釋。
郭英哪懂這些調調,連忙又叫來兒子郭鎮。
好在郭鎮是懂一些的,於是就找來紙筆,把歌詞寫給老朱看,隻見上麵寫著:
幾多艱苦當天我默默接受,
幾多辛酸也未放手,
故意挑剔今天我不在乎,
隻跟心中願意去走。
不相信未作犧牲竟先可擁有,
隻相信是靠雙手找到我欲求,
每一串汗水換每一個成就,
從來得失我看透。
老朱一看這歌詞,覺得遼王前麵的詞像是在發泄當年自己打壓他的不滿。但是後麵的詞是什麽意思呢?
他還是很疑惑,就問郭鎮:“郭鎮,你跟遼王身邊最久,遼王所說心中願意是何物?”
郭鎮答道:“好像是什麽不忘初心。”
老朱又問:“何為初心?”
郭鎮答道:“臣也不知道。靖江王爺曾經和太子探究過,說太子心裏想的是朱家江山千秋萬世,遼王殿下想的是華夏子孫血脈賡續。”
老朱慨然道:“這有區別嗎?朕以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為己任,既是為了朱家江山千秋萬世,也是為了華夏孫子血脈賡續。這都是朱家兒郎的初心。”
跟在老朱身邊的一幫隨從都不敢做聲,心道:“這理論也太高深了。”
禮部侍郎方孝孺在心裏嘀咕:“前者是天下為家,後者是天下為公。怪不得這遼王殿下境界如此超凡脫俗,無意皇儲之位。難道真如外人傳言,是謫仙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