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莊早就回到了遼東,不僅帶來了沈家招來的大批人手,還帶來了一個龐大的商業計劃書,也叫富遼方案。


    太子走後,他找機會向遼王推銷:


    “我覺得我們可以按後世經營模式,將遼沈昌商號改造成一個涉及房地產開發、紡織、釀酒、餐飲娛樂、糧油加工,以及車輛、五金、機械、玻璃、陶瓷、香皂製造和銷售的龐大集團公司。”


    “傳統的商貿業務隻是賤買貴賣,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大部分可以讓給別人做。我們隻保留東北參茸、貂皮等高檔土特產和白酒、玻璃等奢侈品的收購和銷售生意。”


    “包括食鹽、茶葉、普通毛皮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的銷售權也可以慢慢出讓給晉商或內地其他商家。象香皂、陶瓷、玻璃等一些奢侈產品再經營一段時間,也可嚐試隻保留生產權,讓出銷售權。”


    “這樣,既可提高外地商家的積極性,由他們自行組織人力參加遼東建設,又能讓遼東集中力量幹大事,幹關鍵領域的事。”


    “最好成立一個董事局,總攬全局,董事局董事由遼王府和沈家三七開,但是在利潤分配上,我建議七三開。”


    遼王沒有看這方案,隻是問道:“這樣一來,沈家不就成了遼王府的管家麽?幹的活多,得的錢少。你們沈家願意嗎?”


    沈莊答道:


    “沈家二公子開始是很不高興的。我就對他說了,這車輛、美酒、美食、玻璃、陶瓷、香皂都是遼王和府內各位大神們發明的。這各種機械、設備也要遼王府工匠設計製造,廠房也要遼王派兵保護,沈家船隊也要遼海水師護航。沈家能坐享三成已經不錯了。即使如此,沈家一年利潤估計也會不下一百萬兩白銀。”


    “聽我這麽一說,沈至也就釋然了。在過去的一年裏,光是我帶著遼東的美酒、美食在江南一帶開連鎖酒樓這一項,可沒少賺錢,二十萬兩銀子至少是有的。”


    遼王說道:“隨著天下太平,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這連鎖酒樓在全國還要布局下去,一年少說也有一百萬兩銀子。最近,又聽說你在琢磨什麽藥酒,搞不好利潤也不亞於開酒樓。”


    沈莊嘿嘿一笑:“賺點小錢花花而已,中老年男人都需要。要不我給你也弄點?聽說你對美女不感興趣?”


    遼王努力從蒼白的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說道:“我這身體,能不能再活兩年都成問題。你把這個富遼方案交給收錢,也就是靖江王吧。你認為可行的,可以先行實施。萬一我死了,你們好好合作吧……”


    又過了一段時間,遼王身體總算又好了些,認認真真看了沈莊這份富遼方案,就讓張信、郭鏞和明月三人代表遼王府加入董事局,又提了兩點要求:


    “一是集團公司和主要的分公司財務必須由遼王府派駐一到兩名財務人員進行監管,向明月負責。”


    “二是優先成立一個織造局也就是紡織集團公司,保障遼東軍民所需。”


    遼王的考慮是,經過遼王府和鬆庭書院的聯合培養,遼王府已經培養了一批足夠勝任財會工作的財務人員。明月也能勝任集團公司賬務總監的職務。


    現在遼東又來了十萬餘人,過冬衣物供不應求始終是個大問題。遼東軍明年西征,軍裝也是極大的需求。大能三嬸那個小織造局跟作坊式的裁縫店差不多,管理落後,設備落後,觀念落後,始終跟不上形勢的發展。


    成立新的織造局,勢在必行。


    遼王身體完全康複後,又來了一個大手筆,將原先由遼王府作為戰略物資獨家經營的鹽、茶、香料,全部交由新成立的糧油公司經營,利潤自然從遼王府獨享變成和沈家共同分成。


    沈莊也讓沈家把錢莊交了出來,和遼王府合作,初步改造成後世銀行,發行銀票,內部各公司、商號可以自由兌換,方便大額資金周轉流動和財務結算,也方便集團公司在內地開展業務。


    這銀票一發行,基本上和後世鈔票差不多,就是麵額大了點,又有點像存折,就是沒有利息,倒是幫資金越來越緊張的遼王府融了不少資。


    張信、郭鏞和明月三人也拿出了一個遼王府內部利潤分成方案。


    三人最初提議,遼王獨占遼王府利潤的七成。


    可是在遼王的一再反對下,遼王的分成最後降到了三成,婉君、婉清共占一成,徐德等三位社長共占一成,靖江王和張信共占一成,郭家占一成,軍械司各位局長共占一成,蒯富占大頭。餘下二成彌補軍費不足,包括對立功人員的獎勵和傷殘、犧牲人員的撫恤。


    即使如此,遼王還是從自己的分成中又悄悄給張石和朱大能留了共一成。也就是說,遼王自己隻要了兩成。


    沈至這次沒有急著回江南,也留在遼東搞建設。他現在慢慢被沈莊洗腦了,相信遼東的潛力,也看到了遼東的潛力,開始協助沈莊全麵落實富遼計劃。


    因為徐德馬上要去甘肅屯田,沈家直接接管了酒廠,並增加了設備和人手,把產能從年產十萬斤直接提高到年產五十萬斤,口感也越來越醇了。


    沈莊這個奸商還往酒裏加了鹿茸、鹿鞭、虎骨等猛料,這酒錢就像稻草繩捆在了大閘蟹身上,附加值噌噌噌地上去了。


    沈家直接把大能三嬸的織造局給收購了,在沈陽成立了新的織造局,由沈家派人負責,裏麵不僅有紡紗廠、織布廠、製衣廠,還有皮革廠。


    沈家還專門從江南請來不少專業製造皮革的工人,上了一條最新的皮草生產線。


    傳統的羊皮襖和貂皮大衣那個味道實在醇厚濃鬱,濃鬱得內地人寧願穿棉襖,也不穿皮襖。


    但是有了這新生產線、新的工藝,情況就不一樣了。


    工人們把大量羊皮、貂皮往一個巨大的池子裏一扔,利用巨大的水力持續攪拌清洗,再用特殊香料進行處理,那穿起來才叫一個舒服……


    在靖江王的支持下,沈莊從軍械司挖了六十個工匠,加上從江南請來的六百多個普通工人,在撫順成立了一個新的機械製造局,由蒯榮負責,下設車輛廠、機器廠、五金廠,專門生產民用車輛,大型農用和工礦器械和重要五金產品,讓軍械司專心致誌抓軍工生產。


    婉清和婉君碎碎念的玻璃廠、陶瓷潔具廠和香皂廠也終於上馬了,主要人手依舊是沈家從江南請來的。


    婉清和婉君不由感歎,以前怎麽沒看出來,這沈胖子不僅是個包工頭,還是個實業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