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臘武回到陣中之後,連忙和太師哈拉章商議投降一事。


    “太師,恕我直言,我們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得考慮向明軍投降了。”


    “太尉何出此言!我手下尚有四千精銳,你那裏也有四千精銳,咱們還有八千人馬,和明軍決一死戰,也許能反敗為勝。”


    “太師認為我賴臘武是貪生怕死之輩麽?”


    “開原王和太尉雖然被明軍俘虜,但都是身在漢營心在大元,對大元忠心耿耿。若不是太尉未雨綢繆,陛下早已落入明軍手中。老夫豈敢小看太尉?”


    “太師自信手下那四千人馬能打敗我這四千人馬麽?”


    “太尉自幼追隨開原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哈拉章自愧不如。太尉如果願意帶領我蒙古勇士和明軍決一死戰,哈拉章誓死追隨。隻是太尉為何輕言投降?”


    “唉……說起來你未必相信,再給我五萬騎兵,也難以撼動對麵的明軍。去年春夏,我和遼王阿紮失裏聯手,以四萬騎兵以圍魏救趙之計攻破遼陽,差點把明軍趕進大海。最後,竟然不敵這明朝小遼王一萬人馬。待返回金山時還不到一千人。遼王阿紮失裏後來帶領四萬部眾直接降了小遼王。”


    “這個小遼王這麽厲害?”


    “豈止是厲害!明朝將軍馮勝以二十萬大軍合圍金山,耗費數月也未能讓開原王傷筋動骨。可這小遼王隻施出一計四麵楚歌,便讓我二十萬蒙古將士頃刻間軍心渙散,開原王隻好委屈求全,隻身向明軍詐降,才為我們幾萬部眾逃亡贏得時間。”


    “太尉不是在黃龍府襲殺了明軍都督濮英三千人馬麽?何必盡長他人誌氣?”


    “黃龍府之戰也是因為被這個小遼王追上,先勝而後敗,反而折了近萬人馬。”


    聽賴臘武這麽一說,哈拉章心裏雖是駭然,仍然厲聲道:“縱是如此,也不能未戰先降,辱沒成吉思汗子孫的名聲啊!”


    哈拉章出自蒙古蔑兒乞部,這個部落一向以出產神箭手著稱,最後被成吉思汗所滅。


    但是,他祖上幾代人為大元帝國出生入死,出將入相的不在少數。他父親脫脫帖木兒還是元朝末代賢相。所以他早已經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繼續以擁護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為己任,甚至把自己也當成了黃金家族的一份子。


    賴臘武隻好繼續勸道:


    “太師啊,不是我蒙古勇士不勇、箭法不精,而是這明軍有妖術相助,這小遼王更是其智如妖。”


    “也許正如漢人所說,天道輪回,大元氣數已盡。一味硬拚,恐怕這成吉思汗的子孫們從此要從草原絕種了。”


    “太師,聽我一言,咱們還是學習阿紮失裏,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就是把草原全部送給漢人,漢人也熬不過這裏的苦寒。二十年之後,我蒙古人還是如珍珠一樣撒遍整個呼倫貝爾草原,像蘑菇般長滿哈拉溫山。”


    經過賴臘武的耐心解釋,哈拉章也開始心動起來,隻是擔心地問道:“剛才那郭英已經說過,太尉和陛下,還有開原王都曾投降過明朝,又欺騙了明朝。這次明朝還會放過你嗎?”


    賴臘武見哈拉章已經被說動,懸著的一顆心慢慢放了下來,長籲一口氣說道:“太師,隻要能為我們蒙古人在這草原上留下種子,我賴臘武就是獻出這條老命,也算是死得其所!記住,後麵無論發生什麽,都不要和明軍硬拚!”


    言畢,賴臘武又回到自己的部族,交代子女和心腹們一定要和太師一起向明軍投降,為蒙古人和木華黎家族保留住火種。


    半個時辰很快過去了,太陽也快要從草原邊際消失。


    郭英正要下令明軍釋放火箭,賴臘武縱馬揚刀衝了過來,嘴裏還高聲喊道:“武定侯,今日隻要你贏了我手中這把寶刀,我這五萬多部眾立即投降,可敢與本太尉堂堂一戰?”


    郭英一聽,不由大怒,看賴臘武離他還有三十多步距離的時候,“呼”地一聲,將手中長槍擲出。


    郭英真不愧是長槍王,那長槍猶如離弦之箭,徑直向賴臘武飛去。


    賴臘武見長槍飛來,竟然不躲不避,反而挺直身子,迎了上去,一下子被紮了個透心涼,跌落馬下!


    看樣子,這賴臘武明顯是求死去的,而不是去和郭英決鬥的。


    因賴臘武有言在先,身後的三萬多蒙古部眾雖嚎啕大哭,哭聲震天,並無一人反抗。


    明軍這邊,郭英也被賴臘武的一心求死搞蒙了,呆在原地,半天不知如何是好。


    還是朱大能反應快,立即組織人馬進入元軍陣內,對元軍進行繳械。


    在哈拉章和幾個部落頭人的約束下,六萬多蒙古部眾最終按賴臘武最後的遺言,全體向明軍繳械投降。


    到了第二天早上,受降和清點工作大致完成。


    投降的蒙古部眾共有六萬八千人,其中精壯八千人,馬匹一萬五千多匹,騾驢牛等大畜一萬五千餘頭,羊三十萬餘頭,勒勒車三千多輛,其他鎧甲、弓矢、刀槍等兵器,更是無數。


    哈拉章為了表示投降的誠意,還獻出了三千兩黃金,三十萬兩白銀。


    短暫的喜悅之後,明軍開始犯愁了,這俘獲也太多了!


    郭英雖然是沙場老將,但本行是保鏢。朱大能雖是遼東冉冉升起的新星,隻精於排兵布陣。二人都不會當管家。


    所以,大家都不約而同把善後工作交給了平安來幹。


    平安也沒辜負大家的信任,不到一天時間就把善後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


    他先讓蒙古人把賴臘武抬了回去,按蒙古人的風俗予以厚葬,慢慢穩定了降眾的情緒。


    接著,他又請哈拉章和部落頭人們到明軍大營中品茶,順便觀看了一下明軍的火箭發射、火槍射擊和馬刀劈砍等兵器表演,將這些頭人們心中最後的一絲僥幸也粉碎得無影無蹤。


    最後,他還騎馬帶著幾個會蒙古話的將士到蒙古營帳巡視了一遍,親自向蒙古人承諾:“隻要蒙古人跟著明軍到了哈拉溫山以東,仍可在洮兒河兩岸牧馬放羊,不僅勒勒車和羊群全部發還給蒙古人,三萬匹馬、騾、驢、牛等大型牲畜,每戶也可以留下一頭,甚至還可以發還部分弓箭和刀具。”


    平安的承諾很快贏得了蒙古人的好感,給予了蒙古人生的希望同時,也逐漸消除了其心中的仇恨。


    當然生於草原上的蒙古人更崇拜狼性,勝者為王,也談不上多大仇恨。正如蔑兒乞部、紮賚特部、兀良哈部一樣,他們本是成吉思汗黃金家庭的死對頭,但是被成吉思汗征服之後,對蒙元朝廷反而比有著黃金家族血統的翁牛特部更為忠誠。


    朱大能這時也粗中有細,在被俘的蒙古部眾中專門挑出並不屬於蒙古人的近千戶林中百姓,也就是後來以索倫人名揚天下的達斡爾、鄂溫克和鄂倫春人,後來把他們安置在長春以北。


    他又挑出了五十多戶回回,這都是為小元朝廷效力的回回工匠,大能自然要將他們送回廣寧城,這可是遼王爺的最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