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打發走了曹敏修,曹敏修的孫子曹楚材仍然杵在原地,也不管朱植要開什麽軍事會議。
朱植隻好讓平安把他拉出去。
沒想到這小夥子卻一把將平安推了個趔趄,顯然還是有些功夫的。原來是真人不露像啊!
朱植一下來了興趣,就問道:“我說楚材啊,你為何叫這個名字啊?”
曹楚材不卑不亢地答道:
“聽爺爺講,我們曹家先祖來自中原,隻因平倭有功,受到高麗王室重用。”
“但是,爺爺有感於高麗連年戰亂,難免會步當年契丹後塵,又認為我有些小材,就為我取了這個名字,希望我長大後能象大元宰相耶律楚材那樣,以四海為家,以天下蒼生為念,建功立業,不局於一國一疆之限。”
朱植興趣更濃了,問道:“那你有哪些小材啊?”
“經史子集在天朝麵前固然不值得一提,但遼東河流山川,凡險要之處,均能過目不忘;漢蒙倭及女真諸語,無一不精。”這個楚材說得相當的自信。
朱植頓時樂了,讓人筆墨伺候,讓他現場畫出遼東地形圖。
隻見曹楚材也不思索,很快就畫出一幅遼東地形圖來了,從安東到遼陽的道路、河流,一清二楚,不僅比大明兵部給的地圖精準多了,而且要比後世經過數百年地理變遷和人為改造過的道路、河流靠譜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對道路、漂流兩側建州女真部落的分布也是標注得一目了然,就連進入帳篷內準備開會的諸位將軍看後,也是暗暗稱奇。
朱植就對張石說道:“參謀長,這個人先給你了。”
張石臉上馬上笑出花來,這以後又多了一個優秀的情報參謀啊。
收下曹楚材後,迅速向眾將明確了北上路線和人員安排:
“因為事情緊急,譚廣帶直屬騎兵營和火槍隊,拿著曹楚材畫的地圖星夜北上。如果遇到女真人襲擾,不得戀戰,保證端午節前到達沈陽堡。”
“廣寧中護衛四軍分兩路增援沈陽,其中武定侯率左、右、後三軍,張石率兩千蒙古騎兵明天直接北上,爭取五月七日左右會師沈陽堡,掩護遼陽城恢複重建。”
“李威將軍,你帶本部人馬和剛從高麗軍隊手中要回的蒙古俘虜,就在鴨綠江口築城設防,防止高麗軍偷襲。”
“本王帶前軍和其他人員等水師到了後,坐船到蓋州,再北上與武定侯會合。”
遼王把李威的人馬留在鴨綠江口還有一層考慮。
他擬上報老朱,把山東日照那個安東衛設在這裏,這樣才名副其實。而且可以在此開設互市,保護兩國之間的貿易線。
朱植覺得,蓋州衛不能再損失了,就讓葉望就地接收高麗難民,等吳傑水師主力來後拉到蓋州和紅崖子種地去。
考慮到下一步戰線北移,他還第一次動用夜不收的飛鴿,傳信至廣寧的周興和蒯富,集中力量建造一批二百料左右的船隻交由吳傑由遼河北上,將後續的軍需糧草順著遼河送往沈陽以北的銀州地區待命。
他又讓遼陽的宋忠集中人手收集納哈出主力動向情報,用鹽茶等物拉攏沈陽以北各部落百姓,為明軍向導。
五月三日,郭英和張石率明軍主力五千餘人絕塵而去,沿山路北上沈陽。
朱植則利用等待船隻的機會,靜下心來給老朱寫一了份戰報。
在報告的前麵,他隻是簡單報告了自廣寧出兵以來的作戰經過、將士們的浴血奮戰和驕人戰績。
在報告的後麵,他重點提出了經營遼東的基本構想:
大遼東可分為三個戰略區域經營,即以遼陽為中心,控製遼南,將山東日照的安東衛遷往鴨綠江口左岸屯守,威懾高麗,防範倭寇和女真襲擾;以沈陽為中心進取遼北,開發鬆花江;以廣寧為中心經營遼西,作為遼南、遼北的後援,待機向西遼河推進;遼東都司半年駐遼陽,半年駐廣寧,兼顧遼河兩岸。
遼西、遼南、遼北土地肥沃,可設十個屯墾衛專司屯墾,確保遼東軍糧自給。
在遼河設立水師,確保遼河東西兩岸的水陸聯係和物資運輸暢通。
盡快組建遼寧省,廣寧、遼陽、義州、淩海、蓋州、金州等地先行設置州縣,實行軍民分治,發展百業;銀州、沈陽、安東、懿州等地開放互市,收取關稅,補充軍費……
為了等吳傑的水師,朱植和剩下的明軍在鴨綠江畔渡過了一個漫長的端午節。
這時,他突然發現自己非常鬱悶,自穿越以來,居然沒有過好一個節日。春節累得暈倒,元宵節搞得和貴妃互相傷感,生日倉促在萊州城海陸中轉途中應付了一下,現在端午節也是在這蠻荒之地。
這過的什麽穿越日子啊?
五月八日,朱植終於率領中護衛前軍的二百輛戰車開始從海路撤軍,五月十三日到達蓋州城後,才向老朱發出戰報。
郭英向老朱發出的戰報稍微早一點,是在五月八日到達遼陽城後發出的。
李成桂於五月七日回師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相繼控製高麗西京、開京,廢除國王辛禑,另立扶持傀儡王昌為國王。
兵變成功後,他立刻派人渡海到應天謝罪,送還了被扣明朝勘界的劉顯等人,並請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表示願意永為大明藩臣。
因為高麗使節的奏表比朱植和郭英的戰報先到達應天,無意中利用了遼東戰報和高麗國書到達應天的時間差,竟然改變了大明對高麗的國策。
老朱為了穩住高麗,集中力量對付蒙元,因此也沒再堅持收回原元朝控製的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故地。這是後話。
五月十五日,朱植到達遼陽,與宋忠、盛庸等人會合。
遼陽曾是遼東盛都,最盛時原有居民十萬。隻因長期遭受戰亂,又受阿紮失裏翁牛特部驚擾,一度隻剩下三百戶老弱病殘,還要靠軍糧救濟。
好在此前周興又送來了二千戶山西移民,已經種了二萬畝水稻,後麵還可以再種植一些大豆之類的雜糧。
在周圍山林中逃難的百姓也回來四、五百戶。一些散兵遊勇陸續前來投靠,加起來也有近千人。宋忠不放心,請求周興派人來協防。
周興手裏幾乎無將可調,隻好讓盛庸帶了一千新兵在此鎮守,好歹穩住了局麵。
軍情緊急,朱植到了遼陽之後,未多作停留,便帶著宋忠、盛庸和五百新兵一起繼續北上,僅從前軍中抽出一名百戶和幾名總旗接過剩下的五百新兵,留守遼陽城。
朱植隻好讓平安把他拉出去。
沒想到這小夥子卻一把將平安推了個趔趄,顯然還是有些功夫的。原來是真人不露像啊!
朱植一下來了興趣,就問道:“我說楚材啊,你為何叫這個名字啊?”
曹楚材不卑不亢地答道:
“聽爺爺講,我們曹家先祖來自中原,隻因平倭有功,受到高麗王室重用。”
“但是,爺爺有感於高麗連年戰亂,難免會步當年契丹後塵,又認為我有些小材,就為我取了這個名字,希望我長大後能象大元宰相耶律楚材那樣,以四海為家,以天下蒼生為念,建功立業,不局於一國一疆之限。”
朱植興趣更濃了,問道:“那你有哪些小材啊?”
“經史子集在天朝麵前固然不值得一提,但遼東河流山川,凡險要之處,均能過目不忘;漢蒙倭及女真諸語,無一不精。”這個楚材說得相當的自信。
朱植頓時樂了,讓人筆墨伺候,讓他現場畫出遼東地形圖。
隻見曹楚材也不思索,很快就畫出一幅遼東地形圖來了,從安東到遼陽的道路、河流,一清二楚,不僅比大明兵部給的地圖精準多了,而且要比後世經過數百年地理變遷和人為改造過的道路、河流靠譜多了。
更重要的是,他對道路、漂流兩側建州女真部落的分布也是標注得一目了然,就連進入帳篷內準備開會的諸位將軍看後,也是暗暗稱奇。
朱植就對張石說道:“參謀長,這個人先給你了。”
張石臉上馬上笑出花來,這以後又多了一個優秀的情報參謀啊。
收下曹楚材後,迅速向眾將明確了北上路線和人員安排:
“因為事情緊急,譚廣帶直屬騎兵營和火槍隊,拿著曹楚材畫的地圖星夜北上。如果遇到女真人襲擾,不得戀戰,保證端午節前到達沈陽堡。”
“廣寧中護衛四軍分兩路增援沈陽,其中武定侯率左、右、後三軍,張石率兩千蒙古騎兵明天直接北上,爭取五月七日左右會師沈陽堡,掩護遼陽城恢複重建。”
“李威將軍,你帶本部人馬和剛從高麗軍隊手中要回的蒙古俘虜,就在鴨綠江口築城設防,防止高麗軍偷襲。”
“本王帶前軍和其他人員等水師到了後,坐船到蓋州,再北上與武定侯會合。”
遼王把李威的人馬留在鴨綠江口還有一層考慮。
他擬上報老朱,把山東日照那個安東衛設在這裏,這樣才名副其實。而且可以在此開設互市,保護兩國之間的貿易線。
朱植覺得,蓋州衛不能再損失了,就讓葉望就地接收高麗難民,等吳傑水師主力來後拉到蓋州和紅崖子種地去。
考慮到下一步戰線北移,他還第一次動用夜不收的飛鴿,傳信至廣寧的周興和蒯富,集中力量建造一批二百料左右的船隻交由吳傑由遼河北上,將後續的軍需糧草順著遼河送往沈陽以北的銀州地區待命。
他又讓遼陽的宋忠集中人手收集納哈出主力動向情報,用鹽茶等物拉攏沈陽以北各部落百姓,為明軍向導。
五月三日,郭英和張石率明軍主力五千餘人絕塵而去,沿山路北上沈陽。
朱植則利用等待船隻的機會,靜下心來給老朱寫一了份戰報。
在報告的前麵,他隻是簡單報告了自廣寧出兵以來的作戰經過、將士們的浴血奮戰和驕人戰績。
在報告的後麵,他重點提出了經營遼東的基本構想:
大遼東可分為三個戰略區域經營,即以遼陽為中心,控製遼南,將山東日照的安東衛遷往鴨綠江口左岸屯守,威懾高麗,防範倭寇和女真襲擾;以沈陽為中心進取遼北,開發鬆花江;以廣寧為中心經營遼西,作為遼南、遼北的後援,待機向西遼河推進;遼東都司半年駐遼陽,半年駐廣寧,兼顧遼河兩岸。
遼西、遼南、遼北土地肥沃,可設十個屯墾衛專司屯墾,確保遼東軍糧自給。
在遼河設立水師,確保遼河東西兩岸的水陸聯係和物資運輸暢通。
盡快組建遼寧省,廣寧、遼陽、義州、淩海、蓋州、金州等地先行設置州縣,實行軍民分治,發展百業;銀州、沈陽、安東、懿州等地開放互市,收取關稅,補充軍費……
為了等吳傑的水師,朱植和剩下的明軍在鴨綠江畔渡過了一個漫長的端午節。
這時,他突然發現自己非常鬱悶,自穿越以來,居然沒有過好一個節日。春節累得暈倒,元宵節搞得和貴妃互相傷感,生日倉促在萊州城海陸中轉途中應付了一下,現在端午節也是在這蠻荒之地。
這過的什麽穿越日子啊?
五月八日,朱植終於率領中護衛前軍的二百輛戰車開始從海路撤軍,五月十三日到達蓋州城後,才向老朱發出戰報。
郭英向老朱發出的戰報稍微早一點,是在五月八日到達遼陽城後發出的。
李成桂於五月七日回師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相繼控製高麗西京、開京,廢除國王辛禑,另立扶持傀儡王昌為國王。
兵變成功後,他立刻派人渡海到應天謝罪,送還了被扣明朝勘界的劉顯等人,並請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表示願意永為大明藩臣。
因為高麗使節的奏表比朱植和郭英的戰報先到達應天,無意中利用了遼東戰報和高麗國書到達應天的時間差,竟然改變了大明對高麗的國策。
老朱為了穩住高麗,集中力量對付蒙元,因此也沒再堅持收回原元朝控製的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故地。這是後話。
五月十五日,朱植到達遼陽,與宋忠、盛庸等人會合。
遼陽曾是遼東盛都,最盛時原有居民十萬。隻因長期遭受戰亂,又受阿紮失裏翁牛特部驚擾,一度隻剩下三百戶老弱病殘,還要靠軍糧救濟。
好在此前周興又送來了二千戶山西移民,已經種了二萬畝水稻,後麵還可以再種植一些大豆之類的雜糧。
在周圍山林中逃難的百姓也回來四、五百戶。一些散兵遊勇陸續前來投靠,加起來也有近千人。宋忠不放心,請求周興派人來協防。
周興手裏幾乎無將可調,隻好讓盛庸帶了一千新兵在此鎮守,好歹穩住了局麵。
軍情緊急,朱植到了遼陽之後,未多作停留,便帶著宋忠、盛庸和五百新兵一起繼續北上,僅從前軍中抽出一名百戶和幾名總旗接過剩下的五百新兵,留守遼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