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有點讓人手忙腳亂。


    吳高帶人基本上把舊城清理得差不多了,說是可以再安排五百多家人住進去。


    廣寧新城的木該楞別墅也建了三百多套。


    朱植讓騫義負責把房子重新分配了一下,凡是帶家屬的工匠們,兩家先湊各著擠一套別墅,剩下的就留給單身工匠和罪臣家眷了。


    至於舊城的房子,還是留給廣寧衛的將士家眷們住吧。


    從此半夜孫子哭,婆娘叫的吵鬧聲越來越少了,隨軍家眷們笑得越來越燦爛了。


    寒流過後,氣溫回升明顯,建房也不是那麽迫切了。


    朱植馬上叫停了建房工作,又和蒯富商量了一下工匠的調整。


    廣寧城本來有兩批工匠共計五百五十人。蒯富又從工匠家的孩子們中挑選了一百名十二到十六歲的孩子當學徒,這樣工匠的隊伍勉強達到了六百五十人。


    但是,調配起來,人手還是顯得很緊張。


    廣寧衛的兩萬畝地種植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士兵們正在繼續開挖溝渠,泥土堆積如山,剛好用來燒磚建房。


    那木刻楞雖然實用,但也有缺點,容易招火災,建多了風險也太大,萬一發生火災,一燒一大片,後果也不堪設想。


    朱植終於下令,讓張信組織人馬挖窯燒磚燒瓦,抽出五十名工匠帶些士兵開始修建一百幢磚混結構、上下兩層的專家樓,又抽出五十名工匠帶人建造軍火庫。


    軍工生產已經停頓好久了,遼王這時也終於想起來,要有序開工,首先就讓槍械局一個月生產一百支槍。


    蒯富有些為難道:“王爺,要保證完成這個任務,至少需要一百個熟練工匠。”


    朱植於是交代了一大通:


    “除了進行營建的一百人,全部工匠都給你,如何分配我不管,一個月要給我造一百條迅雷銃,兩百輛新式戰車。”


    “火藥也要改進一下,不能凝結成塊,你可以找婉清仙子幫忙。


    “原來的戰車也要改進,不僅要加裝鋼板,還要加裝可以搭載一窩蜂的掛架。”


    “是時候成立刀劍局了,立即生產一千把軍工鍬,一千竿鋼槍頭。臨清軍營新兵領的刀都是一堆破銅亂鐵,殺豬都費勁,如何去砍人?”


    “廣寧舊城的改造利用也要加緊,派少量工匠指導士兵們自己動手,改善居住條件。南鎮新區也要繼續搭建一些能夠給未來移民遮風擋雨的木棚,這些由士兵們去做好了……”


    盡管遼王反對用士兵建房,但現在人手實在太緊張,讓士兵當工匠,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大明士兵其實大多數是心靈手巧的兼職農民工,改造舊城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難度。


    工匠家眷們也被動員起來,要麽在工地上進行一些輔助性的工作,要麽到裁縫局做衣服去。遼王都是會給錢的。


    廣寧府馬上要換春裝了,做衣服也缺人手,朱大能三嬸開的小裁縫店忙得不亦樂乎。


    婉清、婉君越來越有主人翁意識了,也跑來找遼王要人手。


    婉清說:“黃王,你看,既然弄來了耐高溫的石墨材料,我還想嚐試造玻璃,以後不僅衣食住行用得著,更重要的是以後做化學試驗也用得著。你再給我幾個人幫忙做試驗,造玻璃吧。”


    朱植應付道:“這個好說。我這裏還有十來個太監,都給你吧。”


    婉清罵道:“真惡心!你能不能給姑奶奶派點正常的?”


    婉君看婉清這幾天大出風頭,也忙著幫忙改進了為蒸餾爐和熔鐵爐提供鼓風風力的水排,利用水力驅動的水鋸……


    她對朱植說:“周財主,你那從《天工開物》上抄襲的幾個發明好是好,就是沒有內部結構圖,我也想再要幾個人幫你琢磨琢磨,說不定能研製個向高爐中自動填裝煤炭或鐵礦石的投喂機,給你節省好多人力哩。”


    朱植看這兩位鬥戰勝佛的熱情好像已經被燃了起來,心裏還是很高興的,還是認真想了想她倆的建議,最後說道:


    “給你們太監吧,你們又不要。給你們找一些糙漢子打下手好象不大合適。還是從蒯富那裏給你們一人分十個小工匠吧。”


    “對了,你們不是在教小孩子識字念書嗎?也可以把他們拉進來,一邊做試驗,一邊搞設計嘛,一旦試驗或設計成功,就讓蒯氏兄弟安排人去做就是了。”


    兩個姑娘一聽,也是這麽回事,趕忙回去召集人手忙活去了。


    後來,她們果然造出了玻璃、投喂機,還有可以提高挖煤效率的傳送車,用於碼頭吊裝貨物的絞車……


    她們為遼王省去的人力何止上萬,朱植這利息收複太值了。周扒皮為了長工多上地,多幹活,還要搞個半夜雞叫。他朱王爺卻有兩個會下金蛋的金鳳凰。也許這就是前世地主與後世資本家的區別。


    三月十日這一天也有不少驚喜。


    喜的是,郭鎮從大淩河接應物資回來了,除了給平易他們留下一些稻種和耕牛,又帶回廣寧一百萬斤稻種,三百頭耕牛,五百多頭騾子等牲畜。


    山東的耕牛、騾子快被遼東給買光了,價錢也翻了一倍。


    原來在大淩河打魚的二十來戶漁民和兩千多戶山西移民也跟著郭鎮一起來了。


    晉王年前曾答應給遼東送十萬人口,這是朱植知道的,也是他翹首以盼好久的。


    令朱植沒想到的是,晉王回太原後,先將他平時看不順眼的屬官、士兵以及豪紳等兩千多人羅織罪名,謫發充軍,號稱“長生軍”。


    這些人家境條件較好,晉王特許他們可以坐著騾車,趕著驢車,帶上家眷和家丁、仆傭一起去遼東。


    這樣一下子就完成了小一萬人的移民目標。


    至於後麵的九萬人,數目太大,晉王現在也有點後悔,當時答應太輕率了,就交給地方官們慢慢折騰,反正他是不想管了。


    晉王府護衛押送移民到了大淩河後,剛好遇到郭鎮他們,說了些好聽的話,把人一交割,就打道回府了。


    朱植連忙交代張信:“那兩千戶山西移民暫時放在廣寧城南鎮新區的東南角臨時安置,先住臨時木棚。但是,那些漁民們一定要給騰出最好的房子,以後咱們想吃肉都得靠他們了。”


    最近以來,廣寧城上下都忙得昏天黑地,每天半斤肉真不夠吃,那十八萬斤羊肉一醃一曬,風一吹,又去掉四、五萬斤,已經快吃得差不多了。


    再沒肉肉吃,影響部隊的戰鬥力倒在其次,影響工匠們的效率才是要命。


    他現在對工匠的保障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有倉中粟,還要有餐中肉,這樣才能讓工匠們發揮最大的工作積極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