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了望海寺方丈,遼王一行繼續東進北上,但有一小隊人馬留了下來。
黃湜經過遼王爺在望海寺的一番教誨,有醍醐灌頂之感,主動向遼王請戰:“殿下,這裏方圓數十裏荒無人煙,臣懇請留在望山鋪和望海寺一帶,到山林寺廟偏僻之處尋訪逃難山民到平原耕種,教化萬民。”
朱植心想,這淩海到廣寧府也有二百裏地,中間也沒個休息歇腳處。中間如果有了村鎮,過往官商吏民也有了飲食住宿、傳遞軍情之便。
他於是就給黃湜留了部分物資、兩個投軍秀才和十來個王府雜役在望山鋪,讓他們一心一意搞建設,其餘大隊人馬繼續西行北上。
半年後,黃湜竟然在此招募、勸返近千戶百姓在此落地生根,望山鋪儼然有了鎮子的模樣。這是後話。
雖然在望海寺耽誤了小半天時間,離廣寧府還有近百裏,但是經過朱植在寺廟這一番隨機性的思想工作,遼東的高管們也統一了思想,養足了精神,加快了進程,再加上大家坐的都是遼王新發明的雙騾戰車,又平又穩又快,到日落之時,終於一口氣跑到了廣寧城。
再說那廣寧城,建城頗早,先是燕將秦開在此築城,以控遼西,後是大唐設守捉城,防禦契丹。
安史之戰時,遼西、遼東兩地軍民一心向唐,集中兵力於廣寧城,背刺安?山。
要不是史思明率兵及時回防,唐軍差點抽了安?山的老底兒,後麵就沒有那麽多事兒了,戰爭也不需要拖七、八年了。
自契丹首任遼王耶律仁先在此修建王城後,又經金元曆代遼王的大力經營,廣寧城已經成為北方遊牧民族在東北僅次於遼陽的軍事堡壘。
不過到了元末,經紅巾軍的打擊和明軍討伐,廣寧又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郭英到了廣寧之後,發現舊的城池太破,地方太小,根本滿足不了朱植行前的規劃,隻好在城池以南五裏的地方另選了城址草創廣寧城。
新的城池也隻是部分土坯夯就,西邊靠近醫巫閭山的地方,地勢險要,也最為安全,西北規劃為王府,西南規劃為工匠住所,東北是中護衛的軍營,東南預留為民居。
遼東都司和廣寧衛仍駐於破舊的老城中。
郭英原來是準備把廣寧衛的兵馬整頓一番後,再讓給朱植組建廣寧府中護衛的,等過段時間,自己再想辦法請示朝廷,另外組建廣寧衛。
沒想到,朱植隻要了自己幾個百戶,談笑間竟然把一衛人馬已經組建起來。現在兩衛並存一城,一萬多人,難免有些擁擠。
好在廣寧衛在東邊靠近河流的地方設立了兩個千戶所,一南一北監視蒙古人的動向。
這兩個所的軍營也是簡陋,和朱植的新兵們在大淩河建的軍營雛形差不多,都是外挖壕溝,立以木柵,中間搭建帳篷或者木棚。
由於關外寒冷,節氣要比關內滯後近一個月,軍墾還沒有開始,廣寧衛的將士們和義州衛一樣,也是隻有大米和鹹菜兩種食物。
廣寧城雖然寒酸,但自朱植確定之國廣寧之後,人員、物資源源不斷湧入,先有三百五十名大國工匠渡海而來。
雖說是修建王府,但大家覺得還是有了盼頭。
那王府修好了,自然輪到軍營了。現在一下子又調來了堆積如山的茶葉和羊肉,聽說後麵還有一千多頭耕牛,將士們更覺得是有了希望。
洪武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越來越多的遼王中護衛將士和物資進入了廣寧城。
張石和朱大能預計遼王今天會到廣寧城,於是和留守廣寧城的遼東都司指揮同知、江陰侯吳高組織廣寧衛和廣寧中護衛的士兵從下午開始,就在城外擺開了迎接儀式。
一時間廣寧城旌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好不熱鬧。
朱植老遠就聽到那過年般的陣勢,便和朱守謙換上老朱禦賜的親王金盔銀甲,整頓隊伍,鏗鏘而行,不斷向兩旁的將士們親切揮手致意。
隨行護衛士兵也挺起腰杆,打起遼王親手設計的遼東軍旗。
跟隨其後的屬官們一個個地打起精神,深感不虛此行,醞釀著如何寫出一首能留傳千古的大明版《出塞行》。
當然也有人很不高興,這就是遼河以北的元朝末代遼王阿紮失裏。
自被明軍攆出廣寧城後,東邊是兩百多裏的大遼澤,他隻得帶著數萬殘兵敗將向北跑到金山邊緣地區遊蕩,寄身於蒙元丞相兼太尉、開原王納哈出的保護之下。
馮勝大軍打到大寧府後,納哈出誘敵深入不成,準備繼續向哈拉溫山東邊的鬆花江方向轉移。
在那裏,他還有一處根據地,也叫金山,即後世的白城子,也叫查幹浩特。
阿紮失裏一看納哈出靠不住了,也是進退兩難。
進吧,打不贏明軍;退吧,可丟了廣寧府,還要丟掉大遼河世襲好幾代的封地,還叫什麽遼王?
更鬱悶的是,大明又派了個娃娃來當什麽遼王,那我這個遼王豈不是成了偽元遼王了嗎?
廣寧城的明軍還是真這麽想的。
既然真正的遼王來了,你那個阿紮失裏不自去王號,就是真的很失禮了,來往軍報對阿紮失裏的稱號一律加上“偽”字。
阿紮失裏知道後十分生氣。
當納哈出忽悠他出擊遼陽時,他二話沒說,挑選一萬精騎就南下了,嚇得大明一身冷汗。這是後話。
但是,無論阿紮失裏樂不樂意,大明遼王一行還是在傍晚時分進駐廣寧城。
因天色已暗,郭英連忙帶著遼王去了還在建設中的遼王宮。
朱植行前曾有交待,先給工匠建家屬房,再建軍營,最後再建王宮。
但郭英知道,朱植愛兵如子,可以不把自己當王爺看,可他不能不把朱植當王爺看。如果讓老朱知道了,不收拾自己才怪哩!
為了防止朱植責怪,郭英就耍了個滑頭,還是先建好五間偏殿,正殿等其他建築先空著,既讓王爺臉上有麵子,皇帝那裏也好交代。
讓郭英沒想到的是,朱植還是不住這五間偏殿。
朱植把房子給了鐵炫和騫義一家一間,蒯氏兄弟共一間,兩個小姑娘共一間,郭英也有一間。
鐵炫、騫義都是文人,身子弱,朱植懷疑他們還是皇帝的金牌密探,給他們優先安排,也好讓他們給皇帝打小報告時筆下留情。
郭英自己也覺得這個女婿情商高,安排的好。
但對於給蒯氏兄弟和兩個小姑娘兩間房,他有點想不通,隻是後來聽朱大能說,王爺要靠這幾人搞什麽神兵利器。
至於給自己留一間,那是打死他也不能接受的,王爺雖是自己未來的女婿,那也是未來啊。況且君為臣綱,是不分輩份和年齡的。
朱植死活讓郭英住:“在外王是王、侯是侯,但進了王府,舅舅永遠是舅舅!況且,你和小舅媽老是擠在軍營也不是個事兒啊。”
見外甥這麽一調侃,郭英也隻好勉為其難地接受了。
朱植給工匠們規劃的專家房,采取後世老毛子的木刻楞建築方式,也就是就地取材,用東北泛濫成災的圓木充當磚石,壘成房子,簡單實用,還比較保暖。
由於開工時間短,木刻楞現在也隻完成了不到一百幢,還沒有刷漆裝修,張石就安排先讓工匠們的老婆孩子住進去了,雖然有點擠,總比沒有房子的好吧。
騾車優先安排給寶貴工匠們臨時居住。
新式戰車都是寬一米八、長三米六的設計,一車六個人打對睡,綽綽有餘,再開進帳篷裏麵,還是很暖和的。
甚至王府屬官家眷和教坊司的家眷們也被安排進了新式車輛裏居住。
至於遼王自己,就住在小丫頭們暖過的禦賜馬車上吧,估計這馬車讓誰誰都不敢住。
其他人就先住在郭英廣寧衛那些破舊大車上或者張石前期搭建的簡易木棚裏。
朱植覺得很過意不去。
但是,無論是士兵、百姓,覺得這樣已經安排很好了,哪有自己睡馬車,讓別人睡宮殿的王爺!
黃湜經過遼王爺在望海寺的一番教誨,有醍醐灌頂之感,主動向遼王請戰:“殿下,這裏方圓數十裏荒無人煙,臣懇請留在望山鋪和望海寺一帶,到山林寺廟偏僻之處尋訪逃難山民到平原耕種,教化萬民。”
朱植心想,這淩海到廣寧府也有二百裏地,中間也沒個休息歇腳處。中間如果有了村鎮,過往官商吏民也有了飲食住宿、傳遞軍情之便。
他於是就給黃湜留了部分物資、兩個投軍秀才和十來個王府雜役在望山鋪,讓他們一心一意搞建設,其餘大隊人馬繼續西行北上。
半年後,黃湜竟然在此招募、勸返近千戶百姓在此落地生根,望山鋪儼然有了鎮子的模樣。這是後話。
雖然在望海寺耽誤了小半天時間,離廣寧府還有近百裏,但是經過朱植在寺廟這一番隨機性的思想工作,遼東的高管們也統一了思想,養足了精神,加快了進程,再加上大家坐的都是遼王新發明的雙騾戰車,又平又穩又快,到日落之時,終於一口氣跑到了廣寧城。
再說那廣寧城,建城頗早,先是燕將秦開在此築城,以控遼西,後是大唐設守捉城,防禦契丹。
安史之戰時,遼西、遼東兩地軍民一心向唐,集中兵力於廣寧城,背刺安?山。
要不是史思明率兵及時回防,唐軍差點抽了安?山的老底兒,後麵就沒有那麽多事兒了,戰爭也不需要拖七、八年了。
自契丹首任遼王耶律仁先在此修建王城後,又經金元曆代遼王的大力經營,廣寧城已經成為北方遊牧民族在東北僅次於遼陽的軍事堡壘。
不過到了元末,經紅巾軍的打擊和明軍討伐,廣寧又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郭英到了廣寧之後,發現舊的城池太破,地方太小,根本滿足不了朱植行前的規劃,隻好在城池以南五裏的地方另選了城址草創廣寧城。
新的城池也隻是部分土坯夯就,西邊靠近醫巫閭山的地方,地勢險要,也最為安全,西北規劃為王府,西南規劃為工匠住所,東北是中護衛的軍營,東南預留為民居。
遼東都司和廣寧衛仍駐於破舊的老城中。
郭英原來是準備把廣寧衛的兵馬整頓一番後,再讓給朱植組建廣寧府中護衛的,等過段時間,自己再想辦法請示朝廷,另外組建廣寧衛。
沒想到,朱植隻要了自己幾個百戶,談笑間竟然把一衛人馬已經組建起來。現在兩衛並存一城,一萬多人,難免有些擁擠。
好在廣寧衛在東邊靠近河流的地方設立了兩個千戶所,一南一北監視蒙古人的動向。
這兩個所的軍營也是簡陋,和朱植的新兵們在大淩河建的軍營雛形差不多,都是外挖壕溝,立以木柵,中間搭建帳篷或者木棚。
由於關外寒冷,節氣要比關內滯後近一個月,軍墾還沒有開始,廣寧衛的將士們和義州衛一樣,也是隻有大米和鹹菜兩種食物。
廣寧城雖然寒酸,但自朱植確定之國廣寧之後,人員、物資源源不斷湧入,先有三百五十名大國工匠渡海而來。
雖說是修建王府,但大家覺得還是有了盼頭。
那王府修好了,自然輪到軍營了。現在一下子又調來了堆積如山的茶葉和羊肉,聽說後麵還有一千多頭耕牛,將士們更覺得是有了希望。
洪武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越來越多的遼王中護衛將士和物資進入了廣寧城。
張石和朱大能預計遼王今天會到廣寧城,於是和留守廣寧城的遼東都司指揮同知、江陰侯吳高組織廣寧衛和廣寧中護衛的士兵從下午開始,就在城外擺開了迎接儀式。
一時間廣寧城旌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好不熱鬧。
朱植老遠就聽到那過年般的陣勢,便和朱守謙換上老朱禦賜的親王金盔銀甲,整頓隊伍,鏗鏘而行,不斷向兩旁的將士們親切揮手致意。
隨行護衛士兵也挺起腰杆,打起遼王親手設計的遼東軍旗。
跟隨其後的屬官們一個個地打起精神,深感不虛此行,醞釀著如何寫出一首能留傳千古的大明版《出塞行》。
當然也有人很不高興,這就是遼河以北的元朝末代遼王阿紮失裏。
自被明軍攆出廣寧城後,東邊是兩百多裏的大遼澤,他隻得帶著數萬殘兵敗將向北跑到金山邊緣地區遊蕩,寄身於蒙元丞相兼太尉、開原王納哈出的保護之下。
馮勝大軍打到大寧府後,納哈出誘敵深入不成,準備繼續向哈拉溫山東邊的鬆花江方向轉移。
在那裏,他還有一處根據地,也叫金山,即後世的白城子,也叫查幹浩特。
阿紮失裏一看納哈出靠不住了,也是進退兩難。
進吧,打不贏明軍;退吧,可丟了廣寧府,還要丟掉大遼河世襲好幾代的封地,還叫什麽遼王?
更鬱悶的是,大明又派了個娃娃來當什麽遼王,那我這個遼王豈不是成了偽元遼王了嗎?
廣寧城的明軍還是真這麽想的。
既然真正的遼王來了,你那個阿紮失裏不自去王號,就是真的很失禮了,來往軍報對阿紮失裏的稱號一律加上“偽”字。
阿紮失裏知道後十分生氣。
當納哈出忽悠他出擊遼陽時,他二話沒說,挑選一萬精騎就南下了,嚇得大明一身冷汗。這是後話。
但是,無論阿紮失裏樂不樂意,大明遼王一行還是在傍晚時分進駐廣寧城。
因天色已暗,郭英連忙帶著遼王去了還在建設中的遼王宮。
朱植行前曾有交待,先給工匠建家屬房,再建軍營,最後再建王宮。
但郭英知道,朱植愛兵如子,可以不把自己當王爺看,可他不能不把朱植當王爺看。如果讓老朱知道了,不收拾自己才怪哩!
為了防止朱植責怪,郭英就耍了個滑頭,還是先建好五間偏殿,正殿等其他建築先空著,既讓王爺臉上有麵子,皇帝那裏也好交代。
讓郭英沒想到的是,朱植還是不住這五間偏殿。
朱植把房子給了鐵炫和騫義一家一間,蒯氏兄弟共一間,兩個小姑娘共一間,郭英也有一間。
鐵炫、騫義都是文人,身子弱,朱植懷疑他們還是皇帝的金牌密探,給他們優先安排,也好讓他們給皇帝打小報告時筆下留情。
郭英自己也覺得這個女婿情商高,安排的好。
但對於給蒯氏兄弟和兩個小姑娘兩間房,他有點想不通,隻是後來聽朱大能說,王爺要靠這幾人搞什麽神兵利器。
至於給自己留一間,那是打死他也不能接受的,王爺雖是自己未來的女婿,那也是未來啊。況且君為臣綱,是不分輩份和年齡的。
朱植死活讓郭英住:“在外王是王、侯是侯,但進了王府,舅舅永遠是舅舅!況且,你和小舅媽老是擠在軍營也不是個事兒啊。”
見外甥這麽一調侃,郭英也隻好勉為其難地接受了。
朱植給工匠們規劃的專家房,采取後世老毛子的木刻楞建築方式,也就是就地取材,用東北泛濫成災的圓木充當磚石,壘成房子,簡單實用,還比較保暖。
由於開工時間短,木刻楞現在也隻完成了不到一百幢,還沒有刷漆裝修,張石就安排先讓工匠們的老婆孩子住進去了,雖然有點擠,總比沒有房子的好吧。
騾車優先安排給寶貴工匠們臨時居住。
新式戰車都是寬一米八、長三米六的設計,一車六個人打對睡,綽綽有餘,再開進帳篷裏麵,還是很暖和的。
甚至王府屬官家眷和教坊司的家眷們也被安排進了新式車輛裏居住。
至於遼王自己,就住在小丫頭們暖過的禦賜馬車上吧,估計這馬車讓誰誰都不敢住。
其他人就先住在郭英廣寧衛那些破舊大車上或者張石前期搭建的簡易木棚裏。
朱植覺得很過意不去。
但是,無論是士兵、百姓,覺得這樣已經安排很好了,哪有自己睡馬車,讓別人睡宮殿的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