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淩河北岸的新兵各營後,朱植不顧天色漸暗,仍帶著眾將到周圍查看,但凡看到山頭,就會登上山頂,極目四望,不時詢問左右。


    “這裏離義州衛還有多遠?”


    “回殿下,此地北去義州衛僅百裏,快馬一個時辰即到。”


    “這河西邊山色青黛,隻是略顯得一些沉悶,似是鬆樹連綿,又不是太高,應該就是鬆山吧。”


    “王爺所言極是。”


    “那河東邊就是古幽州之鎮山醫巫閭山了,好像也不是太高啊?”


    “回殿下,這隻是醫巫閭山餘脈,越往東走,越是險峻高聳。”


    “這時候的江南早是草長鶯飛了吧?”


    “是的,王爺。北地春來遲,不過這裏應該也快了。大淩河兩岸,柳木已經吐綠。”


    “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薑夔的《揚州慢》用在這裏如何?”


    “殿下用詞十分貼切。此處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本應是麥苗青青,廬舍相接,隻可惜幾十年戰亂下來,田地荒蕪何止萬頃!比當年的揚州還殘破。”


    “這裏雖然比江南春色稍晚,但左右山脈庇護,氣候相對溫暖濕潤,仍不失為屯墾的好地方啊。”


    “隻是這裏荒蕪人煙,隻有一處驛站,卻無一戶人家,眼睜睜看著田地荒蕪,讓人好生可惜。而且此地扼守遼西走廊,為兵家必爭之地,也不適合大規模屯墾。”


    “但是本王來了,情況就不一樣了……”


    一番比對下來,朱植就知道這裏應該就是後世的淩海,心裏也有了初步打算。


    淩海地處遼西走廊咽喉,地位頗為重要,後來關係到大明生死存亡的大淩河之戰、鬆山之戰均發生在這裏,敲響蔣家王朝覆滅喪鍾第一錘的遼沈之戰也發生在這裏。


    但是,明軍前幾次北伐對這一帶均未重視,短暫占領後,將所獲蒙漢軍民或遷至山海關以內北平境內或渡海遷往山東境內,隻在淩海以北的義州、以東的廣寧築城,扼險據守。


    除此之外,西去山海關四百餘裏,東去廣寧二百裏,除去驛站,竟無一城一堡扼守。


    下山之後,朱植決定把此地取名為淩海,並作為屯墾第一站。


    當晚,他就迅速在大淩河畔下達了屯墾任務:


    “平易、盛凡,你們二位百戶,負責帶領在拉練中成績墊底的的八百名新兵,在此地且屯且守,兼顧海運物資接收轉運。”


    “宋有才社長,你留下來協助平易等人作耕種技術指導。”


    “我給你們留下四百頭耕牛和部分農具、小麥和蔬菜種子,你們也要給我複墾二萬畝荒地,秋裏要上交四萬石小麥的任務。”


    平易、盛凡一聽,馬上就要哭了起來,擔心完不成任務。


    宋有才也很緊張,感覺一同穿越來的朱天植成王爺了,要拋棄他。


    朱植先單獨和有才同誌談了談心:


    “老宋,我把你留在這裏,是當專家使的。”


    “大明雖然沒有化肥,這遼西土地也不比上黑龍江的黑土地,但也比關內土壤肥沃不止一倍,再加上這土地已經荒了十來年,一年隻種一季,地力極大,關內一畝收二百五十到三百五十斤,關外絕對畝產四百斤以上。”


    “你隻要把你那青石村種地經驗發揮好,做好通風、搞好灌溉、及時除草,這絕對是四百斤以上。這相這當於後世的五百斤。”


    “另外,我再把那二百斤優質小麥種子給你做試驗,先種上十畝,畝產應該有六百斤往上。”


    “你在這裏相當於負責農業的副縣長,就隻當到穿越到這裏扶貧了。有了成績,我肯定還要提拔你的。”


    有道是,官越大,忽悠能力越大。聽到已經是遼王的朱植這麽一忽悠,有才同誌心裏也慢慢踏實起來。


    對於他來說,種地嘛,嗬嗬,和自家婆娘上床一個道理,隻要前麵闖開了路子,後麵也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


    二月十九日一早,他就和平易、盛凡帶著八百人馬,趕著耕牛找地方搞大生產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去大明扶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去大明扶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