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交接
開局當媽,我在古代奮鬥 作者:木三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阿爹。”
安安和寧寧見到阿爹回來,兄妹倆向阿爹行了一個禮。
“日後再加就不必這麽多禮了,咱們家不講究這些。”
周撿伸手揉了一下兩個孩子的腦袋,低頭看了一眼抱著自己腿的小丫頭,彎腰把小丫頭抱了起來。
如意問回來的男人:“用過膳了嗎?”
“還沒呢,你們用過了嗎?”
周撿抱著小家夥在椅子上坐了下來,小家夥就掙紮著從他的腿上下去了,他隻好鬆開了手,端起桌子上的茶水喝了一口。
“剛用過膳,舅舅來了一趟,剛走。”
如意招手讓人到廚房去端些飯菜過來,回來對男人說道:“我和舅舅說了咱們要去邊關的事,等咱們走了後,這邊的鋪子和莊子就拜托舅舅幫咱們照看和管理,禾嬤嬤到時候也跟著咱們一起去。”
周撿點了點頭,對無意的安排並沒有什麽異議,“可以,如果舅舅不嫌麻煩的話。”
“舅舅倒是沒嫌麻煩,不過我看舅舅是舍不得我們走才是真的。”如意笑著說道。
“你們阿娘跟你們說了嗎?等過完年咱們全家人就要離開京城到邊關去的事。你們是想跟著我們到邊關去,還是想要留在京城繼續在上書房讀書?”
見兩個孩子都在這裏,周撿也順便問問兩個孩子是不是想跟著他一塊去赴任。
其實要他說,隻要沈大人陪著他去赴任就好,幾個孩子留在京城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他阿爹封老將軍也還在京城。
安安和寧寧兄妹倆想也不想的就回道:“我們要跟著阿娘阿爹一起!”
剛剛阿娘問他們的時候,兄妹倆就已經回答過一次了。
如意笑道:“你不用他們了,剛才我已經問過他們倆了,他們也跟咱們一塊去,把他們兩個留在這裏我也不放心,既然他們願意跟著咱們去,就帶他們一塊去好了。”
“但是你們倆要想好了,你們跟著我們到邊關去,那裏可沒有像上書房那麽好的讀書的地方了。”
周撿心底還在想著孩子要考狀元的事情,把兩個孩子留在上書房讀書,怎麽也比帶到邊關去讀書強吧!
這京城有尚書房還有國子監,有最好的先生,但是邊關那地方除了荒涼和大風還有什麽。
在邊關待過的周撿比誰都清楚邊關和京城的差距,倒也不是說邊關就不好,而是有的東西,邊關那裏實在沒有。
但是不管他們阿爹怎麽說,安安和寧寧兄妹倆都打定了主意要跟著他們到邊關去。
“我們要和阿娘在一起。”
兄妹倆從小到大還未跟阿娘分開過,所以在得知阿娘要跟著阿爹到邊關去赴任,打定了主意要跟著阿娘和阿爹一起去。
還有他們的小妹樂樂,也要一起,一家人一個都不能少!
“好吧,你們自己做的決定將來不要後悔就好。”
見兩個孩子沒有半點勉強的意思,周撿才放過兩個孩子,端起杯子小酌了一口酒,內心對兩個孩子的選擇還是有點滿意。
見兩人在吃飯,如意就讓兩個孩子帶著樂樂到隔壁屋子裏去玩,她留在這邊一邊陪著男人吃飯一邊說起家裏的安排。
周撿對家裏安排的事情沒什麽意見,隨便他們家沈大人怎麽安排,隻要他們家沈大人到時候帶著孩子和他一起去赴任就好了。
臘月是戶部一年裏最忙的時候。
趕在離任之前,如意把戶部拖欠兵部的銀子全部都發了下去,另外還寫了一封關於大盛未來五年的商業發展計劃書,送進宮裏給了皇帝。
至於她自己在戶部這邊的事情,大部分都已經在收尾了。
趕在戶部封印之前,皇帝那邊終於安排了新的戶部侍郎來接管她手上的職務,而她的差事也確定下來了,皇帝任命她為榆臨關總督一職,統管整個榆臨關的事務。
他們家撿哥是兵馬大元帥,而她又是總督,皇帝這是等於把整個榆臨關都交給了他們夫妻倆。
而被皇帝派來接管她職務的人,如意見到才知道,正是他們章尚書的兒子——章博文,因此見到人的時候也沒有太多的驚訝。
“下官見過沈大人。”章博文到了戶部見到如意,也是客客氣氣的向如意行禮。
如意升為榆臨關總督乃是正二品,比她這個正三品的侍郎還要高一級。不過嚴格說起來,地方的正二品並不如京城的正三品,如意這明著是升了,實則是降了。
不過如意倒是沒覺得什麽。
“章大人不必客氣。”
如意知道章博文與皇上的關係,不然也不會在戶部衙門已經有一個章尚書的情況下,還把章尚書的兒子放到戶部來,這必然是皇上對章博文、以及章家的信任。
既然人是皇帝安排來的,那自然該交代的事情,她在赴任之前都跟章博文交代清楚。
在如意走的時候,章博文還對如意說道:“沈大人你放心吧,下官看過你交給陛下的那一份計劃書,有下官在這個戶部衙門,這戶部衙門不會在你走了之後就又回到從前的。”
“本官相信章大人一定能做的比我還好的。” 如意對章博文點點頭,就帶著她的人從戶部衙門離開了。
如意從戶部走的時候,還把賀青鬆和賀青霜兄妹倆也一並帶走了,並且給他們兄妹倆落了個正式的官職,以後跟在她的身邊做事。
這件事情她提前與她舅舅商量過,也得到了兩人的同意。
等到去了邊關後,她的身邊必然是缺人手做事的,與其到那邊再去尋找,還不如從京城帶幾個人去。
而周撿那邊的話,石頭、衛陽和西遠幾人都要跟著他一起回邊關,並沒有人願意留在京城這裏。
把戶部的工作跟章博文交接完了後,如意就回到了將軍府,家裏三個孩子都在家。
上書房早已經放年學,不過安安寧寧倆兄妹讀完了這一年,明年就不去上書房讀書了。
兄妹倆放假在家沒事幹,就在家裏帶著小妹樂樂玩兒。
安安和寧寧見到阿爹回來,兄妹倆向阿爹行了一個禮。
“日後再加就不必這麽多禮了,咱們家不講究這些。”
周撿伸手揉了一下兩個孩子的腦袋,低頭看了一眼抱著自己腿的小丫頭,彎腰把小丫頭抱了起來。
如意問回來的男人:“用過膳了嗎?”
“還沒呢,你們用過了嗎?”
周撿抱著小家夥在椅子上坐了下來,小家夥就掙紮著從他的腿上下去了,他隻好鬆開了手,端起桌子上的茶水喝了一口。
“剛用過膳,舅舅來了一趟,剛走。”
如意招手讓人到廚房去端些飯菜過來,回來對男人說道:“我和舅舅說了咱們要去邊關的事,等咱們走了後,這邊的鋪子和莊子就拜托舅舅幫咱們照看和管理,禾嬤嬤到時候也跟著咱們一起去。”
周撿點了點頭,對無意的安排並沒有什麽異議,“可以,如果舅舅不嫌麻煩的話。”
“舅舅倒是沒嫌麻煩,不過我看舅舅是舍不得我們走才是真的。”如意笑著說道。
“你們阿娘跟你們說了嗎?等過完年咱們全家人就要離開京城到邊關去的事。你們是想跟著我們到邊關去,還是想要留在京城繼續在上書房讀書?”
見兩個孩子都在這裏,周撿也順便問問兩個孩子是不是想跟著他一塊去赴任。
其實要他說,隻要沈大人陪著他去赴任就好,幾個孩子留在京城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他阿爹封老將軍也還在京城。
安安和寧寧兄妹倆想也不想的就回道:“我們要跟著阿娘阿爹一起!”
剛剛阿娘問他們的時候,兄妹倆就已經回答過一次了。
如意笑道:“你不用他們了,剛才我已經問過他們倆了,他們也跟咱們一塊去,把他們兩個留在這裏我也不放心,既然他們願意跟著咱們去,就帶他們一塊去好了。”
“但是你們倆要想好了,你們跟著我們到邊關去,那裏可沒有像上書房那麽好的讀書的地方了。”
周撿心底還在想著孩子要考狀元的事情,把兩個孩子留在上書房讀書,怎麽也比帶到邊關去讀書強吧!
這京城有尚書房還有國子監,有最好的先生,但是邊關那地方除了荒涼和大風還有什麽。
在邊關待過的周撿比誰都清楚邊關和京城的差距,倒也不是說邊關就不好,而是有的東西,邊關那裏實在沒有。
但是不管他們阿爹怎麽說,安安和寧寧兄妹倆都打定了主意要跟著他們到邊關去。
“我們要和阿娘在一起。”
兄妹倆從小到大還未跟阿娘分開過,所以在得知阿娘要跟著阿爹到邊關去赴任,打定了主意要跟著阿娘和阿爹一起去。
還有他們的小妹樂樂,也要一起,一家人一個都不能少!
“好吧,你們自己做的決定將來不要後悔就好。”
見兩個孩子沒有半點勉強的意思,周撿才放過兩個孩子,端起杯子小酌了一口酒,內心對兩個孩子的選擇還是有點滿意。
見兩人在吃飯,如意就讓兩個孩子帶著樂樂到隔壁屋子裏去玩,她留在這邊一邊陪著男人吃飯一邊說起家裏的安排。
周撿對家裏安排的事情沒什麽意見,隨便他們家沈大人怎麽安排,隻要他們家沈大人到時候帶著孩子和他一起去赴任就好了。
臘月是戶部一年裏最忙的時候。
趕在離任之前,如意把戶部拖欠兵部的銀子全部都發了下去,另外還寫了一封關於大盛未來五年的商業發展計劃書,送進宮裏給了皇帝。
至於她自己在戶部這邊的事情,大部分都已經在收尾了。
趕在戶部封印之前,皇帝那邊終於安排了新的戶部侍郎來接管她手上的職務,而她的差事也確定下來了,皇帝任命她為榆臨關總督一職,統管整個榆臨關的事務。
他們家撿哥是兵馬大元帥,而她又是總督,皇帝這是等於把整個榆臨關都交給了他們夫妻倆。
而被皇帝派來接管她職務的人,如意見到才知道,正是他們章尚書的兒子——章博文,因此見到人的時候也沒有太多的驚訝。
“下官見過沈大人。”章博文到了戶部見到如意,也是客客氣氣的向如意行禮。
如意升為榆臨關總督乃是正二品,比她這個正三品的侍郎還要高一級。不過嚴格說起來,地方的正二品並不如京城的正三品,如意這明著是升了,實則是降了。
不過如意倒是沒覺得什麽。
“章大人不必客氣。”
如意知道章博文與皇上的關係,不然也不會在戶部衙門已經有一個章尚書的情況下,還把章尚書的兒子放到戶部來,這必然是皇上對章博文、以及章家的信任。
既然人是皇帝安排來的,那自然該交代的事情,她在赴任之前都跟章博文交代清楚。
在如意走的時候,章博文還對如意說道:“沈大人你放心吧,下官看過你交給陛下的那一份計劃書,有下官在這個戶部衙門,這戶部衙門不會在你走了之後就又回到從前的。”
“本官相信章大人一定能做的比我還好的。” 如意對章博文點點頭,就帶著她的人從戶部衙門離開了。
如意從戶部走的時候,還把賀青鬆和賀青霜兄妹倆也一並帶走了,並且給他們兄妹倆落了個正式的官職,以後跟在她的身邊做事。
這件事情她提前與她舅舅商量過,也得到了兩人的同意。
等到去了邊關後,她的身邊必然是缺人手做事的,與其到那邊再去尋找,還不如從京城帶幾個人去。
而周撿那邊的話,石頭、衛陽和西遠幾人都要跟著他一起回邊關,並沒有人願意留在京城這裏。
把戶部的工作跟章博文交接完了後,如意就回到了將軍府,家裏三個孩子都在家。
上書房早已經放年學,不過安安寧寧倆兄妹讀完了這一年,明年就不去上書房讀書了。
兄妹倆放假在家沒事幹,就在家裏帶著小妹樂樂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