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陰謀論
跟著係統學,樣樣都精通 作者:Six想吃飯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秦詞就開始了各個研究小組輪流跑的日子。
之前她也這樣輪流待過,但是當時有些人多少都對她帶有一些警惕性。
這次就完全不一樣了,有些小組試圖把她搶到自己小組長待。
“跟秦詞一起做研究太輕鬆了,根本不帶腦子的…”某些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不帶腦子的任姓研究員如此說。
任維:?
………
鵲橋中繼星采用了傘狀天線的新方案,這樣的天線在發射時可以收攏到最小,入軌後再展開,可以減少發射過程中對於天線的損害。
秦詞當時想到這個點子的時候沒覺得有多麻煩,不就是做一個繩索型的天線網嘛。
等到正式研究完開始組裝後,隻想給自己一巴掌,還是太年輕還是想得太少了。
天線上有幾千個繩係控製點,為確保展開後符合型麵精度要求,必須一個一個點通過手工調整到位。
這樣的天線加工裝配過程非常複雜,相對於她無形間給自己加了不少工作量。
因為這種精細的專業的事情,沒有辦法交完全給工廠辦的工程師們去幹,所以秦詞帶了四個高級工程師,花了五天時間,一個一個點精準調整。
從工廠辦出來的那天,秦詞眼睛都花了。
雖然累了點,但是結果還是喜人的。
她又拿到了一個賺錢的專利了。
………
五一勞動節的時候,秦詞代表航天所受邀參加了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
雖然隻是默默地跟著航天局的領導們在角落坐著,但是還是把她看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
大會的獎項旨在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廣大職工積極投身我國現代化建設。
各行各業的工匠們在職業活動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專注執著、一絲不苟的精神態度和價值追求感動著她。
不斷追求更高的技藝水平和更好的工作成果,不滿足於現狀,持續改進和完善。
對所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能夠長時間專注於一項任務,不輕易放棄。
對工作細節非常注重,追求完美,不允許任何瑕疵和錯誤。
不拘泥於傳統,勇於嚐試新方法、新技術,不斷探索和創新。
始終將質量放在首位,認為高質量的產品是發展的核心。
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和他人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對待工作。
這不僅是各行各業工匠們的堅持,更是秦詞他們作為航天人的堅持和初心。
航天局某位高層代表所有航天人領取了屬於他們的一枚五一勳章。
………
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隨著震耳欲聾的火箭呼嘯聲,黎明前的寧靜被打破。
“鵲橋”衛星不大,整個重量約448公斤,衛星本體橫向尺寸1.4米x1.4米,高度850毫米,加上天線是3米多。
它就像一個中型保險櫃,存放著人類首次探索月球背部的夢想。
“現在是北京時間6時20分,順利入軌,通信準備,天線準備,開傘。”秦詞再一次站在了控製台前,看著“鵲橋”穩步入軌道後,發布執行命令。
傘狀天線緩緩展開,這個展開後口徑達4.2米的大型天線,將首次為人類傳送來自月球背麵的信號。
它是人類深空探測任務史上最大口徑的通信天線,對於“鵲橋”能否暢通無阻,關鍵在它。
秦詞盯著大傘慢慢張開,雖然模擬了那麽多次都沒有問題,但是太空環境是無法預測的,這是她一手打造的大傘,她心裏也很緊張。
“張開完畢,飛行器穩定,天線狀態良好!”任維注視著自己麵前的麵板,克製著激動地心情宣布這一好消息。
控製室內響起來大家的歡呼聲和掌聲。
在軌運行期間,“鵲橋”會經過一段沒有光照的陰影區,最長可達4個多小時,陰影區溫度平均-200c左右。
秦詞這四個小時都沒離開過控製台麵,她得時刻關注著這一期間的數據,如果有什麽問題需要及時調整的話,她是反應最快的。
在陰影區,天線最冷的部件溫度將達到-230c。為了順利通過如此嚴寒的考驗,他們做了大量試驗驗證,為了有效保障了傘狀天線能夠克服嚴酷環境,可靠工作。
但是,還是那一句話,太空環境是不可預測的。
不到衛星壽命結束的最後一刻,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發射衛星之前,秦詞還和哈工大合作了一下。
“鵲橋”搭載了兩顆由哈工大研製的微小衛星,以實現首次繞月編隊飛行,進行宇宙中的超長波探測。
人家合作完還特地找秦詞問了一下有沒有意向去他們大學讀博,知道秦詞是被當做直博生培養後,可惜的歎了口氣。
但是還是表示,希望以後能多多合作。
秦詞笑著答應了,但是人家更側重的是核方麵,估計跟她的接觸不會太多了。
………
“鵲橋”發射的成功不僅是在國內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更多的是引發了世界的關注。
秦詞開完一周例會,被徐意州通知孫老師讓她去辦公室。
走到辦公室一看,航天局某位眼熟的領導也在。
“誒,小詞來了,開完會了?”孫老師在泡茶,見她進來,順手就給她斟了一杯。
秦詞點點頭,然後跟領導打完招呼,從孫院士手裏接過茶具,幫忙泡起茶來。
“小秦博士不好奇我過來幹什麽嗎?”張檢笑著問道。
雖然秦詞目前學曆還不是博士,但是大家都愛這麽稱呼她……
“張院都過來了那肯定是大事了,我這小小研究員還是不過問了。”秦詞跟他熟悉得很,她手裏好幾個專利都是這老頭幫她在外麵跟其他國家的研究所談條件。
“這還真需要經過你們倆的同意。”張檢見兩個重要的人都來了,把公文包裏的文件拿出來一式兩份分給兩個人看。
“漂亮國航天局申請使用鵲橋?”秦詞看了眼標題然後問道。
張檢喝了口水點點頭。
“他們阿波羅不是都登月了嗎?還用的上我們這小小衛星?”秦詞不太在意的把文件放到桌上。
張檢一口熱茶差點噴出來,小小年紀小嘴咋這麽毒呢。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由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邁克爾·柯林斯駕駛,成功實現了人類曆史上首次登月。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月球表麵行走,而柯林斯則在指令艙中繞月飛行。
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開始,到1972年底結束,共進行了11次載人任務,其中6次成功登陸月球,共有12名宇航員踏上月球表麵。
秦詞作為航天人,她是知道且相信阿波羅計劃是真實的。
她這樣說隻不過是為了吐槽前些天一些陰謀論事件。
“鵲橋”確定發射日期的那天是有央媒報道過的,航天局也想讓世界都知道我國的探月工程重新開啟。
但是那天之後,不少外媒就在質疑我國航天局的能力,還提出了假登月的假象。
秦詞作為“鵲橋”的媽媽,哪能看著自家孩子受這種委屈?原定於6月份發射的日期,被她提前到了5月21日,表達她對“鵲橋”的愛。
“鵲橋”發射成功當天,她就投了sci,關於“鵲橋”科研任務裏的一些難題難點,就想直接把論文拍在那些營銷號的臉上,讓他們閉嘴。
華夏政府從不會為了贏得太空競賽、提升國家形象或其他政治目的而製造虛假的登月計劃。
某些外媒媒體發一些這樣的渾水摸魚的假新聞倒不如好好去把自己國家那“虛假”的登月計劃洗白一下。
畢竟科研人員和航天員是無辜的,他們是英雄,值得被大家銘記和尊重,而不是埋沒在了政治陰謀裏。
秦詞:中指。
之前她也這樣輪流待過,但是當時有些人多少都對她帶有一些警惕性。
這次就完全不一樣了,有些小組試圖把她搶到自己小組長待。
“跟秦詞一起做研究太輕鬆了,根本不帶腦子的…”某些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不帶腦子的任姓研究員如此說。
任維:?
………
鵲橋中繼星采用了傘狀天線的新方案,這樣的天線在發射時可以收攏到最小,入軌後再展開,可以減少發射過程中對於天線的損害。
秦詞當時想到這個點子的時候沒覺得有多麻煩,不就是做一個繩索型的天線網嘛。
等到正式研究完開始組裝後,隻想給自己一巴掌,還是太年輕還是想得太少了。
天線上有幾千個繩係控製點,為確保展開後符合型麵精度要求,必須一個一個點通過手工調整到位。
這樣的天線加工裝配過程非常複雜,相對於她無形間給自己加了不少工作量。
因為這種精細的專業的事情,沒有辦法交完全給工廠辦的工程師們去幹,所以秦詞帶了四個高級工程師,花了五天時間,一個一個點精準調整。
從工廠辦出來的那天,秦詞眼睛都花了。
雖然累了點,但是結果還是喜人的。
她又拿到了一個賺錢的專利了。
………
五一勞動節的時候,秦詞代表航天所受邀參加了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
雖然隻是默默地跟著航天局的領導們在角落坐著,但是還是把她看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
大會的獎項旨在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廣大職工積極投身我國現代化建設。
各行各業的工匠們在職業活動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專注執著、一絲不苟的精神態度和價值追求感動著她。
不斷追求更高的技藝水平和更好的工作成果,不滿足於現狀,持續改進和完善。
對所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能夠長時間專注於一項任務,不輕易放棄。
對工作細節非常注重,追求完美,不允許任何瑕疵和錯誤。
不拘泥於傳統,勇於嚐試新方法、新技術,不斷探索和創新。
始終將質量放在首位,認為高質量的產品是發展的核心。
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和他人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對待工作。
這不僅是各行各業工匠們的堅持,更是秦詞他們作為航天人的堅持和初心。
航天局某位高層代表所有航天人領取了屬於他們的一枚五一勳章。
………
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隨著震耳欲聾的火箭呼嘯聲,黎明前的寧靜被打破。
“鵲橋”衛星不大,整個重量約448公斤,衛星本體橫向尺寸1.4米x1.4米,高度850毫米,加上天線是3米多。
它就像一個中型保險櫃,存放著人類首次探索月球背部的夢想。
“現在是北京時間6時20分,順利入軌,通信準備,天線準備,開傘。”秦詞再一次站在了控製台前,看著“鵲橋”穩步入軌道後,發布執行命令。
傘狀天線緩緩展開,這個展開後口徑達4.2米的大型天線,將首次為人類傳送來自月球背麵的信號。
它是人類深空探測任務史上最大口徑的通信天線,對於“鵲橋”能否暢通無阻,關鍵在它。
秦詞盯著大傘慢慢張開,雖然模擬了那麽多次都沒有問題,但是太空環境是無法預測的,這是她一手打造的大傘,她心裏也很緊張。
“張開完畢,飛行器穩定,天線狀態良好!”任維注視著自己麵前的麵板,克製著激動地心情宣布這一好消息。
控製室內響起來大家的歡呼聲和掌聲。
在軌運行期間,“鵲橋”會經過一段沒有光照的陰影區,最長可達4個多小時,陰影區溫度平均-200c左右。
秦詞這四個小時都沒離開過控製台麵,她得時刻關注著這一期間的數據,如果有什麽問題需要及時調整的話,她是反應最快的。
在陰影區,天線最冷的部件溫度將達到-230c。為了順利通過如此嚴寒的考驗,他們做了大量試驗驗證,為了有效保障了傘狀天線能夠克服嚴酷環境,可靠工作。
但是,還是那一句話,太空環境是不可預測的。
不到衛星壽命結束的最後一刻,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發射衛星之前,秦詞還和哈工大合作了一下。
“鵲橋”搭載了兩顆由哈工大研製的微小衛星,以實現首次繞月編隊飛行,進行宇宙中的超長波探測。
人家合作完還特地找秦詞問了一下有沒有意向去他們大學讀博,知道秦詞是被當做直博生培養後,可惜的歎了口氣。
但是還是表示,希望以後能多多合作。
秦詞笑著答應了,但是人家更側重的是核方麵,估計跟她的接觸不會太多了。
………
“鵲橋”發射的成功不僅是在國內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更多的是引發了世界的關注。
秦詞開完一周例會,被徐意州通知孫老師讓她去辦公室。
走到辦公室一看,航天局某位眼熟的領導也在。
“誒,小詞來了,開完會了?”孫老師在泡茶,見她進來,順手就給她斟了一杯。
秦詞點點頭,然後跟領導打完招呼,從孫院士手裏接過茶具,幫忙泡起茶來。
“小秦博士不好奇我過來幹什麽嗎?”張檢笑著問道。
雖然秦詞目前學曆還不是博士,但是大家都愛這麽稱呼她……
“張院都過來了那肯定是大事了,我這小小研究員還是不過問了。”秦詞跟他熟悉得很,她手裏好幾個專利都是這老頭幫她在外麵跟其他國家的研究所談條件。
“這還真需要經過你們倆的同意。”張檢見兩個重要的人都來了,把公文包裏的文件拿出來一式兩份分給兩個人看。
“漂亮國航天局申請使用鵲橋?”秦詞看了眼標題然後問道。
張檢喝了口水點點頭。
“他們阿波羅不是都登月了嗎?還用的上我們這小小衛星?”秦詞不太在意的把文件放到桌上。
張檢一口熱茶差點噴出來,小小年紀小嘴咋這麽毒呢。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由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邁克爾·柯林斯駕駛,成功實現了人類曆史上首次登月。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月球表麵行走,而柯林斯則在指令艙中繞月飛行。
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開始,到1972年底結束,共進行了11次載人任務,其中6次成功登陸月球,共有12名宇航員踏上月球表麵。
秦詞作為航天人,她是知道且相信阿波羅計劃是真實的。
她這樣說隻不過是為了吐槽前些天一些陰謀論事件。
“鵲橋”確定發射日期的那天是有央媒報道過的,航天局也想讓世界都知道我國的探月工程重新開啟。
但是那天之後,不少外媒就在質疑我國航天局的能力,還提出了假登月的假象。
秦詞作為“鵲橋”的媽媽,哪能看著自家孩子受這種委屈?原定於6月份發射的日期,被她提前到了5月21日,表達她對“鵲橋”的愛。
“鵲橋”發射成功當天,她就投了sci,關於“鵲橋”科研任務裏的一些難題難點,就想直接把論文拍在那些營銷號的臉上,讓他們閉嘴。
華夏政府從不會為了贏得太空競賽、提升國家形象或其他政治目的而製造虛假的登月計劃。
某些外媒媒體發一些這樣的渾水摸魚的假新聞倒不如好好去把自己國家那“虛假”的登月計劃洗白一下。
畢竟科研人員和航天員是無辜的,他們是英雄,值得被大家銘記和尊重,而不是埋沒在了政治陰謀裏。
秦詞: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