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哥,這一大清早的,就叫我們來山裏砍竹。”
“是啊,大哥,我家裏的狗還沒殺呢!”
此刻正值清晨,山林裏還彌漫著濃濃的霧氣,前方的視野很難看得清楚,以至於住在這附近的大多數人家,基本上不會選在這個時間上山。
然而,這種天氣對劉家學派的人來說,並不算什麽,他們是勤奮的人,骨子裏天生就刻著吃苦耐勞的精神。
“群賢啊,我們劉家學派,應當循序漸進,不能驕傲自負,止步不前。”
劉邦捋了捋自己那秀美的胡須,拍了拍樊噲的肩膀,安撫道。
劉家學派的其他群賢心中也有些不滿,論擺爛,這世上沒有人比劉邦更擺爛了,可自從劉家學派創立以來,眼前的大哥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每天不是要他們在家裏好好看書,好好練字,就是被他拉著一起造東西。
本來他的屁股已經被劉太公打爛了,可他非但不好好休息,還帶著他們上山砍竹?
哪像以前,今天去王媼家裏喝酒,明天又去武負家裏喝酒,以及還有常去的曹氏家裏,除了喝酒,他們還會蹲在大哥的家門口,一起賭,一起嘮嗑家常;亦或是,幹一些打家劫舍的事,他們會把搶來的錢,分發給那些家裏沒有壯丁的人。
至於那些壯丁去哪了......可能早就被秦始皇拉去見閻王了吧,修大路,修長城,駐守北方.......哪個不需要壯丁?
大哥不會被鬼上身了吧......眾人看著劉邦的樣子,敢想不敢言。嗯,在這充滿薄霧的山林裏,眼前的大哥看起來,那笑容,確實有點點陰森森的。
劉邦說的話,不僅是樊噲覺得越來越深奧了,在場的盧綰,夏侯嬰,周勃都是這麽覺得,可能這都歸咎於呂家的那位千金吧,每日陪著劉邦挑燈夜讀,他們倒覺得沒什麽,就是有些擔心大哥的身體被搞垮了。
實際上,這些隻有劉邦自己才知道,他之所以變得這麽勤奮起來,全都歸功於劉邦那些未知的記憶。自從劉邦擁有了這些記憶之後,他有時候很想去體驗一下未知記憶中的那些東西,在這一刻,他的心裏便又多了一個夢想。並且,隨著時間越長,他發現,對那未知記憶中的一些事情,越是想的清楚起來了。
可是,自從他改造了紡車,改造了曲轅犁之後,他發現,他離他的夢想似乎越來越遙遠了。
他甚至有些質疑,這或許隻是幻境,亦或許,是一個死人在臨死之前的回光返照。
可是,過了這麽多天,他怎麽還沒死呢?
劉邦這次叫兄弟們上山,並不是像兒時那般,上山掏鳥窩,偷人家地裏的野菜,而是老老實實拿著手裏的鐮刀砍毛竹。
劉邦打算以毛竹來作為造紙的原材料。
再說了,他們劉家學派的人,個個都是堂堂正正的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至於做這些偷雞摸狗的事?
造紙的原材料,除了毛竹,還需要石灰。
東漢時期蔡倫的造紙術並不是用毛竹作為紙的原材料,而是用破漁網、舊布、麻頭和樹皮,可劉邦的記憶力哪裏想得起每個時期造紙的原材料是什麽,他隻記得一個,那就是毛竹。
毛竹造紙起源於唐代,主要的生產環節,有幹打、漚竹、濕打、抄紙、鬆紙、曬紙,整個生產周期需要九個月的時長。
他們會在每年臘月進山林砍毛竹,次年的清明節後開始做紙,毛竹被截成五尺五寸長短,浸泡在生石灰裏漚三個月,然後再將毛竹洗去石灰,用水車帶動的石碓將竹子舂成紙末,下到水槽,成為紙漿。接著便是是“抄紙”,壓幹水分,再背到家裏“鬆紙”,也就是把粘連一起的紙,用複雜的指法搓開。再將這些紙背到室外曬幹,最後整形紮捆。
等到他們砍的竹子差不多時,劉邦帶著兄弟們下山了。
“劉季,這一大早的,又上哪家賣酒的那裏喝酒去了?”
“去曹氏家裏了。”
劉邦沒好氣地說道。
或許是因為前日劉太公的那頓打,劉邦在劉太公麵前似乎也沒有之前的那麽吊兒郎當了,但是,心裏頭非常不滿。當然,這些都是暫時的,作為劉家學派的創始人,怎能記仇,並屈於人下呢?
劉邦吩咐兄弟們將砍好的竹子扔在院子裏,然後又派人找蕭大人要了點生石灰,就這樣,他們劉家學派的第三件作品就要開始了。
“樊噲,你力氣大,來這挖個坑。”
劉邦伸手指了指院子裏的一個角落,道。
“夏侯嬰,盧綰,你們負責將這些竹子弄碎,越碎越好。”
“喂,周勃,不要弄到拿不起的那種的碎,稍微碎一點就行了。”
“你們也是,好好弄!”
其實劉邦也不知道要怎麽弄,他有些記不太清了。
夏侯嬰將竹子掰斷一根又一根,看著地上的生石灰,不解地問道:“大哥,我們要這些生石灰做什麽?”
“等樊噲將坑挖好,我們就把竹子扔進去,每擺好一層竹子,我們就撒上一層生石灰。”
劉邦做著手勢,耐心地解釋道。
“等我們將這個做好,我們以後都不需要湊錢買竹簡了!”
夏侯嬰輕點了點頭,雖然不知道大哥為什麽要這麽做,但經過劉邦前兩次做出來的東西給他帶來的驚訝,他相信,劉邦會給他驚喜的。
劉太公自然聽到了院子裏的動靜,特別是那挖土的聲音,讓他不由得一愣。
“我還沒死呢!”
他急匆匆地從房間裏跑了出來,看著眼前的一幕,心裏有些不開心:“劉季,你挖坑......”
“當然是挖給我自己的,我怕哪天說錯話,被上麵的人給殺,沒地兒埋!”
“你!”
“哈哈哈!”
劉邦哈哈大笑:“是啊,老爺子,您兒子我都活了四十多年了,之前大哥每天在地裏農忙,都走的那麽早,像我這樣無所事事的人,又怎能比大哥活得長?”
劉太公怒目圓視,他也習慣了劉邦這種作風,因此對著劉邦罵罵咧咧了一小會,然後搖了搖頭,發出無奈地歎息,就憤怒地走了。
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回到正軌,這又是造紡車,又是造曲轅犁,他要不回正軌,他能做出這些東西?隻是他認為劉邦的那張嘴,很容易給他招來禍事。
唉,想一想,還是劉喜要好一點,不需要他操心。
“季哥,季哥!”
正當劉邦以及眾群賢,正在埋頭苦幹他們劉家學派的大業時,在劉邦手底下幹事的一個村民,從外麵跑了進來,看麵色,極其恐慌。
“季哥,出事了!”
“東嶽亭那邊的人打起來了!”
“是啊,大哥,我家裏的狗還沒殺呢!”
此刻正值清晨,山林裏還彌漫著濃濃的霧氣,前方的視野很難看得清楚,以至於住在這附近的大多數人家,基本上不會選在這個時間上山。
然而,這種天氣對劉家學派的人來說,並不算什麽,他們是勤奮的人,骨子裏天生就刻著吃苦耐勞的精神。
“群賢啊,我們劉家學派,應當循序漸進,不能驕傲自負,止步不前。”
劉邦捋了捋自己那秀美的胡須,拍了拍樊噲的肩膀,安撫道。
劉家學派的其他群賢心中也有些不滿,論擺爛,這世上沒有人比劉邦更擺爛了,可自從劉家學派創立以來,眼前的大哥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每天不是要他們在家裏好好看書,好好練字,就是被他拉著一起造東西。
本來他的屁股已經被劉太公打爛了,可他非但不好好休息,還帶著他們上山砍竹?
哪像以前,今天去王媼家裏喝酒,明天又去武負家裏喝酒,以及還有常去的曹氏家裏,除了喝酒,他們還會蹲在大哥的家門口,一起賭,一起嘮嗑家常;亦或是,幹一些打家劫舍的事,他們會把搶來的錢,分發給那些家裏沒有壯丁的人。
至於那些壯丁去哪了......可能早就被秦始皇拉去見閻王了吧,修大路,修長城,駐守北方.......哪個不需要壯丁?
大哥不會被鬼上身了吧......眾人看著劉邦的樣子,敢想不敢言。嗯,在這充滿薄霧的山林裏,眼前的大哥看起來,那笑容,確實有點點陰森森的。
劉邦說的話,不僅是樊噲覺得越來越深奧了,在場的盧綰,夏侯嬰,周勃都是這麽覺得,可能這都歸咎於呂家的那位千金吧,每日陪著劉邦挑燈夜讀,他們倒覺得沒什麽,就是有些擔心大哥的身體被搞垮了。
實際上,這些隻有劉邦自己才知道,他之所以變得這麽勤奮起來,全都歸功於劉邦那些未知的記憶。自從劉邦擁有了這些記憶之後,他有時候很想去體驗一下未知記憶中的那些東西,在這一刻,他的心裏便又多了一個夢想。並且,隨著時間越長,他發現,對那未知記憶中的一些事情,越是想的清楚起來了。
可是,自從他改造了紡車,改造了曲轅犁之後,他發現,他離他的夢想似乎越來越遙遠了。
他甚至有些質疑,這或許隻是幻境,亦或許,是一個死人在臨死之前的回光返照。
可是,過了這麽多天,他怎麽還沒死呢?
劉邦這次叫兄弟們上山,並不是像兒時那般,上山掏鳥窩,偷人家地裏的野菜,而是老老實實拿著手裏的鐮刀砍毛竹。
劉邦打算以毛竹來作為造紙的原材料。
再說了,他們劉家學派的人,個個都是堂堂正正的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至於做這些偷雞摸狗的事?
造紙的原材料,除了毛竹,還需要石灰。
東漢時期蔡倫的造紙術並不是用毛竹作為紙的原材料,而是用破漁網、舊布、麻頭和樹皮,可劉邦的記憶力哪裏想得起每個時期造紙的原材料是什麽,他隻記得一個,那就是毛竹。
毛竹造紙起源於唐代,主要的生產環節,有幹打、漚竹、濕打、抄紙、鬆紙、曬紙,整個生產周期需要九個月的時長。
他們會在每年臘月進山林砍毛竹,次年的清明節後開始做紙,毛竹被截成五尺五寸長短,浸泡在生石灰裏漚三個月,然後再將毛竹洗去石灰,用水車帶動的石碓將竹子舂成紙末,下到水槽,成為紙漿。接著便是是“抄紙”,壓幹水分,再背到家裏“鬆紙”,也就是把粘連一起的紙,用複雜的指法搓開。再將這些紙背到室外曬幹,最後整形紮捆。
等到他們砍的竹子差不多時,劉邦帶著兄弟們下山了。
“劉季,這一大早的,又上哪家賣酒的那裏喝酒去了?”
“去曹氏家裏了。”
劉邦沒好氣地說道。
或許是因為前日劉太公的那頓打,劉邦在劉太公麵前似乎也沒有之前的那麽吊兒郎當了,但是,心裏頭非常不滿。當然,這些都是暫時的,作為劉家學派的創始人,怎能記仇,並屈於人下呢?
劉邦吩咐兄弟們將砍好的竹子扔在院子裏,然後又派人找蕭大人要了點生石灰,就這樣,他們劉家學派的第三件作品就要開始了。
“樊噲,你力氣大,來這挖個坑。”
劉邦伸手指了指院子裏的一個角落,道。
“夏侯嬰,盧綰,你們負責將這些竹子弄碎,越碎越好。”
“喂,周勃,不要弄到拿不起的那種的碎,稍微碎一點就行了。”
“你們也是,好好弄!”
其實劉邦也不知道要怎麽弄,他有些記不太清了。
夏侯嬰將竹子掰斷一根又一根,看著地上的生石灰,不解地問道:“大哥,我們要這些生石灰做什麽?”
“等樊噲將坑挖好,我們就把竹子扔進去,每擺好一層竹子,我們就撒上一層生石灰。”
劉邦做著手勢,耐心地解釋道。
“等我們將這個做好,我們以後都不需要湊錢買竹簡了!”
夏侯嬰輕點了點頭,雖然不知道大哥為什麽要這麽做,但經過劉邦前兩次做出來的東西給他帶來的驚訝,他相信,劉邦會給他驚喜的。
劉太公自然聽到了院子裏的動靜,特別是那挖土的聲音,讓他不由得一愣。
“我還沒死呢!”
他急匆匆地從房間裏跑了出來,看著眼前的一幕,心裏有些不開心:“劉季,你挖坑......”
“當然是挖給我自己的,我怕哪天說錯話,被上麵的人給殺,沒地兒埋!”
“你!”
“哈哈哈!”
劉邦哈哈大笑:“是啊,老爺子,您兒子我都活了四十多年了,之前大哥每天在地裏農忙,都走的那麽早,像我這樣無所事事的人,又怎能比大哥活得長?”
劉太公怒目圓視,他也習慣了劉邦這種作風,因此對著劉邦罵罵咧咧了一小會,然後搖了搖頭,發出無奈地歎息,就憤怒地走了。
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回到正軌,這又是造紡車,又是造曲轅犁,他要不回正軌,他能做出這些東西?隻是他認為劉邦的那張嘴,很容易給他招來禍事。
唉,想一想,還是劉喜要好一點,不需要他操心。
“季哥,季哥!”
正當劉邦以及眾群賢,正在埋頭苦幹他們劉家學派的大業時,在劉邦手底下幹事的一個村民,從外麵跑了進來,看麵色,極其恐慌。
“季哥,出事了!”
“東嶽亭那邊的人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