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來的士卒,有些本是朝廷名下的軍、匠、樂戶,也追隨著方臘舉事,就此一路跟隨鄧元覺大師,從嶺南到了咱們登州。”


    “戶曹官員登記入冊時,將一些隨行而來的百姓,仍舊錄入樂戶,俺據理力爭,隻說朝廷的事情,與咱們將軍府何幹?憑什麽不能錄入民戶?”


    王倫頓時尷尬了起來,梁山缺乏文官,故而選拔了些軍中士卒轉任民事,再加上刑曹盯得緊,許多官吏都不敢逾矩,辦事難免就十分保守,不得變通。


    當官為吏,也是需要實際的工作經驗的,王倫能做的,就是不定期組織學習會,對梁山委用的官吏進行培訓。


    便說道:“這是我考慮不周全,我這裏就行一道文,江南來的百姓,都定為民戶,大嫂,你看此事可行否?”


    顧大嫂這才笑了起來:“下官便知曉,將軍做事從來公道。”她心思坦蕩,隻覺得若這官做不下去,大不了仍舊回去開設酒店,也不怕因此得罪了王倫。


    更何況若因為這種事情,王倫就要治罪於她,那也不是個值得追隨的人。


    王倫又說:“登州留的官田不多,有一部分江南百姓,需得遷往萊州或是密州,這些事情,還請二哥、大嫂多多操心了。”


    王倫就喜歡顧大嫂這樣敢於任事的人,如果梁山的官吏都如此,他也就不用費許多心思在瑣碎的政務方麵了。


    孫新和顧大嫂便連忙說:“將軍請放心,都是下官分內之事。”


    自征東將軍府、大都督府設立後,將軍府各曹辦事地點,都定在了青州,大都督府則暫定在了登州。


    王倫的打算,是以登州為試驗田,推行一係列改革措施,有了經驗,總結之後,再逐步推廣到其他州,故而他就一直留在登州。


    一旦登州這裏的事務大致完結,他還是要回鄆州坐鎮的,畢竟一個大頭領,“躲”在登州,遠離戰區,也實在不像話。


    密州。


    王倫占據州縣後,安生了好一段日子,為的是盡快消化占領區並轉化為根據地。於是趁著這一段時間,朝廷又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在密州的高密、膠西兩縣集結了五千兵力。


    朝廷能夠調遣的,就隻有淮南兩路的州兵,但淮南兩路州兵北上,最快的路途就是從海州入密州。


    逃到海州的宋江突然發現,自己這一股勢力居然再次攔在了朝廷官兵與梁山之間,這廝幹脆逃到了海上,占據了幾處小島,就有了張橫領海盜船攔截梁山船隊事件。


    王倫暫時沒有精力去對付宋江,為著一個宋江,就調兵往攻,實在不智。但他還是抽調了呼延慶的第四營,以及陸戰二營,前往膠西縣外海,協助許貫忠作戰。


    許貫忠出兵很快,仍舊以騎兵先行,迅速切斷了高密、膠西兩縣之間的聯係,卻先轉頭向東南,圍攻膠西縣城。


    他擺出一副要攻城的架勢,引得高密守軍來援,卻命韓世忠、史進兩部繞行,從背後夾擊,擊潰了這一支來援的官兵。


    於是高密、安丘兩縣就成了不設防的城池,許貫忠圍著膠西縣城,也不進攻,隻等著呼延慶的水軍到來。


    呼延慶那裏,也得了四艘火炮船,對著板橋鎮外的碼頭一頓亂轟,單廷圭就領著陸戰營衝岸,一鼓作氣,奪下了碼頭港口,徹底將膠西縣城圍住。


    韓世忠則領兵繼續向西南的莒縣奔襲而去,後麵跟著的,是步兵第十一營高可立部,以及剛剛組建的第十六營解珍、解寶部,這兩營都是山地作戰營,再加上韓世忠這個西軍出身、善於山地作戰的將領,許貫忠對莒縣勢在必得。


    駐守濰州的騎兵第九營秦明、步兵第十三營樊瑞兩部,則從濰州北海縣突入密州,進攻安丘縣。


    隻是秦明和樊瑞並沒有戰鬥,安丘縣就主動開門投降。


    若要說梁山什麽工作做得最好,自然就屬情報工作。王倫占據州縣平靜的這一段日子,梁山情報部門並未停止工作,而是不斷向周邊縣城派遣密探。


    根據地推行均田令之後,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周圍的州縣,無數百姓都期盼著梁山大軍早日來到,也推行均田。


    故而許貫忠在膠西縣方向一動,安丘縣內的梁山密探也趁機鼓噪了起來,秦明、樊瑞兩部還未殺到,安丘縣知縣就被城中百姓給生擒了。


    隻是秦明趕入城中時,安丘的孫姓知縣,已經被憤怒的百姓殺死,開膛破肚,肚中塞滿了從孫知縣家裏搜出來的金銀珠寶,就擺放在縣衙前任百姓前來參觀、唾罵。


    原來這位孫知縣本就是個大貪官,王倫安生的這一段日子,朝廷派兵防守,孫知縣又借機對民間加派,稱之為“剿匪錢”,在這個名頭之下,還有“剿匪布料錢”、“剿匪皮革錢”、“剿匪刀兵錢”,甚至還要收“剿匪鐵耗錢”。


    他這裏狠狠搜刮,是覺得王倫那裏並不能長久,有這樣好的機會,不搞貪汙豈不是浪費?


    逼得許多百姓賣兒賣女還不夠,不得不逃到濰州。那時候諸州初定,梁山還沒有力量也來不及完全穩定地界,孫知縣就派本縣軍漢、衙役四處追捕,抓到敢逃走的百姓,便戴枷示眾,一連枷死了七八個百姓。


    聽聞百姓講述了遭遇,秦明大聲說:“這廝殺得好!”便主持將孫知縣肚中的金銀珠寶都分給起事的百姓,卻命以磚頭瓦礫塞滿,仍舊暴屍縣衙。


    韓世忠領兵奔襲至莒縣時,發現城門大開,城牆上卻寫著“勿忘在莒”四個大字。


    見到城內百姓相迎,一問才得知,這字卻是本縣知縣命人寫上去的,用的是《呂氏春秋》的典故,說要百姓死守城池,一如當年田單複齊國的故事。


    韓世忠便問:“知縣何在?”


    “已經逃往沂州去了!”一個本縣的押司,小心翼翼地回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回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回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