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你個李太白,還知道回來見朕?”
今天是自己納嬪的黃道吉日,所以李瑛宣布休沐一天,讓一直高強度工作的官員們緩一緩,也因此有時間在含象殿接見李白。
“臣罪該萬死,請陛下降罪!”
李白識相的跪倒在地,主動請罪,“無論陛下如何懲處,臣都認罰!”
難得李白這麽虔誠,李瑛也不打算把人一棍子打死,根據李光弼的奏折來看,李白在搶奪壺關的時候獻計獻策,算是將功贖罪了。
“起來說話!”
李瑛嚴肅的臉上變得和顏悅色起來,“調你前來京城聽令的詔書已經發出一個多月,為何現在才到長安?”
“臣在太平關種樹。”李白如實答道。
“種樹?”
李瑛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你堂堂的一個朝廷命官,跑到荒山野嶺去種樹,這成何體統?”
李白一臉歉疚的道:“臣因為自己的驕傲自大,害得四千將士戰死沙場,為了表達懺悔之意,臣立誌在太平關周圍的山上栽種四千一百三十二棵桃樹,祭奠將士們的在天之靈,因此來京城晚了一些日子,請陛下降罪!”
“算了……看在你誠心悔過的份上,朕寬恕了你這一次。”
見李白的性格與從前判若兩人,李瑛倍感欣慰,隻是不知道少了輕狂的謫仙人,還能否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的詩句?
“不過呢,你的國子監祭酒是保不住了,朕改封你為翰林院侍詔,掌管整個翰林院,正四品,希望你能好好發揮才華,帶領翰林院的學子們創造璀璨的文化。”
李瑛量才適用,給李白挑選了一個適合他的崗位。
“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李白叩首謝恩。
“平身吧,今天是朕納嬪的吉日,你可以去找杜甫、王之渙他們喝個一醉方休!”
李瑛還要去參加禮部主持的儀式,沒時間和李白敘舊,起身準備離開含象殿。
“臣還有一事啟奏!”
李白起身後並沒有急著離開,再次叉手開口。
“直說!”
李瑛停下了準備離開的腳步。
“臣這半年來留心觀察各地的山川,發現河東境內樹木豐茂,而關中地區的樹木采伐過度,許多山坡有沙化的趨勢。
長此以往,長安的樹木必將告罄,環境也會惡化,長安將很難承載百萬人口的生活起居。
故此,臣建議朝廷應該頒布《禁伐令》,禁止各地豪強與平民百姓擅自砍伐樹木,並鼓勵百姓種樹綠化。”
李白叉手立於大殿中央,憂心忡忡的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哎呀……李太白,想不到啊,吃了一場敗仗你竟然變成政治家了,有眼光!”
李瑛不由得刮目相看,忍不住對李白豎起了大拇指。
作為穿越者,李瑛知道自唐朝往後長安就逐漸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不複漢唐繁華,逐漸被東方的幾個都城取代,譬如汴州、杭州、南京、北京等。
這裏麵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唐朝這三百年內,擁有百萬人口的長安百姓對周邊樹木的肆意采伐,導致環境惡化,使得長安城無法承擔大規模的人口。
這時候既沒有鋼筋也沒有混凝土,無論是朝廷修建宮殿,還是百姓建造房屋,都會以山上的樹木作為梁柱。
長期的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毫無計劃的肆意采伐,導致到了宋朝時期關中地區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已經不適宜大規模居住,所以自宋朝往後,曆代皇帝再也沒有青睞過曾經創造了漢唐盛世的長安城。
“臣也是在荒野中勞作的這段日子產生的感想,還望陛下能夠頒布法令,讓各地官府、門閥、百姓有序的采伐樹木,不能肆無忌憚的隨意殺伐樹木。”
李白對著李瑛長揖到地,發自內心的懇求。
“一事不煩二主,難得你能想的這麽長遠,朕就再給你一個職務。由你兼任工部左侍郎,在掌管翰林院的同時,製定《大唐伐木令》,嚴禁各地肆意伐樹,鼓勵民間種植樹木,並保護樹木的所有權。”
李瑛拍了拍李白的肩膀,把這個任務托付給了李白。
“承蒙陛下器重,李白願為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對於皇帝的信任,李白感激不已,撩起衣衫準備再次謝恩。
“行了,別跪了!”
李瑛挽住了李白,“今天已經跪了好幾次,不必這麽多繁文縟節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今天就去酒宴上開懷暢飲吧!”
“謝陛下!”
既然皇帝不讓磕頭,李白隻能從命,並補充了一句:“臣戒酒了。”
“戒酒了?”
李瑛驚訝不已。
“謫仙人不喝酒還能叫仙人嗎?還能寫出氣吞山河的詩歌來嗎?
“還是不要戒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嘛,朕準許你喝酒,隻要不酗酒過度就好。”
李白本想說“臣說不喝就不喝”,但意誌最終還是輸給了欲望,話到嘴邊變成:“既然陛下有令,那臣就隻喝一斤,一斤就行!”
“哈哈……朕就知道太白先生怎麽能戒酒呢?你要是戒了酒說不定是大唐的損失,走吧!”
李瑛大笑著走出了含象殿,前往宜政殿參見禮部與鴻臚寺主持的納嬪大典。
雖然皇帝納妾是家常便飯,可這次畢竟是李瑛當了皇帝之後的第一次,所以儀式格外隆重。
除了在京的七品以上官員悉數到場之外,京城內的所有王公貴族也紛至遝來,規模宏大的宜政殿內人頭攢動,笑語喧嘩,一派熱鬧景象。
在興慶宮待了半個多月的李隆基也走了出來,身邊陪著楊太淑妃、韋太順妃,董芳儀、高婕妤等五六個嬪妃。
當然,這個楊太淑妃並不是楊玉環,而是同樣出自弘農楊氏的另外一個女人,名字叫做楊真一,今年四十歲出頭。
當初她由太平公主推薦給李隆基,因為性格溫柔,在音樂方麵頗有造詣,獲得了李隆基一段時間的恩寵。
但可惜隨著年華逝去,美人遲暮,又未能給李隆基生下子嗣,所以楊淑妃逐漸失寵,被武靈筠獨寵後宮。
現在武靈筠母子謀反,趙麗妃駕鶴多年,楊玉環移情別戀,李隆基便又重新把恩寵放在了她的身上。
除了李隆基之外,前來參見大典的還有寧王李憲、以及玉真公主李玄玄兩個重量級貴賓,兩人俱都以皇帝長輩的身份受邀前來參見這場婚禮。
鑒於李憲德高望重,又從來不參與權力角逐,所以武氏母子掌權之後並沒有為難他。
否則,引起宗室的集體不滿,得不償失。
至於在終南山出家為道的李玄玄,武靈筠母子更是懶得搭理她,所以這兄妹二人並沒有在這場政變中受到衝擊。
此刻,李瑛正在含象殿接見李白,尚未抵達宜政殿。
李隆基這個太上皇便成為了場內的焦點人物,文武大臣們紛紛施禮參拜。
“臣張九齡參見太上皇!”
“嗬嗬……張卿好,聽說你又做宰相了?”
“承蒙聖人提攜,誠惶誠恐。”
“好好好……好好幹,朕知道你一定行!”
“臣禦史大夫裴寬見過太上皇!”
“嗬嗬……裴卿改任禦史大夫了啊?朕在位的時候其實就想讓你擔任這個職位,不知道有沒有加平章事啊?”
“回太上皇的話,臣承蒙陛下聖寵,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好啊、好啊,以裴卿的資曆早就該拜相了。”
“臣侍中顏杲卿拜見太上皇。”
“哦……這麽快就升任宰相了啊,嗬嗬……”
李隆基對著顏杲卿發出一陣陰陽怪氣的笑聲,直奔自己的兄長李憲而去。
“臣京兆尹韋陟見過太上皇!”
“臣守工部尚書韋堅參見太上皇!”
在接受完了大臣們的參拜之後,李隆基招呼李憲與李玄玄:“皇兄、皇妹隨朕到偏殿來,這裏太吵了。”
“好!”
李憲與做道姑打扮的李玄玄對視一眼,便跟在李隆基身後走向偏殿。
今天是自己納嬪的黃道吉日,所以李瑛宣布休沐一天,讓一直高強度工作的官員們緩一緩,也因此有時間在含象殿接見李白。
“臣罪該萬死,請陛下降罪!”
李白識相的跪倒在地,主動請罪,“無論陛下如何懲處,臣都認罰!”
難得李白這麽虔誠,李瑛也不打算把人一棍子打死,根據李光弼的奏折來看,李白在搶奪壺關的時候獻計獻策,算是將功贖罪了。
“起來說話!”
李瑛嚴肅的臉上變得和顏悅色起來,“調你前來京城聽令的詔書已經發出一個多月,為何現在才到長安?”
“臣在太平關種樹。”李白如實答道。
“種樹?”
李瑛還以為自己聽錯了,“你堂堂的一個朝廷命官,跑到荒山野嶺去種樹,這成何體統?”
李白一臉歉疚的道:“臣因為自己的驕傲自大,害得四千將士戰死沙場,為了表達懺悔之意,臣立誌在太平關周圍的山上栽種四千一百三十二棵桃樹,祭奠將士們的在天之靈,因此來京城晚了一些日子,請陛下降罪!”
“算了……看在你誠心悔過的份上,朕寬恕了你這一次。”
見李白的性格與從前判若兩人,李瑛倍感欣慰,隻是不知道少了輕狂的謫仙人,還能否寫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的詩句?
“不過呢,你的國子監祭酒是保不住了,朕改封你為翰林院侍詔,掌管整個翰林院,正四品,希望你能好好發揮才華,帶領翰林院的學子們創造璀璨的文化。”
李瑛量才適用,給李白挑選了一個適合他的崗位。
“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李白叩首謝恩。
“平身吧,今天是朕納嬪的吉日,你可以去找杜甫、王之渙他們喝個一醉方休!”
李瑛還要去參加禮部主持的儀式,沒時間和李白敘舊,起身準備離開含象殿。
“臣還有一事啟奏!”
李白起身後並沒有急著離開,再次叉手開口。
“直說!”
李瑛停下了準備離開的腳步。
“臣這半年來留心觀察各地的山川,發現河東境內樹木豐茂,而關中地區的樹木采伐過度,許多山坡有沙化的趨勢。
長此以往,長安的樹木必將告罄,環境也會惡化,長安將很難承載百萬人口的生活起居。
故此,臣建議朝廷應該頒布《禁伐令》,禁止各地豪強與平民百姓擅自砍伐樹木,並鼓勵百姓種樹綠化。”
李白叉手立於大殿中央,憂心忡忡的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哎呀……李太白,想不到啊,吃了一場敗仗你竟然變成政治家了,有眼光!”
李瑛不由得刮目相看,忍不住對李白豎起了大拇指。
作為穿越者,李瑛知道自唐朝往後長安就逐漸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不複漢唐繁華,逐漸被東方的幾個都城取代,譬如汴州、杭州、南京、北京等。
這裏麵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唐朝這三百年內,擁有百萬人口的長安百姓對周邊樹木的肆意采伐,導致環境惡化,使得長安城無法承擔大規模的人口。
這時候既沒有鋼筋也沒有混凝土,無論是朝廷修建宮殿,還是百姓建造房屋,都會以山上的樹木作為梁柱。
長期的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毫無計劃的肆意采伐,導致到了宋朝時期關中地區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嚴重,已經不適宜大規模居住,所以自宋朝往後,曆代皇帝再也沒有青睞過曾經創造了漢唐盛世的長安城。
“臣也是在荒野中勞作的這段日子產生的感想,還望陛下能夠頒布法令,讓各地官府、門閥、百姓有序的采伐樹木,不能肆無忌憚的隨意殺伐樹木。”
李白對著李瑛長揖到地,發自內心的懇求。
“一事不煩二主,難得你能想的這麽長遠,朕就再給你一個職務。由你兼任工部左侍郎,在掌管翰林院的同時,製定《大唐伐木令》,嚴禁各地肆意伐樹,鼓勵民間種植樹木,並保護樹木的所有權。”
李瑛拍了拍李白的肩膀,把這個任務托付給了李白。
“承蒙陛下器重,李白願為大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對於皇帝的信任,李白感激不已,撩起衣衫準備再次謝恩。
“行了,別跪了!”
李瑛挽住了李白,“今天已經跪了好幾次,不必這麽多繁文縟節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今天就去酒宴上開懷暢飲吧!”
“謝陛下!”
既然皇帝不讓磕頭,李白隻能從命,並補充了一句:“臣戒酒了。”
“戒酒了?”
李瑛驚訝不已。
“謫仙人不喝酒還能叫仙人嗎?還能寫出氣吞山河的詩歌來嗎?
“還是不要戒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嘛,朕準許你喝酒,隻要不酗酒過度就好。”
李白本想說“臣說不喝就不喝”,但意誌最終還是輸給了欲望,話到嘴邊變成:“既然陛下有令,那臣就隻喝一斤,一斤就行!”
“哈哈……朕就知道太白先生怎麽能戒酒呢?你要是戒了酒說不定是大唐的損失,走吧!”
李瑛大笑著走出了含象殿,前往宜政殿參見禮部與鴻臚寺主持的納嬪大典。
雖然皇帝納妾是家常便飯,可這次畢竟是李瑛當了皇帝之後的第一次,所以儀式格外隆重。
除了在京的七品以上官員悉數到場之外,京城內的所有王公貴族也紛至遝來,規模宏大的宜政殿內人頭攢動,笑語喧嘩,一派熱鬧景象。
在興慶宮待了半個多月的李隆基也走了出來,身邊陪著楊太淑妃、韋太順妃,董芳儀、高婕妤等五六個嬪妃。
當然,這個楊太淑妃並不是楊玉環,而是同樣出自弘農楊氏的另外一個女人,名字叫做楊真一,今年四十歲出頭。
當初她由太平公主推薦給李隆基,因為性格溫柔,在音樂方麵頗有造詣,獲得了李隆基一段時間的恩寵。
但可惜隨著年華逝去,美人遲暮,又未能給李隆基生下子嗣,所以楊淑妃逐漸失寵,被武靈筠獨寵後宮。
現在武靈筠母子謀反,趙麗妃駕鶴多年,楊玉環移情別戀,李隆基便又重新把恩寵放在了她的身上。
除了李隆基之外,前來參見大典的還有寧王李憲、以及玉真公主李玄玄兩個重量級貴賓,兩人俱都以皇帝長輩的身份受邀前來參見這場婚禮。
鑒於李憲德高望重,又從來不參與權力角逐,所以武氏母子掌權之後並沒有為難他。
否則,引起宗室的集體不滿,得不償失。
至於在終南山出家為道的李玄玄,武靈筠母子更是懶得搭理她,所以這兄妹二人並沒有在這場政變中受到衝擊。
此刻,李瑛正在含象殿接見李白,尚未抵達宜政殿。
李隆基這個太上皇便成為了場內的焦點人物,文武大臣們紛紛施禮參拜。
“臣張九齡參見太上皇!”
“嗬嗬……張卿好,聽說你又做宰相了?”
“承蒙聖人提攜,誠惶誠恐。”
“好好好……好好幹,朕知道你一定行!”
“臣禦史大夫裴寬見過太上皇!”
“嗬嗬……裴卿改任禦史大夫了啊?朕在位的時候其實就想讓你擔任這個職位,不知道有沒有加平章事啊?”
“回太上皇的話,臣承蒙陛下聖寵,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好啊、好啊,以裴卿的資曆早就該拜相了。”
“臣侍中顏杲卿拜見太上皇。”
“哦……這麽快就升任宰相了啊,嗬嗬……”
李隆基對著顏杲卿發出一陣陰陽怪氣的笑聲,直奔自己的兄長李憲而去。
“臣京兆尹韋陟見過太上皇!”
“臣守工部尚書韋堅參見太上皇!”
在接受完了大臣們的參拜之後,李隆基招呼李憲與李玄玄:“皇兄、皇妹隨朕到偏殿來,這裏太吵了。”
“好!”
李憲與做道姑打扮的李玄玄對視一眼,便跟在李隆基身後走向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