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帶了數十名親兵,出城後喬裝成山賊,晝夜兼程的向南追趕汪倫。


    一直攆到蕭關,卻並沒有發現汪倫的蹤跡,隻能悻悻的返回靈州向李琚稟報。


    “算他小子走運!”


    李琚無奈,隻能改變多貪墨兩箱的計劃,決定私吞一萬兩黃金。


    經過陳堅的統計,靈州金庫裏的黃金共有“三萬七千斤”,使用兩駕馬車運輸,每輛可以裝載四千斤,共計需要馬車十輛左右。


    白銀四百五十萬兩,折合四十五萬斤,需要馬車一百二十輛,各種玉器、珍玩重十萬斤,需要馬車二十五輛。


    而最讓李琚頭痛的是銅幣的運輸,總共兩百五十萬貫,總重量高達一千六百萬斤,即便使用兩駕馬車,那也得四千輛馬車才能裝的下。


    當然,李瑛從突厥牙帳押解到靈州的時候肯定沒有這麽多,那時候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是黃金和白銀。


    但朝廷總不能拿著金銀給將士們發軍餉吧,所以在這大半年的時間內,汪倫一直負責把金庫裏的金銀向民間兌換成銅幣,用來給各地的將士發放軍餉。


    而且,靈州城內也沒有這麽多馬車,即便把騾車、驢車全部算上都不夠,更何況還有八十萬石糧食。


    按照唐製,一石糧食重一百零九斤,八十萬石那就是八千七百二十萬斤,折合到李瑛穿越之前大概四萬三千六百噸。


    依舊按照一輛馬車拉四千斤計算,大概需要兩萬一千八百輛才能把這麽多糧食裝上車。


    不要說靈武城裏沒有這麽多車輛,就算把整個靈州下轄的馬車、騾車、驢車全部集合起來怕是都不夠!


    所以,隻能分批向長安運輸。


    “靈州城內有多少馬車、騾車?”


    李琚在驛館內接見了靈州尹趙鶴齡,開門見山的問道。


    趙鶴齡答道:“大概有三千五百多輛。”


    “那就給本王準備三千輛馬車,本王先把黃金、白銀、珍玩送到長安,再送一千車銅幣,兩千車糧食。”


    李琚直接做了決定,“長安的糧倉告急,先送八萬石糧食解一下燃眉之急。”


    趙鶴齡彎腰領命:“一切全憑大王做主,下官盡力配合。”


    李琚又道:“本王走後,金庫由孤的妻弟陳堅看守,任何人不得幹預。”


    “明白、明白!”


    趙鶴齡作為官場老油條,對李琚的話言聽計從。


    很快,一千輛馬車在金庫門前集結,由車夫們通力合作,把一箱箱金銀銅錢陸續裝在車上。


    每輛馬車隻能載重兩噸,一千車也不過才兩千噸的重量,裝車的時候輕輕鬆鬆,難的是長途跋涉中的運輸。


    另外的兩千輛馬車在靈州糧倉集結,同樣由民夫們扛著麻袋裝車,一輛輛排列的如同長龍,整裝待發。


    “孤留兩百親兵給你,小心行事!”


    李琚拍了拍小舅子的肩膀,語重心長的叮囑道。


    “殿下放心,小弟定然辦的滴水不漏。”


    陳堅拍著胸膛打包票。


    李琚把自己的親衛留給陳堅兩百人,隨後率領三千騎兵押運著三千多輛馬車浩浩蕩蕩的出了靈州城,順著驛道向南奔長安而去。


    ……


    這日,太原尹王維接到了來自長安的詔書,要求他派人把楊太妃、郭太嬪、魏王妃,以及魏王家眷全部送到長安。


    王維自然求之不得。


    把這些姑奶奶留在太原那就是個定時炸彈,生個病找個災,有個三長兩短,少不了自己這個府尹的麻煩,當即前往晉陽宮求見。


    此時,楊玉環剛從長安悄悄返回太原,可謂神不知鬼不覺。


    她不在的時候,幾個貼身宮女就按照她的叮囑對外宣稱“太妃娘娘閉關鑽研道法,任何人不得打擾”,並要求廚房一日三餐按照標準供餐,以求掩人耳目。


    供應的這些美味佳肴自然進了幾個小宮女的肚子裏,她們甚至盼望著楊太妃永遠不要回來,也能為了美食做到守口如瓶。


    晉陽宮裏除了楊玉環,就剩下太嬪郭秀娥,兩個人之間並無來往,既然楊玉環閉關修道,郭秀娥也就懶得來打擾。


    就這樣,楊玉環悄悄離開了太原一個月,除了幾個小宮女之外竟然無人知曉。


    王維見到楊玉環之後道明來意:“陛下有詔書到來,命臣派人護送太妃以及郭太嬪、魏王妃前往長安,請太妃娘娘做好準備,明日啟程!”


    “我與太上皇已經形同陌路,毫無感情,我這裏起草好了一封詔書,請府尹代我轉呈聖人,賜我出家修行,了此殘生。”


    楊玉環麵無表情的從袖子裏拿出一封提前寫好的奏折,交到了王維的手裏。


    “這……”


    王維既感到意外,又不意外。


    他早就聽說太妃與太上皇感情破裂,已經形同陌路多時,而且這件事似乎與聖人有關係……


    王維也不敢多問,隻能接過奏折道:“既然太妃心意已決,臣就替你呈交奏折。”


    郭秀娥聽說可以到長安去享福了,立即興衝衝的回家與父母辭別,做好了動身準備。


    尤其聽說楊玉環非但不一起回長安,甚至還要出家為道,心中更是暗自竊喜。


    對於楊玉環的美貌與身材,她自歎弗如,在舞伎與樂器上也是相差甚遠,楊玉環既然自願出家,那自己在後宮中將會少了一個爭寵的勁敵。


    雖然李隆基現在不是皇帝了,可也不影響自己享受榮華富貴,不照樣是高高在上的太上皇?


    車馬粼粼,王維派了三百人護送著郭太嬪、魏王家眷踏上了返回長安的路途。


    就在李琚往長安運輸錢糧的時候,東方睿護送著太子李儼、賢妃薛柔,以及崔星彩、杜芳菲等人返回了長安。


    “哈哈……諸位愛妃回來了?”


    李瑛興高采烈的帶著自己的女人暢遊大明宮與太極宮,“長安的宮殿現在朕說了算,你們想住哪裏就住哪裏!”


    杜芳菲插了一句:“聽說興慶宮的景色不錯,裏麵的龍池美不勝收。”


    “太上皇在興慶宮住著呢,你們就暫時不要惦記了!”


    李瑛“哈哈”大笑:“太極宮與大明宮有殿宇萬間,難道住不開你們幾個嗎?”


    薛柔道:“陛下身為天子,嬪妃確實太少了,也是時候該挑選美人,開枝散葉了!”


    崔星彩推了一把身後的沈珍珠:“先把沈娘子娶了再說,已經沒名沒分的跟在咱們姐妹身邊將近一年了。”


    沈珍珠不由得羞紅了臉:“無妨,諸位娘娘拿我當婢子就行,我也不在乎名分。”


    “隻不過,往後珍珠妹妹與公孫姐姐怎麽稱呼呢?”


    杜芳菲半是揶揄半是認真的問道。


    “稱呼我姐姐便是。”


    “一日為師,終身為師,肯定還要稱呼師父……”


    挺著肚子的公孫大娘與沈珍珠幾乎異口同聲的說道。


    聽了師父的話,沈珍珠的臉更紅:“師父此言差矣,就算聖人納了弟子,我還是你的徒弟。”


    李瑛站出來調解道:“朕看這樣算了,你們各人論各人的,珍珠喊大娘師父,大娘喊珍珠妹妹,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華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銅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銅劍客並收藏盛唐華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