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王謝鬥法(下)
方寸之間,重現華夏千年 作者:玄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襄陽城外,原先處於進攻態勢的秦軍,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處於了危機之下。
密密麻麻的北府軍,竟毫無征兆早已渡江,一直等到襄陽城即將堅持不住之際,才快速迫近。
當對於秦軍而言,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晉國精銳來臨之際,晉國守將朱序已經獻城,至少秦軍還能以這一座晉國自己打造的雄城堅守等待援軍的到來。
秦晉雙方的第一場兵爭,很顯然沒有那麽輕易結束,新的血雨腥風還在繼續。
此時,建康城外,一位白衣中年在無數士族官員的恭迎下,再度邁入了晉國中樞。
朝為田舍郎,暮掌宰執權。
謝安,在短短數月之後,東山再起,並且這一次,通過這一金色的曆史事件,謝安收獲了巨大的名望。
這些名望和他自身所擁有的特性相結合後,所產生的作用更是巨大的。
“臣有一策,曉天下以理,百姓必將景從,何愁無軍可用?”
重入朝堂後的這一策,從內容看簡直是天方夜譚,在這種時候,僅僅靠道理還能讓百姓紛紛參軍?
可如果是謝安說出來的話,卻不一樣,小皇帝自不必說,肯定是雙手雙腳讚成,關鍵是謝安這話中的“百姓”本身對於謝安的道理,那真是民心所向。
這些百姓可不是普通黔首而是一戶戶的因為謝安而分散晉國各地的世家大族,也是門閥雛形。
隻要有一個人能說動這些人,這兵源確實不缺,一策之後,晉國增兵五十餘萬,關鍵是這五十萬中,還有十萬甲胄之士,並非全是新軍。
並且,這僅僅是第一波動員,絕大多數士族族長都拍胸脯保證,為了晉國,必將毀家紓難。
這話的可信度有多少暫且不說,但後續依舊能得到大量兵源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僅僅是謝安再起後的臣策,曆經金色曆史事件洗禮的謝安,最大的變化就是那滔天的名望,那名望已經形成實質的白色光芒,時時刻刻環繞著他。
隨著白光的持續增加,謝安的稱號也發生了改變金階英雄棋靈【太傅謝安】。
雖然依舊是金階,可那白光已經將謝安的氣運朝著原色不斷拉升,他從再起的那一瞬間開始,就和之前已截然不同。
這種不同正在逐步打造一個超級變態的謝安石。
另外一邊,襄陽城的戰役也在半個月後發生了詭異的變化,獻城之後的朱序,在某一次酒局之中被慕容垂就地格殺,然後縱火襄陽在王猛領軍接應之下,退走秦地。
對弈台中,黑衣諸葛一麵色有些冷峻,也顯得有些虛弱,強行共鳴指揮的後遺症還是有的,雖然他僅僅指揮了一個最聰明的人,改變了一件很小的事。
“詐降之事,可一不可二,朱序所為徒增笑耳!難道神對於人心的把控僅僅如此嗎?”
在他對麵,是茫茫神光,隨著弈界對局的變化,神光變得更為璀璨,黑衣諸葛一看不到任何人影,但是他知道絕對有人在和他對弈。
而且,那個人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神主。
幾乎同時,白衣諸葛一也聽到了對麵傳來的聲音,那聲音入他耳中和葛君的一模一樣。
“詐降之事,可一不可二,朱序所為徒增笑耳!”
和他對弈的竟然是魔君狀態的葛君?
這難道是他自己的神之劫?
朱序自然是詐降沒錯,或者說投降是真,心懷晉國同樣是真,曆史上淝水之戰中朱序的投降後的操作,可以說狠狠地坑了一把苻堅。
隻可惜,在此次對弈中,朱序所作所為,被早有預料的黑衣諸葛一人為打斷。
一旦曆史被熟知,一些險招,往往可能變成死招!
然而白衣諸葛一對此僅僅是淡淡一笑,陰謀不可用,那麽陽謀呢?
襄陽城戰之後,原先襄陽雄城被毀,晉國朝堂立馬定了朱序通敵賣國之罪,誅三族警示天下。
這,就是謝安所行的陽謀,朱序投敵,真作假時假亦真,一旦秦國發現不對,朱序就已經抱有舍身為國的決心。
遙望北方,謝安此時同樣已經看出了一些問題,慕容垂這一次快刀斬亂麻的處理方式,正合兩個人心意。
其一自然是他自己,一旦朱序被誅殺,隻要坐實朱序叛國,那麽接下來晉國這邊的抵抗意識將會空前高漲。
因為獻城之人也是死,還要連累家人,不如殊死一搏。
可同樣的,謝安已經意識到,這一次慕容垂仿佛是提線木偶一般,被人利用了。
因為慕容垂的這一行為,注定了他已經退出了北方秦國的權力中樞,那王猛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此人想要身兼文武,文為相,武為將!
這一手段,同樣是陽謀,因為在得知朱序是對方內應之後,身處前線的慕容垂別無選擇,從今往後,他慕容垂隻能是將,而非帥。
這種手段瞞得過苻堅嗎?
自然是難的,甚至王猛壓根就沒有瞞,在他看來苻堅過於仁義,這北方大地,仁君自然是需要的,可血腥的手段才是王猛所需要做的。
三十四回合開始,王猛一改常態,身兼將、相兩位,以極其血腥的手段,屠戮了一批尚未徹底歸附的其他族群之人。
通過這手段,王猛快速使得秦國軍事實力再度飆升,更是數次與晉國在不同防線交鋒,雖說如有勝負。
可細細觀看朝堂,秦國氣運朝堂中的兵力數目已經漸漸和晉國拉開了差距。
北府軍越是精銳,在王猛的指揮下,被殺後秦國氣運朝堂中所掠取的兵力也就越多。
這兵力的多少也終將決定最終雙方大決戰時,那最強大勢之兵的差距。
從三十四回合一直到三十九回合。
王猛身後的血色黑色氣運愈發濃烈,與之相對的是三十六道兵力已經矗立氣運朝堂。
此時的晉國僅產生了二十道兵力,很明顯這些下去,原先處於防守的晉國反而是最難接受的。
王猛從兵爭中為秦國爭取到的不僅僅是這些兵力,還有一支支不斷生死曆練後,逐步成為天下精銳的秦兵。
以及一方穩定的朝堂,一方足以讓苻堅親征而無後顧之憂的朝堂。
------------------------------------
《天弈百科》典藏術語篇:“朝爭兵爭”,作為大勢朝爭中最直接的對決,朝爭雙方的軍隊廝殺可以產生兵力,殺得精銳越多,自家兵力提高越多,每一道兵力可將一支百人隊提升到自帶兵種特性的大勢之兵水準。
密密麻麻的北府軍,竟毫無征兆早已渡江,一直等到襄陽城即將堅持不住之際,才快速迫近。
當對於秦軍而言,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晉國精銳來臨之際,晉國守將朱序已經獻城,至少秦軍還能以這一座晉國自己打造的雄城堅守等待援軍的到來。
秦晉雙方的第一場兵爭,很顯然沒有那麽輕易結束,新的血雨腥風還在繼續。
此時,建康城外,一位白衣中年在無數士族官員的恭迎下,再度邁入了晉國中樞。
朝為田舍郎,暮掌宰執權。
謝安,在短短數月之後,東山再起,並且這一次,通過這一金色的曆史事件,謝安收獲了巨大的名望。
這些名望和他自身所擁有的特性相結合後,所產生的作用更是巨大的。
“臣有一策,曉天下以理,百姓必將景從,何愁無軍可用?”
重入朝堂後的這一策,從內容看簡直是天方夜譚,在這種時候,僅僅靠道理還能讓百姓紛紛參軍?
可如果是謝安說出來的話,卻不一樣,小皇帝自不必說,肯定是雙手雙腳讚成,關鍵是謝安這話中的“百姓”本身對於謝安的道理,那真是民心所向。
這些百姓可不是普通黔首而是一戶戶的因為謝安而分散晉國各地的世家大族,也是門閥雛形。
隻要有一個人能說動這些人,這兵源確實不缺,一策之後,晉國增兵五十餘萬,關鍵是這五十萬中,還有十萬甲胄之士,並非全是新軍。
並且,這僅僅是第一波動員,絕大多數士族族長都拍胸脯保證,為了晉國,必將毀家紓難。
這話的可信度有多少暫且不說,但後續依舊能得到大量兵源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僅僅是謝安再起後的臣策,曆經金色曆史事件洗禮的謝安,最大的變化就是那滔天的名望,那名望已經形成實質的白色光芒,時時刻刻環繞著他。
隨著白光的持續增加,謝安的稱號也發生了改變金階英雄棋靈【太傅謝安】。
雖然依舊是金階,可那白光已經將謝安的氣運朝著原色不斷拉升,他從再起的那一瞬間開始,就和之前已截然不同。
這種不同正在逐步打造一個超級變態的謝安石。
另外一邊,襄陽城的戰役也在半個月後發生了詭異的變化,獻城之後的朱序,在某一次酒局之中被慕容垂就地格殺,然後縱火襄陽在王猛領軍接應之下,退走秦地。
對弈台中,黑衣諸葛一麵色有些冷峻,也顯得有些虛弱,強行共鳴指揮的後遺症還是有的,雖然他僅僅指揮了一個最聰明的人,改變了一件很小的事。
“詐降之事,可一不可二,朱序所為徒增笑耳!難道神對於人心的把控僅僅如此嗎?”
在他對麵,是茫茫神光,隨著弈界對局的變化,神光變得更為璀璨,黑衣諸葛一看不到任何人影,但是他知道絕對有人在和他對弈。
而且,那個人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神主。
幾乎同時,白衣諸葛一也聽到了對麵傳來的聲音,那聲音入他耳中和葛君的一模一樣。
“詐降之事,可一不可二,朱序所為徒增笑耳!”
和他對弈的竟然是魔君狀態的葛君?
這難道是他自己的神之劫?
朱序自然是詐降沒錯,或者說投降是真,心懷晉國同樣是真,曆史上淝水之戰中朱序的投降後的操作,可以說狠狠地坑了一把苻堅。
隻可惜,在此次對弈中,朱序所作所為,被早有預料的黑衣諸葛一人為打斷。
一旦曆史被熟知,一些險招,往往可能變成死招!
然而白衣諸葛一對此僅僅是淡淡一笑,陰謀不可用,那麽陽謀呢?
襄陽城戰之後,原先襄陽雄城被毀,晉國朝堂立馬定了朱序通敵賣國之罪,誅三族警示天下。
這,就是謝安所行的陽謀,朱序投敵,真作假時假亦真,一旦秦國發現不對,朱序就已經抱有舍身為國的決心。
遙望北方,謝安此時同樣已經看出了一些問題,慕容垂這一次快刀斬亂麻的處理方式,正合兩個人心意。
其一自然是他自己,一旦朱序被誅殺,隻要坐實朱序叛國,那麽接下來晉國這邊的抵抗意識將會空前高漲。
因為獻城之人也是死,還要連累家人,不如殊死一搏。
可同樣的,謝安已經意識到,這一次慕容垂仿佛是提線木偶一般,被人利用了。
因為慕容垂的這一行為,注定了他已經退出了北方秦國的權力中樞,那王猛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此人想要身兼文武,文為相,武為將!
這一手段,同樣是陽謀,因為在得知朱序是對方內應之後,身處前線的慕容垂別無選擇,從今往後,他慕容垂隻能是將,而非帥。
這種手段瞞得過苻堅嗎?
自然是難的,甚至王猛壓根就沒有瞞,在他看來苻堅過於仁義,這北方大地,仁君自然是需要的,可血腥的手段才是王猛所需要做的。
三十四回合開始,王猛一改常態,身兼將、相兩位,以極其血腥的手段,屠戮了一批尚未徹底歸附的其他族群之人。
通過這手段,王猛快速使得秦國軍事實力再度飆升,更是數次與晉國在不同防線交鋒,雖說如有勝負。
可細細觀看朝堂,秦國氣運朝堂中的兵力數目已經漸漸和晉國拉開了差距。
北府軍越是精銳,在王猛的指揮下,被殺後秦國氣運朝堂中所掠取的兵力也就越多。
這兵力的多少也終將決定最終雙方大決戰時,那最強大勢之兵的差距。
從三十四回合一直到三十九回合。
王猛身後的血色黑色氣運愈發濃烈,與之相對的是三十六道兵力已經矗立氣運朝堂。
此時的晉國僅產生了二十道兵力,很明顯這些下去,原先處於防守的晉國反而是最難接受的。
王猛從兵爭中為秦國爭取到的不僅僅是這些兵力,還有一支支不斷生死曆練後,逐步成為天下精銳的秦兵。
以及一方穩定的朝堂,一方足以讓苻堅親征而無後顧之憂的朝堂。
------------------------------------
《天弈百科》典藏術語篇:“朝爭兵爭”,作為大勢朝爭中最直接的對決,朝爭雙方的軍隊廝殺可以產生兵力,殺得精銳越多,自家兵力提高越多,每一道兵力可將一支百人隊提升到自帶兵種特性的大勢之兵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