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也無妨。隻是怕外麵的謠言越傳越盛,到時人心惶惶,聖上必定會派人過問。那時候,是何結論,就不是你我所能左右的了。”胡太醫道。
“既如此,那就這般說定了。”義王不容置疑的說道。又對應皇子說道,“你速速進宮,向聖上稟明此事。”
“孩兒還是先送老太醫回去吧。”應皇子道。
“我還有話要跟老太醫講。你自去吧。”義王道。
應皇子隻得拜辭過胡太醫,出了內院。
皇子走了。留下的兩個人卻一時都沒有說話。胡太醫兩手交叉托著鬆軟的肚子,視線微垂。見義王半晌無言,便瞅著影壁上的那副旭日東升圖要開口,卻聽義王說道:“又勞煩盛翁了。”
“誒!此乃是老朽份內之事。義王何必如此。”胡太醫扭頭說道。
“隻是若想周全,此事還得老太醫從旁相助才行啊。”義王道。
“哦?”胡太醫不動聲色的看著義王,“義王請講。”
“盛翁,你我同朝為官數十載,小王這裏便不繞彎子了。我是這樣想的。皇妃此事如今傳得沸沸揚揚,若隻是從醫理解釋此事,隻怕便是如盛翁這般德高望重,也未必能使人盡皆信服。故此,小王想請法師進府以求真相。”義王直視著胡太醫說道。
義王那日在書房無意之中聽到那兩個婆子的話後,如醍醐灌頂。這幾日一直在苦苦思索,該找個什麽籍口來請法師。萬想不到天賜良機,皇妃竟在這時候發起瘋來。這下名正言順了。是以他便坦然說道。
“哦?”胡太醫下意識的看了看周圍,“請法師進府?”
“哦,盛翁不必吃驚,小王這也是無法之中的辦法。你想啊,盛翁隻能是從脈象之中說明病情,卻不能解釋病因,說明皇妃為何會如此。故小王想一方麵由盛翁公布皇妃之病情,證明府中的確係皇妃本人,隻因受了驚嚇才會舉止失常。再由法師邪醫之口加以佐證說明皇妃為何會死而複生。如此雙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平複謠言哪。”
說到此處,義王瞥了一眼胡太醫,“再者,小王也想查明這其中究竟有何古怪。現下太子久病,我等不能為主分憂也就罷了,斷不能在此時還讓聖上分心旁顧。”
“誒!義王多慮了。義王在朝堂走動豈不聽聞太子之病已見好轉嗎,相信不久便可痊愈了。”胡太醫捋著胡須道。
“哦,這個小王自然也聽說了。此真乃是我大英朝之幸,是你我等臣民之幸啊!想必又是盛翁妙手,才令太子沉屙得愈。”義王一邊說一邊看著胡太醫的臉色。
“誒!此乃是太醫院同僚共同努力之結果,胡某豈敢貪功。”胡太醫隻垂眼淡淡說道。
義王見此,隻得說道:“盛翁過謙了。”
太醫院人才濟濟,匯聚天下名醫,胡太醫卻能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醫,不僅僅是因為醫術高明,為人處事也自有其過人之處。豈能聽不出義王話中的打探之意。他本謹慎,為人處事信奉禮多人不怪,言多語必失。便是能說的也隻說三分,更何況涉及到太子,哪裏肯多言。太子之病他早有判斷,故此才托病以避禍。後來卻聽聞說太子已漸好,他心裏自是不信。如今聽義王這話,心裏便明了,義王也是不信的。
從東府出來,胡太醫並沒有直接回府。他估計應皇子走後聖上必定會召他問話,便前往宮裏,遞牌子求見。
立冬之後,聖上就將上書房搬到了春暖閣。春暖閣地下是曲字形的煙道,形似北方人的火炕。火爐設在外麵,跟地麵齊平,名叫地爐。一生火,屋裏暖意融融,卻不聞一絲煙氣。故名春暖閣。
此時春暖閣內,聖上正一臉慈愛的看著立在麵前的應皇子,聽著他回話。心裏卻驚疑不已。又是應皇子。又是他那位皇妃。上次前腳聽到她的事後腳就傳來太子的噩耗,這次……。他緊緊盯著應皇子,聽說是應皇妃瘋癲,這才暗鬆了口氣。可也沒有挪開視線。應皇子是幾位皇子之中長得最不像他的,他長的隨其母蘇氏。尤其是那雙眼睛更活脫像極了蘇氏,清炯明亮,熠熠生輝。聖上不由得想起了初見蘇氏時,在滿殿呆若木雞的女眷之中,蘇氏顧盼生輝的俏麗模樣。發覺聖上在呆呆的看著她,她不禁捂嘴一笑。這一笑就把年輕的聖上魂兒勾走了。想到此處,聖上的心仍是一跳。他不由有些吃驚。執掌帝位這些年,他以為自己早已心如堅鐵,卻原來還沒有。隨即就感到一陣煩躁。男歡女愛是好事,可卻總有這些後續瑣事擾人。他悔不該聽信義王跟蘇氏兄弟的讒言,說什麽若不給應禎恢複皇子的身份,便是讓皇家的血脈陷於溝渠,任人踐踏。又屢屢拿蘇氏慘死說事,他一時心軟,就應了。等於親口承認了這個兒子。如今,悔之晚矣!
“……。孩兒本不欲以此家務瑣事來攪擾父皇,可義父怕父皇若從他處聽聞反而著急。故此前來稟報。”應皇子說罷一躬身,“孩兒不孝,已然成家還令父皇和義父為孩兒操心。”
“這麽說,皇妃是被自己的樣子嚇到,故此有些瘋癲?”聖上問道。“莫非她之前從未照過鏡子?”
“皇妃醒來後,一直臥床不起。今日也是要去西府給老夫人請安,丫頭們才給梳洗了,照了照鏡子。誰料竟出了這事。”應皇子看了看聖上又道,“可孩兒……並不覺得皇妃就是……瘋癲,她隻是受到驚嚇,一時有些舉止失常而已。”
“隻是照鏡子而已,何以會驚嚇至此?”聖上道。“你有未想過?”
“這個,孩兒也不明白。”
“你這位皇妃自過門以來頻出怪事,隻怕也不是什麽佳偶良配。”聖上道,“想來也是怪朕,原本想要為你選一門詩禮傳家的好人家,未料卻落得如此。也罷,既是她命乖福薄,也怨不得你。就將她送回姚府,他日再為你另選一門親吧。”
“啊?”應皇子一聽,忙說道,“皇妃並無過錯,此時又尚在病中,若是就這樣送回姚府,隻怕是會招人非議。”
聖上其實也沒有想好。他為人刻薄猜疑心重,一直對皇妃蘇醒太子噩耗這兩件事同時發生耿耿於懷,覺得這個女子有些不吉。可真要將其送回姚府,又勢必得為應皇子另選一門親事。要知道,他當時也是再三考量才選的姚文遠之女。就為了姚文遠聽起來聞名朝野,實則卻純屬迂腐老學究一個,沒有半點威脅,不會跟義王合起夥來作亂。若再選一門親該選誰呢?沒有門第聲望的級別不夠,怕人說他虧待這位私生子,若是夠級別的,若他們聯合起來,他豈不是自找麻煩?此時可冒不得一點風險啊。
於是便也點頭道:“難得你有此心。那便依你吧。隻願她能夠盡快恢複如常,若再是這般神神叨叨的便斷斷不能留。你要知道,你是皇子,一牽一動都跟皇室息息相關。”聖上瞥了一眼眉眼低垂的應皇子,又道:“遇事要格外留心。尤其你從小長在宮外,更要多加小心,以防被人暗算利用。”
說罷又問:“胡太醫呢,現在何處?”
“孩兒出來時,老太醫還在府裏呢。”應皇子忙道。
“宣胡太醫。”聖上偏頭道。
旁邊的榮喜應聲出去了。
應皇子忙跟著請辭出來。
胡太醫已然想好怎樣應對,聞聽傳召,便隨著榮喜氣喘籲籲的來到春暖閣。一進門納頭便拜,口中稱道:“臣胡明盛叩請聖上金安。”
“起來說話。”聖上擺手道。
“臣謝聖上。”胡太醫這才直起身來。
“前些日子聽聞老太醫身體欠安,不知現在可好些了嗎?”聖上道。
“托聖上洪福,臣好多了。”胡太醫隻說道。並沒做任何解釋。胡太醫彼時尚沒聽過解釋就是掩飾這句話,但已經深諳此理。在精明如聖上麵前,花言巧飾隻能是弄巧成拙,還不如什麽都不說。再者,以他的揣度,聖上跟他應該是心照不宣。他借口稱病,而聖上也一次也沒有因太子之病傳他,這就是證明。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懸著一顆心知道聖上不會就此作罷。
“老太醫可否聽說太子已然漸好正在康複?”聖上覷眼看著胡太醫問。
“哦,老臣早已聽聞了。真是國之大喜啊!”胡太醫拱手過頭拜倒在地,道,“臣聽後不覺喜極而泣,望南叩拜。祈求神佛保佑,能讓太子早日得返朝堂,輔佐聖上。那就是我大英朝之幸,是萬民之幸啊!”
聖上長歎一聲,手撫膝蓋,半晌才道:“是啊,堃兒這一見好,朕心頭的這塊大石才算落了地。現下老太醫也康複了,想來堃兒痊愈也是指日可待了。對了,老太醫可否看過堃兒正在服用的藥方?”
“老臣前日一覺著好些,便趕緊去往了太醫院。已看過了藥方。”
“那老太醫可覺得怎樣?”
“老臣聽聞藥方乃汪太醫所開。汪太醫年輕氣盛,所開之藥自然也是火力十足。生猛異常。不過,太子久病,服藥無數,對藥物已然有了適應。一般的藥物怕已起不到什麽作用,所謂的虎狼之藥反能收到奇效。隻是一般人隻怕沒這個膽氣。在這一點上,老臣佩服汪太醫。”胡太醫不敢敷衍,據實說道。
“哼!他也是……”聖上想說他也是瞎貓碰上了死老鼠罷了,話到嘴邊又覺得這個‘死’字刺心,便轉口說道,“碰巧了罷。要論開方,還屬老太醫所開之藥溫順平和。老太醫既是已然康複,今日就親去給太子一診脈相吧?”
聖上正端著茶杯喝茶,說到這裏,倏的抬起眼來,看向胡太醫。
卻見胡太醫頭撲通一聲跪伏在地道:“臣正要來跟聖上請罪。臣年老昏聵,竟錯把東府的應皇妃診成了死脈。也是應皇妃命不該絕,才沒有入殮下葬。現如今,應皇妃仍好好的在東府。老臣差一點就誤殺人命了啊!哪裏還敢為太子診脈!臣愧對聖上的信任!臣罪該萬死啊!”
說到此處胡太醫泣不成聲,連連叩首。又道:“老臣一從東府出來,就趕往宮裏,就是為了來懇請聖上,免去老臣這‘國醫’之稱號。老臣如今哪裏還當的起這兩個字啊。此後隻怕連行醫也不能夠了。”
說著不禁失聲痛哭。
聖上此時方靠回椅背上,呷了一口茶道:“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老太醫不必過於自責。”又問:“你可看清了,那確是應皇妃?”
“臣以身家性命相保,那確是應皇妃。”胡太醫抹了把臉上的鼻涕眼淚說道,“臣一生行醫,診脈相也診麵相,最能從細微之處觀察一個人。應皇妃死後,哦,是臣誤診死脈後,臣為求病因,曾將應皇妃細細查看,至今仍記憶猶新。是斷不會看錯的。”
“嗯。”聖上不置可否的點點頭,“隻是這應皇妃自醒來後怪事頻出,由不得讓人心生疑慮啊。聽說今日又犯了瘋癲之症?”
“是啊,聖上。”胡太醫將應皇妃的情形詳述一番,又道,“臣觀其不像是假裝。眼神澄明空無一物,竟好似三歲小兒一般。”
聽到應皇妃的那些個瘋癲之舉,什麽瓜皮洗臉,爐子上放銅盆,還有什麽保屍,聖上向前一傾身,似是頗感興趣,問道,“怎會如此?”
“老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胡太醫道,“適才義王看著也十分躊躇,跟老臣相商,想請法師進府,以求真相。”
“啊?義王不是從不信這些個神鬼之術嗎?”聖上驚問。
“義王這怕也是無法中的辦法。現在外麵謠言紛紛,說什麽的也有。義王便想從正,邪兩方麵來解釋應皇妃所謂的這死而複生。以平複謠言。故此才請的老臣從正醫的角度說明醒來的確係皇妃無異,隻是一時受驚,才舉止失常。另外再請邪醫從邪路上探明皇妃為何會如此。”胡太醫道。
那時候法師分為兩派。一派是修行而來,修行修到了一定境界,有了神通,能呼風喚雨,觀天象,知興衰。另一派則以前是好端端的普通人一個,忽然的就發作起來,不是一下變了口音,就是會了以前不會的,昏厥倒地,胡言亂語。過後醒來又是好端端的。這就是民間所謂的‘頂神’,被踩了馬童。頂起神來以後,能給人看病,看相。這類人就是胡太醫所說的邪醫。
“既如此,那就這般說定了。”義王不容置疑的說道。又對應皇子說道,“你速速進宮,向聖上稟明此事。”
“孩兒還是先送老太醫回去吧。”應皇子道。
“我還有話要跟老太醫講。你自去吧。”義王道。
應皇子隻得拜辭過胡太醫,出了內院。
皇子走了。留下的兩個人卻一時都沒有說話。胡太醫兩手交叉托著鬆軟的肚子,視線微垂。見義王半晌無言,便瞅著影壁上的那副旭日東升圖要開口,卻聽義王說道:“又勞煩盛翁了。”
“誒!此乃是老朽份內之事。義王何必如此。”胡太醫扭頭說道。
“隻是若想周全,此事還得老太醫從旁相助才行啊。”義王道。
“哦?”胡太醫不動聲色的看著義王,“義王請講。”
“盛翁,你我同朝為官數十載,小王這裏便不繞彎子了。我是這樣想的。皇妃此事如今傳得沸沸揚揚,若隻是從醫理解釋此事,隻怕便是如盛翁這般德高望重,也未必能使人盡皆信服。故此,小王想請法師進府以求真相。”義王直視著胡太醫說道。
義王那日在書房無意之中聽到那兩個婆子的話後,如醍醐灌頂。這幾日一直在苦苦思索,該找個什麽籍口來請法師。萬想不到天賜良機,皇妃竟在這時候發起瘋來。這下名正言順了。是以他便坦然說道。
“哦?”胡太醫下意識的看了看周圍,“請法師進府?”
“哦,盛翁不必吃驚,小王這也是無法之中的辦法。你想啊,盛翁隻能是從脈象之中說明病情,卻不能解釋病因,說明皇妃為何會如此。故小王想一方麵由盛翁公布皇妃之病情,證明府中的確係皇妃本人,隻因受了驚嚇才會舉止失常。再由法師邪醫之口加以佐證說明皇妃為何會死而複生。如此雙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平複謠言哪。”
說到此處,義王瞥了一眼胡太醫,“再者,小王也想查明這其中究竟有何古怪。現下太子久病,我等不能為主分憂也就罷了,斷不能在此時還讓聖上分心旁顧。”
“誒!義王多慮了。義王在朝堂走動豈不聽聞太子之病已見好轉嗎,相信不久便可痊愈了。”胡太醫捋著胡須道。
“哦,這個小王自然也聽說了。此真乃是我大英朝之幸,是你我等臣民之幸啊!想必又是盛翁妙手,才令太子沉屙得愈。”義王一邊說一邊看著胡太醫的臉色。
“誒!此乃是太醫院同僚共同努力之結果,胡某豈敢貪功。”胡太醫隻垂眼淡淡說道。
義王見此,隻得說道:“盛翁過謙了。”
太醫院人才濟濟,匯聚天下名醫,胡太醫卻能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醫,不僅僅是因為醫術高明,為人處事也自有其過人之處。豈能聽不出義王話中的打探之意。他本謹慎,為人處事信奉禮多人不怪,言多語必失。便是能說的也隻說三分,更何況涉及到太子,哪裏肯多言。太子之病他早有判斷,故此才托病以避禍。後來卻聽聞說太子已漸好,他心裏自是不信。如今聽義王這話,心裏便明了,義王也是不信的。
從東府出來,胡太醫並沒有直接回府。他估計應皇子走後聖上必定會召他問話,便前往宮裏,遞牌子求見。
立冬之後,聖上就將上書房搬到了春暖閣。春暖閣地下是曲字形的煙道,形似北方人的火炕。火爐設在外麵,跟地麵齊平,名叫地爐。一生火,屋裏暖意融融,卻不聞一絲煙氣。故名春暖閣。
此時春暖閣內,聖上正一臉慈愛的看著立在麵前的應皇子,聽著他回話。心裏卻驚疑不已。又是應皇子。又是他那位皇妃。上次前腳聽到她的事後腳就傳來太子的噩耗,這次……。他緊緊盯著應皇子,聽說是應皇妃瘋癲,這才暗鬆了口氣。可也沒有挪開視線。應皇子是幾位皇子之中長得最不像他的,他長的隨其母蘇氏。尤其是那雙眼睛更活脫像極了蘇氏,清炯明亮,熠熠生輝。聖上不由得想起了初見蘇氏時,在滿殿呆若木雞的女眷之中,蘇氏顧盼生輝的俏麗模樣。發覺聖上在呆呆的看著她,她不禁捂嘴一笑。這一笑就把年輕的聖上魂兒勾走了。想到此處,聖上的心仍是一跳。他不由有些吃驚。執掌帝位這些年,他以為自己早已心如堅鐵,卻原來還沒有。隨即就感到一陣煩躁。男歡女愛是好事,可卻總有這些後續瑣事擾人。他悔不該聽信義王跟蘇氏兄弟的讒言,說什麽若不給應禎恢複皇子的身份,便是讓皇家的血脈陷於溝渠,任人踐踏。又屢屢拿蘇氏慘死說事,他一時心軟,就應了。等於親口承認了這個兒子。如今,悔之晚矣!
“……。孩兒本不欲以此家務瑣事來攪擾父皇,可義父怕父皇若從他處聽聞反而著急。故此前來稟報。”應皇子說罷一躬身,“孩兒不孝,已然成家還令父皇和義父為孩兒操心。”
“這麽說,皇妃是被自己的樣子嚇到,故此有些瘋癲?”聖上問道。“莫非她之前從未照過鏡子?”
“皇妃醒來後,一直臥床不起。今日也是要去西府給老夫人請安,丫頭們才給梳洗了,照了照鏡子。誰料竟出了這事。”應皇子看了看聖上又道,“可孩兒……並不覺得皇妃就是……瘋癲,她隻是受到驚嚇,一時有些舉止失常而已。”
“隻是照鏡子而已,何以會驚嚇至此?”聖上道。“你有未想過?”
“這個,孩兒也不明白。”
“你這位皇妃自過門以來頻出怪事,隻怕也不是什麽佳偶良配。”聖上道,“想來也是怪朕,原本想要為你選一門詩禮傳家的好人家,未料卻落得如此。也罷,既是她命乖福薄,也怨不得你。就將她送回姚府,他日再為你另選一門親吧。”
“啊?”應皇子一聽,忙說道,“皇妃並無過錯,此時又尚在病中,若是就這樣送回姚府,隻怕是會招人非議。”
聖上其實也沒有想好。他為人刻薄猜疑心重,一直對皇妃蘇醒太子噩耗這兩件事同時發生耿耿於懷,覺得這個女子有些不吉。可真要將其送回姚府,又勢必得為應皇子另選一門親事。要知道,他當時也是再三考量才選的姚文遠之女。就為了姚文遠聽起來聞名朝野,實則卻純屬迂腐老學究一個,沒有半點威脅,不會跟義王合起夥來作亂。若再選一門親該選誰呢?沒有門第聲望的級別不夠,怕人說他虧待這位私生子,若是夠級別的,若他們聯合起來,他豈不是自找麻煩?此時可冒不得一點風險啊。
於是便也點頭道:“難得你有此心。那便依你吧。隻願她能夠盡快恢複如常,若再是這般神神叨叨的便斷斷不能留。你要知道,你是皇子,一牽一動都跟皇室息息相關。”聖上瞥了一眼眉眼低垂的應皇子,又道:“遇事要格外留心。尤其你從小長在宮外,更要多加小心,以防被人暗算利用。”
說罷又問:“胡太醫呢,現在何處?”
“孩兒出來時,老太醫還在府裏呢。”應皇子忙道。
“宣胡太醫。”聖上偏頭道。
旁邊的榮喜應聲出去了。
應皇子忙跟著請辭出來。
胡太醫已然想好怎樣應對,聞聽傳召,便隨著榮喜氣喘籲籲的來到春暖閣。一進門納頭便拜,口中稱道:“臣胡明盛叩請聖上金安。”
“起來說話。”聖上擺手道。
“臣謝聖上。”胡太醫這才直起身來。
“前些日子聽聞老太醫身體欠安,不知現在可好些了嗎?”聖上道。
“托聖上洪福,臣好多了。”胡太醫隻說道。並沒做任何解釋。胡太醫彼時尚沒聽過解釋就是掩飾這句話,但已經深諳此理。在精明如聖上麵前,花言巧飾隻能是弄巧成拙,還不如什麽都不說。再者,以他的揣度,聖上跟他應該是心照不宣。他借口稱病,而聖上也一次也沒有因太子之病傳他,這就是證明。可即便如此,他還是懸著一顆心知道聖上不會就此作罷。
“老太醫可否聽說太子已然漸好正在康複?”聖上覷眼看著胡太醫問。
“哦,老臣早已聽聞了。真是國之大喜啊!”胡太醫拱手過頭拜倒在地,道,“臣聽後不覺喜極而泣,望南叩拜。祈求神佛保佑,能讓太子早日得返朝堂,輔佐聖上。那就是我大英朝之幸,是萬民之幸啊!”
聖上長歎一聲,手撫膝蓋,半晌才道:“是啊,堃兒這一見好,朕心頭的這塊大石才算落了地。現下老太醫也康複了,想來堃兒痊愈也是指日可待了。對了,老太醫可否看過堃兒正在服用的藥方?”
“老臣前日一覺著好些,便趕緊去往了太醫院。已看過了藥方。”
“那老太醫可覺得怎樣?”
“老臣聽聞藥方乃汪太醫所開。汪太醫年輕氣盛,所開之藥自然也是火力十足。生猛異常。不過,太子久病,服藥無數,對藥物已然有了適應。一般的藥物怕已起不到什麽作用,所謂的虎狼之藥反能收到奇效。隻是一般人隻怕沒這個膽氣。在這一點上,老臣佩服汪太醫。”胡太醫不敢敷衍,據實說道。
“哼!他也是……”聖上想說他也是瞎貓碰上了死老鼠罷了,話到嘴邊又覺得這個‘死’字刺心,便轉口說道,“碰巧了罷。要論開方,還屬老太醫所開之藥溫順平和。老太醫既是已然康複,今日就親去給太子一診脈相吧?”
聖上正端著茶杯喝茶,說到這裏,倏的抬起眼來,看向胡太醫。
卻見胡太醫頭撲通一聲跪伏在地道:“臣正要來跟聖上請罪。臣年老昏聵,竟錯把東府的應皇妃診成了死脈。也是應皇妃命不該絕,才沒有入殮下葬。現如今,應皇妃仍好好的在東府。老臣差一點就誤殺人命了啊!哪裏還敢為太子診脈!臣愧對聖上的信任!臣罪該萬死啊!”
說到此處胡太醫泣不成聲,連連叩首。又道:“老臣一從東府出來,就趕往宮裏,就是為了來懇請聖上,免去老臣這‘國醫’之稱號。老臣如今哪裏還當的起這兩個字啊。此後隻怕連行醫也不能夠了。”
說著不禁失聲痛哭。
聖上此時方靠回椅背上,呷了一口茶道:“人有失手馬有失蹄。老太醫不必過於自責。”又問:“你可看清了,那確是應皇妃?”
“臣以身家性命相保,那確是應皇妃。”胡太醫抹了把臉上的鼻涕眼淚說道,“臣一生行醫,診脈相也診麵相,最能從細微之處觀察一個人。應皇妃死後,哦,是臣誤診死脈後,臣為求病因,曾將應皇妃細細查看,至今仍記憶猶新。是斷不會看錯的。”
“嗯。”聖上不置可否的點點頭,“隻是這應皇妃自醒來後怪事頻出,由不得讓人心生疑慮啊。聽說今日又犯了瘋癲之症?”
“是啊,聖上。”胡太醫將應皇妃的情形詳述一番,又道,“臣觀其不像是假裝。眼神澄明空無一物,竟好似三歲小兒一般。”
聽到應皇妃的那些個瘋癲之舉,什麽瓜皮洗臉,爐子上放銅盆,還有什麽保屍,聖上向前一傾身,似是頗感興趣,問道,“怎會如此?”
“老臣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胡太醫道,“適才義王看著也十分躊躇,跟老臣相商,想請法師進府,以求真相。”
“啊?義王不是從不信這些個神鬼之術嗎?”聖上驚問。
“義王這怕也是無法中的辦法。現在外麵謠言紛紛,說什麽的也有。義王便想從正,邪兩方麵來解釋應皇妃所謂的這死而複生。以平複謠言。故此才請的老臣從正醫的角度說明醒來的確係皇妃無異,隻是一時受驚,才舉止失常。另外再請邪醫從邪路上探明皇妃為何會如此。”胡太醫道。
那時候法師分為兩派。一派是修行而來,修行修到了一定境界,有了神通,能呼風喚雨,觀天象,知興衰。另一派則以前是好端端的普通人一個,忽然的就發作起來,不是一下變了口音,就是會了以前不會的,昏厥倒地,胡言亂語。過後醒來又是好端端的。這就是民間所謂的‘頂神’,被踩了馬童。頂起神來以後,能給人看病,看相。這類人就是胡太醫所說的邪醫。